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0日電(胡可璐)今年5月20日是第18個世界計量日。以「計量與交通」為主題的2017年世界計量日活動今天在北京舉行。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支樹平在會上表示,量以載道,行穩致遠。質檢總局將推動實施計量國際化戰略,以服務「一帶一路」為契機,加強計量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計量國際互認能力和水平,推動中國產品、中國服務、中國品牌走出去。
支樹平指出,計量一直是人們交通、交往的基礎,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腳步不斷前行。14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75年5月20日,17個國家在法國巴黎籤署了政府間協議「米制公約」,為國際單位制的建立鋪平了道路。從此,計量確立了全新的時空觀念,極大促進了交通運輸的迅速發展。在速度徵服距離的當下,計量將覆蓋全球的「海陸空」交通網緊密連接起來,還守護著交通運輸的安全和清潔。機動車測速儀、酒精呼出氣體探測器等計量器具的使用,為人們出行繫上了「平安扣」;機動車尾氣分析儀、PM2.5檢測儀,為交通汙染安裝了「提示器」。
支樹平強調,今年世界計量日的主題,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完全契合。無論是貿易暢通、設施聯通,還是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都離不開準確一致的計量,都需要公平可靠的測量,計量為世界的互聯互通構築起堅實可靠的橋梁。
作為中國計量工作的主管部門,國家質檢總局高度重視計量發展。「近年來,基礎性、前沿性和共性計量科研成果不斷湧現,獲得國際承認的國家校準測量能力躍升到全球第四位。」支樹平說,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能源資源計量服務體系、計量監管體系更加健全。同時,質檢總局和交通運輸部等有關部門合作,先後成立了國家道路與橋梁工程檢測設備計量站、國家水運工程檢測設備計量站和國家船舶艙容積計量站,並組建了全國公路專用計量器具計量技術委員會,促進了交通運輸行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風馳電掣的高速列車上,從一個螺栓螺母的咬合到車軌車距的密合,計量為「中國速度」貢獻精準力量;C919首飛,計量融入了大飛機研製、試飛、航行的全過程;「九霄攬月」的太空圓夢,高精準的計量為實現「太空之吻」保駕護航。
支樹平表示,計量既要為交通運輸服務,更要為「一帶一路」建設、世界聯通發展服務。國家質檢總局將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合作,以計量精準和科技創新為手段,積極構建「大計量」的工作格局,加快新一代高準確度、高穩定性量子計量基準研究,建立完善國家先進測量體系,推動計量與包括交通在內的各行業、產業的融合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