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是科技創新要素最為集聚之地區,是謀劃和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的先行地。12月8日上午,第四屆「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新一年科創先鋒大賽獲獎名單即將張榜,萬眾矚目。
珠水浩蕩,灣區起航。「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以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資源「連結器」、創新要素供需對接的權威大平臺、助力大灣區企業創新的新標杆為目標,打通科技與金融精準對接的新通道,探路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開放融合,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競逐
5萬科創企業參賽
灣區科創,誰是先鋒?12月8日上午,第四屆「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在廣州舉行,新一年度科創榜樣即將誕生。
這是一個科創競逐的賽場。為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服務科創企業的科創專屬賽事,2016年起,「榜樣的力量——『FIT』粵科創先鋒大賽」(「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前身)由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袂舉辦。4年來,賽事累計吸引超20個高新技術領域的新企業報名參賽,大賽獲獎主體涵括高端製造、人工智慧、雲計算與大數據等20多個戰略性新興行業,科創企業強手雲集,在粵港澳大灣區掀起了科創熱潮。
隨著廣東省科技創新氛圍日漸濃厚,「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規模和規格逐年提升,眾多參與者百舸爭流,也培育了一批標杆企業——佛山佛塑科技、廣州海格通信、廣州立白集團、廣汽集團、美的集團、TCL集團、珠海格力電器等知名品牌,都曾是科創大賽的「科創先鋒獎」獲獎人。
今年8月份,第四屆「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升級為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建設銀行聯合推動,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重大賽事,旨在發揮政府、金融和媒體的力量,讓更多的資源投向科創企業,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大賽累計吸引超5萬家科創企業報名參與,成為了檢驗科創實力的星光舞臺。
本屆大賽在規格升級的同時,為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和有效配置,大賽參賽範圍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主要從事先進位造業、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行業、電子信息行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行業、新材料行業以及生物醫藥行業等的企業、科研創新人才、港澳創業青年等均可參賽。此外,為了強化創新生態培育、促進創新主體高效聯動,大賽參賽主體也突破傳統,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各類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和公共服務平臺均可參賽,成為一場科創盛宴。
精準
金融助力科創企業發展
「科創企業可以走得更加踏實,也走得更遠,離不開金融的助力。」廣州科創板第一股方邦股份,也是第四屆「榜樣的力量——『FIT』粵科創先鋒大賽」獲獎企業,公司董事長蘇陟在獲獎後曾如此表示。
自舉辦以來,「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不僅挖掘出一大批行業翹楚和領軍人物,更搭建了展示科技創新成果和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平臺,成為科技與金融精準對接的新通道——獲獎企業有機會獲得建設銀行提供的綜合融資支持、量身定製的專屬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同時安排獲獎企業專場路演,與省內最知名的投資機構面對面交流,優先獲得投資機會。一大批優秀科創企業在這裡實現了科技和金融的精準對接,獲得加速成長的機會。
當前,創新驅動正在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智造轉型,廣東正牢牢把握大灣區建設機遇,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聚焦重點攻堅克難,加快推動從創新大省向創新強省轉變,這使得灣區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發展機遇。
在這場科技創新熱潮中,科技企業對資金的渴望為金融企業打開了新的藍海,也對金融機構服務科創企業提出了新要求。
「廣東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5萬家,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優質科技創新企業,正處於爬坡越坎的發展關鍵期,急需資本市場助力成長。」中國智慧財產權發展聯盟金融服務專業委員會主任段志強表示。
以建行廣東省分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既看到科創企業融資市場旺盛的需求,也看到了服務科創企業的迫切性。「抓住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資源,就是抓住了科技金融未來發展的核心關鍵。」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大賽,建行廣東省分行引領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引領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創企業,共建廣東科技金融生態圈。
據悉,早在2015年,該行便在業內率先提出「FIT粵」科技金融的系統設計,聚焦高新技術企業的金融支持,打造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2016年,建行總行將全國首個商業銀行總行級科技金融創新中心落地廣東,為科技金融服務的全面升級「加持」。與此同時,由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舉辦「榜樣的力量——『FIT』粵科創先鋒大賽」(「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前身)點燃了南粵大地的科創激情,也成為科技和金融碰撞的舞臺。
探索
「技術流」開啟科技金融新時代
灣區之內,科創企業創新不斷,金融服務變革隨之而來。2017年,建行廣東省分行在全國首創提出「技術流」評價體系,開啟科技金融新方式。
與傳統的授信評價體系不同,該體系首次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要素納入評價系統,率先從信用評定方面對科技創新型企業作出傾斜。2020年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推廣第三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在全國推廣「建立科創企業信貸審批授信專屬流程、信用評價模型和『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將科技創新企業創新能力作為核心指標,拓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內聚集著高度發達與門類齊全的產業系統。放眼世界幾大灣區,金融與科技都是兩大重要引擎。如何讓科技金融真正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這也是「技術流」評價體系瞄準科技金融的超前戰略所在。
該體系首次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要素納入評價系統,率先從信用評定方面對科技創新型企業作出傾斜,為金融服務科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隨後,廣東省科技廳聯合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率先在廣州、佛山、東莞等7個地市開展普惠性科技金融試點工作,推動科技金融向小微企業延伸,進一步拓寬了企業受惠範圍。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對智慧財產權價值的挖掘在不斷深化,陸續推出「專利快貸」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和「知商貸」「科技雲貸」等線上產品,讓科技企業智慧財產權有效轉化為現金流,加快融資速度,優化資源配置。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任務之一,發展科技金融將推動金融機構從生產過剩、增長乏力的行業抽出資源要素,減小無效供給,為小微科創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更精準的資金服務。
據悉,該行自2014年率先推出「FIT」粵科技金融綜合服務方案、科技企業「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創新舉措至今,已服務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30000家,累計提供金融支持超5000億元,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辦理量近200億元。
段志強表示,「技術流」評價體系解決了智慧財產權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化」「數位化」問題,有機補充了傳統的「資金流」評價模式,有效解決了智慧財產權評估難這個貸款審批和質押融資的關鍵瓶頸。
在業內看來,「技術流」將有助於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整體競爭力,撬動著技術與產業的擴張,孕育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科技企業。
南方日報記者 陳穎
編輯: 謝偉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