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張天能力超群,為人處世也大方得體,在公司裡也拿得起放得下,在同事的眼中遲早是當領導的料。可一年、三年、五年比張天能力差,資歷淺的人都提拔上去了,唯獨張天遲遲得不到提拔,為此張天很苦惱。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天與一位幾年前跳槽離開公司的老領導同桌吃飯。老領導隨口問道:張天,這幾年進步了嗎?
張天臉一紅:還是老樣子。
老領導呵呵一笑:果然不出我所料。
張天聽到這話,連忙向老領導敬了一支煙,並順勢請教。老領導不慌不忙地說:看看你,換了別人就不是遞支煙,而是敬我一杯酒。
張天忙道:老領導,你不是不知道我不能喝酒。
「哈哈,酒都不敢喝,領導怎麼信任你?」老領導吐了一口煙,繼續說道:「跟你一批來的小王、小劉都提拔了吧?他們也不能喝,但是他們敢喝,而且知道在什麼場合喝。」
其實這種論調在社會上流傳已久,筆者在一次飯局上也聽到某個小領導高談闊論:原來我不懂,等我當上領導以後才發現,領導讓你喝酒,其實就在考驗你有沒有決心,值不值得信任,就這麼簡單。
再腹誹也沒用,這是很多現實問題之一,不容迴避。中國酒文化幾千年,酒總是與英雄豪傑、歷史名人聯繫在一起,自古也留下了很多佳話。「煮酒論英雄,李白鬥酒詩百篇,萬丈紅塵一杯酒」等等,無形中也讓很多人對酒文化非常嚮往。
到了現代酒文化依然盛行不衰,婚喪嫁娶、朋友離別相聚,都離不開酒,很多重要事情也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這就更讓人們相信和崇拜酒的魔力。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很喜歡用喝酒來測試人品,很多人認為酒品既人品,並對此深信不疑。
新女婿上門,老丈人喜歡和新女婿喝幾杯,看看酒後人品如何?如果能喝酒而且酒後言行舉止得體不撒酒瘋,那麼就會獲得老丈人的歡心,否則可能就會讓老丈人心生厭惡,一樁美好的婚姻就可能告吹。
領導也喜歡在酒桌上測試年輕人的品性,關鍵時刻頂得上,能替領導排憂解難;領導讓喝毫不推辭,聽領導的話;酒局結束後,能夠照常安排一系列事宜,可堪大用。
這樣的測試真的很準嗎?筆者認為不盡然。
有的人天生好酒量,筆者就曾見過一頓飯喝兩斤多白酒,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人,而且這種人在現實中並不少見。
如果按照以上的測試方法,那麼在老丈人眼裡就是好女婿,在領導眼裡就是值得培養的好員工,但是不需要多觀察他真正的人品如何,真正的工作能力如何嘛?
還有一種人,天生酒量不好但是情商高,關鍵時刻敢喝,在酒桌上敢於拼殺,而且自制力很強。即使喝多了也最多沉沉睡去,不胡言亂語、不撒酒瘋。這種人在現實中,比那種能喝的還受人歡迎,尤其是給領導一種敢於迎難而上的精神。
但是在這種測試之下,最吃虧的就是既不能喝酒,也不會應酬的人。這種人清醒的時候都不善於應酬,兩杯酒下肚就更說不出話來,領導看了絕對皺眉頭。
但是你能說這種人人品不好,工作能力不強嗎?可惜在這種測試之下,無形之中就吃了虧,酒桌上給人的直觀印象掩蓋了自己的優點。
萬物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酒更是如此。酒使用得當會活躍氣氛,讓朋友的情誼更加綿長,也會讓人看出你的真性情。使用不當,不但傷身誤事,傷害朋友的友誼,甚至會讓很多人不齒。
歸根結底酒是個好東西,中國的文化,尤其是餐飲文化離不開酒,但老話說的好:酒到三分,適可而止。更不能用喝酒來測試人品,這樣有失偏頗,會誤選拔一些庸才,更會遺漏很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