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走,講一講,演一演 行走地標重溫歷史感受共鳴 楊浦學校這樣學...

2020-12-21 騰訊網

圖說:上海市東遼陽中學的學生徐熙成分享了一段特別的「人文行走」經歷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

「大家知道上世紀60年代上海最高的建築是什麼嗎?既不是76米高的國際飯店,也不是中蘇友好大廈尖頂上那顆離地100米高的紅星,而是就在我們學校附近,楊樹浦發電廠的大煙囪,它有整整105米!這裡曾造就無數輝煌,曾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發電廠,曾見證過上海工人革命運動, 也經歷著電力工業的轉型發展……」

今天上午,楊浦區中小學」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展示活動上,一堂特殊的歷史課正在進行,上海市東遼陽中學的學生徐熙成分享了一段特別的「人文行走」經歷,分享身邊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講述者還有老師,師生都是「楊浦兒女」,這一共同視角下不同年齡所見的學校、區域、城市和國家的變化和歷史沿革,勒了一幅跨越時空的動態的圖景,也一同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熟悉和熱愛的「現在」是從哪兒來的?

圖說:在楊浦定海土生土長的陸薇則分享了她眼中的城市變遷

小徐的同學,在楊浦定海土生土長的陸薇則分享了她眼中的城市變遷。從一家五口擠在十來平方米的老房子,到現在搬進保障性住房有了自己的小房間,從小時候輾轉公交到現在出門就有四通八達的地鐵,老城廂的新面貌令她由衷驕傲。

東遼陽中學 「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展示活動,是楊浦區各校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中《城市行走》課程的一個縮影。在建設小學「學四史」人文行走中,學生們自己選擇路線,制定行走計劃,尋找楊樹浦路一帶的「四史印跡」。建設小學的校門口今年誕生了一張紅色地圖,楊樹浦圖上60餘個的紅色資源一步一點位,學生可以眼睛去尋找,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從這裡出發,學生們行走到臨青學校、秦皇島碼頭、楊樹浦發電廠和國際時尚中心,走訪楊浦的工廠、企業,了解周恩來、劉少奇、林育南等革命先輩深入工廠開展革命活動的生動故事,聆聽王孝和等革命先烈頑強鬥爭、不惜犧牲生命的英雄事跡。在學習單上寫下行走感受,製作行走小報抒發情感,體會革命先輩們與新中國建設者們富於創造、勇於擔當的精神。學校還整理編寫《紅色濱江故事讀本》,把滬東工人運動中湧現的英雄人物、英雄故事搜集編寫成故事讀本供學生閱讀,學習這些革命英雄為新中國的成立、為楊浦的美好未來獻出寶貴生命的大義。

圖說:建設小學人文行走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楊浦濱江地區有很多工業遺存和歷史建築,也是人文、生態、科技的豐富教育資源,平涼路第三小學以此則創建了跨學科課程《濱江DREAMS》,這門課也包含人文行走。此外還讓孩子們運用綜合學科知識與技能探尋濱江,培養具有良好文化修養、創新意識,能夠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尋求自主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據了解,楊浦區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學生不同特點與學習需求搭建認知平臺,例如小學階段以講述故事明事跡為主,注重內容的可讀性與生動性;初中階段強調讓學生體悟人物精神,注重審美情趣和價值認同;高中階段強調課題研究悟哲理,注重讓學生學會理性思考和研判。所有課程指向科學精神、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學生們在體驗中激活紅色基因,傳承紅色精神。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相關焦點

