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給乾隆算命,清朝有八百年國運,陛下能活到80歲,弘曆:斬

2020-12-15 歷史象

「錢是新式的奴隸制,與舊式的奴隸制不一樣:與奴隸之間,不會有任何人性的聯繫,也不會有任何個性的交流。」

人為金錢所誘惑,在金錢的驅使下,做出了讓自己悔恨萬分,做了讓自己失落的事情,卻仍然甘之如飴。

人被錢驅使,甘願做錢的奴僕,因為錢散發出的光和味讓人感到無法忍受。乾隆年間的一天,曾經有一個江湖郎中,在金錢和財富的驅使下,謊稱自己是儒道兼修的大師,要為乾隆算命,放言大清有八百年國運,乾隆能活到八十歲,乾隆大怒,將他斬首。

路遇獻《奇書》

乾隆在位時,曾仿效他的皇祖父康熙六下江南,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趣事,今天的主題就是其中之一。康熙四十四年,在下江南途中,乾隆的護衛隊突然被人攔住,攔住護衛隊的人身著白衣,手持蒲扇,號稱要獻上一本奇書給皇帝。

封建時代,當街攔住皇帝的車馬本是大逆不道之事,攔住人的車馬讓人驚嘆不已,也好奇是怎樣的「奇書」讓他禁不住冒著生命危險攔住了自己。乾隆也被好奇所支配,便讓人前去探問。

結果發現,攔車男子名叫張九宵,受智天豹師傅的委託前來攔車。根據張九宵的說法,他的師傅智天豹,十年前上山採藥時,偶然遇見老主顯靈,教給他一本《大清律例》。

此書順利地獻給了乾隆皇帝,張九宵迫不及待地要去找主子,卻不願半路上的官兵將其抓進大牢。儘管奉師父智天豹之命前去獻書,但張九宵卻不知其中有何內容,因為他是個目不識丁的文盲。突然間他被抓了,他自己還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誤。

本來,智天豹讓張九宵去獻花的那本《大清天命記》,並不是由所謂的「老主顯靈」得來的,而是智天豹自己寫的。事實上,智天豹是個江湖郎中,醫術微薄,但醫術不高,只能治一些小病,所以他靠行醫賺來的錢只能勉強度日。

但是智天豹的雄心壯志,他想當官發財,他認為皇帝喜歡聽好聽的話,於是寫了一本《大清律》,吹噓大清律。書本上的辭藻都是花言巧語,這類書按理都能討得皇帝歡心。

在寫完這本書之後,智天豹便日復一日地想方設法要遇上升官發財的機會,可他卻不敢自己去攔車獻書,怕被人怪罪,這時他的目光便落在了張九宵身上。

本來是個病人的張九宵,後來跟著他學醫,雖然目不識丁,但卻對師父的話聽而不聞,讓張九宵去攔車,既不怕自己激怒天顏,也不怕功勞被搶,此後便有乾隆被攔車的情景。

不為人所知的虔誠

為什麼乾隆要抓張九宵呢?本來,在《大清天命算術》一書中,除了誇耀大清的詞藻外,還出現了預言大清國運的詞句。這本書預言大清八百年國運,乾隆可以活到八十歲,還預言乾隆五十七年年數。

從歷史來看,每個朝代的時間都不長,大宋朝也只有三百多年,而每個朝代皇帝的壽命都只有八十多年,那時候人的人均壽命更短。

「智天豹」在書中這樣寫,原是希望大清國運順遂,希望乾隆能長壽,他以為這樣寫會使乾隆高興,並給他加官進爵,但沒想到卻丟了性命。

雍正和眾臣商議後認為,智天豹謊稱自己遇到了「先主顯靈」,是罪大惡極的,書中稱乾隆五十七年的乾隆更是詛咒皇帝,五十七年過去了。於是,乾隆直截了當地下旨將智天豹斬立決,至於張九宵,乾隆念在張九宵是受人指使,目不識丁,便在秋後判張九宵問斬。

原本以為能從此過上富足的生活,卻是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命運,智天豹是聰明反聰明,所幸乾隆並非昏君,禍不及家。

在乾隆統治時期,大清走向了另一個盛世,在乾隆的領導下,可以說是一個國泰民安。而乾隆本身就有封建迷信思想。

古人多相信天命,認為自己是天命之子,是被上天選出來的,這樣才能統治天下。乾隆也是如此。由於乾隆信奉西方大喇嘛的秘密巫術,他在位期間,白蓮教興盛,當時的寵臣和珅因萬事皆讓皇帝心悅誠服,便受到寵愛。

