作者丨書上
Games are eye-popping and mind blowing.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這是下廚房App曾經的Slogon,它讓烹飪美食這件家常的事情富有了詩意。
最近我看了由Netflix製作的一部紀錄片《主廚的餐桌》(Chef’s Table)。故事中的大廚們經營著頂級的米其林餐廳,它們對於美食有著近乎完美的苛求。藍色山莊的大廚因為美食結識了自己的愛人,也因為追求最新鮮的食材,為自己建造了一個可以良性循環的生態農莊。
白酒淡菜鍋
馬西莫大廚則用天馬行空地方式去改良傳統的義大利美食,很長時間以來被義大利當地人視為異類,而如今他經營的餐廳在米其林餐廳中排名第三。他還用自己的精湛的創意,把摩德納地震中被損毀的36萬個帕爾馬奶酪輪,變成熱銷的佳餚。
紀錄片講述了大廚們對美食的愛還有熱情,讓我也聯想到遊戲創作者們,他們對美食又何嘗不是保有同樣的熱情和愛呢?希望讀者們在本周推薦的10款美食主題遊戲中,享受到快樂和美食帶來的感動。
丨 《料理媽媽 讓我們來煮!》:沒人生來就是好廚師
早年在任天堂NDS上推出的《料理媽媽》系列,如今成了推薦美食主題遊戲繞不開的作品。近兩年,這個IP也順應市場被開發者改編為兩款手遊,其中《料理媽媽 COOKING MAMA 讓我們來煮!》是今年最新的作品。
製作漢堡肉排其中最主要的步驟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款遊戲有一點低齡,但是我感覺倒不盡然,畢竟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好廚師。遊戲裡熱情的料理媽媽,會一步步引導你攪肉泥、和肉丸、煎肉餅。你也只需要現學現賣,單純地沉浸在烹飪的快樂中。遊戲對食材和廚房工序的模擬非常真實,肉餅煎太久真得是會燒糊的。
丨 《吃貨大食堂》:管不住手的吃貨們
想到這個選題後,我隨口問了問身邊的朋友。許多人第一個想起的遊戲就是《吃貨大食堂》(Cafeteria Nipponica),看起來開羅系列遊戲真是遺毒不淺。雖然開羅遊戲玩起來大同小異,但上手後還是不容易克制自己的情緒,一不注意就會玩上好幾個小時。
食客絡繹不絕
一些開發者認為,開羅遊戲系列用的都是同一套數值體系,但套了不同的模型。《吃貨大食堂》也不例外,遊戲很簡單,不過是僱傭培養員工、尋覓更多食材、升級餐廳裝飾,晚上廚師研發新的菜譜。就是這麼簡單的玩法,說不上來就是好玩。當看著數字不斷往上蹭,我就會莫名地上癮。賺錢的樂趣自然是一方面,不斷搜集更多的菜譜,開發更多的佳餚又是另一種樂趣。
丨 《食戟之靈:最饗食譜》:爆衣美食相對論
由萬代南夢宮出品的《食戟之靈:最饗食譜》(食戟のソーマ 最饗のレシピ)是我覺得最特別的美食遊戲,人稱H版的小當家。遊戲改編自《食戟之靈》的動畫,它講訴了一心想磨練自己的廚藝中學生幸平創真,想要跟父親一樣成為一代知名的料理人。為了子承父業,他進入了遠月學園就讀,遇到了由「神之舌」之稱的少女薙切繪裡奈。然而創真很得意的料理卻遭到了女主的嫌棄,於是乎……
我們不比數值,而是看誰的廚藝精湛
遊戲裡主角要通過料理來進行決鬥,也就是遠月學園的傳統料理對決——食戟。遊戲裡製作菜餚的過程並不繁瑣,但十分考驗玩家手眼並用的能力。玩家要對遊戲裡出現的指令作快速反應,然後根據得分來決定製作料理的品質。對了,被打敗的對手除了會展示誇張的表情外,還會有日式遊戲裡的標準動作——爆衣。
