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廣義相對論解讀物質引力原理

2020-12-26 騰訊網

廣義相對論用時空扭曲來解釋引力,很多人對於時空扭曲的理解,不明覺厲,那麼時空扭曲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引力又是怎麼回事呢?

廣義相對論空間扭曲產生引力的藝術假想圖。(圖源:IAC)

本文給大家講解下.

首先用一個例子來形象的比喻下:

有一池子水,水裡有些細小的物質懸浮在水中.現在放進去一塊海綿,海綿會吸水,吸的水裡如果包含有細小物質,就會被海綿吸引.

水往海綿集中,本來很平靜的水,海綿周圍的水就變形了,這個就是時空彎曲.

水就是時空,細小物質被吸引,是因為它在靠近海綿的水裡,引力就是這麼回事.

這個例子,應該可以理解引力的原理了.

物質都有引力,無論大小.

那麼物質為什麼會造成時空扭曲呢?

這個就跟物質的結構有關.

我們看原子的結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圍繞原子核的電子構成的.

很神奇的是將這個結構打破,就會產生能量,那麼能量是什麼?

相對論裡有提到時空扭曲,上面以水舉的例子,應該可以知道,這個能量就是時空能量,物質就象海綿,物質的這種結構需要能量支持,或者就直接認為物質能吸收時空能量.

宇宙中時空能量象水一樣均勻分布,物質的存在讓能量扭曲,從而產生引力.

