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新戰事:爭奪300億專業餐飲隱形市場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國內外乳企將角逐隱形市場的新增量。

在北京中關村的一家喜茶門店中,中午正是繁忙的時刻,年輕的店員正忙著把一層厚厚的奶蓋蓋在新出爐的果茶上,但很少有消費者知道,這層奶蓋卻是來自紐西蘭最大的乳企恆天然,而這樣的奶蓋恆天然在中國一年要賣掉6億個。

而這也是乳業「隱形」市場的一角,近年來,傳統液奶產品的增速不斷放緩,專業餐飲市場的快速增長,讓越來越多的乳企重視這條隱形賽道,包括蒙牛、伊利等國內乳企也都加入其中,也讓這條賽道的火藥味日益濃厚。

300億的隱形市場

夏小姐在結束上一份工作後,在上海大寧區域開了一家名為LikeMe的烘焙工作室,製作蛋糕、西點和麵包,而黃油、稀奶油等也成了夏小姐每個月採購中的重要一項。

「黃油每個月都要用掉幾十公斤,」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當部分的西點和麵包中都要大量使用黃油和稀奶油,單黃油一個月就要花掉幾千元之多。

在剛入烘焙行業時,市場上的黃油和稀奶油主要以進口產品為主,夏小姐主要使用紐西蘭安佳黃油和英國藍風車淡奶油,但近1-2年來,她發現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正在出現在市場上。

「目前國內乳業專業餐飲業務的市場規模已有200億-300億元。」愛氏晨曦餐飲服務公司總經理陳淑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乳業專業餐飲業務正在快速增長,一方面來自國內西式生活方式的流行,另一方面則來自越來越多創新產品的出現,特別是一些「西材中用」在中式餐飲中的創新,比如芝士蝦滑、奶蓋茶等,因此國內乳企也越來越重視這一領域的機會。

乳業專業餐飲包括奶酪、稀奶油、黃油和液奶等四大類,雖然行業整體增速難以準確估算,但卻是公認的乳業下一個高增速的增量市場。

一方面,像夏小姐這樣的烘焙工作室和蛋糕店正在快速撐大乳業專業餐飲市場總量。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內在業存續的蛋糕店和烘焙店的數量從2013年的5.6萬家,每年都在快速增長,到2020年11月,總量已增長至25.9萬家之多,其中2018到2020年每年烘焙店或蛋糕店的註冊新增數均超過4萬家,不斷壯大的市場,也誕生了更多的乳品原料需求。

另一方面,後一個新趨勢則給乳企專業餐飲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

近年來黃油、淡奶油等開始出現在中式餐飲的菜單上,而餐飲市場規模遠大於烘焙市場。

以奶蓋茶為例,2017年恆天然接到喜茶的要求,研發了芝士奶蓋,而這款產品當年銷售就達到2億個,2018年開始就增長到5億個,而2020年保守估計銷售了約6億個,對於乳企來說,近年來市場飽和競爭之下,已少有如此大增量的市場。

從2017年開始加碼專業餐飲領域之後,恆天然從中受益匪淺,連續2年,恆天然大中華區餐飲服務業務都取得了高雙位數的增長,在今年9月底公布的截至2020年7月31日的全年財報中,大中華區餐飲服務業務的調整後息稅前利潤從上一財年的1.14億紐西蘭元提升到今年的1.69億紐西蘭元,並實現了「強勁增長」。

賣原料還得當好廚子

乳業專業餐飲市場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乳企進入這一領域,特別是國內乳企。

陳淑波表示,蒙牛通過與丹麥乳業巨頭Arla成立的合資公司,正在希望深耕專業餐飲這一領域,今年以來,愛氏晨曦加快了推動丹麥高端奶酪品牌CASTELLO及高端黃油品牌LURPAK的落地,並在年內也推出了多款新品;並在武漢建立奶酪工廠,以滿足市場供應和新品研發的需求。

