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秘密立儲,為何選弘曆而不選弘晝?細看清史才知道胤禛的無奈

2020-12-14 騰訊網

清朝皇位繼承,一直比較搞笑,基本都是最不像爹的那個兒子接班,發展到最後,居然是由不是兒子的人接班,比如雍正不像康熙,乾隆不像雍正,嘉慶也不像乾隆。

讀者諸君都知道,是雍正皇帝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這就是說,立誰為太子,八旗貴胄和王公大臣是沒有參與權的,這件事就皇帝自己說的算,立誰不立誰,也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

這時候我們就要問了:連雍正都說老五弘晝最像自己,他秘密立儲,為何選弘曆而不選弘晝?正是因為乾隆皇帝弘曆的好大喜功故步自封,才導致了清朝被世界潮流淘汰,開啟了常年挨揍雖遠必賠的悲催模式。如果繼承皇位的不是弘曆而是弘晝,清朝還會從乾隆時期開始衰落嗎?

翻閱清史,我們才知道胤禛的無奈——不是清世宗憲皇帝雍正的無奈,而是父親胤禛的無奈:手心手背都是肉,十指連心,咬哪一根手指,胤禛都會很疼。

雍正皇帝胤禛不像康熙皇帝玄燁那麼高產,玄燁活了六十九年,生了三十五個兒子,參與兄弟排行的有二十四個。

胤禛活了五十八歲,生了十個兒子,到最後留在身邊的卻只剩下了三個,也就是同為二十五歲的寶親王弘曆、和親王弘晝,還有一個剛三歲的弘曕。這就是說,有可能繼承胤禛之位的,只有弘曆弘晝兩位親王。、

如果雍正皇帝按照「深肖朕躬」的標準來選接班人,那麼就會選弘晝而不選弘曆:弘曆像爺爺玄燁,弘晝像父親胤禛。

康熙傳位給雍正,遺詔中有這麼一句話:「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但是雍正傳位給乾隆,遺詔中卻說:「寶親王皇四子弘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聖祖皇考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

在康雍乾三代皇帝中,康熙和乾隆都喜歡旅遊:康熙南巡輕車簡從,但也把曹寅吃得債臺高築,乾隆六下江南,花光了老爹辛苦攢下的家當。雍正雖然也打了不少仗,但國庫存銀每年都在增加,百姓的負擔卻在逐年減輕。

我們可以說:雍正花了十三年時間整頓吏治,滿朝文武朝乾夕惕不敢懈怠,乾隆一上臺,大家就又回到了「幸福的康熙時代」:可以繼續侵吞公帑,可以繼續花天酒地。

與康熙的雄才大略不同,乾隆是一個極端利己主義者,他為了把自己包裝成「十全老人」,該打不該打的仗,打;該花不該花的錢,花!

清朝的大規模園林建設,就是從乾隆時期開始的,清朝的文字獄,也數乾隆朝最為慘烈——雍正赦免的曾靜張熙,也被乾隆凌遲處死了。

這時候我們就要問了:雍正是一位英察之主,他怎麼會看不出已經二十五歲的寶親王弘曆,骨子裡流淌著跟自己不一樣的鮮血?

讀者諸君請不要誤會,咱們說的骨血,是指代性格,而不是遺傳基因,筆者並沒有質疑胤禛與弘曆的父子血緣關係。

清朝從乾隆朝開始衰落,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翻閱一下1736年(乾隆元年)至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世界歷史,就會發現在這六十年間,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搞了工業革命,華盛頓當了美國總統,法國路易十六上了斷頭臺,莫斯科開辦了現代化大學。

乾隆年間歐美陸軍打仗,已經開始「排隊槍斃」,海上也有了堅船利炮,馬戛爾尼還不遠萬裡送來了模型,但是乾隆卻大剌剌地說:我天朝上國無所不有,西人唯一可取之處,就是鐘錶製造尚屬精良。

乾隆對便於操作的火藥武器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反感,他感興趣的是騎馬射箭。但是很不幸,後來的八旗子弟已經是既不會打槍放炮,也不會騎馬射箭,就連乾隆皇帝自己也射不中靶心了。

