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我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2020-12-21 海峽資訊V

提起中國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就連國外也是誇讚連連,中國的基建隊伍早已奔赴世界,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中國在馬爾地夫修建的中馬友誼大橋在2018年竣工,極大方便了當地民眾的出行。國際上對中國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的認可,主要還是因為中國在國內有許多代表作,其中港珠澳大橋因難度高、規模大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而我國除了在海面建橋以外,日前又實現了跨海通道建設領域新成就。

我國跨海通道建設創紀錄

我國南北雙海底沉管在12月9日實現同日精準對接,大連灣海底通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這是我國首次在寒冷地區進行沉管隧道施工。深中隧道長度接近千米級別,創下了世界新紀錄。而南北兩大跨海通道工程同日完成工程施工重要節點,也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在跨海通道領域一項新紀錄。其中,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在12月9日曆經17小時連續作業後,成功實現首節沉管沉放海底,並與北岸暗埋的管道實現精準對接。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項目也是我國跨海交通工程中的代表作,它和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都成為中國交通工程的名片。按照施工標準,大連灣海底隧道長5.1公裡,總共需要沉放18節沉管,首節沉管長135米,寬度為33.4米,高9.7米,重量約為4.1萬噸。大連灣海底隧道作為我國重要的大型民生工程,,在2017年3月30日正式動工,計劃施工時間為50個月。

負責該項目施工的總工程師尚乾坤表示,E1管節施工海域為巖石基礎,地質狀況較差,無法採用全抬升式常規整平船插樁作業,研發團隊在國內首創整平船全漂浮式整平工藝,填補了我國跨海通道領域碎石基床整平工藝空白。工程研發團隊歷經6年左右時間,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專項施工方案140項,創新很多施工技術,填補了我國在海底通道建設領域的空白。

深中通道創紀錄

12月9日,深中通道順利完成E6管節對接,隧道設計長度948.5米,刷新世界鋼殼沉管隧道長度紀錄。沉管安裝位置位於水下30多米,使用「運安一體」的「智能化」核心裝備。為了實現沉管精確對接,施工團隊首次引入北鬥系統,在冬季惡劣天氣下保證衛星信號接收穩定。深中通道長24公裡,雙向8車道設計,預計在2024年通車。通車後,中山到深圳寶安機場的時間,將會從2小時縮短至半小時。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國際在線。