按道理講,迷信的皇帝看《大清天命算術》不會大發雷霆,而且書中也有不少誇耀可以使皇帝高興的話。但是,智天豹錯了,他揣摩的是聖心揣摩不到位。

一代一代的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朝代能夠延續下去,即使在歷史上看到了朝代之間的隕落,他們仍然堅信自己這個朝代不會墜落。而智天豹卻寫大清國有八百年的國運。

對於智天豹來說,這是對大清的美好祝願,但對於乾隆來說,這是說大清不可能永生,這與皇帝的心意不符。而且,歷史上的皇帝們都喜歡長生不老,他們坐在權力的椅子上的時間太長,以至於他們再也不願離開權力中心。

即便年老病弱,他們也不願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帝王想要手中的權力更長久些,那就需要他們活得更長。很多帝王在晚年窮困潦倒,想方設法求長生不老,即使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死了,也不願放棄。

「智天豹」寫乾隆可以活到80歲,從現實來看,這是高壽,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80歲的人很少。但是皇帝要的不只是80歲,他要的是「萬歲萬歲萬萬歲」,智天豹的那本書,是提醒別人都死了,他不願聽別人這樣的提醒。

智天豹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知道皇帝喜歡聽好話,所以想取悅皇帝。但願自己的好意能讓皇帝改變主意。

但是他還不夠聰明。人們經常說伴君如伴虎,因為皇帝掌握天下百姓的生死大權,臣子們都要死,君要死臣要死,一旦沒有揣摩過皇帝的正確意圖,就會不慎失了性命。

和珅在皇帝面前是紅光滿面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猜忌權術。乾隆迷信,他就也跟著信了乾隆,乾隆說什麼不好,他就厭惡什麼,連乾隆都不用說,他就知道乾隆是喜是恨。這種臣子,想不受寵愛是不可能的。

智天豹的結局,在歷史上被列為冤案——他寫下書意在祝福大清,卻被皇帝和大臣們說是詛咒大清,後人認為是冤死。但是他也沒有太大的冤枉。

他是個貪財的人,本來他踏踏實實地做江湖郎中,雖然不能大富大貴,卻能勉強養家餬口,可他非得走邪路,自食其力,怪不了別人。因此,不管什麼時候,人總歸是要知足常樂的,不要忘了想不屬於自己的財富,不要忘記想得不到的運勢,腳踏實地比什麼都划算。

