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學說:時空統一體由幾個維度組成?

2020-12-21 天文在線

在你讀到今天的今日奇蹟時,你想到了什麼?時空統一體會讓你聯想到源自電影星際迷航的星球大戰和宇宙飛船中的光劍嗎?

如果這樣的話,那是正常的。像「時空統一體」這樣的詞聽起來確實不像人話。實際上,它遠非科幻小說。這其實是可以幫助解釋我們存在基礎的理論科學結構。

時空統一體這個想法源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想像豐富的成果。通過發展他獨特、普適的相對論的過程中,愛因斯坦檢驗了與光速有聯繫的物理定律。

愛因斯坦總結道時間和空間,與其說是相互分離和不相關的現象,不如說它們實際上是跨越多個維度交織的統一體(稱為時空)。那麼時空統一體有幾個維度呢?

時空統一體包含四個維度:空間的三個維度(長度,寬度,高度……或者上/下,左/右,前/後,取決於你怎麼去看待它們)和第四個維度——時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激勵其他的科學家研究空間和時間的關係。

這一切看起來是不是有點迷糊?如果是的話不用擔心!時空統一體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是先進的科學思想,就連科學家們有時在理解它的意義和重要性是也存在著疑慮。先不深入令人困惑的細節,我們先看一下源於時空統一體的幾個有趣的想法。

圖解:本圖展示了球面上的點x的切空間。這個矢量空間可以看作3的子空間。其中的矢量則叫作「幾何切矢量」。同理,平坦時空中任一點的切空間可以視為時空的子空間。

預想時空統一體的方法之一就是想像一大塊布料,比如一張床單。愛因斯坦意識到有質量的物體,比如一個人或者地球,產生了時空扭曲。

想像在床單中間放一個保齡球。保齡球周圍的地方會被壓下去,在床單上產生一個凹陷。這些凹陷代表了時空統一體結構的彎曲。愛因斯坦將這些時空統一體中的彎曲定義為萬有引力。

圖解:光錐是閔可夫斯基時空下能夠與一個單一事件通過光速存在因果聯繫的所有點的集合。

那麼這些彎曲是真的嗎?儘管科學家們不能觀測到或是測量時空,但是他們已經可以證實愛因斯坦預言的某些現象。比如光在經過質量很大的物體時,光跡會彎曲。這個現象也就是引力透鏡,被正在使用引力透鏡理論以研究被大質量星體擋住的星系、恆星或者其他星體的太空人所觀察到。

圖解:三維歐幾裡得空間中的每個點由三個坐標確定。

愛因斯坦也推理到時空的相對性也意味著一個運動中的物體會比其他(相對靜止的)物體感受到的時間變得更慢。在地球上,我們運動的太慢了而觀察不到這個現象。儘管科學家們已經證實了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圖解:萬有引力使行星按照自身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轉

每一天,組成GPS的衛星與地球上的時鐘相比會有約38微秒的延遲。如果沒有內置校準使它們的時鐘與地球的時鐘保持同步,這會影響它們造成幾英裡的定位精度差。所以下次你使用GPS設備完成地理緩存時,你可以告訴你的朋友們你們的定位信息來自很接近的未來!

時空

在物理學中,時空是融合了三個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的四維統一體的不確定數學模型。時空圖可以使對論效應可視化,比如為什麼不同觀測者對某一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的觀察結果是不同的。

