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聊汽車知識#
內容概述:
合資企業概念與品牌類別合資汽車技術真實水平解析在汽車領域中有一群非專業從業人員和各行業從業的汽車用戶,普遍是張嘴就說「合資汽車水平比國產汽車高」,然而你如果問他到底什麼是合資可能他都不知道;這種盲目的認知來自對西方文化的推崇,是一種反智(愚昧無知)的結論。
下面就來了解一下什麼合資企業,什麼又是合資品牌吧。
01合資概念
合資企業一般指「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指由中資企業是和外資企業共同出資和經營,同時共同承擔風險並且共負盈虧;這一模式對企業的要求為中企必須是企業或經濟組織,不包括個人或者個體企業,但是外方並沒有限制。
不過民營車企並不在個體企業的範疇內,所謂的「個企」實際只小規模的企業,比如只有二三十名員工,從事商貿或銷售等領域的公司,與民營車企相比就像是企業與個體戶的區別。所以能夠與外企合資的車企多為國營車企,比如一汽、上汽、廣汽、北汽、福汽、長安、東風等,這種合營模式有什麼特點呢?
需求: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比較晚,造車雖然比較早,但進入工業3.0/4.0階段實際是從改革開放的80年開始;而汽車是重工業中的核心產業,發展汽車工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那麼想要進步就要獲取技術,獲取技術的方式就是以合資模式吸引外企進駐。
這一階段的合資實際是沒有主動權的,基本是中企提供廠房土地和資金,依靠外企的資金、技術和品牌,以代工兼學員的姿態進行技術逆向。但這些黑了心的外企當然也不會無條件的提供「教學」,作為置換的是提供潛力無限大的中國汽車市場,說白了就是得讓這些品牌的車有銷量,於是才出現了早期任務式的「購車指標」,這是合資模式的第一階段。
02合資品牌·兩種類型
1:普通合資品牌-使用外企品牌。
比如「上海大眾汽車」用的就是德國大眾汽車的品牌,上汽集團以「上汽」或「上海」標註沒有什麼意義,充其量是說明有合資關係而已;這些合資品牌就是初級階段的產物,存在有必然的前提,只是這些國營車企也看不到有太大的進步。
比如上汽的榮威名爵大通三大品牌,內燃機以依靠「上汽通用」(GM美國公司)的洋落,變速箱雖說是與通用合作研發的DCT,但主力機型還是低級的乾式雙離合,通用的AT精髓技術上汽是拿不到的。其次如一起大眾奧迪,東風日產尼桑等等,這些企業在市場化後,似乎對於技術研發的熱情遠沒有市場營銷的熱情高,在國營車企中來看只是長安和廣汽有些沉澱。
2:二類類型品牌-創立新品牌。
市場化是非常有必要性且必然的趨勢,只是讓早期以合資模式運營的車企變得有些「貪心」,變成了精明的、純粹的企業,對于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初衷似乎也是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很多民營車企還是保留了這份初心的,比如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吉利汽車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營銷手段高帶來的熱銷同樣有必要)。
隨著這這些企業的快速成長,合資汽車品牌就沒有這麼風光了;因其產品品質普遍很低劣,真實技術水平經歷並長期停留在工業3.0的標準,學習的能力與進步的空間基本都到瓶頸了,那麼有什麼方式能提高銷量呢?答案當然是打造「合資感受」的廉價汽車。
【自主合資品牌】有了新模式,也就是使用外企淘汰或仍舊使用技術平臺,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品牌造車;雖然技術基本相同,但是新品牌的價格更低,以此來實現對產品差異定位,或者理解為全面圍剿國產汽車。
寶駿啟辰理念思銘捷達在這些品牌中只有寶駿曾經的銷量足夠高,因其有五菱和通用的雙重品牌影響力的加持,加之價格定位很低所以能夠熱銷;不過在寶駿產品定位提升後,銷量也是一路走低到成為「準冷門」了。
剩下的四大品牌有三個都消失的差不多了,捷達也完全沒有預期的表現好;因為這些合資汽車如果褪去品牌光環後,絕大多數消費者會忽然變得「聰明」了,也就是能夠看到車輛存在的問題,知道這些車的真實品質可能是非常低劣的。關於合資品牌的概念就聊到這裡,下面再談技術。
03兩個階段
小初高-大學(2000年之前)實踐中成長(2000年後的碩·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類似問題匯總:國產汽車哪些能與合資汽車相比,合資汽車難道比國產汽車差嗎,國產汽車有哪些接近德系美系或日系,為何有人說韓系汽車還不如國產汽車?
