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為何叫「遠古的眼淚」?形成需千萬年,都被課本「欺騙」了

2020-12-22 銘瑤風月

小學的課本中有這麼一篇文章叫《琥珀》。裡面關於琥珀的一段描述讓人印象深刻「蜘蛛剛剛撲過去的時候,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落下來,正好落在了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起包在了裡面」然後經過幾百年的時間,那些松脂球就都變成了化石,人們發現之後就將他們稱之為「琥珀」。

生命的見證

一直以來,我們對琥珀就有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黃黃的晶體裡面包裹著一隻蟲子,要價非常的昂貴,深受收藏家們的喜愛。其實,這只是琥珀的一種,被稱為「蟲珀」。蟲珀的形成可以說是非常的考驗時機的,需要樹脂剛好落到蟲子的身上,再加上數千年的風沙的侵蝕,地殼的不斷運動,樹脂的不斷揮發和聚合,才能夠形成真正的蟲珀。它可以說是生命的見證,凝結了神話與能量於一身,不愧能夠受到人們的追捧。

其實,琥珀並不是像小學課本中描述的那樣簡單,真正的琥珀的形成,要更加難得多。樹脂的形態,沉積的時間,沉積環境的類型等等,諸多的因素都會對琥珀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

琥珀其實可以分為:透明琥珀和不透明琥珀。蟲珀大多都存在於透明琥珀之中,想要形成真正的琥珀,樹脂的產生也是很有講究的,真正琥珀所需要的樹脂,都是要在4000萬年至6000萬年前的針葉樹木所產生的樹脂,經過1000多萬年的沉積才能夠形成琥珀。

幾千萬年前的針葉樹木所產生的樹脂,並不能100%的都形成琥珀。樹脂產生之後,要經過地殼的變動而深埋於地下,再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才能夠重見天日,形成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琥珀。

之所以同樣都是針葉樹木所分泌的樹脂,而形成的琥珀卻有透明琥珀和不透明琥珀之分,這其實與琥珀的年代沒有關係,而是與琥珀中含有的琥珀酸的含量是有莫大的關係的。一般來說,琥珀酸含量為4%以下的,琥珀就會呈現出透明的形態,而到了8%以上的濃度就會呈現出泡沫狀、不透明。

我們最為常見的是琥珀酸含量為4%——8%之間的琥珀,一般呈現出雲霧般的半透明狀,或者是性質不穩定的,一半透明一部分則呈現出不透明的形態。

與琥珀同樣神秘的是一種名叫蜜蠟的珍貴裝飾品,同樣地受到了收藏家們的喜愛。其實,蜜蠟也是琥珀的一種,蜜蠟就是我們所說的,琥珀酸在8%以上的不透明的琥珀。那麼為什麼不透明的琥珀會叫做蜜蠟呢?

其實,這種不透明的琥珀,一般來說都會呈現出黃色,與蜂蜜的顏色非常的相似,而且具有蠟的光澤和質感,所以人們就習慣地將這種琥珀稱為「蜜蠟」。琥珀除了我們常見的「蜜蠟」和「蟲珀」這兩種形態之外,還有多種類型。

遠古的眼淚

人們都說,琥珀是遠古的眼淚,其實說是遠古的眼淚並不誇張,不過並不是遠古的人類的眼淚,而是遠古的樹木的眼淚。琥珀的形成,只有在茫茫的遠古大森林中,才有機會。

那裡樹木茂密,昆蟲種類繁多,在炎熱溼潤的天氣的作用下,樹木的樹皮裂開一道口子,或者是枝條不斷的長出,就會滲出一團一團的樹脂來。很多人都會見過,這些樹脂多為黃色,透明狀,不過普通的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並不能形成蜜蠟。

艱難的形成過程

這些樹脂往往都是從樹木的樹心的部分形成,然後從樹皮中的裂口流出,這樣就會形成一層保護膜,封住樹皮的空隙,可以保護樹木,防止蟲子進入樹幹的內部。然而,這些膠狀物體,可以粘住那些啃食樹木的昆蟲的嘴巴,逐漸地把它們裹在樹脂中。