而另一家乳業巨頭伊利股份也在今年11月中旬發布了旗下專業乳品的新系列,將此前收購的紐西蘭威士蘭乳業旗下的牧恩品牌引入國內銷售。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專業餐飲這一隱形市場正在變成兵家必爭之地,國內液奶增速滯漲,各乳企也在尋找突破口,雖然專業餐飲市場規模還不是很大,但增長較快,且屬於高毛利品類,對支撐乳企利潤增長有大的幫助。

一直以來,國內的乳業專業餐飲市場以外資企業為主,恆天然佔據大部分市場,雀巢、荷蘭皇家菲仕蘭等則緊隨其後,國內企業份額較少。此前的採訪中,恆天然方面曾透露,安佳品牌芝士已經在國內比薩市場佔比超過50%,烘焙用奶油、黃油市場佔比接近50%,奶油在飲料市場佔比約90%。

從體量上看,蒙牛目前排在第二梯隊之中,不過在陳淑波看來,這一賽道還沒有形成穩定的頭部企業,因此前景可觀,根據長期計劃,蒙牛專業餐飲希望可以在5年左右進入第一梯隊。

不過對於國內乳企而言,要從外企乳企手中爭奪專業餐飲市場份額並不容易。

區別於傳統液奶產品的價格和渠道之爭,乳業專業餐飲則是研發和創新能力的比拼,乳企不但要賣原料,更重要的是向B端客戶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賺錢,就像奶蓋茶。這需要乳企不但要有優質原料,還要做好消費者洞察和技術創新。

比如蒙牛也在研發以丹麥乳脂為基礎的奶蓋類相關產品,預計將在2021年正式上市,據介紹,奶蓋除了精確的配方配比,生產原料的品質和加工工藝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還需要通過技術解決成品的穩定性和持久度,門檻很高,而這也被認為是一種「護城河」。

據恆天然大中華區餐飲服務部副總裁戴俊琦介紹,目前恆天然在上海、廣州、北京,以及在其他的消費節點的城市,餐飲服務部在過去的數年裡陸陸續續建立了恆天然專門為客戶所服務的專業餐飲服務應用中心,希望將消費者、客戶需求的洞察和產品創新相結合。

比如奶蓋茶原本是使用奶油和芝士混合、打發,但這需要較長的時間,今年進博會期間恆天然推出了一款含有18%芝士的芝士奶油,可以幫助茶飲客戶提高效率。

記者了解到,恆天然每年投入專業餐飲市場的新產品、新配方的研發總數超過250種,而恆天然芝士除了應用在蛋糕、奶茶、比薩等傳統領域,已經越來越多的在火鍋的涮品、中式的包子、湯圓裡面出現。

不過在陳淑波看來,國內企業雖然進入乳業餐飲的時間較晚,但正在加速追趕外資乳企的步伐,蒙牛也搭建了餐飲研發部門,有6位大廚在不斷進行產品開發。而且國內乳企本身也有一些優勢,以蒙牛為例,其液奶的市場滲透率超過90%,在B端和C端都擁有眾多客戶,也更了解國內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乳業專業餐飲業務也呈現向3-4線市場渠道下沉的趨勢,而國內乳企在冷鏈設施、深度分銷體系方面更為成熟。