以上是小編個人對引力的理解,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怎樣理解廣義相對論中引力的非線性?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了引力場方程,這是一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非線性指存在次數大於1的微分項)。而事實也證明,由於非線性,引力場方程的求解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引力子為什麼說假想呢?這意味著,單個引力子仍然會因為具有量子化的能動量而對其它粒子產生引力!什麼意思呢,從廣義相對論的角度來講,引力子因為具有能動量,因而會對空間結構產生相應的影響,產生引力——由單個引力子所產生的引力。
  • 廣義相對論表明,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但為什麼不用時空彎曲徹底取代引力?
    驚世駭俗的時空彎曲,統領引力,制霸「高速強場」。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將引力解讀為時空彎曲的幾何效應,並根據黎曼度規張量發展出了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廣義相對論引力理論實際包含兩個方程:一個是告訴物質如何扭曲時空的方程——引力場方程;另一個是告訴物質如何在彎曲時空中運動的方程——運動方程。
  • 在JT引力中成功實現: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
    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想出一個方程式來統一宇宙微觀和宏觀的定律:即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現在我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新研究證明了這種統一在JT引力中能成功實現。在一維域的簡化玩具模型中,揭示了全息原理,即信息是如何存儲在另一個維度的邊界上。宇宙是如何開始的?研究最小事物的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研究的宏觀宇宙有什麼關係?
  • 解讀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有哪些預測被證實了?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主要由愛因斯坦創立,依其研究對象的不同分為狹義相對論(特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一般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一直認為引力不是力,為啥我們教科書還要談引力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理論叫: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最大的反常規觀點就是:引力不是一種力,這個觀點非常挑戰人類的直覺,所以到現在為止都有很多網友無法贊同這種觀點,但是引力為啥不是力,愛因斯坦是如何做出這一個論斷的,為啥我們的教科書還要談引力,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切物理問題都是測量問題,就如一切生物問題都是進化問題一樣。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就要從測量的角度去講述。
  • 提出廣義相對論30多年後,愛因斯坦仍在擔憂這件事
    而連續場的概念與空間中不連續的質點的概念結合起來會顯得不自洽。微分方程要求所有要素在時間上和空間的所有點上都具有連續性。因此在場論中物質粒子並不是作為基本概念存在的。也正是這個原因,即使不考慮萬有引力,麥克斯韋的電動力學也不能被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理論。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地球表面上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愛因斯坦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狹義相對論加以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曲率屬性,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 等效原理和廣義相對性原理
    重力也是這樣,也與質量(該質量我們稱為引力質量)成正比。因此,有人提出,有可能重力本身就是一種慣性力,萬有引力或許就是由於我們沒有選取正確的參考系而引起的。  上述概念就是等效原理,它是由愛因斯坦提出的著名假設。它告訴我們,究竟是均勻重力加速度g還是參考系加速度的-g,這在局部範圍內是無法加以區分的。一般情況下,要說出給定的力中有多少是重力,有多少是慣性力是不可能的。
  • 相對論可以替代經典物理學嗎?聊聊肉比豆腐好吃和等效原理
    如果你告訴眾人,相對論的等效原理不過是經典力學中眾多原理中的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原理,眾人是否會睜大眼睛像看外星人一樣看著你? 他們會說,你看過《星際穿越》這部科幻電影嗎?太空人在星際飛船上可以自由走動,其原理就是通過讓工作生活艙以一定的旋轉速度來模擬地球引力,利用的就是等效原理。請注意!廣義相對性原理以等效原理為基礎。」
  • 什麼是廣義相對論?通俗易懂,了解牛頓到底錯在哪裡了
    100年來,廣義相對論仍然是科學家對引力的最佳理解,也是我們理解宇宙最宏大尺度的關鍵。它用數學精確地解釋了質量和能量的分布是如何扭曲了時空,基本思想是十分簡潔,不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就能理解。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廣義相對論主要論點是質量本身會導致時空彎曲。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周圍的空間就越扭曲。
  • 憑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越慢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結論,就是「引力越大時間越慢」,科幻作品裡經常出現,比如《星際穿越》裡的「穿越」,靠的就是這個,那麼這個結論對於普通人該怎麼理解呢,為什麼引力越大時間就會越慢,當然真正在廣義相對論單期。
  • 這個新方程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非常容易記住:ER = EPR你或許會認為,如果這個等式能夠成立,那麼P就必須等於1。但是這裡的符號並不是代表數字,而是名字。E,或許你已經猜到,代表愛因斯坦(Einstein)。R(Rosen)和P(Podolsky)則是另外兩位物理學家的首寫字母,他們與愛因斯坦在1935年共同發表了兩篇非常有意思的論文。這個公式迷人之處在於,它連接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我們知道,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在各自領域出色的描述著我們生活的世界,它們也預言過許多聽起來有違常識的概念。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引力是物理學中我們已知的四個力之一,但是我們對引力的理解在不斷地深化。還有什麼能比引力更令我們熟悉呢?從高處落下一個物體,萬有引力就使它墜向地面。同時我們在課堂上學到引力使月球繞地球運動,也使地球繞太陽運動。
  • 想深刻了解廣義相對論的推導和相關解,請讀這篇文章
    我們知道愛氏廣義相對論的模型建立的核心內容是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在愛因斯坦場方程和一個附加描述物質屬性的方程(類似於麥克斯韋方程組)同時已知的前提下,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包含有一個確定的半黎曼流形,以及一個在這個流形上定義好的物質場。物質和時空幾何一定滿足愛因斯坦場方程,因此特別地物質的能量-動量張量的協變散度一定為零。當然,物質本身還需要滿足描述其屬性的附加方程。
  • 時間根本就不是物質,更沒有質量,為什麼引力會讓時間變慢呢?
    一般來講,我們都會認為「穿越」這種事情只是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中,然而實際情況卻可能不是這樣,因為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的相關理論可以推測出,原來我們經常在時間中「穿越」,只是我們察覺不到。那麼這是咋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到底有啥區別?
    之前的所有文章,我們多次談到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概念,其實這裡所說的相對論僅僅是狹義相對論,其中長度收縮僅僅是一種相對效應,也就是地面人看運動的物體,長度變短了,但是運動物體自己看自身,長度依然是沒變的,這就是長度的相對性,如果不理解這個,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看下。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非慣性系與廣義相對論在慣性系之中,物體始終處於勻速運動之中,且沒有引力的幹擾,而現實世界並非如此。在現實世界中,物體不可能永遠處於勻速運動的理想狀態,也不可能將引力置於不顧。而將這些因素全部加入之後,問題就變得無比複雜,於是就需要給引力一個恰當的描述,在此基礎上,廣義相對論誕生了。
  • 黑洞、諾貝爾獎與相對論、愛因斯坦
    密閉空間的非慣性觀測者,可能能感覺到加速度,但是不知道這加速度是由於行星表面的引力產生,還是空間宇宙飛船的加速產生。這樣等效性原理就能對非慣性觀測者發揮作用,正如相對性原理對慣性觀測者發揮作用一樣。相對性原理能導向狹義相對論,等效性原理也就導向了廣義相對論。
  • 什麼是相對論?愛因斯坦到底破解了什麼秘密?
    光速不能疊加而廣義相對論比狹義相對論更加偉大,它的核心觀點是,引力的實質是時空彎曲,這是對引力本質的顛覆性解釋。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被描繪成類似蹦床的樣子(當然,這僅僅是比喻,並沒有這樣簡單)。理論認為,行星或恆星會對時空的蹦床之網施加作用。廣義相對論一個突出的、極其富有啟發性的觀點是:所謂引力,並不是像電磁力那樣,由電荷吸引而產生的力,而是四維時空彎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