乾隆把先進科學技術視為「奇技淫巧」,但是對華而不實的外來鐘錶卻情有獨鍾,看來這位「抱甕老人」,也不是不肯偷奸耍滑。

乾隆之所以狂妄自大,是因為他的盲目自信,以「十全老人」、「天下第一完人」自居的弘曆,關起門來過日子,陶醉在自己挖好的井裡,聽著奴才們呱呱地念喜歌。

清朝衰落,始於乾隆。如果繼承胤禛皇位的不是弘曆而是弘晝,清朝會不會從乾隆朝開始衰落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種衰落,不是弘曆也不是弘晝所能逆轉的。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胤禛這個做父親的已有自己的苦衷:就這麼兩個兒子,根本就不能賽馬或海選,只能挑一個看起來比較仁慈的來接班。

胤禛很無奈,他沒資本像父親玄燁那樣,放手讓二十四個兒子來一場皇位爭奪賽,因為他就這麼兩個成年兒子,死一個就沒了一半。

胤禛的無奈,既是父親的無奈,也是父傳子家天下的無奈:如果有成百上千個兒子,是可以優中選優的,如果他只有一個兒子,即使這個兒子是個智商為負數的敗家子,也只能讓他接班……

相關焦點

  • 弘晝和弘曆都是雍正喜愛的兒子,為何稱帝的不是弘晝?
    皇帝皇子眾多,皇位爭奪戰在歷朝歷代時有上演,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看好信任的皇子,比如勤於朝政的雍正。雍正子嗣稀少,他在位期間特別喜歡弘曆、弘晝,二人雄心壯志、發奮圖強、勤奮好學、品行端正,都有帝王之霸氣、君主之仁慈。若論能力,二人不差上下、若說登皇概率、二人概率相同。為何最後繼承皇位的是弘曆而非弘晝?
  • 雍正為何立13歲的弘曆為繼位人,而不立已成年的三阿哥弘時?
    這麼說吧,弘時雖然是雍正事實上的長子,但早已出局,雍正絕不會選他為繼承人。或者說,換了誰是雍正都不會選弘時,只會選弘曆。怎麼回事呢?請看下文。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不是立刻就決出勝負。一開始的時候,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關係還不錯,兩家王府離得也近,時常互相串門。
  • 雍正含淚殺掉一子,背負千古罵名,卻讓乾隆安享帝位60年?
    新創舉:秘密建儲雍正帝胤禛出生在康熙十七年,到康熙六十一年繼位的時候,雍正帝已經是四十五歲的不惑之年,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挺大的了,雍正更是清朝建國以來繼位時年紀最大的皇帝,立儲的問題在他登基時便已經是一個頗為迫切的問題。
  • 雍正的兒子弘晝「裝瘋賣傻」後半生,保後代榮華,他的八世孫更厲害
    他一看前面的哥哥都死了,他成了實際上的長子,而且他的生母齊妃,是側福晉,而弘曆的生母只是侍妾,僅有格格的稱號;此外他的母親陪伴雍正的時間相比弘曆的母親時間更長,他自以為皇太子之位應該非他莫屬了,開始行動拉攏黨羽。不料雍正選了康熙帝喜歡的弘曆當了儲君,父子矛盾不可調和。就在這種情況下弘時沒有選擇隱忍,而是去和雍正的死敵八爺允禩走的近,讓雍正猜忌。
  • 看雍正和乾隆怎麼詮釋,或棄之如敝履或視若珍寶
    例如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事件,最終以四皇子胤禛登頂為雍正帝而告終。雍正登基之後,和他皇位有衝突的幾位皇子多數受到了雍正的清算。劇照:胤禛和胤祥由於自己經歷過殘酷的鬥爭才獲得了皇位,雍正很是明白其中的苦楚。所以,雍正就創立了秘密立儲的規矩,想以此來避免皇位傳承的麻煩。
  • 《雍正王朝》弘晝在八王逼宮中表現很好,為何卻對雍正說自己無用
