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新式的奴隸制,與舊式的奴隸制不一樣:與奴隸之間,不會有任何人性的聯繫,也不會有任何個性的交流。」
人為金錢所誘惑,在金錢的驅使下,做出了讓自己悔恨萬分,做了讓自己失落的事情,卻仍然甘之如飴。
人被錢驅使,甘願做錢的奴僕,因為錢散發出的光和味讓人感到無法忍受。乾隆年間的一天,曾經有一個江湖郎中,在金錢和財富的驅使下,謊稱自己是儒道兼修的大師,要為乾隆算命,放言大清有八百年國運,乾隆能活到八十歲,乾隆大怒,將他斬首。
路遇獻《奇書》
乾隆在位時,曾仿效他的皇祖父康熙六下江南,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趣事,今天的主題就是其中之一。康熙四十四年,在下江南途中,乾隆的護衛隊突然被人攔住,攔住護衛隊的人身著白衣,手持蒲扇,號稱要獻上一本奇書給皇帝。
封建時代,當街攔住皇帝的車馬本是大逆不道之事,攔住人的車馬讓人驚嘆不已,也好奇是怎樣的「奇書」讓他禁不住冒著生命危險攔住了自己。乾隆也被好奇所支配,便讓人前去探問。
結果發現,攔車男子名叫張九宵,受智天豹師傅的委託前來攔車。根據張九宵的說法,他的師傅智天豹,十年前上山採藥時,偶然遇見老主顯靈,教給他一本《大清律例》。
此書順利地獻給了乾隆皇帝,張九宵迫不及待地要去找主子,卻不願半路上的官兵將其抓進大牢。儘管奉師父智天豹之命前去獻書,但張九宵卻不知其中有何內容,因為他是個目不識丁的文盲。突然間他被抓了,他自己還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誤。
本來,智天豹讓張九宵去獻花的那本《大清天命記》,並不是由所謂的「老主顯靈」得來的,而是智天豹自己寫的。事實上,智天豹是個江湖郎中,醫術微薄,但醫術不高,只能治一些小病,所以他靠行醫賺來的錢只能勉強度日。
但是智天豹的雄心壯志,他想當官發財,他認為皇帝喜歡聽好聽的話,於是寫了一本《大清律》,吹噓大清律。書本上的辭藻都是花言巧語,這類書按理都能討得皇帝歡心。
在寫完這本書之後,智天豹便日復一日地想方設法要遇上升官發財的機會,可他卻不敢自己去攔車獻書,怕被人怪罪,這時他的目光便落在了張九宵身上。
本來是個病人的張九宵,後來跟著他學醫,雖然目不識丁,但卻對師父的話聽而不聞,讓張九宵去攔車,既不怕自己激怒天顏,也不怕功勞被搶,此後便有乾隆被攔車的情景。
不為人所知的虔誠
為什麼乾隆要抓張九宵呢?本來,在《大清天命算術》一書中,除了誇耀大清的詞藻外,還出現了預言大清國運的詞句。這本書預言大清八百年國運,乾隆可以活到八十歲,還預言乾隆五十七年年數。
從歷史來看,每個朝代的時間都不長,大宋朝也只有三百多年,而每個朝代皇帝的壽命都只有八十多年,那時候人的人均壽命更短。
「智天豹」在書中這樣寫,原是希望大清國運順遂,希望乾隆能長壽,他以為這樣寫會使乾隆高興,並給他加官進爵,但沒想到卻丟了性命。
雍正和眾臣商議後認為,智天豹謊稱自己遇到了「先主顯靈」,是罪大惡極的,書中稱乾隆五十七年的乾隆更是詛咒皇帝,五十七年過去了。於是,乾隆直截了當地下旨將智天豹斬立決,至於張九宵,乾隆念在張九宵是受人指使,目不識丁,便在秋後判張九宵問斬。
原本以為能從此過上富足的生活,卻是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命運,智天豹是聰明反聰明,所幸乾隆並非昏君,禍不及家。
在乾隆統治時期,大清走向了另一個盛世,在乾隆的領導下,可以說是一個國泰民安。而乾隆本身就有封建迷信思想。
古人多相信天命,認為自己是天命之子,是被上天選出來的,這樣才能統治天下。乾隆也是如此。由於乾隆信奉西方大喇嘛的秘密巫術,他在位期間,白蓮教興盛,當時的寵臣和珅因萬事皆讓皇帝心悅誠服,便受到寵愛。
按道理講,迷信的皇帝看《大清天命算術》不會大發雷霆,而且書中也有不少誇耀可以使皇帝高興的話。但是,智天豹錯了,他揣摩的是聖心揣摩不到位。
一代一代的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朝代能夠延續下去,即使在歷史上看到了朝代之間的隕落,他們仍然堅信自己這個朝代不會墜落。而智天豹卻寫大清國有八百年的國運。
對於智天豹來說,這是對大清的美好祝願,但對於乾隆來說,這是說大清不可能永生,這與皇帝的心意不符。而且,歷史上的皇帝們都喜歡長生不老,他們坐在權力的椅子上的時間太長,以至於他們再也不願離開權力中心。
即便年老病弱,他們也不願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帝王想要手中的權力更長久些,那就需要他們活得更長。很多帝王在晚年窮困潦倒,想方設法求長生不老,即使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死了,也不願放棄。
「智天豹」寫乾隆可以活到80歲,從現實來看,這是高壽,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80歲的人很少。但是皇帝要的不只是80歲,他要的是「萬歲萬歲萬萬歲」,智天豹的那本書,是提醒別人都死了,他不願聽別人這樣的提醒。
智天豹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知道皇帝喜歡聽好話,所以想取悅皇帝。但願自己的好意能讓皇帝改變主意。
但是他還不夠聰明。人們經常說伴君如伴虎,因為皇帝掌握天下百姓的生死大權,臣子們都要死,君要死臣要死,一旦沒有揣摩過皇帝的正確意圖,就會不慎失了性命。
和珅在皇帝面前是紅光滿面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猜忌權術。乾隆迷信,他就也跟著信了乾隆,乾隆說什麼不好,他就厭惡什麼,連乾隆都不用說,他就知道乾隆是喜是恨。這種臣子,想不受寵愛是不可能的。
智天豹的結局,在歷史上被列為冤案——他寫下書意在祝福大清,卻被皇帝和大臣們說是詛咒大清,後人認為是冤死。但是他也沒有太大的冤枉。
他是個貪財的人,本來他踏踏實實地做江湖郎中,雖然不能大富大貴,卻能勉強養家餬口,可他非得走邪路,自食其力,怪不了別人。因此,不管什麼時候,人總歸是要知足常樂的,不要忘了想不屬於自己的財富,不要忘記想得不到的運勢,腳踏實地比什麼都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