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依的初戀是她的高中同學,與筱依同歲,也許是情竇初開,也許是相互有好感,
筱依與初戀男友的相戀開始並未公開,其雙方父母也並不知情。隨著二人持續相處,
父母自然也知道了二人的關係,在筱依眼裡,男友很優秀,但男友父母不太同意二人
的關係,在初戀男友父母的安排下,初戀男友就與鄰居家的女孩定了婚。
訂婚後,鄰居家女孩就外出打工了,在打工過程中新處了一個男友。並與筱依的初戀
男友提出悔婚。
本來事情到此就應該結束了,可戲劇性的是,筱依初戀男友的父母居然又到筱依家來
提親來了。從其初戀男友父母拒絕筱依到再次到筱依家來提親,事情已經過去三年多
了,這可氣壞了筱依的父母,怎麼著?不同意也是你,同意也是你,你這拿我們家女
兒成什麼了?買賣嘛,還是拿我們開心?不同意!當面直接拒絕!
聽到這裡有聽眾會問,那筱依呢,她的態度呢?
這時候的筱依在老家街上自己開了一個理髮館,並不在家。自從與初戀男友失去聯繫
後,她也就斷了這份想法,至於家裡再次來提親的事兒,她並不知情。父母當時也沒
有徵求她的意見,她知道再次來提親這件事是後來才知道的。
筱依自己回憶這段初戀感情時候說,他們之間並沒有真正地實質性相處,只是在雙方
交往過程中初戀男友多次說很喜歡筱依。筱依對初戀男友的評價是:他很優秀,只是
被自己錯過了,心裡多少有些遺憾。至今,筱依仍然保留著初戀男友的照片,當做一
份自己最美好的記憶。
初戀,對於每個人來說,不論結果如何,都是一份美好的記憶。
初戀,在兩個人之間,就像春天裡剛剛綻放的花朵一樣,純粹、芳香、不摻雜任何雜質,
所以總是給人以最真,最純、最甜的記憶。這也是筱依現在經常夢到自己初戀男友的原因。
當人們對現實婚姻、愛情不滿意時,就會無意識地回憶初戀的美好,彌補目前情感上的欠缺。
筱依在老家自己開了理髮館後,經髮廊鄰居介紹,認識了前任老公。就是後來因煤氣
中毒出事的這個人。
用筱依自己的話說,她當時看上了對方的才華與能力。
那麼對方是什麼樣的才華與能力如此吸引了筱依呢?
來看一看筱依對對方優點的評價,總結出了5點:
第一是外形容貌是筱依喜歡的類型;
第二是情商高,辦事能力強;
第三是家裡物質條件還算不錯;
第四是有過戀愛經歷,對筱依照顧有加;
第五是頭腦靈活,賺錢的路比較多。
看到筱依對對方的描述,我們會產生一種感覺,筱依這次應該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經過進一步了解,筱依講述了他們相處的過程。
筱依的前任老公認識筱依的時候,處於無業狀態,沒有工作。上邊有一個哥哥,與哥
哥是雙胞胎,哥哥也是無業狀態,弟弟從小聽哥哥多一些。家裡與筱依家處於同一個
鎮上,以前家裡是開飯店的,後來飯店不做了,哥倆去城裡賣了一段雞。家庭雖不算
很富裕,但在鎮上來說比一般家庭要強一些。
筱依用這樣的語句來描述其家庭狀態:
「家裡髒亂差,父母屬於勢利眼那種,也不知道我那時候怎麼就嫁給他了,二虎吧唧的......」
筱依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的自己似乎很傻。
筱依認識對方時候,對方正處於無業狀態。因此,有空閒時間來理髮店照顧筱依,經
常幫筱依忙,筱依提到過,對方情商高,辦事能力強,雖有戀愛經歷,但對筱依照顧
有加,這讓筱依很快陷入愛情的漩渦中,於是兩個人就順利成章地在一起了。
兩人確定關係後,離開鎮上,一起去了城裡開了理髮店。
關係確立了,那麼自然就涉及到談婚論嫁的事情了。
筱依說,沒結婚之前,對方家庭什麼都不想辦,包括婚禮、彩禮,婚紗等。
「我沒答應,不想花錢娶媳婦幹什麼啊...........然後我就從他家走出來,打車回家了」
筱依氣憤地說「他們也打車追了過來」
「我現在想想,那時候我媽他們就是著急讓我成家,也不攔著...........」
「後來對方妥協了,你們就結婚了是麼?」
「嗯,是的,但是沒有領證」
「為什麼不領證呢?」
「沒想辦,沒著急」
「然後你們就去城裡經營理髮店了是嗎?」
「去那開發廊還是我的想法,那時候就只一心想賺錢,沒遇到好婆家,然後自己還沒
識人能力」筱依抱怨道。
事實上,筱依在當初戀愛中放大了對方某一處優點,而忽略了對方的家庭成長背景。
個體成人以後在各方面都會帶有家庭成長背景的烙印,也許一生也無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