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於液體後,具有使表面張力顯著降低作用的物質,稱為表面活性劑。由於其分子內存在著親水性部分和疏水性部分,因此表面容易吸附;另外在一定濃度以上時,則形成稱為膠粒的分子團。親水性、疏水性兩部分之比,是決定表面活性劑性質的重要因素,所以以此作為表示親水、疏水平衡的數量夫系。隨著水溶液中的解離狀況,分為陰離子、陽離子、兩性和非離子性等四種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具有洗滌劑等廣泛用途,但基於難溶於水的非極性物質的溶解作用,所以在活體膜的研究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為了使膜蛋白穩定和易融化的目的,所使用的主要為中性表面活性劑,而以Tritonx -100為代表的Triton系、Tween系等各種HLB值不同的市售品都可以利用。十二基硫酸鈉(SDS)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十六烷三甲胺等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一般均具有較強的熔化作用,但對蛋白質也有較強的變性作用。利用SDS和蛋白質的複合體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被廣泛應用於測定蛋白質分子量的一種方法。
它是一類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溶於液體(特別是水)後,能顯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張力或界面張力,並能改進溶液的增溶、乳化、分散、滲透、潤溼、發泡和洗淨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