    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弘晝可以說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甚至其才能不在弘曆之下。尤其是其在八王逼宮中的表現更是讓人驚豔,但為何就是這樣一個有才華的皇子,卻在後來跟雍正談話時,說自己百無一用?其實之所以這樣說,最主要還是害怕雍正對其有猜忌,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 雍正兒子裡他最逍遙,裝了一輩子糊塗,卻享受了一輩子榮華富貴
    在清朝康熙時代就經歷過九子奪嫡的叛亂,最終是毫無優勢的雍正勝出。而深知兄弟相殘可怕的雍正在位期間為了防止皇子自相殘殺也想出了秘密立儲這個方法。但還是不可避免地讓皇子陷入了爭奪皇位的漩渦之中。在古代,能夠當上皇帝自然是萬之上的存在,但古代的皇帝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逍遙。
  • 雍正五子弘晝為何要做一些荒唐事來欺騙乾隆
    雍正在世的時候,只有四個兒子可以成為下一任皇帝的候選人,分別是長子弘時,第四子弘曆,第五子弘晝以及第十子弘瞻。長子弘時年輕的時候,自己做事放縱且不謹慎,惹怒了雍正,於是後來被雍正削去了宗籍。第十子弘瞻,在乾隆即位的時候還只有四歲,年齡太小並不夠資格成為皇帝。這樣看來,真正可以在雍正面前比一比的就是弘曆和弘晝了。
  • 揭秘雍正王朝:弘曆跟弘晝誰你覺得誰更聰明?又有什麼細節印證呢?
    但是到了雍正的時候皇室人丁不旺,只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弘時,因為科場舞弊案被雍正給殺了,這也證明雍正的確是個刻薄寡恩的人,對自己的親兄弟可以毫不留情地予以斬殺,對自己的兒子也可以毫不留情地殺死還要親手殺死。 二兒子、三兒子先後夭折,四兒子就是弘曆,但是由於前面兩個早早就夭折了,所以弘曆成了二兒子。雍正的第五個兒子就是弘晝。
  • 弘晝為何裝瘋賣傻?緣由自保,乾隆登基後他都做了什麼?
    當然,圍繞著乾隆展開的,還有不少關於其他皇親國戚的故事,譬如人們少有了解的,雍正的弟弟弘晝的故事。弘晝,雍正的第五個兒子,弘曆的弟弟。他是耿氏所生,耿氏與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一樣,都是藩邸格格。母親與其他幾位妃子相比,可以說是地位柔弱了不少,與其他幾位同時入宮的妃子相比,她一直是略低於其他幾位的位份。
  • 歷史上的荒唐王爺:弘晝能夠善終,並非因為荒唐,而是這3個原因
    導讀:繼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事件後,雍正皇帝為避免皇位傳承過程中再度出現禍起蕭牆、手足相殘的奪嫡禍事,而創設「秘密立儲」制度,算是杜絕了明面上的皇位爭奪事件。而對於雍正皇帝的皇位傳承而言,因為愛新覺羅·弘曆被早早密立為皇儲、雍正帝子嗣稀少,在加上雍正皇帝對皇三子弘時的冷血處理,皇五子弘晝的「荒唐避禍」,皇六子弘曕年齡較小,雍乾兩朝之間的皇權更迭並無明顯波瀾。
  • 雍正時期弘時與弘晝有何不同,看看他們對待李德全,就知道了
    到了雍正時期,這位在位13年的皇帝,不只是對比他父親康熙在位的時間大幅度縮水,就是子嗣也對比父親來說顯的稀少,只有三個兒子。 雍正的三個兒子分別是皇三子弘時、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最後是皇四子弘曆繼承的皇位。 那麼今天我們來說說雍正三個兒子中,沒有繼位的弘時與弘晝有什麼不同。
  • 弘晝荒唐事一籮筐,卻得乾隆疼愛,保全了子孫榮華富貴
    事實上,雍正能夠順利長大的孩子並不多,而九龍奪嫡更是成了教訓,創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而這依舊使得弘時有著不該有的妄想,甚至為此與父親雍正的老對手八爺結成了聯盟。弘曆自然並非早已內定的,不然雍正所創的秘密立儲就失去了意義,而1733年弘曆被封為了寶親王,同樣弘晝夜封了和親王,可以說是同一級別的,都有可能獲得恩寵,所以弘晝的主動放棄才顯得難能可貴。雍正作為康熙諸皇子最後的勝利者,對於奪嫡有著切身的感受,因此對於自家皇兒同樣多有忌諱,弘時便因此被「過繼」給了八爺,成了棄子。