這裡不靠蠻力和魔法,讓我們用美食來徵服女生們吧。
丨 《無盡的卷餅》:濃鬱的墨西哥風情
《無盡的卷餅》(Mucho Taco)是一款比較特別的放置類遊戲,也是我近段時間感覺最有趣美食主題遊戲。
遊戲裡並沒有設計新手引導,開始就是一張碩大的餅攤在我的面前,點了幾下沒有什麼反應,我還以為是遊戲死機了。直到我的手指不自覺地滑動了一下,卷餅的一角捲起,我才發現遊戲的奧妙和真實的卷餅一樣,都在於把美味包裹起來。你每滑動一次,就能卷出一個卷餅。除了受動作卷餅,你還可以購買餐車、小賣部等建築,逐漸打造龐大的卷餅帝國。
堅持足夠的時間還有節日模式;卷出的卷餅還能砸彩陶
遊戲有著濃鬱的墨西哥風情,當你快速滑動卷餅的時候,就會出現奇怪的墨西哥符號。你堅持的時間越長,單次滑動的收益會蹭蹭往上漲,視覺效果也會隨之變得華麗。偶爾會有沒頭腦的食客冒出頭來說,「讓我緩一緩,我都吃不完了」、「這美味讓我感動到哭」。再堅持下去,遊戲裡還會出線墨西哥特有的皮納塔(一種紙糊的容器,裡面會裝滿玩具與糖果,一般墨西哥人在節日或者生日宴會上會懸掛起來,讓朋友用棍棒打擊,打破以後禮物就會掉出來),墨西哥人過聖誕節使用的彩罐,這些都會給你巨量的回報。
丨 《微觀世界大冒險》:永遠和你在一起的食客
既然前面講了這麼多吃的,一些同學可能已經看了個半飽,我們現在去身體內部看看微生物是怎麼進食的。
《微觀世界大冒險》(Microtrip)的玩法很簡單,玩家通過重力感應來控制細胞的掉落方向,讓細胞不斷地通過纖細的血管。小細菌要吃掉用來補充能量的白細胞,同時躲開致命的黑色病毒,以及身體裡的其他障礙物。後期遊戲的難度不僅越來越高,開發者還不會遷就你——小細菌掉落的速度不會因此減慢,遊戲也不會給你多少緩口氣的機會,注意快速反應、小心避讓。
之所以加入這個遊戲,是想說明跟你一起享受美食的還有腸胃裡的有益微生物們,它們幫你更好地吸收食物裡的營養。
丨 《美味貪吃蛇》:你的吃相是最美的模樣
《美味貪吃蛇》(Flavor Snake: All Star)是一款國人開發的獨立遊戲,人氣不算高,但上手的感覺還很挺不錯。
顧名思義,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美食版的貪吃蛇遊戲。玩家要扮演廚師刀客,通過單手滑動,改變刀客的移動方向,收集場景中的食材。場景裡你可能會遇上雞腿怪、洋蔥怪之類的怪物,需要用到走位和特技來攻擊,清理掉這些雜碎。
原版《貪吃蛇》裡的蛇越吃尾部越長,《美味貪吃蛇》裡則變成英雄的跟班越來越多,它們組成的蛇形陣會去自動攻擊臨近的敵人,被打爆的敵人還會爆出豬排、奶酪之類的美食。注意,當敵人過於強大的時候,要注意繞著圈子削敵人的血,如果賭氣一頭扎進死相會很慘。
丨 《豆腐2》:一塊會忍術的豆腐
剛剛裁員的亞馬遜遊戲部門,在今年推出了不少不錯的付費單機手遊。得虧了亞馬遜Fire Phone的銷量慘澹,這些原本在亞馬遜平臺獨佔的手遊都被搬到了App Store。《豆腐2》(To-Fu 2)就是其中一款比較有特色的手遊,裡面充滿了濃鬱的東方色彩。原本弱不禁風的豆腐,在遊戲中變身了擁有各種絕學的忍者。