隨著溫度的升高,這些樹脂就會逐漸的從樹皮中滴落到地上,隨著堆積的越來越多,就會逐漸地沉入土壤之中,經過幾千年的地殼的變遷,最終形成化石,才能形成琥珀。從樹脂到琥珀是一個非常漫長而又複雜的過程,據科學家們估計來看,這個過程至少要經歷1000多萬年。

要說琥珀的形成,樹脂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那麼時間就是琥珀形成的第一要素。沒有時間的積累,樹脂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漫長的揮發和聚合的作用。只有在漫長的時間裡,樹脂中含有多種的揮發性的物質,比如油脂,和多種芳香族化合物等等,這些揮發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揮發,樹脂才會慢慢的變硬。

在樹脂揮發的通知,樹脂中的物質也在不斷的聚合,就這樣,一邊揮發,一邊聚合,樹脂就會形成更大的聚合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樹脂就會形成科巴脂。科巴脂並不是我們所說的琥珀,科巴脂在土壤中還在不斷的揮發和聚合,一直到揮發到所有的揮發物質都揮發完畢,科巴脂就會完成聚合,不再會發生任何的揮發之後,就會形成琥珀。

世界上的大部分的琥珀其實都在形成之中,因為琥珀的形成都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而有的的琥珀在形成的過程中,就在地殼運動中,被搬運到某處,然後逐漸的沉積下來,很難被人們發現。除了樹脂的類型和沉積的時間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條件。

就是琥珀的沉積環境,一般來說沉積於砂巖層中的琥珀,會化石化得更為完全,是毋庸置疑的琥珀,但是沉積在黏土層的樹脂則化石化的不完全,沉積同樣的時間,砂巖層的樹脂就會揮發完畢,而黏土層的樹脂就很難完全揮發完畢,還存在著一些揮發成分,只能成為科巴脂。

由此可見,在小學課本中所描述的琥珀的形成過程是一種非常簡化的狀態,真正的琥珀的形成是非常難的。對於琥珀的形成,沉積物相對於形成的時間,看起來會更為重要。但是,至於是為什麼,科學家們至今還沒有弄清楚具體的原因,所以我們還不得而知。

