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宣布將不再提供和開發面部識別技術,指責執法機構或私企濫用行為

2020-12-13 愛集微APP

(圖源:網絡)

集微網消息(文/Jimmy),IBM執行長Arvind Krishna在今天致國會的信中表示,IBM將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識別或分析軟體。IBM對The Verge表示,公司也將不再開發或研究這項技術。

Krishna在信中表示,IBM堅決反對,也不會容忍各種用於質量監控、種族歧視、違反基本人權和自由或任何不符合IBM價值觀和原則的面部識別技術。Krishna認為,現在需要一場全國性的對話,討論面部識別技術是否應該被國內執法機構使用及如何使用。

由於人工智慧的進步,人臉識別在過去十年中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與此同時,提供相關技術的通常是缺少監管的私營企業,而這些技術也被證明存在對年齡、種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見,這使得這些工具在執法和安全方面顯得不可靠,並為潛在的侵犯公民權利的行為提供了機會。

例如,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19年12月的一項研究發現,目前評估的大多數人臉識別算法在人口統計學的準確性方面存在差異。此外,這項技術還因其侵犯隱私的行為而受到抨擊。

值得注意的是,NIST的研究沒有包括亞馬遜的技術。亞馬遜是為數不多的向執法部門銷售面部識別軟體的大型科技公司之一。然而,亞馬遜的Rekognition軟體也因其準確性而受到批評。例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在2018年發現,Rekognition錯誤地將28名國會議員與從2.5萬張公共照片中挑選的面孔進行匹配。

另一家名為Clearview AI的公司從今年早些時候開始就受到了嚴格的審查,當時該公司被發現其面部識別工具正在被私營企業和執法機構廣泛使用。該工具由30多億張圖片組成,部分圖片來自社交媒體網站。今年1月,Facebook還被勒令支付5.5億美元,以了結一樁關於其非法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集體訴訟。

(校對/holly)

