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50+丨透視: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來源:《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作者:保利投顧研究院、景暉智庫、和訊網和58安居客研究院

導語: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這本《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或許可以幫助您找到答案。

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特徵與前景

縱觀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基礎紮實,經濟支柱產業電子信息集群優勢明顯;城市產業梯度分明,具有協同升級的基礎;創新以企業應用導向,企業創新動能強;人才吸引力節節高升,人才連結逐步打通。

特徵1:電子產業集群優勢凸顯,內部工業互補  大灣區各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呈現梯度差異,利於城市間的產業轉移。深圳工業增加值獨佔鰲頭,高新技術製造業拉動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大體量及較高增速;廣佛莞則處於第二梯隊;惠州領跑第三組團。深圳、東莞、惠州產業鏈的融合共建,就是第一、二、三梯度城市的銜接轉移。

圖:粵港澳9市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五年複合增速(億元,%)

資料來源:保利投顧研究院整理

從各城市的優勢產業看來看,珠江東岸(深、莞、惠為代表)高新技術製造業佔比高,且保持高速增長,西岸(佛、中、珠、江)佔比和增速均弱。珠江東岸已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群;珠江西岸重點推進汽車製造、家電製造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肇慶產業基礎較弱,正加緊布局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

圖:粵港澳大灣區9市傳統產業

資料來源:保利投顧研究院整理

特徵2創新以企業應用為導向,企業創新動能強  從研發主體來看,廣深多是企業驅動型創新,深圳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投入佔比接近9成,廣州企業類研發投入佔比64%。經過十幾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科研的傾斜,大灣區已脫下山寨的「帽子」,企業原始創新能力上獨佔鰲頭。以國際專利數量為例,全國十強城市中大灣區佔四席,集中在頭部企業,如華為、中興等。

圖:北上廣深研發投入結構分析 圖:全球專利申請Top50的國內企業專利數量布局

資料來源:保利投顧研究院整理

從獨角獸企業的特徵來看,與長三角響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消費類、平臺型獨角獸產生不同;粵港澳大灣區的獨角獸「硬實力」強,集中於硬體技術驅動創新,大灣區的高端製造業積累,臨近香港、作為香港高校科研的轉換地,均為創新的產生和轉化提供了有利環境。

圖: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分布以及特徵

特徵3:人才吸引力節節高升,人才連結逐步打通  從人才吸引力來看,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流入形成新一輪高峰,流入人口主要由高素質人群為主,部分農民工回流、國內的高精尖人才加速流入。佛山、東莞等製造業大市,對人才吸引力層級明顯提升。東莞近年來吸引高層次人才8.5萬人,落戶人才中50%以上學歷為本科及以上;佛山用人單位人才需求層次躍升,專業技術人才及高層次人才需求佔比已超25%。

圖:佛山市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結構

資料來源:保利投顧研究院整理

總結:產業基礎紮實,創新、人才積極因素積累  整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業基礎紮實,創新和人才等積極因素正積累。現階段,粵港澳大灣區正持續加大對科創投入、引入高等教育資源,打通與港澳和國際人才的連結。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升級為是世界灣區的基礎和勢能。(未完待續)

(聲明:本文系作者授權新浪網「灣區50plus」轉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相關焦點