  • 朱坤明:清世宗雍正的兒子弘時弘晝弘時,和親王弘晝喜歡置辦喪禮
    雍正皇帝的幾個兒子,只有乾隆皇帝弘曆是個人才,文武雙全,把清朝的文治武功推向了頂峰,這才有了康乾盛世,只是後來的嘉慶皇帝、道光皇帝雖然很勤政,很節儉,但是不懂得變通,趕不上時代發展的趨勢,最後導致清朝的科技和軍事嚴重落後於世界。
  • 延禧攻略:和親王弘晝是怎麼死的?歷史上他真的那麼荒唐任性嗎
    而《延禧攻略》裡還給弘晝加了感情線,弘晝這位荒唐王爺居然對嫻妃死心塌地,最後更是因為嫻妃,悽涼收場。那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歷史上的這位荒唐王爺弘晝,是不是也是這般荒唐。愛新覺羅·弘晝(1712年—1770年),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曆之弟。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晝進封和碩和親王,生母純愨皇貴妃耿氏。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為和親王。
  •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更重要的是康熙爺從始至終的對弘曆的欣賞與栽培,即充滿了感情、又充滿了恩情。從這個意義上說,弘曆與康熙的優質互動,彌補了雍正與康熙情趣不投的弱點,增加了康熙對於雍正的傾心,對於雍正勝出奪嫡大戰當然有些幫助。可是,要說康熙是為了要隔代傳位於弘曆,才最終傳位於雍正,那就本末倒置了。
  • 她究竟是不是弘曆的生母?
    而且那時胤禛(雍正)還沒紅,不過是位貝勒(第三等皇室封爵),過門後只給了格格(低階妾侍)位份,一當就是十幾年。鈕祜祿氏不容易,上面還有福晉、側福晉等好幾位,連和胤禛親近的機會都不多。不過她勤勞賢淑、任勞任怨,終於等到了翻身的日子。時逢京城鬧瘟疫,胤禛不幸中招臥床不起,眼看著快不行了。
  • 《雍正王朝》弘晝的奪嫡之道:一臉人畜無害的挑起弘時與弘曆之爭
    按照之後發展的軌跡來看,宋安之反倒是認為弘晝這是故意而為之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可以想想雍正為何評價弘晝最像他呢,老八對於弘晝的評價也很高。再看看九子奪嫡時雍正是怎麼做的呢,雍正表面上看似沒多少心機,只知道一味的為國為民辦事,背後卻總是不著痕跡的製造爭端,比如說一廢太子之時,就是雍正故意放水,讓高福將太子的親筆信送給老八,然後讓老八出馬對付太子,自己則在背後坐收漁利,完事了還賜死高福。那麼弘晝呢,其實也是這個套路,而且更高一籌。看似人畜無害,其實背地裡早有打算了。
  • 雍正年間,為何和親王弘晝非要搞「活出喪」這一出鬧劇?
    五貝勒弘晝雖有妻妾十幾個,也早已有了兒子,但在這裡跪著行禮的卻只有大兒子永壁一人,別的都在兩廊下跪著。正中階下擺滿了各種法器,嫋嫋香菸籠罩下,案頭是堆積如山的供品,還有幾個女人唱歌般地嚎哭。允祉他們從大街上剛進到這家不像家,廟不像廟的地方,全部鬧蒙了。仔細地看了又看,瞧了再瞧,這才看見「死者」弘晝穿了一身簇新的朝服,正端坐在桌子後面。
  • 《延禧攻略》裕太妃教弘晝的保命法,弘晝害了瓔寧也害了自己
    瓔寧眼瞅著就要到了出宮的年紀,可是卻死的明不明白的。如果不是為了報仇,瓔珞就不會進宮,也就不可能遇到富察皇后,最後成為了皇上最寵愛的女人。可是阿滿為什麼會被人害死呢?弘晝和裕太妃害了魏瓔珞的姐姐瓔寧,裕太妃更是為了保護弘晝殺死了瓔寧。也正是由於裕太妃的這種過度保護,最終害的弘晝悲慘收場。弘晝是乾隆弘曆的弟弟,兩人雖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是自小便是在一個宮裡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