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昨日在廣州舉行

2020-12-23 東莞日報i東莞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現場

當今時代,風雲變幻,如何講述中國故事,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作為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廣州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形象,用國際語言展示美麗花城、幸福廣州?昨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由知名專家、媒體代表、傳播學者組成的「智庫」,現場為提升廣州城市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

為疫情防控敲「定音鼓」 廣州發布獲「點讚」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于濤在致辭中表示,地方的國際傳播特別是城市國際傳播的需求和作用不斷地凸顯,大灣區可以結合自身優勢與特點講好灣區的故事、講好城市的故事。

于濤指出,一直以來,廣州外宣對講述廣州故事進行了非常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廣州圍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主題做到了權威發布、及時回應,實現了對輿論的主動引導,這都是大灣區國際形象傳播的寶貴實踐,也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廣州作為一個開放之城、科技之城、人文之城和宜居之城的生動故事。

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鄧鴻表示,近年來,廣東省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廣州作為省會城市,打造了廣州故事會品牌,舉辦了系列高端國際會議對外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示廣東的新發展、新面貌和新機遇,為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供了廣州的案例。

鄧鴻說,誠摯歡迎大家常來廣東廣州走一走、看一看,通過廣東這個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更好地讀懂中國、傳播廣東、傳播廣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總站籌備組成員彭小毛談到,今年4月廣州抗疫舉措一度引起境外媒體的誤讀,但廣州直面問題,在第一時間舉辦了多場新聞發布會,回應境外輿論,同時組織鍾南山等著名專家和在廣州的外國朋友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讓境外人士讀懂廣州的抗疫舉措。這一經驗值得進一步挖掘、總結和借鑑。

打好廣州「文化牌」 「讀懂廣州」融入「讀懂中國」

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理事長李善民指出,廣州在大灣區中具有天然地理、文化、語言優勢。講好大灣區故事,李善民建議,要注重城市間關係塑造。突出廣州與其他城市之間的互動、合作,以及利用交通、醫療、教育的優勢,彰顯廣州的「引擎」地位。要重視文化要素傳播,通過民眾的故事提高海外媒體對廣州的認知度,做有溫度的傳播。要重視多層次文化傳播渠道的運用,如充分運用新媒體方式作有針對性的分類傳播。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徐偉新發表主旨演講,她表示,做好廣州國際形象工作可以從側面展示中國形象。「讀懂中國」國際會議連續兩屆在廣州舉辦,將眾多國際目光吸引到了廣州,正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

「『讀懂中國』要下沉,『讀懂廣州』要上升。」 徐偉新表示, 「我們在闡述中國故事時,要在世界的一般性、共同性問題的闡述中來凸顯中國故事的特殊魅力,而不是一味地從我出發。『讀懂廣州』要上升,要從全國的、全球的、歷史的、文明的高度尋找廣州的定位。」她建議,將「讀懂廣州」放在「讀懂中國」大主題裡,讓城市國際傳播融入大外宣格局,立足於廣州的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講述廣州故事。

人人都是「代言人」 構建多元大外宣生態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裁劉加文強調,要真正做好城市國際形象的塑造,單靠媒體是不夠的。走出國門的廣州產品和外出旅遊的廣州人,都代表了廣州形象。所以必須樹立大外宣的理念,讓政府、企業、民眾都投身其中。同時,城市國際形象的打造也離不開自媒體。他建議對有潛力的自媒體作者,要在政策、資源等方面給予傾斜,讓他們發揮好民間聲音的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慈善家》社長呂振亞以找準傳播切口為主題,提出了三個廣州城市宣傳切入口,一是提升廣州新活力內涵;二是用好「大灣區」概念;三是用好慈善公益的理念。要打造包括政府、媒體、企業、基金會、慈善組織、文化傳承人、專家學者等在內的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生態圈,多方互動,形成合力,以產生更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外文局中山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安留意到,大量的海外留學生、華人和普通中國人正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從日常生活角度出發,講述自己的中國故事以及對灣區、對廣州的印象。未來的國際傳播需要更多元的主體、更生活的視角、更民間的立場。

把情感融入傳播話語 強化文化認同感

面向未來,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應採用什麼話語?中國網副總編輯楊新華建議,應從大灣區的全球地位建構廣州的城市國際形象,建立獨特的國際品牌標識,把守護大灣區歷史文脈與廣州打造文化認同樞紐相結合,加強話語研究和議題設置,注重把握對外傳播中的發布權、定義權、解釋權。

