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陳偉峰 通訊員/粵交集宣、嶽路建、韓冬冬、鍾維健)12月17日,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主塔首根樁基昨日順利開鑽,吹響了項目今冬明春旱季大幹快上的「衝鋒號」,項目進入主體工程全面施工階段。
12月16日當天,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舉行了土建施工合同段籤約儀式,並在江門側海上施工平臺召開今冬明春旱季大幹動員會。隨後,項目主塔首個直徑3.3米、長28米、重達60噸的鋼護筒被大型振動錘穩穩打入海中,開啟了主體工程全面施工的新徵程。
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臺山市鬥山鎮。全長約31公裡,其中跨海段約14公裡,採用雙向六車道設計標準,設超大斜拉橋2座,中、長隧道各1座,互通立交4處。其中黃茅海大橋跨徑720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徑三塔斜拉橋。
超級工程有超級難度。黃茅海項目工程結構複雜、技術難度大、軟基處理多、隧道地質條件差,要建成世界最大跨徑三塔斜拉橋,就要跨越交叉航道,直面颱風高發等難題,這對項目的施工組織、協調管理、安全風險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潘放表示:「項目將以『建世界一流跨海通道,創百年平安品質工程』為總體建設目標,從關鍵工序、科研創新、信息化及智能製造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動項目高質量建設。」
為了攻克難關,加快推動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建設者們充分發揮「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僅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6月開工、年底主墩開鑽等四項關鍵工作,提前1個月完成近13公裡長的海上棧橋施工,超額完成年度投資,為關鍵工程的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互聯互通的重要支撐,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建成後,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等共同組成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灣區早日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目前,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鋼筋加工場、拌合站、路基清表、隧道洞口施工等已同步開始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大型臨時工程建設、全線樁基開鑽和隧道進洞等工作,項目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