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執政兩周年「成績單」:施政亂象迭起 弄權撕裂社會

2021-01-10 中國搜索

中國搜索訊:民進黨當局上臺將屆兩年,島內多項民調對當局領導人給出「期中考評」,均顯示不滿意度顯著攀升並壓過滿意度。此間分析普遍認為,當局沉迷政治弄權、執念選票利益,內部施政荒腔走板,在政治、經濟、民生、文教等諸多方面爭議不斷、亂象迭起,造成社會持續撕裂,顯然已出現「執政危機」。

《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僅二成九民眾對當局領導人施政表現感到滿意,不滿意者佔比達五成六,為其上臺兩年來新高,對其缺乏信心的比率則升至五成八。另一家臺灣媒體的民調發現,對當局領導人施政表現的整體不滿意度達62.48%,其中「非常不滿」者佔33.98%。連民進黨「自家」的民調也反映,民眾的不滿意度為48.4%,超過了滿意度。

「兩年過去,臺灣陷入更深的泥淖,在經濟、政治、社會、法治各方面都明顯在向後倒退,不見提升。」《聯合報》評論文章指出,當局實際表現是「更偏執、更霸道、更自以為是,甚至到了不顧民意、一意孤行的地步」;當局領導人難辭其咎,其上臺時標榜的目標和承諾,「如今都消散在風中」。

該報還分析說,當局領導人「遍地烽火」的改革,導致民意支持度「雪崩式下跌」,執政困境似已「定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亦直言,「從臺灣頭到臺灣尾、從藍到綠、從中老年人到年輕人」,臺當局領導人的聲望普遍下降,人民對其已產生「信心危機」。

兩年來,從涉及勞工權益的「一例一休」到導致衝突不斷的軍公教年金改革,從攸關食安的進口日本核災地區食品到自相矛盾的能源及環保政策,從推動意在清剿政敵的「轉型正義」到被認為是「黨同伐異」的阻擋臺大新校長就任爭議……當局的種種作為在島內不斷引爆民怨。

據臺媒統計,民進黨當局2016年5月20日上臺至當年底,臺立法機構前的陳情抗議活動就有10場,2017年有50餘場,今年已逾20場。此間評論指出,兩年來,臺當局領導人辦公地以及行政、立法機構周圍的封鎖線愈拉愈長、防禦設施「拒馬」愈築愈高,民進黨當局在冠冕堂皇的「改革」及「轉型正義」口號下,完全拒聽不同意見。

臺警察大學退休教授葉毓蘭指出,當局許多政策具有高度爭議,對反對意見充耳不聞,以致街頭抗爭不斷,讓社會更加分裂。有民眾投書媒體批評說,兩年來民進黨當局推動年金改革和所謂「轉型正義」、清算國民黨黨產等,是在製造族群分化、階級對立與世代仇恨。

《中國時報》評論說,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推動「轉型正義」,堪稱其最大「政績」,目的在於打擊政敵,根本是「不求真相、只見清算」;「每一樁藉改革之名的政策作為,帶來的都不是民主與進步,而是更多的怨懟與傷害,綠營政治的私慾滿足了,小小臺灣卻離心離德走向分裂,未來更令人絕望」。

「在臺灣內部不斷尋找敵人,找不到敵人就生產敵人,努力塑造臺灣成為一個敵我分明的社會。」此間媒體以年金改革衝突和臺大校長任命案鬧劇為例指出,當局那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態,才是最可怕的。

作家楊渡也認為,民進黨執政兩年來最大的問題是破壞了法治與正義,其推動的「轉型正義」是選擇性的,對臺灣傷害之嚴重程度遠超過往。有網絡媒體評論說,民進黨再度執政,展開選擇性的歷史清算鬥爭,「這種對立式鬥爭及族群分裂的『轉型』,究竟是『轉型正義』還是『轉型仇恨』」。

