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人類在認識新事物時有一種很奇妙的特點:先入為主,又稱第一印象,並且它很難更改。
第一印象比如本文標題,如果你不曾看過《大話西遊3》這部電影,那麼不管我說得對不對,不管你相不相信,你都會下意識地認為大話3失敗了,而當你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即便你是半信半疑的狀態,你也會不自覺地去尋找它的失敗之處。
第一印象不易更改再比如,如果我告訴你本文有很多錯別字,那麼你就會下意識地認為有很多錯字,並且會去尋找這些錯字;而如果我再告訴你其實本文一個錯字都沒有,那麼你就會不太相信,你就更會去看是不是真的沒有錯字。
人類的心理就是這麼奇妙,至於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涉及到心理學,與本文主題無關,所以不做贅述。而之所以要提到,是因為後文會用到,並且它很重要。
這種「第一印象」既對《大話西遊3》的失敗「推波助瀾」,也對香港電影的沒落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那麼分開來講,先看大話西遊3。
02大話西遊3的失敗
在我眼裡,《大話西遊3》是失敗的,而它的失敗之處則用第一印象這個概念來解釋。
第一印象會極大程度的決定人們對某個事物的看法。就像《大話西遊》這部電影,1995年上映,已經給人們留下了這種第一印象:人們覺得大話西遊就該有周星馳和朱茵這些演員,它的結局也應該充滿遺憾,如果不是這樣,那它就不是大話西遊。因為觀眾已經習慣了。
而如果這種印象被新的事物所影響時,我們便會對這個新事物產生一定的排斥性。就像《大話西遊3》這部電影,2016年上映,它對人們對於《大話西遊》的第一印象產生了影響:演員幾乎全換,而大話中的遺憾也幾乎都被彌補了,它把大話結局的悲劇改成了皆大歡喜。它在試圖改變觀眾的習慣,所以觀眾不願接受。
來細緻分析一下「第一印象」對於兩部電影所造成的不同的影響:
經典的《大話西遊》說實在的,《大話西遊》的劇情與成功已經不需要我去過多描述,它已經是很多人心中認為的周星馳最好的最經典的電影。20多年來,觀眾對於至尊寶與紫霞之間那求而不得的愛情已經有過太多的感慨,至今仍在感慨,也仍有人會因這部電影而落淚。它給觀眾的印象已經太深太深:提起大話西遊,那就是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那就是一個悲傷無奈的結局。因為這麼多年來,這個故事始終如此。
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大話西遊》儘管在上映初期不被看好,但時間終是還了它一個「公道」。時間會衝刷掉一切糟粕,只留精華。就像《大話西遊》這塊「金子」,時間會把它衝洗得越來越亮,就像至今仍有很多人在為這部電影而感慨,它將越來越經典。
重塑經典的《大話西遊3》《大話西遊3》作為翻拍劇,它做了很多大的改動,比如新加入了六耳獼猴這個角色,甚至六耳獼猴成了男一號,還與青霞成了伴侶;再比如紫霞沒有死去,和至尊寶始終不曾分離;又比如沒有了二當家與豬八戒這些角色。故事被改變了,這些改動則給人們對《大話西遊》所產生的第一印象造成了一種衝擊。不可否認,這種衝擊需要劉鎮偉導演有足夠的勇氣,但很遺憾,它並沒有奏效,觀眾並不買帳,甚至差評如潮,大話3的豆瓣評分低至3.8分,與大話9.0以上的評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難一】
充滿悲劇意味的《大話西遊》是劉鎮偉導演的,而結局大圓滿的《大話西遊3》也是劉鎮偉導演的,在我看來,頗有一種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感覺:
觀眾已經喜歡大話西遊很久了,對其中的情節也感慨了這麼久感慨得那麼深,而如今劉振偉導演卻告訴觀眾:「你不用感慨了,紫霞不會死了,至尊寶也不用取經了,我給你一個大圓滿的結局」。