相關焦點

  • 別再被小學課本「欺騙」了,其實真正的琥珀,是這樣形成的!
    那麼琥珀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張圖,平時我們在樹林裡,也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吧,尤其是松樹,松脂的分泌更加的旺盛。當松脂滴落的時候,或者在樹上的時候,有小蟲被粘住,被包裹,最終掉落在地上,經過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石化之後,形成了蟲珀。
  • 琥珀形成的四個條件,前三個大家應該都知道!
    蜜蠟琥珀形成大家應該聽過,它是由遠古樹脂滴落石化形成的,事實上,蜜蠟琥珀的形成是需要在特殊的條件或者說環境下才可以形成,這也是琥珀被歸納為不可再生資源的原因之一,琥珀形成的條件有四個,前三個大家應該都知道!
  • 琥珀是怎麼形成的,看完這篇就懂了
    古希臘人認為琥珀是凝聚在海上的陽光,斑斑點點伴著浪花漂泊而來;也有傳說認為琥珀是由古希臘太陽神女兒赫麗提斯的眼淚幻化而成。而在北歐的民間傳說中,琥珀是海神的女兒為心愛的王子留下的眼淚。琥珀的形成琥珀的形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植物分泌樹脂-樹脂被掩埋、石化-石化樹脂經歷化學作用和地質作用形成琥珀。1.
  • 琥珀千萬年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
    大約四千萬年前,歐洲北部有大片森林。許多北歐大片的地方變成了海底,這就是何以世上的琥珀大多出產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原因。琥珀很嬌氣,怕火、怕汽油、怕敲擊、怕暴曬、怕酒精。有的琥珀還帶有香味。市場上見到的大多都是人造品。
  • 琥珀是怎麼形成的?來看琥珀形成的過程
    ,血珀,蟲珀等等,他們都是琥珀。那琥珀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今天給大家通俗的講一下琥珀的形成過程。官方對於琥珀的解釋是:距今4500—9900萬年前的松柏科、豆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故又被稱為「松脂化石」。
  • 波羅的海「撈琥珀」成熱聞,「美人魚眼淚」為何吸引世人目光?
    藍珀有獨特的色澤/資料圖  出產翡翠的緬甸也是琥珀的重要產地,並且這裡的琥珀因形成時間更長(約距今9000到1億年),石化程度更高,是全球「硬琥珀」的唯一產地。公元前2000年前後,歐洲中部的邁錫尼人、腓尼基人和伊特魯裡亞人共同形成了一個琥珀商業網。
  • 琥珀形成的四個條件是什麼?這些形成的條件大家都應該知道
    蜜蠟琥珀我想大家都聽說過吧,在外表上由於具有優越的魅力,使得其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歡,但是琥珀作為不可能再生資源,在形成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特殊條件或者環境才能夠形成的,因此,你們知道琥珀形成的四個條件是什麼嗎?
  • 4100萬年前形成的琥珀放在博物館,交配場面被人圍觀
    市面上有很多製作精美的琥珀掛件,有些琥珀甚至能清晰地看見各種昆蟲的形狀。而天然形成的琥珀更具備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遠古生物的生命和形態被永遠地定格在琥珀之中,不僅受人喜歡欣賞,也為許多研究員提供了很好的古代陸地系統信息。
  • 石鏡琥珀 謠言終結者:千年琥珀萬年蜜蠟
    千年琥珀萬年蠟        這個謠言當屬有關琥珀蜜蠟的所有誤解中,傳播最久影響最深性質最惡劣的!同樣類別的謠言還有蜜蠟含琥珀酸對人體更有好處而琥珀不含琥珀酸....其實琥珀和蜜蠟是同一種物質,都是由距今二千萬年到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已經滅絕的亞洲水彬科、歐洲松科、美洲豆科植物所流下的遠古樹脂所形成的化石。所以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不是所有琥珀都是松香味。        植被不同礦區不同味道也不同。比如緬甸琥珀是機油味,多米尼加琥珀是臭臭的味道。
  • 透過神秘晶體,洞悉遠古の秘密
    據了解,琥珀是一種樹液化石,但當黏稠的樹液形成時可將一些動物和植物包裹其中,其歷史可追溯至數百萬年前。這些神秘的彩色琥珀將揭曉遠古時代令人驚異的場景,它仿佛是「時空定時器」,能將數百萬年前某一瞬間定格保存下來,讓人們透過這種神秘的晶體洞悉遠古秘密。