宋亮表示,近年來,國內外乳企都加快了對中式餐飲領域的滲透,加快中餐西化和中西餐相互融合的進程,這一市場還沒有看到天花板,對於中外乳企而言都還有機會。

欒立

相關焦點

  • 從「暗鬥」到「明爭」,中外乳企競逐細分餐飲渠道
    近期,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元股份」)發布全乳脂「奶茶基底」產品,瞄準茶飲市場布局產品線。近年來,伴隨乳製品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越來越多的乳企加碼餐飲渠道,進而誕生出多款細分品類的隱形「冠軍」,如恆天然旗下安佳淡奶油、港式奶茶「專寵」菲仕蘭黑白淡奶等。
  • 本土乳企持續撬動奶酪市場
    同樣,伊利在今年11月也開始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推出奶酪產品系列。按照計劃,伊利將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城市投建客戶體驗中心,明年將在北京先落地。所謂的客戶體驗中心主要為餐飲客戶提供產品開發、演示、品鑑,以及行業熱點分享等服務。 在伊利、蒙牛兩大公司外,地方乳企也相繼跟進。
  • 重磅:中國或再現100億乳企!剛剛,「鮮奶爸爸」出手,新乳業17億收購...
    值得注意的是,新乳業將在西北區域經營近30年的夏進乳業納入囊中,雙強聯合,不僅使西南西北連成一片,形成優質奶源、市場布局的南北協同,對於區域擴張、奶源把控、規模可持續增長、全國渠道建設意義重大,後續管理進一步優化,新乳業年內百億目標可期。
  • 頭部乳企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爭搶奶源地新乳業併購寰美乳業100%股權、明治乳業以18億元收購澳亞公司25%股份、蒙牛成為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伊利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認購中地乳業4.3億股、飛鶴全面收購原生態牧業、優然牧業和三元接盤恆天然中國牧場……今年以來,各大乳企對奶源的爭奪較為激烈。
  • 300億鹽業市場即將形成新的機遇,這一輪紅利爭奪,你在嗎?
    自鹽改以來,全國各地的鹽企都面臨著改變所帶來的不穩定性,其中,不少企業仍然沒有思想上的太大改變,還是沿用專營時期的老辦法來管,被動地接受改變,而有一些以往市場化程度就比較高的企業,提前認知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因此已經提前布局。湖北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鹽業集團」)就是先行者之一。
  • 雀巢專業餐飲食品業務總監呂航:後疫情時代奶油品類在餐飲渠道的...
    很感謝協會的領導給我安排了這次機會,這麼多分項乳企在一塊共同探討一下乳品深加工,我覺得這個機會特別好,我個人是很感激,因為我本身是做銷售和市場的,是屬於雀巢(中國)餐飲部,我們主要針對餐飲渠道,可以說叫ToB的業務,對我來說在前端從銷售和市場能夠跟專家老師們一塊探討整個乳製品深加工未來的機遇,能體現出我們協會的多元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 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及進口高端乳品競爭加劇,業內預計明治乳業在華將迎來新的挑戰。而從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到山東朝日綠源乳業巨虧「賣身」新希望,再到明治低溫液奶入華多年難獲盈利,業內認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水土不服」狀態。
  • 疫情拖累海外奶粉配方註冊 有乳企已苦等兩年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從2018年開始,國內奶粉配方註冊管理逐步收緊,有個別海外中小乳企等待配方註冊已接近2年,此輪疫情讓海外奶粉品牌審廠面臨困難,配方註冊或因此受阻,而近期有多家乳企也開始試圖通過併購或「借道」等曲線方式,來解決配方註冊問題。「我等配方註冊已經等了2年了。」上海奶粉商人何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及進口高端乳品競爭加劇,業內預計明治乳業在華將迎來新的挑戰。而從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到山東朝日綠源乳業巨虧「賣身」新希望,再到明治低溫液奶入華多年難獲盈利,業內認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水土不服」狀態。