我認為,《大話西遊》雖然更像是一個悲劇,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它在觀眾心裡已經悲得幾乎完美。那麼既然充滿悲劇意味的《大話西遊》已經獲得了空前性的成功,又何須再改變它去拍一部結局大圓滿的《大話西遊3》呢?事倍功半,甚至無功。不過倒是反面證明了《大話西遊》成功的「絕後」性,但我想這並不是劉鎮偉導演的本意吧。
在我看來,大話3的出現無疑是在強行改變觀眾對於大話西遊的第一印象,但這種印象已經太深,太難撼動,就像是一堵堅硬的牆,而大話3的出現就像是一個人用血肉之軀去撞這堵牆,他無法對牆有所影響,反而將自己搞的「傷痕累累」,正如大話3的差評如潮,它的失敗,顯而易見。
03第一印象對香港電影的影響
提起香港電影,印象最深的無非是那些著名電影人和他們的經典作品。那麼分開來看,先看第一印象對電影人的影響。
香港電影人逐漸「消失」
香港電影在華語電影中自成一脈,被稱為「東方好萊塢」。幾十年來,香港造就了很多影帝影后,也產出了不計其數的優質影片,但近年來,香港電影逐漸式微。來列舉一下我們比較熟悉的香港的影帝影后。
香港影帝:張國榮,成龍,洪金寶,周星馳,周潤發,劉德華,李連杰,梁家輝,曾志偉,梁朝偉,劉青雲,任達華,謝霆鋒,許冠文,郭富城,古天樂,等。
香港影后:梅豔芳,惠英紅,張曼玉,袁詠儀,吳君如,張栢芝,章子怡,劉嘉玲,楊千嬅,等。
這些影帝影后,都是我們熟悉的名字,甚至可以說很多人都是看著他們的電影長大的,但如今,他們大多數已經不再年輕了,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這些人:2020年,李連杰57歲,周星馳58歲,劉德華59歲,周潤發65歲,成龍66歲,洪金寶68歲,等等。他們正在慢慢老去,很多人已經不再親自參演電影甚至逐漸淡出影壇。
那麼這種淡出無異於一種消失,他們會越來越少甚至不再出現於觀眾的視野中。而觀眾已經習慣了有他們的香港電影,如果一部部電影裡沒有了他們,觀眾對這一部部電影的期望值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周星馳,他已經不再出演電影。雖然他導演的新作品依然受歡迎,但如果他自己能主演,那這部作品在觀眾心裡的期望值將會非常的高。
春夏秋冬,葉可長綠,生老病死,人不長生——《雪中悍刀行》
上面說的是消失於觀眾的視野,那麼接下來說的則是消失於這個世界。
在幾年前我就有過一個疑問:如果有一天,大家熟知的這些演員不再出演電影甚至「不在了」的話,那我們看什麼?這個問題只有時間能回答,並且它已經揭開了答案的一角:
1997年11月8日,林正英因肝癌逝世,終年45歲。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自24層高樓墜落,不治身亡,終年46歲。
2003年12月30日,梅豔芳因宮頸癌逝世,年僅40歲。
等等。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這些人的離去對電影行業所造成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以後再也沒有他們的新電影了。而如果這種「永恆」越來越多的話,也許對香港電影將會是沉痛的打擊,更何況,這不是如果,而是早晚。
這種打擊最大頂影響就在於:觀眾會覺得香港電影已經人才凋零,自己喜歡的那些優質演員已經無法出現在新的電影裡,那麼新的電影觀眾就會很大程度上不想看。如果一部電影沒有流量沒有票房,那麼它已經失敗了一半,如果所有香港電影都這樣,那香港電影就危險了。
第一印象對經典港片的影響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而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則幾乎是周星馳一個人的舞臺。這幾十年便是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