類似的問題屢見不鮮,而提問的出發點就是把國產汽車定義為低端甚至低級了,所以這些問題本是就是錯誤的,敢於提出這些問題多數都是無知且媚外的。因為作為汽車行業分析從業人員都不敢於說國產汽車如何如何,因為品牌眾多且其中有數家的技術水平超越多數合資企業!那麼哪些那些非汽車行業從業人員,或者只是會個鈑噴機修的員工,他們是憑藉什麼來這樣定論等呢?
憑藉的無非其扭曲的心態或者「公知說」,在這個行業無數次遇到外行人和我們侃侃而談汽車,甚至很多還沒有買車或沒有駕駛證也敢於做出一些結論,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那種人吧。
重點:2020年目前的汽車故障數量排行,緊湊級轎車、中型轎車、SUV三大類車型,故障數量最多的前十名中轎車均為合資品牌,涵蓋德系、美系、法系、日系與韓系,量產車型包括寶來、朗逸、卡羅拉、軒逸、408、CRV、榮放、奇駿、天籟、奧迪A4、凱美瑞、亞洲龍、帕薩特邁騰之流。
似乎知名合資汽車都是榜上有名的,反之一線品牌的國產汽車整體品控水平優秀的多;原因是國產汽車的造車態度更嚴謹,西方車企雖然有百年歷史,但是在3.0階段即使在延長100年,積累的知識儲量也只是一二十年就能夠學習並掌握的標準。而在1985年後進入網絡時代開始,工業4.0逐級成型,國產汽車的進步速度就像打開了TURBO,實現技術超越並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務,兩彈一星不也造出來嘛,IGBT和CPU不也突破了嗎?
參考技術:國產汽車質量穩定也會招致一些「媚族」的攻擊,因為這些生物是見不到中國製造進步的;所以總會以使用的技術落後才會穩定來定義,在這裡可以說國產發動機與變速箱,確實極少出現諸如德系燒機油與滲機油,日系機油乳化與增多,綜合美系DCT的變速箱頓挫異響等通病問題,但是技術並不落後,參考五臺車吧。
473ZQ5·1.5T發動機(132kw/300N·m)-逸動PLUS比亞迪驍雲1.5T米勒(136kw/288N·m)-宋PLUS驍雲阿特金森1.5L-嵌入式BSG+熱效率43%*秦PLUS廣汽4B20J1-2.0T(185kw/390N·m)-傳祺GS8上柴π2.0T柴油雙渦輪機(160kw/480N·m)-大通D90Pro這五款車和五臺發動機,除了直噴汽油2.0T還有一些功率扭矩高於廣汽的選項,其他機型可以從合資或進口車中找到更強的嗎?這就是創造力與技術升級的結果,曾經缺乏的是創造力,現在在技術基礎紮實的前提下不再缺乏了;所以主流代步汽車應當是國產汽車領先,合資汽車的西方神話已經被打破了。
最後再來了解幾臺硬核實力的國產汽車吧。
1:哈弗F7x-四驅版本6.6秒破百,油耗低於同級合資競品。
2:傳祺GM8-2.0T&8AT,綜合實力超越GL8。
3:WEY坦克300-2.0T&8AT,分時四驅前後雙鎖。
4:比亞迪唐DM三擎四驅,4.3秒破百、全時四驅加後橋差速鎖,等效油耗不足10L。
5:漢DM/EV是目前國產最強轎車,其中混動版不論合資進口均無出其右。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