  • 收藏年鑑·當代禪意書畫——演一法師
    無論是俗名魏源還是法名演一,他的名字當中始終沒有離開水,這也許就是冥冥中註定的因緣。傳說5月13這一天是關公磨大刀的日子,磨刀需要水,龍王施恩,特降雨露潤澤山河,魏源也因此還有個小名叫子龍。這個名字既寄託著父親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也隱含著他的生命密碼。子龍——魏源——演一,是墨香瀚海中的一條蛟龍,註定要走一條不平凡的風雨人生路。子龍的童年是苦澀的。
  • 自己寫、自己演,講身邊發生的故事
    她考慮藉助「班班演」活動,上好「節約用水」這堂德育課。小學生不是專業演員,德育戲劇也不是重在「演戲」,可取之處在於「演身邊人講身邊事」,用的是小學生自己的語言。臺上的小演員很投入,臺下的小觀眾很入戲。「我要讓紙巾吸飽水,做個深水炸彈!看看哪個倒黴鬼會中彈呢?」
  • 【四史教育】讓楊浦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紅色課程中「潤物無聲」
    ★拓:外延思政課教學方式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區教育工作黨委積極開展青年共產主義學校、團校、紅色主題研學旅行和尋訪等活動,從感受實踐增進體驗,向探訪研究增強理解轉變。立足課堂時政演講與時政知識競賽平臺,提高師生的時政修養。綜合運用模擬新聞發言人、模擬政協提案、模擬情景表演等多種課堂表現形式,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 87《紅樓夢》王扶林讓她愛演誰就演誰,金莉莉走了還想讓她演迎春
    王扶林認為,已經成名的明星,不單單演不出劇中角色的稚嫩感,而且這些明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看到的是明星本人,而不僅僅是劇中的角色。於是,王扶林導演採用全國海選的方式,選擇演員。一時間,全國沸騰了,信件像雪花一樣,紛紛飛向劇組。劇組甚至專門請來王貴娥,負責收發拆看信件,也就是王貴娥在眾多的來信中,發現了陳曉旭的自薦信。
  •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慧律法師講解 第十三講 行門中一特別捷徑 1-7
    因為都是進入絕待的狀況,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空無一物進入實相一真法界,他哪裡有什麼看法不同的。為什麼講佛佛道同?為什麼眾生之道不同?佛經講的是佛佛道同,而我們世間講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眾生講的就不會跟佛講的一樣,就會差很多。佛講的佛佛道同,一切十方三世佛看法都一樣。你想想看,有的才可愛,七點來這裡做晚課,做晚課匆匆忙忙地要衝回去,我說你:你那麼急幹什麼?
  • 方乃俊:我媽說,都是一家人,就別裝,也別演了吧!
    吃不飽肚子的童年往往對吃的東西特別敏感,連茅草根都要嘗一嘗嚼出甜味來,能入口的任何食物都不放過,甚至不排除去偷。下面講一個童年經歷的故事。童年記憶中的好多東西都帶著「洋」字,比如鐵釘叫洋釘,火柴叫洋火,水泥叫洋灰,肥皂叫洋鹼,蔥頭叫洋蔥,香菸叫洋菸,還有一種棗樹上特有的帶刺的蟲,叫洋辣子……有天下午放學早,小夥伴(堂弟)跟我通報,說豌豆角可以吃了,心中大喜,幾個小傢伙一商量,立即行動。
  • 一所笑著生長的學校
    在河南省封丘縣建勳學校,作家蕭紅《祖父的園子》裡的這段話,不僅被醒目地置於校園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學校人人能背誦。「這樣一種生命自由生長的狀態,就是我們建勳的辦學追求。」學校董事長郭建勳這樣說。    這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學校2016年,建勳學校因持續深化課改已成為「河南的杜郎口」,不僅不缺生源,而且能挑生源。
  • 《大夢敦煌》20年——發掘歷史文化優勢,講好自己的故事
    今年是《大夢敦煌》創演20周年。截至2020年4月,《大夢敦煌》演出1500多場,總票房收入達1.6億元,同時收穫了國家對該類別作品授予的所有頂級大獎。作為甘肅的代表性文化藝術產品,《大夢敦煌》飲譽祖國大江南北及世界各地,各界好評如潮,成為中國原創舞劇中的頂級之作,民族舞劇的經典之作,是《絲路花雨》演出20年後的又一個精品,是一次新的藝術攀登和藝術創造。
  • 原來張魯一是這樣理解《大秦賦》嬴政的?記不住詞又演得稀爛
    關於《大秦賦》主創的訪談節目,主持人玩完記臺詞遊戲,選的片段是張魯一以前演過的劇。坐在最末尾的張魯一,複述聽到的臺詞,他複述完了以後,主持人驚訝張魯一完全不記得,這是他曾演過劇裡的臺詞,所以調侃了他一句:「這是你年輕時候的劇了是嗎」。
  • 大年齡演嫩角色不止他一個,為什麼張魯一被吐槽?