遊戲的核心玩法比較特別,玩家拖拽的豆腐本體會進行拉伸,釋放後會根據預判的軌跡進行彈跳。你要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合理的走位清理場景中的敵人和道具。注意,遊戲裡的豆腐還是很脆的,它只能自由地粘在除陷阱以外的物品表面上……
丨 《布丁怪獸》:看著就想咬一口
《割繩子》的開發商ZeptoLabs想必讀者們都很熟悉,它們還做過一款萌萌的遊戲《布丁怪獸》(Pudding Monsters)。遊戲的主角是看起來很可口的布丁,玩法是比較特別的解謎遊戲。
雖然果凍看起來蠢萌蠢萌的,但遊戲難度一點兒也不小
玩家拖動布丁,這塊布丁就會向你指示的方向滑動,兩塊布丁相遇便會融合在一起。注意,這些布丁都很油,沒有遇到障礙物還會掉出桌面。除了最常見的紅色布丁,還有一些更特別的布丁品種,比如綠色布丁經過的軌跡會留下黏液;紫色的同步布丁,會同時進行動作;分離布丁的眼睛和身體是分開的。
當場上所有的布丁全部粘在一起後,則代表闖關成功。合體成功的布丁如果恰好落在場景上的星星處,還會有額外的星級獎勵。
丨 《方塊歷險記》:貪吃倉鼠的廚房求生記
《方塊歷險記》遊戲的故事背景比較蠢萌,它講述了一隻倉鼠因為想偷吃「檸檬醬」,卻不幸被老貓發現。慌亂之下,倉鼠撞翻了架子上的盛著檸檬醬的玻璃瓶,被倒扣在瓶子中,變成了方塊,繼而滾入了下水道中。方塊要繞過各種機關,逃出下水道。
這隻被反扣在瓶子裡的倉鼠要逃出下水道
玩家通過重力感應來控制倉鼠跳躍的方向,讓倉鼠儘可能多地吃到金幣,利用雙擊跳到更高的平臺。《方塊歷險記》給人感覺巧妙結合了《塗鴉跳躍》和《天天過馬路》的特點。開發團隊還設置了許多廚具食材作為機關,當貪吃的倉鼠跳到香腸上的時候,會有叉子馬上從天而降,注意快速躲閃。水龍頭會噴射水滴炮彈,時而還有水柱、冰塊衝出,嫻熟地預判機關成了玩家取分的關鍵。
如果以後有幸採訪到這隻倉鼠,我想問它在廚房裡「哐當哐當」偷吃食物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丨 《蠢蠢的臘腸》:為美食能屈能伸
貪吃狗和臘腸,兩個命中的宿敵在《蠢蠢的臘腸》(Silly Sausage)中和諧並存著。更確切的說法,應該說這是一隻臘腸犬。
說好的好狗不擋道呢?
在遊戲中,你需要操作一隻骨骼驚奇的臘腸狗,通過一筆畫的方式吃掉鑽石、躲避陷阱、鑽進安全的狗窩。這隻臘腸狗也像《海賊王》裡的路飛一樣,有著橡膠一般的彈性,肆意地蠕動身軀,撲向遠方的美食。歡快的節奏,外加臘腸狗在屏幕上滑稽地移動,讓人有時會忍俊不禁。
美味有酸甜苦辣鹹,食材來自山川湖海天。美食尚有千奇百怪的組合,但遺憾的是美食主題的遊戲大多為模擬經營類,雖然越做越精緻,但玩多了還是會有些膩歪。所以以上專題儘可能找了許多不那麼「模擬經營」的遊戲與讀者分享。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腦洞大開的遊戲創作者,給我們這些吃貨們奉上更有想法的遊戲佳餚。
觸樂丨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移動遊戲資訊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往期主題遊戲
益智燒腦丨彈幕遊戲丨女性視角丨點點點丨忍者丨卡牌&桌遊丨MAD MAX丨兔子丨外國名著
下載遊戲或看更多內容,請點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