資深媒體人王銘義撰文指出,當局領導人就職時強調要「解決問題」,但執政兩年為「鞏固綠色政權永續執政」,藉由「轉型正義」之名,清算國民黨黨產、凍結附隨組織資產,「一切向選票看齊」,不斷製造爭議問題。其自許「最會溝通」,但兩年來外界看到的卻是「一意孤行」。低迷的民意支持度與偏高的施政不滿意度,主要源於當局的剛愎自用。

學者李武忠認為,兩年來民進黨當局交出一張讓民眾不滿意的期中考成績單,關鍵在於其「老想著選舉而不是人民」。媒體人卓亞雄認為,當局領導人操控臺灣「方向盤」將滿兩年,高潮罕見,低潮迭現,施政一切以選票為考量,這樣的決策模式很可怕。

展望未來,島內輿論憂心忡忡。《中國時報》評論說,可想而知,民進黨當局的工作重點不是經濟民生,而是持續清算國民黨。「民眾關切的是衛生紙不會因突如其來的消息陷入爭搶,是每天有升鬥之米可溫飽一家,但這些顯然不是民進黨所關切的。」《聯合報》則指出,當局執政兩年「還沒完全看到改革成果,部分後遺症已經顯現,朝野對抗恐怕也難休止」;當局領導人「若無法審時度勢,認真省思她的失職,民怨勢將衝垮她的連任之路」。(據新華社報導)