  • 乳企紛紛試水孕婦奶粉
    奶粉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奶粉品類細分化也成為眾多乳企的關注重點。而以擴大消費者的年齡層次,開發孕婦奶粉品類,從源頭爭奪嬰配粉消費群體,為奶粉市場品類擴容,則成為當下眾多乳企的新選擇。孕婦奶粉在市場中的表現究竟如何?消費者對孕婦奶粉的認識程度又有多少? 增速顯著 值得細挖 當前奶粉市場趨於飽和狀態,細分領域產品競爭也變得激烈。
  • 誰在動中國市場的奶酪?
    11月12日,伊利旗下專業乳品業務發布新Logo,同時推出兩個新的產品系列:東方靈感,選用伊利國內牧場奶源,也就是國產產品;環球甄選,前身是伊利收購的紐西蘭乳企威士蘭(Westland Milk Products)旗下的牧恩品牌(Westgold),也就是進口產品。
  • 飛鶴、君樂寶、金領冠、惠氏等乳企發力有機,市場擴容可期
    有機奶粉作為和羊奶粉一樣備受關注的細分品類,業內認為其市場規模未來將達百億,但是我們發現,目前通過配方註冊的有機奶粉數量卻不到羊奶粉的三分之一,雖然飛鶴、惠氏、君樂寶等乳企還在加碼有機,但面對今年的價格戰、消費分級,有機奶粉發展又會走向何方?
  • 乳企上半年業績出爐:雀巢居首位,伊利蒙牛國內領跑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20家乳企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總額約為5255.62億元,淨利潤總額約為75.73億元。從營收方面看,雀巢位居第一位,營收超過3000億元;達能位列第二位,營收超過1000億;伊利位列第三位,營收超過473億;蒙牛、光明、飛鶴、澳優、現代牧業、新乳業、雅士利國際進入前十位。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11月12日,伊利旗下專業乳品業務發布新Logo,同時推出兩個新的產品系列:東方靈感,選用伊利國內牧場奶源,也就是國產產品;環球甄選,前身是伊利收購的紐西蘭乳企威士蘭(Westland Milk Products)旗下的牧恩品牌(Westgold),也就是進口產品。
  • 狠道味餐飲品牌升級 | 量身打造,省心又省事,助力餐企日創新高
    ● 出現了新市場和新機遇,當你想要抓住新的市場機會時,將品牌進行升級,使其從過去的定位中蛻變而出,也就顯得至關重要。● 品牌需要更大的發展空間,品牌的發展都是階段性的,就像往一個桶裡裝水,滿了就必須換個更大的桶, 為了適應這個市場,品牌升級在所難免。
  • 搶奪6億個「奶蓋」的生意:千億茶飲市場 蒙牛、伊利也想分一杯羹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由恆天然安佳淡奶油調配的芝士奶蓋,在2017年賣出了2億個,2018年增加到了5億,今年估計能賣出6億個。 奶蓋提高了奶茶單杯溢價,也是整個茶飲市場從植脂末向真正的乳脂跨越式過渡的標誌性產品之一。據美團點評的數據,消費者對現制茶飲配料的喜好程度中,對「奶蓋」的推崇已經遠遠超過了風靡多年且受眾廣泛的「珍珠」。
  • 超巴奶頻出,乳企巴氏奶戰術升級了?
    低溫巴氏奶幾乎已成乳企「標配」,但是受制於冷鏈和奶源的影響,很難突破銷售半徑,超巴奶應運而生,成為乳企快速搶佔低溫鮮奶市場份額的「利器」。在超巴奶技術先行一步的乳企並不少,君樂寶、三元以及優諾、明治等都已推出了「超巴奶」。
  • 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飲品牌賣咖啡背後:流量爭奪
    作者:蔡大柒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ID:cylbnc)超過100萬餐飲老闆的每日經營讀物。   在餐飲品牌接近「封箱」,待明年再戰江湖時,咖啡賽道卻異常熱鬧,不光有長期領跑者,新入局者,還有短暫玩票者,頗為精彩。   得益於疫情後不錯的恢復能力,星巴克第四財季在中國新開了259家店,創了新紀錄。
  • 對比飛鶴、達能、惠氏、健合、澳優等多家乳企財報,揭開這幾大增長點
    就外資企業來看,只能根據其在中國市場奶粉規模大體可以預估奶粉銷售規模。 財報顯示,達能上半年專業營養銷售規模為36.96億歐元(302.26億元),同比增長2.7%。
  • 日本半導體隱形冠軍,壟斷中國40%的市場,一年從中國賺走22億
    其中,Ferrotec便是日本半導體設備部件及材料的隱形冠軍。Ferrotec成立於1980年,是一家半導體產品與解決方案供應商。具備產品研發、製造與銷售能力,業務十分廣泛,涉及半導體石英製品、太陽能發電、熱電半導體製冷材料與器件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