但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響,香港全年只拍攝54部電影。而實際上自2000年開始,尤其是近幾年,香港電影在數量上已經逐漸減少,而且質量也不盡如人意。比如香港電影的喜劇片,在進入21世紀後,除了周星馳依然活躍,拍攝了《功夫》,《長江七號》,《少林足球》,等等。其他導演或演員都沒有什麼堪稱經典的作品產出。
這是香港電影的數量問題。
香港電影已經日漸式微,因為演員的人才匱乏,因為導演的江郎才盡。雖然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但就像我列舉的那些影帝影后,他們的電影已經讓觀眾在心裡產生了對於香港電影的第一印象,觀眾在看新電影時會自然而然的將之與曾經的經典去做對比,可是要想超越經典,何其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如今有很多人都在說「港片沒味了」。
這是香港電影的質量問題。
當質量與數量都出現問題,觀眾便會覺得香港電影已經不如從前了,而觀眾對於香港電影的第一印象也由此受到影響,而這種影響的結果就是導致觀眾越來越少的去關注香港電影。
比如,質量:豆瓣評分低;數量:評分人數少。
舉個例子:成龍的搞笑動作片,李連杰的功夫片,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甚至包括林正英的道長系列。這些電影已經成為各個領域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甚至某些已經成為絕唱,而如果後來的新作品無法以質服人,那麼受影響的不僅是該作品本身,更會關係到它所屬的領域甚至整個香港電影。因為觀眾不愛看。
如果一部電影劇情不佳,它就又失敗了另外一半,而如果所有的香港電影劇情都不佳,那麼香港電影就徹底失敗了,觀眾就會逐漸不再去看香港電影,甚至遺忘。
04大話西遊3的失敗對香港電影的發展起到的反作用,香港電影未來堪憂
《大話西遊3》加速了香港電影這種衰落,而其實它的誕生對於香港電影是一劑猛藥,如果效果好,也許能改善這種情況。因為《大話西遊》實在太經典了,如果大話3成功,那麼無疑會再次掀起一股「大話熱」,也會給香港電影帶去一種希望。但很可惜,大話3沒能做到,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一部爛片。
而且,劉鎮偉總是在賣情懷,《大話西遊3》也是,而觀眾之所以對這些賣情懷的影片不肯買帳,正是因為作為它們「前身」的那幾部電影已經在觀眾心裡先入為主,珠玉在前。而且它們確實質量欠佳,劇情尷尬。
他辛辛苦苦地打造了一部部經典,又辛辛苦苦地去「毀」經典,我想,大概這就代表了香港導演劉鎮偉的江郎才盡吧。
而這種反作用的影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就像搭積木,雖然底盤搭的非常穩,但如果上方的積木塊越來越歪,那麼它也許會有倒塌的一天。而大話3則是給香港電影搭上了一個歪的積木塊,雖然它並不足以使積木倒塌,但它終究會造成負面影響,更何況劉鎮偉已經「貢獻」了多個歪的積木塊。
如果這種歪的積木塊越來越多,那麼就算它不會倒塌,也終將陷入搖搖欲墜的危險境地。就像香港電影,如果總是在產出低質量影片,那麼就算它不會徹底消失,也終將不再被人所喜歡,甚至逐漸被人淡忘。
所以,不僅是《大話西遊3》,任何一部低質量的香港電影的產出,都會對香港電影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都會加快香港電影的衰落。
05結語
《大話西遊》這部電影,被觀眾喜歡了20多年,可假如很久以後觀眾看膩了不喜歡了,而新人也不能將它完美的翻拍,那麼到時候《大話西遊》該何去何從呢?
就像如今,人們看香港電影更喜歡去懷舊老片,雖然人們都說經典永流傳,但客觀來說,不管老片多麼精彩,也終會有出現審美疲勞的那一天。到那個時候,如果新人的新電影也不能讓人滿意的話,那麼香港電影又該何去何從呢?
也許,只能有時間能回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