相關焦點

  • 蔡英文執政二周年 藍列10大政策髮夾彎與跳票
    蔡英文執政將滿兩周年,中國國民黨今天舉行記者會,列出蔡當局的10大政策髮夾彎與跳票,包括「勞基法」修法、空汙、有意開放日本核食,以及頻被「斷交」等狀況;呼籲蔡英文在520演說中,應為當年許下承諾與願景跳票道歉,也為「只會拼選舉、不會拼經濟」、「只會喊口號、不會執政」誠摯道歉。   國民黨今日上午舉行「施政『瞞』兩年,打臉髮夾彎!」
  • 蔡英文執政四年屢釀社會衝突 臺教授批:別再挑軟柿子吃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臺灣網5月20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即將進入第二任期,回顧其四年執政,屢釀社會衝突,引發頻頻爭議。據報導,2016年以689萬票當選的蔡英文喊出了經典口號「謙卑、謙卑、再謙卑」,卻在一連串且無力修補整合的爭議與社會對立中,失掉了民心。
  • 蔡英文回應執政周年滿意度為歷任最低:人民沒耐心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明天就是520了,蔡英文上任滿一周年。近期有關其施政的民調出爐,滿意度僅剩3成。如此一來,蔡英文成為了歷屆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周年滿意度最低的一位。 對此蔡英文18日表示,臺灣經濟數據在改善在進步,唯有滿意度是個例外,這是因為「人民沒有耐性」。
  • 六百多萬的反對票,是對蔡英文執政的不滿和失望
    而投票支持另兩組候選人的票數加起來達600多萬,臺灣《聯合報》發布評論指出,這些選票所代表的不滿與失望,蔡英文接下來要虛心面對。&nbsp&nbsp&nbsp&nbsp在上一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蔡英文曾批評馬英九「只帶一半的人民前進」,使臺灣陷於困境,她則會扮演「桶箍」,把人民團結起來。
  • 最大「秋鬥」落幕「豬內臟」之戰上演 蔡英文別錯估民意!
    「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臺灣資深媒體人賴嶽謙在《無色覺醒》欄目中分析,2018年「九合一」選舉前,民進黨雖握有全面執政優勢,但在時空背景下,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因為施政不力而不得民心,導致民進黨在2018年地方市長選舉嚴重潰敗,當時首任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民調支持度不斷創新低,甚至時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也被迫下臺
  • 蔡英文第二任期滿200天,江啟臣邀全民為「執政」團隊打分數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第2任期5日屆滿200天,國民黨主席江啟臣5日啟動「蔡英文就職200天,施政成績大調查」,邀請民眾對「執政」團隊打分數,而他也會忠誠反映民調結果,並強力監督,「讓我們的『政府』聽見全民的聲音」。
  • 2020年最後一天,蔡英文收到這樣的「施政成績單」
    對民進黨當局的施政作為,臺灣「中時新聞網」也以「年終盤點給蔡英文當局2020年施政打幾分?」為題舉辦投票。結果,有九成以上的參與者都選擇「50分以下」。據悉,這項投票總計有4073人參與,其中認為民進黨當局表現非常好、打出「90到100分」的民眾有57人,佔總投票數的1.4%;認為其表現不錯的,打出「81到90分」的民眾為20人;而打出「71到80分」的有14人、打出「61到70分」的有33人、打出「51到60分」的有170人;至於認為民進黨當局在今年施政的總體成績低於50分的,則有3779人,佔投票人數的絕大部分,佔比為92.78%
  • 蔡英文拼「大彰化執政地圖」 從鄉鎮長到縣長全換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到彰化市,受到綠營支持者的熱烈歡迎。東南網8月12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蔡煌琅、尤美女,昨天分別在鹿港鎮和彰化市成立服務處,不約而同批評馬當局的施政,蔡煌琅要求「體委會主委」戴遐齡返臺後立刻請辭下臺,尤美女認為馬當局施政造成百姓痛苦,應深切檢討。
  • 蔡英文當權三年被批不合格 學者稱「絕對是負分」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導臺媒稱,5月20日是蔡英文上臺三周年,蔡英文舉行「三年有成,臺灣進步關鍵詞」記者會,說明上臺三年來重要的經濟成績單。但臺灣各界卻對此提出質疑,稱其掌權三年成績根本就是不合格。據臺灣中時電子報5月20日報導,國民黨5月20日舉行記者會,從四大方面批判蔡英文當局施政缺乏均衡思維,執行力不足又常有雙重標準,更引發嚴重的紛亂與對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主持記者會並指出,依客觀數據來看,民進黨在各方面交出的成績單都不合格。國民黨智庫執行長高永光指出,民進黨表面要求公平正義,實質上卻在各個方面採取兩套標準。
  • 刊登「蔡英文身著龍袍圖」遭綠營圍攻,《亞洲周刊》再放4張「英皇...