  • 這不是琥珀,這叫馬麗散,警惕!
    最近一段時間在文玩市場,發現各大小城市地攤雨後春筍樣冒出來這些東西冒充琥珀蜜蠟原石,叫價2-15元每克。這個東西化學工廠幾毛一公斤,大家千萬不要上當。  有的馬麗散外皮帶有煤灰,目前常流通的琥珀原石中只有撫順琥珀帶煤皮,但是撫順琥珀都是小顆粒,價格昂貴,所以出現大塊頭淺色的冒充就很容易分辨。馬麗散硬度也很高,沒有琥珀那麼脆,抗衝擊性要好些,據說掉地上可以彈起來。
  • 為什麼波羅的海有琥珀蜜蠟,波羅的海的琥珀好還是蜜蠟好
    我們都知道波羅的海琥珀蜜蠟數量最多,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波羅的海有琥珀蜜蠟呀?天然琥珀蜜蠟是由樹脂滴落形成的,但是數千萬年錢世界上擁有植物的地方有很多,但為什麼波羅的海有琥珀蜜蠟呢,而且數量還這麼多?
  • 水膽琥珀?什麼鬼?
    一種比較公認的推測是,水膽琥珀的形成離不開兩個重要因素:是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必須新鮮,質地柔軟,這樣雨滴才能在自由落體下滴入有粘性的樹脂裡。是劇烈的暴雨氣候條件。也就是說,當遠古樹木剛剛分泌出樹脂時發生了強烈的暴雨天氣,那麼巨大雨滴拍打在樹脂表面,有些水分會直接進入樹脂內部,如此一來,經過上億年的演化,那些雨水被定格在早已變成琥珀的樹脂中。
  • 珠寶科普 | 柯巴樹脂為何是「假琥珀」?
    琥珀柯巴樹脂外觀與琥珀沒有差別,也是漂亮的寶石,但是,為何在琥珀市場上,人們認為柯巴樹脂是假冒的琥珀,要區分出來?這要從琥珀的形成過程,柯巴樹脂寶石性質與琥珀的差異,以及人們文化的認知三方面說起。再經過上千萬年以上的進一步石化,揮發分及空氣在一定的溫壓條件下,進一步逃逸,部分被擠壓成微米級、納米級細小的氣泡,密集分布(表現為流紋、不透明的蜜蠟),而萜烯類樹脂有機聚合物(C、H、O的有機聚合物)進一步交聯形成三維立體網狀大小結構的有機聚合物,最終形成琥珀。
  • 琥珀蜜蠟幾個入門小知識
    琥珀蜜蠟幾個入門小知識稍做總結,幾個問題解答送給剛剛接觸蜜蠟的朋友問:蜜蠟和琥珀有什麼區別?答:蜜蠟和琥珀是同一種東西,都是大約三千萬年到一億年之間形成的樹脂化石,其中透明的叫琥珀,不透明的叫蜜蠟,因為其中含有琥珀酸的濃度不同。含有琥珀酸較少的,也就是珀,透明度較高。琥珀酸含量中等的就算蜜蠟,形態更貼近於「蜜」,也就是市場上所謂的「金絞蜜」,呈半透明狀。波羅的海周邊地區是世界上蜜蠟產量最豐富,也是公認質量最高的蜜蠟產地,其中出產的蜜蠟大多數都是金絞蜜。
  • 這不是琥珀也不是蜜臘!千萬別買!!
    行內叫【大杏譜/填充膠】。專業術語叫【聚亞胺膠脂】。這東西是低粘度,雙組分合成高分子,當它被高壓推擠注入到煤巖層或混凝土裂縫後會膨脹,把縫隙填滿達到止漏目的。最近一段時間在文玩市場發現各大小城市地攤雨後春筍樣冒出來這些東西冒充琥珀蜜蠟原石,叫價2-15元每克。這個東西化學工廠幾毛一公斤,大家千萬不要上當。
  • 時間膠囊:琥珀(上)
    琥珀琥珀,是遠古植物樹脂所形成的化石。琥珀質地較輕、觸感溫潤、色澤多變,於透明到半透明間變化萬千,千百年來廣受人們喜愛,具有重要的經濟、文化價值,當然了還有科學價值,這是因為,琥珀可以保存三維立體的古代昆蟲、植物或其他生物,從這一點看,琥珀要比化石高出不少。
  • 南境丨趙德旭:琥珀牌坊玉石橋,騰衝的琥珀之路
    騰衝自古以來有「琥珀牌坊玉石橋」的美譽,玉石指的是翡翠,在騰衝有600多年的歷史,但是琥珀在騰衝有近千年的歷史傳承。琥珀是幾千萬年形成的松樹、柏樹,杉樹的樹油經過地殼運動變成了化石,完全石化的才叫做琥珀。琥珀是世界上最輕的有機寶石,拿到手裡非常輕盈,琥珀不僅是藥用寶石還是佛教七寶之一。
  • agete琥珀的「文藝復興」
    琥珀是古代樹木的樹脂經過數千萬年長期的化石化後形成的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植物屬寶石厚重的褐色是親膚的這種有機的神靈作為守護女性的生命之石受到了廣泛而熱忱的愛琥珀純粹的光輝編織出多彩的秋色摩登的表情下懷揣著來自遠古的浪漫為您傾情呈現
  • 簡述水膽琥珀
    水膽琥珀是液態水被松脂包裹,後又埋藏地下,經歷了千萬年的地質變遷和石化作用只後形成的化石。由於液態水被松脂包裹的現象並不是很常見,所以水膽琥珀是尤為珍稀的一種琥珀。下面咱們來對水膽琥珀進行一下小科普。1.形成機制有一種說法是水滴剛好落入松脂之中,在松脂流動的過程中將其包裹,又經歷了各種地質運動,直到如今,形成了水膽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