相關焦點

  • 外媒:印度執法機構用面部識別技術識別1100多名騷亂分子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日前,據外媒TechCrunch報導稱,印度一位高級官員於本周三在議會下院會議上表示,印度執法機構利用面部識別技術,識別出上個月在該國首都參與了社區暴力的1100多人。印度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Amit Shah)表示,執法機構部署的面部識別系統包括政府發行的身份證圖像,有超過10億印度人的12位數字身份證號和「其他資料庫」中的駕駛執照,以此可以查明上個月25日至26日在德裡東北部發生的社區暴力的罪魁禍首。阿米特進一步解釋稱:「這是一個軟體,可以通過臉部識別抓住壞人。」
  • 美參議員提出新法案 希望暫時禁止執法機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原標題:美參議員提出新法案希望暫時禁止執法機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來源:cnBeta.COM 據外媒CNET消息,美國參議員周三提出了一項新法案,希望可以暫時禁止執法機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由民主黨參議員Jeff Merkley(俄勒岡州)和Cory Booker(新澤西州)提出的新法案草案要求暫停使用該技術,直到委員會建議政府使用的準則和限制。該法案指出,「在沒有適當的辯論或不考慮其影響的情況下」,美國的執法部門越來越多地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它還指出,該技術並不總是準確的,特別是在不同種族、女性和年輕人中間使用時。
  • 武夷·融御、臺湖金茂悅等樓盤人臉識別竟成標配 技術濫用埋風險
    視頻中,該男子戴著頭盔進售樓處看房,以防範人臉識別系統的抓拍。視頻的流傳令人好奇,人臉識別技術竟已無孔不入?記者走訪發現,人臉識別系統在北京各售樓處同樣已成標配,甚至絕大多數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無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
  • 關於「人臉識別」的濫用和隱患 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
    最近這兩條熱門新聞,把「人臉識別」信息洩露的問題無比清晰地拉近到普通人面前。隨著人臉識別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日益緊密,對於該技術的濫用與安全之憂,頻頻引發爭議和討論。 用戶和消費者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
  • 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應該要怎樣做才能避免?
    任何一個新興的事物發展都會遇到一定的阻力,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人臉識別技術也是如此。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刷臉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在當前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從而引來很大的爭議,為什麼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應該要怎樣做才能避免?人臉識別系統是一種以人臉識別技術為核心的新型生物識別技術。
  • 洛杉磯警察局已禁止使用商業面部識別技術
    部門官員過去對他們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說法相互矛盾,包括聲稱他們很少部署該技術。該部門的官員告訴BuzzFeed News,其提出的新政策仍將允許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但只能通過洛杉磯縣的一個系統,該系統依賴於嫌疑人的圖像。Clearview AI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從社交媒體和其他網站上抓取圖像,並建立了一個由數十億張照片組成的資料庫,並在此基礎上訓練其技術。
  • 好用≠濫用,人臉識別的公共應用邊界在哪裡?
    前一陣我們還就「美國開發者用人臉識別技術去對抗執法警察」的話題,討論了AI技術的低門檻造成私人濫用人臉識別的社會風險問題;這使得繼續討論人臉識別的應用風險看起來有些老生常談,但是我們似乎忽視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
  • 英特爾推出面部識別技術RealSense ID 使用該公司深度感應攝像頭
    英特爾昨天發布了RealSense ID,這是一種基於RealSense深度感應技術(通過Gizmodo)的面部識別解決方案。RealSense最初是用於非接觸式交互的Kinect風格相機,但RealSense ID似乎是英特爾試圖將其相機業務重新定位為安全的設備上面部識別的嘗試,同時也有可能使該公司陷入爭議。   RealSense ID以英特爾的深度感應技術為基礎,具有用於識別人臉的神經網絡,專用的片上系統以及可加密和處理用戶數據的安全元件。
  • 平等監督機構呼籲停止面部識別
    英國在面部識別系統測試方面一直處於西方國家的前列,倫敦和南威爾斯的警方已經在體育場館、競技場和購物中心測試了面部識別技術。到目前為止,英國的面部識別測試完全失敗了,在2016年諾丁山狂歡節的初步審判中,沒有一個人被確認身份,在第二年的後續試驗中,沒有發現合法的匹配,只有35個誤報。
  • 英特爾攜RealSense攝像頭進軍面部識別技術市場
    英特爾公司近日宣布,將向希望利用該技術以RealSense ID的形式進行更快面部識別的客戶提供RealSense 3D攝像頭。幾個月前,該公司的競爭對手亞馬遜(Amazon)放棄了自己的面部識別程序,該程序被指控長期存在危險的種族偏見並危害有色人種。英特爾的舉措略有不同。
  • 美國國土安全部測試面部識別技術,系統的最高準確率達96%
    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測試了面部識別技術,該技術可以表面上高精度地識別戴著面具的人。據本周發布的一份新聞稿透露,美國國土安全部科學與技術理事會(S&T)在馬裡蘭州的一個設施進行了一項試點,這是其第三屆年度生物識別技術集會的一部分。 儘管許多公司聲稱已經開發出了可以識別口罩佩戴者的技術,比如旨在最大限度減少病毒傳播的布口罩,但國土安全部建議將其應用於機場和其他入境口岸的篩查過程。
  • 審視人臉識別:一種AI技術的全球性濫用
    今年早些時候,YOLO 系列 (v1-v3) 作者 Joe Redmon 宣布,因為無法忽視自己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他決定退出計算機視覺領域,不再進行該方向的研究。此前,Redmon 曾與 Ali Farhadi 共同創建了 YOLO 實時物體檢測系統,後者的公司 Xnor 最近被蘋果收購。這些信息並不是獨立的故事線。
  • 當你在進行面部識別時,隱私已經被洩露的差不多了
    英國的一家技術公司Blippar日前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使用面部識別系統的App,你的臉只要展示在屏幕上,Blippar的人臉識別系統就能夠搜尋到你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軟體的一切動態,來判斷你到底是誰。Blippar其實是用了AR的技術,將虛擬的網絡和現實連接起來,除了能知道你是誰以外,用戶還可以通過Blippar來了解某幅畫、某個產品的信息。
  • 人臉識別灰色產業鏈
    目前,Ever AI的客戶將該公司的人臉識別產品用於一系列活動,包括企業ID管理,零售,電信和執法。EverRoll並不是唯一提供用戶照片的公司,另一個例子是Orbeus。這家位於舊金山的公司,於2016年被亞馬遜悄然收購,曾經是PhotoTime的組織者。Orbeus的老員工透露,該公司的人工智慧技術以及擁有的大量照片,使其成為一個誘人的收購目標。
  • 邢會強:人臉識別的法律規制|比較法研究202005
    如果對於一項服務來說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是不必要的,則任何數據控制者都不能將終端用戶放棄隱私權予以同意作為提供服務的前提條件,或者如終端用戶拒絕提供肯定同意就直接終止或拒絕相關服務。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提供在線服務的實體應提供一個應用程式編程接口,以使至少一個合法從事獨立測試的第三方能夠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準確性和偏差進行合理的測試。
  • 人臉識別 有溫度更要守法度
    有數據顯示,到2022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而在中國,人臉識別的相關企業已突破1萬家。作為新興的身份認證手段,便捷高效的人臉識別應用範圍越來越廣。隨著人臉識別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日益緊密,對於該技術的濫用與安全之憂,近來頻頻引發爭議和討論。在「人臉識別第一案」中,原告郭兵便是對動物園「刷臉」入園的要求提出「挑戰」,以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
  •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杜絕濫用!
    多地出臺政策 防止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針對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的問題,包括天津、南京、杭州在內的多地出臺了相應的政策:12月1日,《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表決通過,並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 面部識別不靠譜?這項技術能分辨活人、照片和面具|硬科技
    近日,外媒FastCompany報導,一項更硬核的面部識別技術將有望用於安卓手機中。研究者Ingmar Bruder在德國化學企業巴斯夫負責研究有機光伏技術及太陽能塗料。他意外地發現,將紅外光束照射到物體上時,物體會因為其不同的構造,反射回不同光線。
  • 隱私終結者:火遍美國的人臉識別App,用一張照片「順藤摸瓜」
    然後Ton-That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發明了一種工具,這種工具可以終止你走到街上不為人所知的能力,並將其提供給數百個執法機構。他有一家小公司,叫做Clearview AI。Clearview AI設計了一款突破性的面部識別app。你給某人拍了張照片,然後把照片上傳就能夠看到那個人的公開照片以及照片的相應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