    蔡英文此舉點燃島內對其獨裁專斷「執政」的不滿。香港《亞洲周刊》以「蔡英文身著龍袍圖」為封面的報導,將揭露綠營「民選獨裁」的本質推向高潮,卻遭綠營網軍攻擊報復。該刊29日硬槓民進黨,在臉書放出4張「英皇」照供網民免費下載。「臺灣民主」一直被蔡英文拿到國際社會上叫賣,一些西方國家也以「民選」為由幫民進黨當局抬身價。
  • 親綠人士:蔡英文執政若繼續這樣,韓國瑜再起是可能的
    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從全臺性角度看,有兩大因素將陳其邁推升到最不欣賞的第一名,就是國民黨支持者和高雄韓粉。周日秋鬥能有這樣的動員能量,蔡英文執政如果繼續這樣下去,韓國瑜再起是可能的趨勢。
  • 蔡英文執政四年屢現社會衝突,臺教授:別再挑軟柿子吃
    作者:阿凡提編輯:枯木蔡英文在自己的第1個4年任期當中可以說執政能力非常的差勁,因此也遭到了廣泛批評,的確,蔡英文在自己的任期內,因為和大陸之間不斷的製造衝突和矛盾民進黨政策在世界上都不得人心蔡英文執政4年當中有7個"邦交國"選擇了同他們拜拜,就引起了臺灣社會進展很大的動蕩,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蔡英文的諸多行動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反對,就連民進黨當局最為依賴的美國也對蔡英文的行動進行了反對,相反大陸不斷在發展和崛起,讓許多國家看到我們建交會讓他們發展得更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才有了原來是民進黨當局的
  • 評論丨臺灣選舉,執政「差等生」蔡英文為什麼還能勝出?
    那麼蔡英文執政這麼爛,為什麼會在2018年「九合一」大敗後,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還能逆轉勝呢?恰恰是因為「九合一」大敗,某種程度,也算釋放出臺灣群眾對於蔡英文政府行政不滿情緒的勢能。所以在這一年多裡,當韓團隊依舊去主打其執政成績的時候,顯得攻擊不如2018年有效果。
  • 執政爭議不斷!蔡英文負面聲量超越蘇貞昌
    更傳出「行政院長」蘇貞昌若再出現施政風波,可能「內閣」改組。不過,島內輿情資料庫發現,蔡英文因被質疑「一石三鳥」、欲借關中天新聞讓蘇貞昌下臺,最近7天的網路聲量已是政壇最高,負面聲量也悄然超越蘇貞昌。根據監測,自11月1日至20日止,民進黨的網路正聲量仍比國民黨多17%,施政表現不佳,為何政黨正聲量仍高居不下?
  • 國民黨批蔡英文:文青式空談無助解決臺灣困境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唐德明表示,當前臺灣人民的不滿當然是針對執政黨表現,對象就是蔡英文領導的執政團隊;但蔡英文不謙卑反省,卻反而好像替別人承擔罪過般宣示要「承擔改革陣痛,不滿到我為止」,說這個話要不是臉皮太厚,就是別有所指。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明賢就質疑,蔡當局執政一年零四個多月以來,無法提供人民安心家園,施政讓人民無感、無助,請問蔡英文如何承擔?
  • 新黨陳麗玲:蔡英文兩岸說反話,以文青式語言包裝施政無能
    針對蔡英文元旦兩岸談話,新黨主席特別助理陳麗玲表示,蔡英文「說的話都是反話,完全以文青式的語言包裝施政無能,及大內宣」,也因為這樣的操弄,讓兩岸惡意螺旋不斷上升。蔡的談話,對內是粉飾萊豬議題、緩解施政無能形象,對外則是試圖取回美陸臺關係中的平衡地位。
  • 臺媒警告蔡英文:勿錯讀民意 須及時修補社會裂痕
    來源:海外網蔡英文資料圖(臺媒)海外網1月15日電11日,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臺媒評論稱,不應把蔡英文贏得連任錯誤地解讀為臺民眾支持蔡當局過去四年的「威權」,若民進黨當局繼續變本加厲,將大錯特錯。《聯合報》14日發表評論稱,島內在過去的四年中,政黨清算更為嚴重,族群分歧擴大為世代衝突,蔡當局大肆打壓民眾,整個臺灣社會的裂痕加深。蔡當局若不思考如何修補,這個水桶可能從此散裂。
  • 國際人權日蔡英文喊Upgrade 明天中天關臺成言論自由的忌日
    島內民眾:民進黨一直在製造恐懼 撕裂社會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日島內將舉辦多場相關活動。民進黨「執政」之後,「在野」時的理想,皆拋諸腦後。民進黨奉為先驅者的鄭南榕與蔡同榮,雖然已經過世,但典範仍在人間。鄭南榕支持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蔡同榮一生要打破「鳥籠公投」,未料蔡英文在2016年「執政」後,維護言論自由的精神已蕩然無存,「公投法」雖出了鳥籠,卻因民進黨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失利,又在民進黨主導下,修回了「鐵籠公投」。
  • 親綠民調紛紛顯示蔡英文支持度大降 島內風向變了?
    但臺灣疫情趨緩,社會已開始監督民進黨執政作為,「交通部長」林佳龍「談端午連假塞車潮遭各界批評就是勢頭,而中國國民黨抗議「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之事的後續發展,將是關鍵。在2020年初防疫期間的5個月以來,雖相繼有口罩之亂、振興券之亂等大大小小的缺失,但臺灣社會輿論風向始終是民進黨佔盡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