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連續三年國產汽車銷量第一,而且8月份銷量達到了113443輛車,一直領跑國產汽車的龍頭。其實這也跟吉利汽車的定位有很大關係,在其他車企紛紛打「感情」牌的時候,吉利已經定位好了市場需求,這跟吉利汽車銷量有分不開的聯繫。
而今天說的是,吉利汽車在連續領跑了三年的銷量以後,還能書寫哪些神話。就說說最近發生的兩件事情,可以從中看出端倪,吉利汽車還是不滿足現狀。
回歸A股 蓄力維持「一哥」地位
吉利汽車回歸A股市場,很多人的願望終於實現。2001年的時候李書福就曾宣稱2003年吉利汽車將在香港和內地分別上市,但是直到2004年,吉利汽車通過借殼在香港上市,而沒有在內地上市。
此次回歸A股,也算了了卻了很多人對吉利汽車在內地上市的夙願。而且在吉利汽車已經在月初在證券網站進行了公示,而後續就是辦理相關的流程,而按照國內企業上市的進度,年內有望可以看到吉利汽車在A股掛牌上市。
從吉利汽車回歸A股的招募資金看的出來,吉利汽車上市後招募的資金主要分別用於新車型產品研發項目、前瞻技術研發項目、產業收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四大項目版塊。而這也與吉利汽車一直以來的產業定位比較吻合,尤其是新車型產品研發項目佔據了40%的招募資金,而從吉利汽車最近幾年的產品來看,還是注重創新。
雖然吉利汽車目前是國產汽車「一哥」,但是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收入為68.19億元,同比下降了23%。而交稅之前的利潤為26.4億元,同比下降了44.5%。而吉利汽車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的利潤也同比下降了43%,僅有22.96億元。所以,吉利汽車也存在一定的業績要求和資金需求,再加上此次疫情的影響。
如果此次回歸A股,並且能夠成功上市,那麼對于吉利汽車而言,將會吸納更多的國內資金進入融資通道。不像國產很多企業,寄希望於一兩個「金主」,是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佔據一定席位的。對于吉利不斷創新的追求,融資國內市場資金進行成功塑造品牌形象,雙方都是共贏的局面。
上半年整體弱勢 吉利將全面轉型移動出行
不同於往年,本來吉利汽車的黃金時期走勢很明顯,就是連續四年拿下國產「一哥」以後,繼續書寫吉利汽車神話。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明顯放緩了吉利汽車前進的腳步。不管是汽車的銷量還是對應的業績,都出現了嚴重下滑狀態,當然是同比類的數據。
從收購沃爾沃、創辦領克品牌,然後到入股戴姆勒奔馳,吉利汽車在最近的幾年一直在大膽創新。通過不斷的合併和收購,吉利汽車完全有了國產汽車頭把交椅的底氣和市場,而在吉利汽車改革的過程中就能發現。
而現在不管是技術,還是基於產品需求的布局上看,吉利汽車一直在不斷調整。而李書福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吉利汽車將全面轉型移動出行公司,現在看來,吉利汽車已經完成了當初的目標。平臺、技術、計劃、戰略,都已經穩打穩紮地變為現實。
不管是相關技術的研發,還是技術領域的超越,吉利汽車在不斷地書寫著屬于吉利人的神話(此處就不逐一介紹吉利汽車的相關技術,以及產品布局),除此之外,吉利汽車在飛行汽車、車聯網晶片系統、衛星通訊等領域都有布局。
吉利汽車不斷崛起,也為國產車樹立榜樣,捷徑絕對沒有,都要一步一個坑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