張志安認為,未來講中國故事需要更多程序正當性的話語,如法治中國的建設、人文中國的發展、開放中國的合作機制;價值正當性話語,體現城市文化、情感和價值觀。國際傳播不僅需要正向、完美的故事呈現,更需要複雜、充滿人性、更加能夠打動人心的故事要素。只有把故事表達和價值追求結合在一塊時,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灣區故事的國際傳播才可能更具有內在的張力。

回顧:200多場新聞發布會發出「廣州聲音」

「哪裡有需求,新聞發布隊伍就出現在哪裡。」今年,廣州外宣戰線以「200多場新聞發布會、1000多名發布人參與」的驚人成績踐行了這句話,用一場場權威發布、一個個前線故事、一組組感人場景記錄了廣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實現「四個出新出彩」的奮戰歷程,展現出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對外交往門戶樞紐城市的作為與擔當。

研討會上,廣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從三個方面總結了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工作。面對疫情來襲,廣州第一時間開展高頻次、高質量、高規格的新聞發布,為疫情防控敲響了「定音鼓」。市長出席的「頂格發布」,成為全國一線城市創舉;鍾南山院士六次出席,讓人民群眾吃下「定心丸」;友好外籍人士現身說法,有效澄清不實謠言;開進復工復產一線,打出「花樣發布」組合拳。

不久前,「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第二次在廣州舉辦,讓「在廣州,讀懂中國」成為熱詞。「讀懂中國」既是思想的激蕩盛宴,也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舞臺。通過講好美食故事、城市文藝故事、文化科技故事,廣州外宣戰線彰顯了廣州魅力、嶺南風採、中國精神。

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文化的外顯。為加強城市文化形象的總體設計,廣州提出並打響「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提升「千年商都」「花城」「美食之都」等城市名片。文化產業發展上,2020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推動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籤約,合同金額高達182億元。電影工作領域中,《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分別斬獲第33屆中國金雞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兒童片。

「今年即將過去,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前行。」該負責人表示,廣州將繼續用心用情用力向世界講述好中國城市故事。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方晴、黎慧瑩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相關焦點

