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根本就不是物質,更沒有質量,為什麼引力會讓時間變慢呢?

2021-02-08 魅力科學君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一般來講,我們都會認為「穿越」這種事情只是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中,然而實際情況卻可能不是這樣,因為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的相關理論可以推測出,原來我們經常在時間中「穿越」,只是我們察覺不到。那麼這是咋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指出,引力可以讓時間變慢,對於同一個物體而言,它所受到的引力越大,其感受到的時間就越慢,對此他還給出以下公式用以計算(公式中的t代表被觀測者的時間,T代表靜止參考系的時間,G代表引力常數,M代表產生引力場的天體質量,r代表引力場中心與被觀測者之間的距離,c代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我們將相關數據代入上述公式,就可以計算出,對於同一個物體而言,它在地球上的高度每上升1米,其時間就會快大約1.09 x 10^-16秒。據此可以看到,當我們在上下樓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時間中「穿越」,比如說當我們上到12樓(高度約為44米)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的時間就會比在1樓的時間快了大約1000萬億分之4.8秒。

很明顯,雖然我們經常在時間中「穿越」,但是如此細微的時間偏差我們是察覺不到的。

上述的現象被稱為「引力時間膨脹」,這似乎有點令人困惑,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引力應該只對有質量的物質起作用,而時間卻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也就是說時間根本就不是物質,更沒有質量,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引力會讓時間變慢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廣義相對論》中的核心理論——「等效原理」。

什麼是「等效原理」?

先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相信大家都乘坐過電梯,也都知道在電梯啟動的時候,我們會明顯地感受到一個與電梯運動方向相反的力(比如說電梯向上,這個力就向下),其實這個力就是一種慣性的體現,我們可以將其稱為「慣性力」。

現在想像一下,在失重的狀態下,一個人呆在一部與外界完全隔離的飛行器裡,當這個飛行器以與地球的引力加速度相等的加速度向上運動時,這個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他會覺得自己受到了與地球引力一模一樣的力。

這就意味著,一個引力場與一個具有適當加速度的參考系是不可分辨的,換句話來講就是它們是等價的。這就是上面提到的「等效原理」的簡單解釋,根據這個原理可以得出,我們可以用一個具有適當加速度的參考系來描述一個引力場。

那麼這與時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這來自於「光速不變原理」,即:不管在哪個參考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不變的,簡單來說就是,對於一束在真空中傳播的光而言,無論你是迎著它運動,還是背對著它運動,在你的眼中,這束光的速度都是299792458米/秒。

為什麼會這樣呢?很遺憾,答案是不知道。我們可以認為,這就像「正電荷和負電荷會互相吸引」一樣是一種客觀現象,目前我們並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在《狹義相對論》中,「光速不變原理」被作為公設,愛因斯坦認為,既然光速不變,那麼時間和空間就會改變,並據此推測出一個物體的速度越快,其感受到的時間就越慢,這被稱為「鍾慢效應」。

而根據「等效原理」,引力場是等價於具有加速度的參考系,由此可以推測出,既然速度可以讓時間變慢,那麼引力場也就可以讓時間變慢,並且對於一個引力場而言,它的引力越強,其等價的參考系的加速度就越快,時間也就變得更慢。

需要指出的是,人們早已在實踐中發現,「引力時間膨脹」這種現象確實是存在的,比如說運行在大約2萬公裡高度上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就必須要考慮到由「引力時間膨脹」造成的時間偏差,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該系統就根本無法進行準確地定位。