相關焦點

  • 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妃嬪,皆出自清朝,他們都活了多少歲
    歷史上正統王朝出了數百位皇帝,能夠活到60歲以上的,僅僅只有30位。能夠活到70歲以上的,僅僅只有11位。而活到80歲以上的,就只有5位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妃嬪,看看他們都活了多少歲,一生有怎樣的經歷。巧的是,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和妃嬪,皆出自清朝。那麼他們是誰呢?
  •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首先,有一種說法:康熙因為弘曆(乾隆)幼時的表現,決定著力把把弘曆培養成一個隔代國君。而在雍正即位前,康熙與雍正就已經達成了默契:雍正之後的繼任國君人選就是弘曆(乾隆)。至此康熙對於胤禛一家的考察才算完全結束,因為他已經能夠確認一件事,大清國運交到胤禛手上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富貴一窩,互相牽扯,弘曆的額娘鈕祜祿氏一個出身低微的女人都有大福相,必是承夫受子之福,所以胤禛與弘曆必能繼續宏開大清國運。
  • 乾隆在歷代皇帝中壽命算是很長的,他的一個妃子更是活到92歲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共有559位皇帝,清朝乾隆皇帝的壽命最長,活到89歲。 您應該知道,作為皇帝,每天必須處理一個國家的事務,並且有一個後宮需要照顧。 另外,有些人動不動橫生事端,所以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
  • 清朝在位最久太后,當了42年太后,84歲去世,見到自己的玄孫
    1704年,11歲的鈕祜祿氏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胤禛。由於鈕祜祿氏父親地位比較低,而且當時胤禛地位也不高,最初也只是稱呼為格格。誰也沒想到,這個格格日後能成為清朝的皇太后,而且是在位最久的皇太后,也是年齡最大的皇太后。去世的時候,都見到了自己的玄孫。
  • 康熙皇帝有97個孫子他為什麼偏愛乾隆?因為乾隆的八個字很特別
    在他眾多的兒子和孫子中,康熙皇帝最喜歡的是雍正皇帝和後來的乾隆皇帝的第四子弘曆。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康熙皇帝之所以傳位給皇四子,是因為他偏愛乾隆皇帝,那麼為什麼康熙皇帝會如此偏愛乾隆皇帝呢?。影視中的康熙乾隆皇帝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但直到十一年後才第一次見到祖父。
  • 雍正秘密立儲,為何選弘曆而不選弘晝?細看清史才知道胤禛的無奈
    清朝皇位繼承,一直比較搞笑,基本都是最不像爹的那個兒子接班,發展到最後,居然是由不是兒子的人接班,比如雍正不像康熙,乾隆不像雍正,嘉慶也不像乾隆。 讀者諸君都知道,是雍正皇帝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
  • 清朝滿漢不通婚,但為何會說乾隆生母是漢人,乾隆到底是誰所生?
    但是吧,凡事都有例外的,在歷史上,很多皇帝的生母並不是出自名門,反而是普通的老百姓家的。就拿明朝的萬曆皇帝和明光宗朱常洛,其生母就是卑微的宮女。而在清朝,也有一位皇帝的生母據傳是一個宮女。他就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乾隆。提起乾隆,人們往往想到的就是乾隆一輩子享盡榮華富貴,做了六十多年的太平皇帝。將老爹嘉慶給自己的攢的七千多萬兩白銀花的一乾二淨,還養了個大蛀蟲和珅。
  • 乾隆生母「甄嬛」並不受寵,上位晉升熹貴妃,只因母憑子貴
    但是在《甄嬛傳》這部劇中,弘曆並非甄嬛親所生。只是因生母去世最終過繼給劇中熹貴妃甄嬛的皇子,因為在清朝的妃子中是否膝下有子關乎著妃子的生存。其實在民間乾隆的身世之謎有很多中傳說,但在清宮的檔案中明確的記載,乾隆的母親為鈕枯祿氏。
  • 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她都是個王者,她和乾隆關係不一般
    就是到了兒子凌柱這裡沒什麼官位了,女兒當時是為秀女指婚給四阿哥胤禛的。十二歲的鈕祜祿氏被指婚給貝勒胤禛,由於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初到貝勒府,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格格身份,但是她為人賢良勤勞,康熙對這個兒媳婦一直頗多讚美。1711年,她生下了弘曆。
  • 乾隆後宮最無寵的女人,身居嬪位46年,乾隆也沒想到她能活到92歲
    婉貴妃陳氏生於康熙五十五年,比乾隆小五歲,父親是陳延璋。不過,相比之下,珂裡葉特氏在乾隆初年還承寵了幾年,由此才生下了五阿哥永琪,而陳氏的肚子卻絲毫不見動靜,位分也只是提升了一級,被晉封為貴人。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去世,乾隆對後宮進行人事調動,陳氏因此還憑藉資歷獲得了嬪位,當時乾隆在內閣所擬定的「婉、巽、穎」三個封號中,選定了「婉」字,從此,陳氏便有了一個新的稱呼:婉嬪。
  • 乾隆最疼愛的女兒,一生不被允許遠嫁,卻被父親圈養宮中61年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早在她15歲那年,便嫁給了還是皇子的乾隆,而為他們主婚的,正是乾隆的父親雍正,當年他去李榮保家,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小姑娘,認為她日後必能成為一代賢后,當場便做主,將她許配給弘曆,事實證明,雍正的眼光非常好。
