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俗話說:「聰明早說話,富貴晚出牙」,老一輩認為孩子長牙晚不僅是聰明智商高的表現,還是富貴人。
在很多農村地區,普遍有這樣的說法,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小詩的寶寶今年已經八個月了,仍然沒有長出乳牙,與她同齡的寶寶大多都長出了兩顆小門牙。
小詩剛開始也很著急,但是婆婆卻勸慰她說,這是孩子聰明富貴的表現,不用太擔心。老人們都這樣說,小詩也慢慢接受了這個說法。
轉眼間,小詩的寶寶已經過了一歲生日,她每天都觀察寶寶的牙齒,卻依然不見動靜。因為沒有牙齒不方便咀嚼,所以寶寶現在仍然只能喝奶粉,吃米糊,而同齡的寶寶現在吃的已經十分豐富了。
過了周歲,小詩帶寶寶去體檢,在檢查後,醫生生氣道:「你們做家長的太無知了,寶寶體內缺乏微量元素,導致骨骼發育和牙齒發育出現遲緩,這對寶寶的發育影響很大。」
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寶寶終於長出了第一顆乳牙,身體也明顯長高長壯了。
寶寶長牙早晚受各種因素影響,最常見的導致寶寶出牙晚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寶寶長牙受各種因素影響,除了第一種,後面兩種家長要重視
1.遺傳因素影響
和身高長相一樣,牙齒同樣會受到遺傳因素影響,牙齒作為身體器官之一,也會被基因影響。所以家中長輩出牙時間較晚,那麼後代子女出牙時間也不會太早。
這樣的影響,屬於自然生長,所以順期自然就好。
2.缺乏微量元素
缺乏微量元素也是導致長牙時間延遲常見現象之一,缺乏微量元素不僅歸結於飲食不均衡和營養缺乏,大多數和寶寶體內合成維生素D有原因。
通常來講每600毫升的母乳就能足以保證寶寶的鈣吸收,而家長往往忽略每天能夠曬太陽和活動時間,這些都會影響鈣的吸收和維生素D的合成。
3.系統性疾病的影響
患有唐氏綜合症或腦垂體分泌失調等,相關疾病的嬰兒也會長牙晚,牙齒作為口腔器官之一,會受到人體系統和生長激素的控制調節,所以患有身體性系統疾病的嬰幼兒容易受影響。
除此之外,有些嬰幼兒服用的藥物中會使牙齦在視覺上加厚,這也是導致孩子的乳牙遲遲不出現的原因。
其實寶寶長牙早或晚都沒有好壞之分,只要在正常範圍內都無需擔心。家長更需要注意的是牙齒和口腔的健康,它們對於孩子的成長發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下面幾個關於牙齒護理的小秘訣,家長們務必要牢記。
1.長牙期適當添加輔食
很多媽媽認為輔食是等到寶寶長牙後添加,其實寶寶到了六個月乃至八個月,就可以消化能量和營養,所以需要逐步增加輔食。
即便寶寶還沒有完全的咀嚼能力,但適當的輔食也能夠刺激他的牙床,進一步促進寶寶牙齒的生長。
2.幫助寶寶按摩牙齦
很多寶寶在長牙時都會出現牙床發癢,喜歡亂咬東西的問題,這種習慣不僅不利於口腔的清潔衛生,更有可能會傷害牙床。
寶媽可以用蘸了淡鹽水的紗布,輕輕按摩牙齦,既起到清潔作用又能幫助寶寶止癢,或是購買嬰兒專用的磨牙棒讓寶寶使用。
3.養成清潔牙齒的習慣
清潔牙齒是很多寶媽經常忽略的步驟,因為寶寶年紀小,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所以很多寶媽都覺得沒有必要。
其實,寶寶喝的母乳奶粉都含有一定的乳糖成分,食用的輔食也含有各種糖類和有機成分,在牙齒上停留不僅會使口腔滋生細菌,還會增大產生齲齒的概率。
所以平時在寶寶使用母乳或喝完奶粉之後,要注意用白開水或淡鹽水漱口,避免寶寶睡覺是口腔還帶有殘留物。
4.定期檢查牙齒
對於牙齒護理來說,防患於未然才是關鍵,等出現齲齒等問題時,再去治療已經為時已晚。雖然寶寶遲早要經歷換牙,但是齲齒問題不僅會破壞牙床,更會影響後期牙齒的健康生長。所以一定要養成定期檢查牙齒的好習慣。
寶寶的長牙時間早晚對於他們的成長發育來說,並不會起到特別關鍵的作用,但是一旦出現過晚的情況,必須及時就醫,切勿偏聽偏信,耽誤了寶寶的生長發育。
在寶寶長牙前後更需要養成良好的護牙習慣,進一步減少可能會出現的牙齦問題,這樣才能讓寶寶吃嘛嘛香,身體棒棒。
(圖片來著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