直到20世紀末,宇宙的幾何假設還是三維的(它空間上用坐標,距離和方向來表示),沒有時間的一個維度。然而,在1905年,埃爾伯特愛因斯坦開創性的工作基於他的狹義相對論並做出了兩個假設:(1)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也就是非加速參考系)中是保持不變的(也就是完全相同的);(2)真空中的光速與光源的速度無關,對所有觀測者都是以相等的。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半葉飛舟-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相對論描述的時空理論——解釋了時空的真正含義
    當涉及到理解宇宙,有幾個理論是耳熟能詳的:薛丁格的貓、孿生悖論和相對論。但是,儘管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但它對每個人——從普通大眾到物理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來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謎團。
  • 廣義相對論、時間和第四維度——最簡單的解釋
    黎曼的結論是,電、磁和重力是由我們的三維宇宙在看不見的第四維度的崩潰所引起的。在那裡,有一個4維流形的存在。僅憑這一種直覺,伯恩哈德·黎曼,在19世紀,就打破了物理學中的三維歐幾裡德教條,這一教條限制了我們在數千年的時間裡觀察我們感知之外的事物。
  • 解讀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有哪些預測被證實了?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主要由愛因斯坦創立,依其研究對象的不同分為狹義相對論(特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一般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表明,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但為什麼不用時空彎曲徹底取代引力?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將引力解讀為時空彎曲的幾何效應,並根據黎曼度規張量發展出了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廣義相對論引力理論實際包含兩個方程:一個是告訴物質如何扭曲時空的方程——引力場方程;另一個是告訴物質如何在彎曲時空中運動的方程——運動方程。
  • 什麼是相對論?愛因斯坦到底破解了什麼秘密?
    很多民科總是喜歡對我說,相對論是偽科學,他們是如何地推翻了相對論,但他們不能出示嚴謹的數學模型,因為他們沒有數學能力,甚至連中學數學能力都不能具備。鑑於相對論的數學過程比較難懂,我就只說說它的原理。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革命最偉大成就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相對論學說,可以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 時空的囚籠,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宇宙中最奇特天體——黑洞簡史
    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作出的幾個理論預言之一——星光偏折現象。但根據計算,兩者預言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星光偏折程度會更為嚴重。在廣義相對論作出預言三年後的1919年,英國物理學家愛丁頓通過對非洲日全食的觀測,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他拍攝到的星光偏移程度與廣義相對論的計算相當吻合,與牛頓萬有引力理論的計算則存在較大的誤差,廣義相對論的空間彎曲理論大獲全勝。
  • 結合廣義相對論解讀物質引力原理
    廣義相對論用時空扭曲來解釋引力,很多人對於時空扭曲的理解,不明覺厲,那麼時空扭曲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引力又是怎麼回事呢? 廣義相對論空間扭曲產生引力的藝術假想圖。(圖源:IAC) 本文給大家講解下.
  • 什麼是廣義相對論?通俗易懂,了解牛頓到底錯在哪裡了
    100年來,廣義相對論仍然是科學家對引力的最佳理解,也是我們理解宇宙最宏大尺度的關鍵。它用數學精確地解釋了質量和能量的分布是如何扭曲了時空,基本思想是十分簡潔,不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就能理解。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廣義相對論主要論點是質量本身會導致時空彎曲。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周圍的空間就越扭曲。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地球表面上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愛因斯坦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狹義相對論加以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曲率屬性,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到底有啥區別?
    之前的所有文章,我們多次談到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概念,其實這裡所說的相對論僅僅是狹義相對論,其中長度收縮僅僅是一種相對效應,也就是地面人看運動的物體,長度變短了,但是運動物體自己看自身,長度依然是沒變的,這就是長度的相對性,如果不理解這個,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看下。
  • 這很物理:時間的形狀、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測量
    二、廣義相對論中的坐標鍾與標準鍾既然時間的測量是一個幾何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如同在經典力學中用三維坐標系繪製一個周期性運動的軌跡那樣,在四維時空中繪製出一個周期性運動的軌跡,這就需要我們建立一個四維(三維空間+一維時間)坐標系。
  •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
    萬有引力也好,廣義相對論也罷,都是從測量的角度,對引力的一種理解。引力作為一種客觀現象或者說是客觀存在,那麼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其實都是在基於測量方法的基礎上,對引力規律的一種主觀描述。所以,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的根本區別就在測量手段的進步當中體現出來。接下來我就要具體說說二者是如何在測量中體現差別的。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非慣性系與廣義相對論在慣性系之中,物體始終處於勻速運動之中,且沒有引力的幹擾,而現實世界並非如此。在現實世界中,物體不可能永遠處於勻速運動的理想狀態,也不可能將引力置於不顧。而將這些因素全部加入之後,問題就變得無比複雜,於是就需要給引力一個恰當的描述,在此基礎上,廣義相對論誕生了。
  • 這個新方程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非常容易記住:ER = EPR你或許會認為,如果這個等式能夠成立,那麼P就必須等於1。但是這裡的符號並不是代表數字,而是名字。E,或許你已經猜到,代表愛因斯坦(Einstein)。R(Rosen)和P(Podolsky)則是另外兩位物理學家的首寫字母,他們與愛因斯坦在1935年共同發表了兩篇非常有意思的論文。這個公式迷人之處在於,它連接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我們知道,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在各自領域出色的描述著我們生活的世界,它們也預言過許多聽起來有違常識的概念。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個更全面的理論,它將引力視為彎曲時空坐標系的幾何現象,也包括非慣性(即加速)參照系。相對論基本原理相對論經典相對論(最初由伽利略伽利略定義,並由艾薩克牛頓爵士改進)涉及在另一個慣性參考系中運動物體和觀察者之間的簡單變換。
  • 新理論摒棄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兩個教授摒棄了粒子或波這兩種物質的基本構成要素,而提出宇宙中所有的物理物質都是由 "能量碎片 "構成的。Larry Silverberg和Jeffrey Eischen的理論甚至可能會取代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後者已經被用來解釋物理現象超過一個世紀,最突出的是空間和時間的扭曲。該理論基於這樣一個基本理念,即能量在空間和時間中不斷流動,永無止境,永不交叉。
  • 「科學之道」「電磁波」學說與「廣義相對論」,都是徹頭徹尾的神話!
    本期毒言推薦:電磁波學說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完全正確,不容置疑。(推薦人:程奉獻忠 推薦正確結論:不存在電磁波;不存在作為基本力的強、弱作用力;不存在所謂的時空彎曲、宇宙學紅移等;建立在電磁波基礎上的廣義相對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話!)
  • 7.用相對論解釋時間為什麼會變慢(下):時間+空間=4維時空
    現在又要加上時間了,時間就是第四個維度,除了3個用來表示位置的數字,還需要一個數字用來表示時間。就像是你約了和朋友見面,除了約見面地點還需要約定時間,是幾點幾分見面,錯過了就見不到了。有了四維時空,其實可以讓我們想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光速。如果是在三維空間中,我們可以靜止,也可以運動,但是運動最快只能達到光速。
  • 廣義相對論的擴展——復維空間中的韋爾保角幾何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01介紹韋爾(Weyl)在他於191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擴展1.5這個結果使得韋爾可以通過把矢量和電磁場聯繫起來,並通過提出一個不同於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拉格朗日量,推導出一個幾何意義上的電磁學。
  • 想深刻了解廣義相對論的推導和相關解,請讀這篇文章
    因此可以將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簡單理解為一個由廣義相對論制約的宇宙模型,其內部的物質還同時滿足附加的物理定律。愛因斯坦場方程是一個二階非線性的偏微分方程組,因此想要求得其精確解十分困難。儘管如此,仍有相當數量的精確解被求得,但僅有一些具有物理上的直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