  • 乾隆第四子,過繼給胤裪,母親封皇貴妃,卻只活了43歲!
    導讀:在清朝歷史上,四阿哥一直是比較優秀的大清皇子,雍正、乾隆和鹹豐都曾經是大清的「四阿哥」,最終都繼承了大清皇位。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也是一位四阿哥,他是乾隆繼位後的第一子——愛新覺羅·永珹。1735年9月1日,25歲的寶親王弘曆登臨太和殿,繼承大清皇位,是為乾隆帝,年輕有為的大清天子意氣風發,望著父親雍正留下的大好河山準備一展胸中抱負。當時,乾隆帝有三個兒子,分別是皇長子永璜、皇次子永璉和皇三子永璋,但是三年後年僅9歲的皇次子永璉夭折,這對乾隆的打擊是巨大的。
  • 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誰
    這個說法首先否認掉,如果寵幸的宮女是漢人,雍正絕不會選擇有一半漢人血統的乾隆,且乾隆的出生是陰曆八月十三,往回推算,他是在前一年的十一月在母親肚子裡的,寒冬臘月雍正還要到避暑山莊嗎?說法二:乾隆是抱來的,雍正還做親王時,有一天生了一個女兒,而在同一天大臣陳閣老家生了一個兒子,雍正和陳家當時很熟,於是就讓他們把那個男孩報過來瞧瞧,結果等孩子送回去的時候,男孩變成了女孩,男孩成了後來的乾隆皇帝。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最簡單的一個原因,雍正的生育能力正常,他一生生出了十個男孩,而在弘曆出生之前,雍正就已經有了三個兒子。
  • 《甄嬛傳》中端妃的歷史原型,因為認識甄嬛而安度晚年,活到96歲
    不過《甄嬛傳》中其實除了甄嬛壽終正寢外,還有一個人也活到了最後。在《甄嬛傳》中她是端妃,但在真正的歷史上的原型是純懿皇貴妃耿氏。耿氏出生於1689年,是清世宗(雍正)的妃嬪,不過因為她並不得雍正歡心,耿氏的父親算是雍正家奴級別的官職,因此入宮後耿氏也依然是個格格。
  • 乾隆最愛富察氏,但有個妃子無寵無子卻活到92歲
    乾隆與富察皇后的愛情感動了無數人。乾隆80多歲時,還多次前往富茶的墓地祭祀,追憶兩人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富察死後,乾隆悲痛欲絕。他給古代妃子死後最高待遇,賜諡號「孝」。乾隆一生鍾愛富茶,但她並不是真正的贏家。在乾隆的眾多妃子中,有這樣一位妃子,她13歲就入宮了。她既沒有子女,也沒有太多寵愛,卻成了乾隆妃子中最年長的一個。直到嘉慶十二年,她才去世,享年92歲。
  • 乾隆和12個老婆的畫像,圖15比乾隆小47歲,圖3是乾隆真實的相貌
    乾隆和12個老婆的畫像,圖15比乾隆小47歲,圖3是乾隆真實的相貌 乾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時期的年號,大清第6位皇帝,歷史記載他在位時開創了清朝史無前例的繁榮盛世,與康熙時期的繁華景象並稱為「康乾盛世」,然而繁華背後卻是急劇的衰落,當時來中國的外國學者記載的民間狀況與表面上的繁華有很大區別
  • 這幾件讓算命先生大驚失色的奇事!
    789年有一天,25歲的裴度走到街上,經過一座道觀,看見一位道長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後,才請道長為自己相面。道長熟視良久,說:「恕我直言,你天生賤相,今生不但沒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縱紋入口,是一種乞食街頭、飢餓而死的相!我看你還是不要考功名了!」裴度聽了,心裡非常傷心,整天垂頭喪氣,連教書都無精打採。
  • 乾隆身世之謎:出生離奇,生母究竟是誰?
    乾隆,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乾隆活了80餘年,在位長達60多年,是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同時也是執掌皇權年限最長的一個皇帝。難道說這就是所謂的「能者多勞」。關於乾隆的親身母親有很多的傳說,都說崇慶皇太后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其則不是,因為乾隆皇帝的親生母親的地位不高,所以給崇慶皇太后膝下撫養。那麼是不是特別的好奇乾隆皇帝的親生母親到底是誰?其實乾隆皇帝的親身母親就是鈕祜祿氏,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孝聖憲皇后。關於乾隆皇帝親生母親鈕祜祿氏有很多的傳言。鈕祜祿氏是一個四品典儀官的女兒,典儀官是幹嗎的呢?
  • 甄嬛的養子乾隆,在歷史上他們關係怎樣呢?是否真的母慈子孝
    乾隆皇帝在位時間最長,也是活的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他的出身在劇中可以說是非常卑微,在《甄嬛傳》中的四阿哥,便是後來的乾隆皇帝。沒有母親,後被甄嬛撫養,雖然是電視劇,但是這段歷史的真實性也被引起了注意。他們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呢?
  • 祭祀大典時雍正賞給乾隆一塊肉,乾隆迷惑不解,老師:你要即位了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內侍取出諭旨,宣布弘曆即位。康熙六十一年,發生了一件清朝歷史上的大事兒,千古一帝和十全老人第一次歷史性地會面了。那時在春天的圓明園,豔陽高照,花香鳥語。這時的千古一帝正坐著牡丹花臺的亭子中,懶散地盯著遠方開得正豔的數百朵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