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兩位半聖人,一位是孔子,一位是曾國藩,另一位是王陽明。
很小的時候,王陽明的母親就去世了。儘管他年齡不大,卻十分注重孝順,他足足為母親守了三年孝,三年孝,很難從他臉上看到笑容。
那時,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已考中狀元,身為狀元郎,怎能在家中沒有賢內助。不久,王華便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妻子回家,王陽明也有了一位刻薄刻薄的繼母。
王陽明只要稍有差錯,繼母就把王陽明劈頭罵了一頓,但在王華面前,繼母對他還是很好的。
小時候被嬌生慣養的王陽明怎麼能忍受得了繼母再三的欺凌,但他並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向自己的父親告狀,因為他知道,即使自己告狀,父親也不一定會聽從。
所以,王陽明決定用自己的辦法,給繼母一個教訓!
他發現繼母是個信教的佛教徒,每天都會燒香拜佛。因此,王陽明在午夜時分爬起來,偷偷地將起居室的杯子放在佛堂門口。
次日繼母起來,見茶杯在佛堂外,雖然很奇怪,卻也不多想。可是一連幾天都是這樣,繼母心裡有點發毛。然而,她只是認為這神佛給了她什麼啟示,並沒有將王陽明聯繫在一起。
十二歲的王陽明看到自己這個招數沒什麼用,就又用了另一個招數。
王陽明跑出去,花了大價錢讓捕鳥人在林中捉了一隻長尾鶚,然後把它放進後母的窩裡。那時人們迷信,長尾林鶚入戶是很不好的事。
果然,他繼母回房睡覺時,一掀開被子,就看見一個黑黑的東西從被窩裡飛出來,驚恐地在屋子裡大叫,王陽明在門外聽見,笑得合不攏嘴。第二天,後媽就大叫著要找個道士來做,但王陽明卻提前買下了一個女巫。
因此,正當繼母出去請道士時,女巫不請自來,一邊走一邊說:「哎呀,這所房子不太乾淨啊」,繼母一聽,趕緊把女巫請進房子裡。
又請女巫剷除妖怪,女巫便神神叨叨地念了一堆咒語,然後對王陽明繼母說:「王狀元的前妻,對您虐待自己的兒子很不爽,就告到閻王那裡去,現在閻王派陰兵來捉拿您的魂兒,那長尾林鶚就是陰兵幻化的!」
聽到這番話,繼母嚇得臉色發青,急忙跪下磕頭,並再三跟王陽明道歉,王陽明也哭了起來,裝出一副幫繼母向閻王爺求情的樣子。從此以後,繼母就對他視若無睹,再也沒有對他那麼刻薄。
因此可以看出,王陽明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之一,是因為他自幼心性超凡,不但研究繼母的性格弱點,而且結合當地風俗,設計了一個連環計,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他自小就懂得揣摩人心,所以他能夠成為一代心學大家。
多年後,他用兵打仗,往往戰無不勝,又多次以少勝多,戰無不勝,這也是他運用心學的結果。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整合了王陽明的心學,研究出「利他之心」為人處世之道,把自己的兩個企業帶入了世界500強。
在危機中,他多次救人,在70多歲時,他還受日本政府的委託,讓已經破產的日航,用一年的時間進入世界500強。
中國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要修身,所謂修身,其實就是修心。世界上的鬥爭,社會上的問題,其實都是來自於人的內心,把自己的心練好了,就不會做壞事了。
而且是王陽明一生的傳奇,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一直為古今中外的學者所推崇。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經說過:「五百多年來,儒學的活水源於王陽明」。
曾國藩也曾說過:「明人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惟陽明能為事。」
清朝著名學者紀曉嵐提到王陽明的學說,也是讚不絕口:「勳業之氣,見而行之,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
甚至著名作家郭沫若、餘秋雨、南懷瑾等,都提到了王陽明,令人讚嘆。
讀書雖然不是培養才智的唯一途徑,但必須是通向成功的必不可少之路。此書記載了王陽明心學智慧的大成,當然,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許並不需要成為一位聖人,但我們卻絕對需要去修持自己的心學。
唯有內心強大,才能事事立於不敗之地。要讓周圍的一切,都隨你而去。
本書價格不高,總共2本75元,即兩盒香菸的價格,卻能讓我們領略到聖人的智慧,完善三觀,變得更加堅強。
許多人都說「富貴由天」,殊不知,我的命由天不由我,讀了這本書你就會明白,能決定自己未來的,只有自己的心。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不管是剛進入職場的小白,還是在創業道路上的草根,或者是成功的老闆,都應該看一看這本書。這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擺脫迷局,也可以讓我們鍛鍊出更強大的自我。
點擊下方「看一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