    小編也一樣,一直在期待著第四部的播出,前三部也是來來回回重溫了好幾遍。的確第四部的拍攝還是比較中肯的,運用了更多的現代技術去還原歷史場面,可謂視覺盛宴。那就是張魯一飾演的年輕嬴政引來了觀眾們的強烈不適。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很簡單,根據歷史實際情況,嬴政登基時不過13歲,但是張魯一飾演嬴政年輕的時候還沒有登基,瞬間讓觀眾們有種出戲的感覺。
  • 楊浦七夢·實錄|以織物圖案為媒:時尚、歷史與社會
    曹鉞 圖雖說「楊浦七夢」,但我們的分享不要局限在楊浦本身,而是就此發散出去;也不想限定在講紡織工藝或紡織工人上,因為還有個單元專門講工人。我就想到,請兩位與紡織相關、但相對超脫的嘉賓。後來留校當老師,但在學校裡,很難接觸實物,更不知道真假好壞。我覺得沒勁,就有了離開這個地方的願望。1994年,英國佳士得拍賣行來到上海,設立辦事處,我就在那裡呆了五年。期間學到很多知識,也算開了眼界。最重要的一個收穫是,學會了看什麼是好東西。現在電視上有很多鑑寶欄目,裡面宣傳的是東西是否值錢,很多人只看值不值錢,值錢就是寶貝。
  • 今天咱們就講一講這個黏人的大妖精——《毒液》
    就好比,我給你講《西遊記》,你告我,你《三國》《水滸》沒聽明白,是不是誠心砸場子的?不過沒關係,我漫威電影比哈利波特看得瓷實多了,今天就把這課給你補上。今天咱們就講一講這個黏人的大妖精——《毒液》。1,毒液是什麼毒液是一種外星生物,黑色的黏稠狀的物體,看起來讓人反胃。他是一個共生體生物,就是說離開了自己的母星,必須跟其他星球的宿主結合到一起才能生存。
  • 卡門·伊萊克特拉演的電影
    《麻辣寶貝》在這部電影中卡門·伊萊克特拉演的是Celebrity這個角色,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美麗的莫莉甘(布蘭妮墨菲飾飾)從搖滾明星父親那裡得到了巨額遺產,她總是能吸引引人所有人的目光,她有專人設計的衣服,每天都有出席不完的派對,更有眾多的追求者在她22歲生日的那天晚上,朋友為她在最熱鬧的酒吧舉行晚會。
  • 梁文道:你沒親耳聽過阿城講故事?梁家輝演活了一位傳奇《棋王》
    周潤發曾經說過:「別人演得了的戲我基本能演,我能演的戲別人不一定能演。只有梁家輝,他能演的戲,我未必能演。」梁sir的戲路有多寬廣呢?不誇張地講,就沒有他不能駕馭的角色。26歲,他被李翰祥一眼相中,連哄帶騙上了北京,直接擔綱男主,和劉曉慶對戲。明明是銀幕處女作,卻表現出極大的天賦。
  • 行走的劉索拉——與劉索拉對話錄(一)
    收錄在2001年劉索拉的對話隨筆集《行走的劉索拉》中。這麼一弄,那個曲子的真正意義就全沒有了。只有你把這些東西全扔掉,你就聽著音樂,想著這是那個音樂家的思維的反映,反映到手上,它就出來了。這個時候是最有意義的。你都用不著想為什麼作曲者在這兒表現了這個曲式?為什麼他在這兒發展了?沒有為什麼,他的腦子當時就這麼一轉,音符就出來了。經常是這樣出來的。那些音樂是與他的神經系統、腦力活動、血液循環、生理需求、健康狀況等等全是有關的。
  • 零基礎學中醫訓練營張景明辨證講透中藥講透方劑黃帝內經一病一講
    中醫學是在古代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的指導下,通過幾千年歷史的沉澱,長期對生活現象、生理、病理變化,以及臨床治療效應的實踐觀察,經過反覆歸納、分析與對比,逐漸升華和抽象而成。中醫體系博大精深,單說《中醫基礎學》這門課程,學下來時日就不短,作為「中醫愛好者」不想非常刻板的學習,是否有途徑呢?那麼就來跟著杏林名師張景明教授學習中西吧!張景明教授的零基礎學中醫訓練營視頻課程一經推出就收到了廣大中醫學生和愛好者的追捧!
  • 《霸王別姬》:讓聲音「說」歷史,讓道具「講」故事
    一,讓聲音「說」歷史01聲音對古代戰場廝殺的高度還原關師父講霸王別姬故事程蝶衣少年時,曾聽師父講過霸王別姬的歷史故事:那天晚上,刮著大風,劉邦的兵唱了一宿的楚歌,楚國的人馬以為劉邦得了楚地,全都慌了神了
  • 《上陽賦》電影濾鏡下瑪麗蘇古裝,章子怡演少女,恐走唐嫣老路
    然而預告公布後,作為電影臉章子怡首次走下神壇出演電視劇的《上陽賦》似乎並沒有贏得一致好評,反而是引起一番爭議。 《上陽賦》改編自寐語者的小說《帝王業》,聽這個名字還以為是那種歷史片,但其實女主王儇歷史上並不存在,而且是一部愛情小說。
  • 一線|12歲演電影女主成文藝片常客,鄧恩熙:長相成熟讓我戲路更廣
    ,因此能與這些角色有一些共鳴。 但她到底還是一個愛玩愛笑的真少女,去學校待一段時間,就與同學們成了朋友;擔心自己演不了活潑可愛的女孩,結果一試,恍然大悟「這就是我的本色呀」。
  • 朱珠:演張魯一媽媽真難,回到國內演戲也是最難的
    但朱珠覺得這樣演太臉譜化了,「我不算女權,但我覺得這對那個時代的女性很不公平,一個人,連名字都不被人知道,你又怎麼能知道她的性格呢?也沒有人真正關心她做這些事的前因後果。」朱珠曾問過導演和製片人,他們也不希望像以往的藝術作品中那樣把趙姬臉譜化,荒淫無度、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