原來我們經常在時間中「穿越」,只是我們察覺不到,不得不說,宇宙真的很奇妙,你覺得呢?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憑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越慢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結論,就是「引力越大時間越慢」,科幻作品裡經常出現,比如《星際穿越》裡的「穿越」,靠的就是這個,那麼這個結論對於普通人該怎麼理解呢,為什麼引力越大時間就會越慢,當然真正在廣義相對論單期。
  • 「時鐘變慢效應」讓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
    舉例說明:如果一個人乘飛機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往東飛,它的速度等於飛機的速度,加上地球自轉的速度,相比往西的飛機往東的速度更快,所經歷的時間就比那個往西飛的更短,這個結果已經被精準的鐘表測量所證明,也證明了狹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換一種形象通俗的說法,這叫「時鐘變慢」。
  • 永生幾乎不可能實現,那有沒有可能讓時間變慢?
    如今來看這件事,我們會發現,人的衰老是必然的,因為這是寫在基因序列當中的,出生就註定了,由於端粒等因素的限制,人類的壽命極限可能在120歲左右。因此,如果科技水平沒有指數級的增長,長生不老似乎是很難實現的。那有沒有可能想辦法讓自己有限的一生變得比別人更長一些呢?
  • 7.用相對論解釋時間為什麼會變慢(下):時間+空間=4維時空
    可是現在,時間好像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特別了,它也是可以被影響的,只要在空間中的運動就可以讓時間變慢。不過也難怪人們很久都沒有發現,因為光速太快了。不論是坐火車,還是坐火箭,人類所能達到的速度都遠遠比不上光速,雖然再慢的速度也會影響到時間,但是帶來的時間改變卻是非常小的,小到了根本察覺不到,所以才幾千年來都沒有被發現。
  • 時間能倒流嗎?時間與引力是什麼關係?
    到了吃早飯的時候,手上的咖啡不變冷反而變熱。更無法想像的是,時間不斷地倒退,回到一個又一個「昨天」,你也一天比一天變得更年輕。——假如時間倒流,一切都會跟現在相反。時間倒流出現在許多科幻作品中,卻為何不能變成現實呢?時間的方向為什麼一定是向前而不能向後呢?這個難題令物理學家很困惑,因為在已知的世界裡普遍存在的物理概念中,只有少數幾個是單向的、不可逆的,時間就是其中之一。
  • 理論上,有哪些辦法可以讓時間變慢?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過了一天就沒有一天。一秒鐘、一分鐘、一小時……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時間。然而在物理學上,時間是一個基本的物理量,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和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s,除此之外,生活中用到的時間單位還有:毫秒ms、分min、小時h、日(天)d、月m、年y等。
  • 為什麼越接近金字塔,時間就會變得越慢?
    或許我們以一個故事帶入:一隊科學家走進了金字塔,希望能破解一些古埃及的奧秘,他們在金字塔中停留了數日,等到他們走出金字塔時,卻發現周圍的時間好似變得不同了——他們在金字塔中的時間變慢了。以上並非科幻電影,它其實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廣義相對論要想知道為什麼越接近金字塔,時間就會變得越慢?
  • 時間並不存在?時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我們知道物體之間是存在引力的,而且物體的質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決定著引力的大小,質量越大、距離越近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也越大,反之則越小。由此可見,牛頓的萬有引力僅僅解釋了一種現象,對於物體之間為什麼會產生引力卻沒有解釋。
  • 你真的了解質量麼?引力質量VS慣性質量
    裡,我直接把相對論裡運動物體的質量公式丟出來了,以此告訴大家一個物體在運動的時候它的質量是會不斷增加的,而且隨著速度越來越接近光速,這個質量會慢慢增加到無窮大。所以不論你用多大的力,多大的能量去給物體加速,它都只能無限逼近光速,而無法達到光速,更別說超光速了。 然後,有很多非常好學的讀者好奇這個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 區分光年與光速的關係,時間膨脹與光年沒有瓜葛,別搞混了
    光速充滿著我們這個世界,時間並沒有靜止,更沒有倒退。我說的光速充滿著這個世界,就是指光速,我們看到的各種光在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停止傳播,時間依然在進行,一往無前永不停止。狹義相對論說的達到光速,時間會停止,指的是時間膨脹效應,也就是速度的尺縮鍾慢效應。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沒錯,現代研究表明,宇宙中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關鍵就依賴於暗物質。因為是科學,所以才要把暗物質引入。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得從暗物質是怎麼一步步被當今科學界所接受說起了。歡迎來到濤濤隨記,精彩分享馬上開始。其實,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天文學家們通過銀河系恆星的運動以及對后髮座星系團的研究都推斷出了他們的內部應該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物質,但當時還不叫暗物質,只是叫丟失了的質量。