  • 大佳之作、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
    8月30日,「大佳之作 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在深圳圓1滿落幕,在盛典上佳兆業重磅發布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並面向全球集中推出2020年16大全新佳作。時值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歷史時刻,粵港澳大灣區騰飛發展的關鍵一年,佳兆業將緊抓時代機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成長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貢獻新力。
  • 農業銀行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為落實好人民銀行等四部委《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精神,近日,農業銀行出臺《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力度,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方案》從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提升金融創新服務能力、提升綜合營銷服務水平、提供差異化支持政策等四個方面,提出了17條具體工作措施,並明確任務目標、提出實施步驟、完善保障措施,更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粵港澳大灣區美好生活網大灣網
    這裡,就是位於珠海金灣區的保利九洲天和嶼墅——大灣區的人居花園。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對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划進行了批覆。按照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將在近期實施13個總裡程約為775公裡的城際鐵路項目。另外還有5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將達到4741億元。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書香報告(2019)》 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表示,要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往中心。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應實現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的發展目標。 公共文化服務不僅是城市的「良心」,也是經濟發展引擎的「潤滑油」,考驗著城市持續發展的動力。
  • ...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論壇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是科技創新要素最為集聚之地區,是謀劃和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的先行地。12月8日上午,第四屆「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新一年科創先鋒大賽獲獎名單即將張榜,萬眾矚目。  珠水浩蕩,灣區起航。
  • 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環境韌性競爭力躋身國際一流水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 12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簡稱報告)。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韌性競爭力得分躋身國際一流水平,且內部差異最小,內部城市環境韌性競爭力分布相對均衡。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競爭力呈現深圳、香港、廣州三大中心引領狀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力國內領先,但灣區內城市存在較大差異。
  • 專家把脈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揮灣區優勢 打造海洋...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面對「藍色經濟」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如何把握?,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國圍繞「發揮灣區優勢,打造海洋經濟新高地」主題展開討論,為大灣區海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 粵港澳灣區四大中心城市:廣州,香港,深圳和澳門
    粵港澳灣區作為世界上四大灣區之一(另外三個灣區分別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是中國甚至是世界上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粵港澳灣區毗鄰海洋,交通極其的便利(新修建的港珠澳大橋又進一步拉近了粵港澳灣區中心城市之間的距離)。
  • 大灣區產業地產情報: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工業拿地TOP50企業排行榜
    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我國經濟制度最複雜的區域之一,涉及「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以及多個特色各異的城市。而工業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粵港澳爭創世界一流灣區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處於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創新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工業規模和活力持續提升。
  • 香港青年周文港: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穿針引線」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城市第一產業比重已經大大降低,第三產業飛速發展,有的地方已經「一田難尋」,「大灣區的發展就是這麼翻天覆地」。然而,周文港發現,如今香港的許多年輕人,對內地、甚至是對鄰近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認識,仍然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偏頗的印象,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判斷,而且導致他們錯過了許多機會。
  • 深圳GDP趕超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
    正是這些縱橫交錯的交通措施,推動著我們的社會進步,以及經濟發展。中國近十幾年的發展真是超速,不僅在國內建立了「深圳速度」,在世界上也震驚了許多國家,最重要的是,中國有高鐵、跨海大橋、高速公路建設、護衛經濟發展等基礎設施的補充,中國上下一心,經濟發展速度日益提高,深圳也在每天的發展中,終於在2019年GDP首次隔海相望。
  • 舒客入選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力公司總榜單
    為粵港澳大灣區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時,也給艱難的2020經濟創新,帶來新的思路和新的動力。此次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下,以快公司與生俱來對創新的前瞻性解讀和敏銳獨特的視覺,評選出的「上榜公司」也是大灣區具有突出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公司,最大程度鮮活地呈現大灣區經濟生態創新力。
  • 大灣網——粵港澳大灣區的交流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是當今的熱門話題,是世界級的灣區,各地都在關注著一項目。但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信息交流還是較為緩慢。大灣網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開放的綜合性門戶網站,匯聚九市兩區(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門、佛山、肇慶、東莞、惠州及香港、澳門)新資訊、招聘、交友、房產、汽車、旅遊、美食、婚慶、家居等眾多優質頻道,力求為廣大網友提供便捷的大灣區信息服務。大灣網在線是「大灣網」網站下的一個公眾號平臺,每天推送最新資訊。
  •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段芳媛)6月28日,由珠海市金融工作局、華發集團旗下珠海華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發投控」)主辦的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旨在搭建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與著名專家學者研討交流的平臺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2020)》發布
    1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在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頒獎典禮暨大灣區科技大會開幕式上發布。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高技術專業組常務副主任譚邦佳介紹,藍皮書為大灣區科技大會的重要理論成果和科技領域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同時也為粵港澳大灣區首部以創新產業的專題藍皮書。
  • 直通商學院攻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
    7月23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走進每日經濟新聞直播間,從灣區時代如何把握機遇、灣區城市要積極培養人才等方面,為考生和家長帶來詳細的介紹與分析。深圳 圖片來源:攝圖網讓區域一體化成為灣區主旋律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這一裡程碑式的文件正式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 金融26條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買保險有望內地續保理賠!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監證會、外匯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共26條舉措,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穩步推進態勢下,保險業是其中的一支積極力量。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保險公司等機構按規定在開展跨境融資、跨境擔保、跨境資產轉讓等業務時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2. 對符合銀行保險監管機構規定和現行外匯管理政策的保險業務,進一步便利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為已購買港澳地區保險產品的內地居民提供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匯兌服務。3.
  • 新華財經|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 渣打銀行宣布設立大灣區中心
    新華社上海7月21日電(記者胡潔菲)渣打銀行宣布在廣州天河區設立渣打銀行大灣區中心,該項目是渣打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項目,將落址於廣州中軸線新地標項目——廣州環貿中心。渣打銀行大灣區中心總投資額為4000萬美元,將支持大灣區內個人及企業銀行業務營運,推動創新金融技術開發及應用,以及加強渣打在大灣區內的跨境銀行業務。該中心計劃從2020年第三季度起陸續投入運作,預計到2023年底員工數將超過1600人。
  • 中國移動、萬國數據兩大數據中心項目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
    10月28上午,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中國移動和萬國數據中心項目動工儀式在惠東縣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吉,市委常委、秘書長、市政府黨組成員餘金富出席動工儀式。
  • TimeTable孵化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因個體積聚變得更好
    天銀科創投資有限公司大灣區事業部總監何曉煒在介紹TimeTable精品聯合辦公空間LOGO的時候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對於我們而言,時間和空間是影響效率的兩個最重要因素。」 粵港澳大灣區的時間與空間,對粵港澳的創業青年來說等於機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