相關焦點

  • 我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12月9日,我國南北雙海底沉管實現同日精準對接。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專家表示,一南一北兩大超級工程同日完成關鍵節點,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跨海通道建設領域的新紀錄,彰顯了我國在跨海通道建設中強大的綜合協調、資源統籌及科技創新實力。
  • 黃茅海跨海通道全面施工!多維交通加持格力地產平沙九號廣場
    12月16日,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主塔首根樁基順利開鑽,標誌著項目進入主體工程全面施工階段。據廣東交通發布的消息,按施工計劃,明年上半年將完成大型臨時工程建設、全線樁基開鑽和隧道進洞等工作,2024年將全線建成通車!
  • 跨江再添新通道 粵西加速「融灣」
    深圳至江門鐵路先行段工程珠江口隧道開工建設。楊勝 攝   7月2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項目——新建深圳至江門鐵路(下稱「深江鐵路」)正式開工建設。   項目建設單位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江門工程建設指揮部介紹,珠江口隧道工程為該項目重點控制工程,位於東莞、廣州之間的珠江入海口,隧道全長13.69公裡,計劃工期為56個月。該隧道工程水文、地質極其複雜,周邊環境水腐蝕性較為嚴重,為目前國內最大埋深、最大水壓的水下隧道,盾構段最大水壓力為世界之最,與著名的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公路隧道水壓力相當。
  • 黃茅海跨海通道主體工程全面施工
    12月17日,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主塔首根樁基昨日(16日)順利開鑽,項目進入主體工程全面施工階段。12月16日當天,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舉行了土建施工合同段籤約儀式,並在江門側海上施工平臺召開今冬明春旱季大幹動員會。
  • 黃茅海跨海通道主體工程全面施工 主塔首根樁基開鑽
    黃茅海跨海通道海上棧橋。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17日電 (蔡敏婕 嶽路建)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主塔首根樁基已經開鑽。廣東省交通集團17日發布消息稱,該項目主塔首個直徑3.3米、長28米、重達60噸的鋼護筒被大型振動錘穩穩打入海中,開啟了主體工程全面施工的新徵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臺山市鬥山鎮。
  • 在山東和遼寧之間的渤海海峽,如果建設一個跨海通道的話,會是一座...
    在山東和遼寧之間的渤海海峽,如果建設一個跨海通道的話,我想將會是一座超級工程。 我們知道渤海是我國的內海,它南邊的山東省面積大概是15.71萬平方公裡,這裡的人口超過了一個億。
  • 主塔首根樁基開鑽,黃茅海跨海通道主體工程全面施工
    南方網訊(記者/陳偉峰 通訊員/粵交集宣、嶽路建、韓冬冬、鍾維健)12月17日,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主塔首根樁基昨日順利開鑽,吹響了項目今冬明春旱季大幹快上的「衝鋒號」,項目進入主體工程全面施工階段。
  • 福建這項跨海公路通道工程進入收尾
    福建省沙埕灣跨海公路通道工程已進入工程建設最後收尾階段今天我們就帶大家搶先感受這條國家高速公路網>寧波至東莞的新幹線福建省沙埕灣跨海公路通道工程主線全長20.193公裡,其中沙埕灣跨海大橋長2.022公裡,工程概算總投資42.57億元。
  • 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8000名工人全面復工
    黃綺珊悲慘人生:三婚三離多次輕生,今52歲只有兒子杜海濤作伴 回首過往,中國創建了無數的超級工程,創造了無數的工程奇蹟,創下了無數的世界第一,2018年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更是向世界再一次展示了中國基建的實力,但這並非是我國基建的終點。
  • 第二東通道4標段復工 跨海段主橋樁基加速「紮根」
    記者從廈門路橋建設集團了解到,省、市重點工程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枋鍾路-翔安南路)4個標段近日已全面復工復產。其中,大橋跨海段主橋樁基施工作業全面加速推進,為項目2022年完工提供先決條件。屆時,我市將形成「五橋兩隧」的跨島交通格局。
  • 12月9日行業要聞早餐
    3、商務部:我國外貿規模進一步擴大的同時國際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提升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8日表示,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額29.0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8%。以美元計,進出口4.17萬億美元,增長0.6%,增速首次轉正。在我國外貿規模進一步擴大的同時國際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提升。
  • 第十八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雲上展館將於12月10日上線
    東南網12月9日訊(本網記者 馮旭)虛擬展廳、線上洽談籤約、智能客服一鍵購買……記者近日獲悉,第十八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下稱海創會)雲上展館將於明日上線,眾多亮點展區、重要項目以及大咖企業即將揭開面紗。記者了解到,本次海創會雲上展館設置虛擬展廳、會議論壇、海創商城等功能板塊。
  • 青島:跨海地鐵國內最長 地質複雜軟硬轉換頻繁
    12月8日,位於地下37米處的水清溝站隧道貫通現場,隨著「啟航號」TBM(硬巖隧道掘進機)巨大刀盤破壁而出,由中國鐵建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青島地鐵1號線海泊橋站至水清溝站區間左線全部貫通,標誌著穿越國內最密集破碎帶地鐵
  • 順德再添一條跨江通道,預計明年通車!
    順德再添一條跨江通道,預計明年通車!順德再添一條跨江通道桂畔海大橋主橋順利合龍!12月15日,順德環湖路南段工程桂畔海大橋主橋順利合龍。預計在2021年,環湖路南段工程將實現全線通車。
  • 佛山順德再添一條跨江通道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韜遠 通訊員 李志勇佛山順德再添一座大橋,順德環湖路南段工程桂畔海大橋主橋已於12月15日順利合龍。預計在2021年,環湖路南段工程將實現全線通車。喜歡在桂畔海溼地公園休閒運動的市民們有眼福了,在溼地公園休閒、半馬跑道上跑步之後,順德有望再多出一個參觀和打卡點。桂畔海大橋上部結構將融入順德本地多種傳統文化設計元素,包括呈現出「綠城飛花」「長虹臥波」的美景。桂畔海大橋不但外型美觀,技術含量也十足。
  • 首條跨海高鐵來了 全球海洋保護區建設呈現新趨勢
    首條跨海高鐵真的要來了!近日,福廈高鐵奎坑隧道順利貫通,這是該條高鐵建設復工復產以來首座貫通的雙線隧道,為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福廈高鐵是國內首條跨海高鐵,也是福建首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高鐵。線路起自福州,向南經莆田、泉州、廈門,終至漳州,全長277.42公裡,橋隧比超過80%。
  • 每周大事(2020年9月12日~18日)
    每周大事(9月12日~18日)提要 〇習近平在湖南考察 〇習近平同德國歐盟領導人共同舉行會晤 〇李克強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企業家特別對話會 〇8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62億元,鐵建、中鐵、中交、保利中標珠海跨海通道工程
    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土建工程施工本項目是珠海、中山、江門三市規劃構建「十橫十四縱十五加密線」區域高快速路中第九橫——香港、澳門至臺山(港珠澳大橋及其連接線+洪灣至高欄港高速公路+跨黃茅海通道(遠期))的重要組成部分。
  • 構築城市發展大動脈 到2022年我市將有48條跨海車道
    30多年來,路橋人建設的路橋隧構築起城市發展大動脈,對廈門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跨島發展影響巨大,具有極其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到2022年我市將有48條跨海車道  廈門路橋集團重點工程一覽  1987年10月,動工建設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廈門大橋;1991年12月,建成通車。  1993年6月,動工建設石鼓山立交橋;1994年9月,建成通車。  1994年5月,動工建設廈門市環島路。  1994年8月,動工建設同集路;1995年9月,建成通車。
  •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將會對我國東北和北方有什麼影響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也是京津的前沿,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北海艦隊基地就在不遠的青島。 東北進入華北自古取道山海關,在國家東北振興的戰略下,東北需要打通更多的通道推動流通,交通興實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