  • 時間和空間並不存在,只是相對於物質的運動產生的觀測效應
    根據物質與能量關係構建原子模型和光子模型,推導出物質與能量的轉化過程,進而得出物質的宏觀與微觀速度矢量和為光速。揭示時間與空間的本質,推導出「體縮鍾慢」效應,修正狹義相對論。關鍵詞:等效原理,絕對靜止空間,絕對絕對靜止參考系,原子模型,光子模型,波粒二象性,時間與空間,體縮鍾慢效應。一,等效原理拓展弱等效原理:局域內,慣性場和引力場中一切力學效應不可區分。
  • 為什麼在我看來,你跑起來時間會變慢?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的
    這樣的問題明顯是奔著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來的,速度時間膨脹與物體運動速度不能超過光速說來說去就是就是一個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基本公理——光速不變原理。光速不變原理根據《狹義相對論》光速不可以超越,質量不為零的物質也達不到光速。
  • 若黑洞內的奇點不是空間概念,而是時間上的一瞬,那其質量在何處
    圖源:astronomy首先,一個「成熟」黑洞的數學解,即引力坍縮的最終狀態。這個解在1916年由史瓦西首先得到。如果坍縮發生在無窮久的過去,我們就會得到這個結果。這是個空解:哪裡都沒有物質。現在讓我們看一個更現實的例子,一個坍縮的塵埃球。在這裡,「塵埃」只是一個籠統的詞,用來描述壓力為零或者可忽略的介質,這樣它的坍縮不會出現反彈。這種情況由奧本海默和斯奈德在1939年首次提岀。外部觀測者會看到一個坍縮的塵埃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球體的半徑接近(但尚未形成)事件視界時,引力帶來的時間膨脹會讓一切看起來越來越慢。
  • 時間是怎麼變慢的?
    摘要:有不少科普粉留言說上周發的微信文章「時間到底是怎麼彎曲的」很是看不懂,小編尋找其中原由,覺得應該讓大家先了解時間是怎麼變慢的
  • 鍾慢尺縮是因為高速物體質量變大引起的時空彎曲導致的嗎?
    一開始跟時空彎曲扯不上半點關係,因為那時愛因斯坦還沒有創立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適用範圍是慣性系,它的時空是平直的、純粹的,它還沒有真正把時空與物質及其運動聯繫起來。所以它仍屬於經典物理範疇。在狹義相對論中,鍾慢尺縮和高速物體質量變大只是效應。
  • 質能轉化時的物質波粒二象性:質量表現引力收縮,能量表現斥力膨脹
    質量為m0的物質內在本有頻率ν0m0是光量子質量,ν0是光量子頻率,c是三維真空中的光速,h是普朗克常數。代入萬有引力公式中,得到如下公式:公式左邊Fy是質量表現出的引力,右邊Fc是能量表現出的斥力。由物質的波粒二象性可以知道,物質本身內在有一定的頻率在空間能量波動,使得物質會不同地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變易無常、生生不息才是世界永恆的主題。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鍾慢效應和尺縮效應很好地證明了慣性系下的時間膨脹效應。值得一提的是,在慣性系下,時間膨脹具有相對性,時間流逝速度的變化是針對於不同參考系而言的。比如運動中輕子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是針對於靜止參考系而言的,如果以另一個做同向運動的輕子為參考系,那麼其時間流逝速度則是不變的。
  • 為什麼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時,時間會變慢?
    讓我們先退一步,回顧一個事實: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假設,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或者任何速度)的時候,時間都不會變慢。一種專門設計用來量化時間的儀器在運動或相對於觀測者運動時(速度接近光速),時鐘會走得更慢(稍後會詳細介紹)。愛因斯坦所描述的鐘的類型是一個特定的性質和設計的一個「光子鍾」。
  • 時間扭曲或真實存在,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你注意到了嗎?
    從小到大,我們都聽說過很多的故事,而一般故事的開頭,都是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所謂的很久很久以前,就是我們常說的時間。那麼,時間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平時形容時間過得很快,我們會說時光飛逝,我們希望大家珍惜時間,會說時間就是金錢,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將無所事事稱作浪費時間、消磨時光,那麼,我們對於時間究竟知道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