  • 大灣區研討會|「廣州故事」主角登臺,解碼城市國際傳播
    一個城市的國際形象,是在無數個城市故事中交織而成的。有什麼比故事主角的講述,更能展現廣州的國際傳播之道?廣州出品的影視作品頻頻獲獎,廣州團隊設計了2022北京冬奧會吉祥物……1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研討會在下午特意設置了老城市新活力城市國際傳播交流活動,邀請多個領域代表分享他們代表廣州與世界對話的故事。
  • 大灣區研討會|呂振亞:提升國際傳播,建議從三個小切口開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著力服務廣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形象建設與國際傳播,12月21日上午,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 老城市新活力城市國際傳播交流活動昨日下午舉行
    有什麼比故事主角的講述,更能展現廣州的國際傳播之道?廣州出品的影視作品頻頻獲獎,廣州團隊設計了2022北京冬奧會吉祥物……昨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研討會在下午特意設置了老城市新活力城市國際傳播交流活動,邀請多個領域代表分享他們代表廣州與世界對話的故事。
  • 讓世界傾聽「廣州聲音」,這場城市國際傳播研討盛會在穗舉行
    作為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廣州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形象,用國際語言展示美麗花城、幸福廣州?12月21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由知名專家、媒體代表、傳播學者組成的「智庫」,現場為提升廣州城市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
  • 讓世界傾聽「廣州聲音」
    作為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廣州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形象,用國際語言展示美麗花城、幸福廣州?昨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由知名專家、媒體代表、傳播學者組成的「智庫」,現場為提升廣州城市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書香報告(2019)》 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表示,要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往中心。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應實現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的發展目標。 公共文化服務不僅是城市的「良心」,也是經濟發展引擎的「潤滑油」,考驗著城市持續發展的動力。
  • ...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論壇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是科技創新要素最為集聚之地區,是謀劃和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的先行地。12月8日上午,第四屆「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新一年科創先鋒大賽獲獎名單即將張榜,萬眾矚目。  珠水浩蕩,灣區起航。
  • 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峰會在惠州華貿天地舉行
    2020年9月22日,由城市化網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峰會」在「粵港澳時尚地標」惠州華貿天地(開業時間:2011-09、已籤約555個品牌)舉行,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津逵、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專家委員會委員邵念強等出席會議並發表主題演講,《南方日報》、新浪網、西子湖畔等知名媒體代表參會。
  • 大師雲集暨大 共話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設計人才培養
    2020年10月10日至17日,由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策劃主辦、陳江和基金會贊助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設計(創意100)人才培訓計劃」在暨南大學石牌校區舉行。 開班儀式後,舉行了「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合作與交流(2020)研討會。本次活動的總策劃與學術主持人、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教授闡述了培訓計劃與研討會的初心與宗旨,同時指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從引進學習到探索創新的發展階段,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
  • 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環境韌性競爭力躋身國際一流水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 12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簡稱報告)。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韌性競爭力得分躋身國際一流水平,且內部差異最小,內部城市環境韌性競爭力分布相對均衡。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競爭力呈現深圳、香港、廣州三大中心引領狀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力國內領先,但灣區內城市存在較大差異。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青少年「同心抗疫」英語寫作辯論賽暨志願...
    7月25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青少年「同心抗疫」英語寫作辯論賽暨志願服務啟動儀式在廣州二沙島文立方舉行。本次活動由越秀區委統戰部、越秀區教育局、團越秀區委聯合主辦,優才之路CSSC承辦,並得到了香港中聯辦廣東聯絡部、澳門中聯辦廣東聯絡部、廣州市委統戰部、廣州市委外辦(市港澳辦)的特別指導。啟動儀式首先回顧了上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寫作辯論賽的賽況與初心,也展望了本次比賽的宗旨與意義。並且依次邀請了上屆闖入辯論決賽的香港隊代表隊選手和參與本屆辯論賽的選手代表發言。
  • .| 「冰墩墩」設計者曹雪:設計者在思考要讓世界看到什麼樣的廣州
    一個城市的國際形象,是在無數個城市故事中交織而成的。有什麼比故事主角的講述,更能展現廣州的國際傳播之道?1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研討會在下午特意設置了老城市新活力城市國際傳播交流活動,邀請多個領域代表分享他們與世界的對話、廣州與世界的對話。
  • 2021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國際包裝印刷工業展面向八大終端
    「2021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國際印刷包裝工業展覽會」將於2021年5月13-15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同期增設「2021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包裝製品展覽會暨深圳標籤展」在粵港澳大灣區和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雙重利好的市場環境下,也迎來了以深圳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包裝印刷及標籤需求的大爆發,新的發展機遇應運而生。
  • 200多個行業協會助力2021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國際包裝印刷展覽會
    由廣州瑞鴻展覽服務有限公司主辦的「2021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國際印刷包裝工業展覽會」將於2021年5月13-15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和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雙重利好的市場環境下,也迎來了以深圳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包裝及標籤需求的大爆發,新的發展機遇應運而生。
  • 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與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12月15日,由國家信息中心指導,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福田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具體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與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研討會深圳市政府副市長艾學峰、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理事長杜平出席並致辭。  艾學峰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的成立,是國家信息中心和深圳市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助力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實踐探索。
  • 廣州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吳敏:將廣州打造成四季徐徐展開的賞花圖
    廣州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吳敏:將廣州打造成四季徐徐展開的賞花圖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羅仕 穗外宣  2020-12-22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羅仕 通訊員 穗外宣
  • 僑銀環保榮獲「粵港澳大灣區寶藏企業」獎
    原標題:僑銀環保榮獲「粵港澳大灣區寶藏企業」獎   以「暢通雙循環,構建新格局」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城市共享加工集配中心啟動儀式舉辦_南方網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12月19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指導,廣州市增城區農業農村局主辦,廣東雪印集團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城市共享加工集配中心啟動儀式暨雪印集團「百億」合伙人戰略發布會」活動在廣州市增城區舉行。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連,是大灣區聯動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贛州發改委副主任馬曉聰介紹,贛州常年有200萬人在大灣區城市就業創業。
  • 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廣州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著力打造活力廣州、幸福廣州、美麗廣州,在新時代徵程上不斷開拓奮進、講好中國故事,在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國際形象,以更強擔當在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積極探索、走在前列,以更高質量推進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