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愛跑步】腳ㄚ十大酷刑 常見足部症狀與預防

2021-02-23 Garmin

跑步時,我們唯一和地面接觸的部位是哪裡?沒錯,就是你的雙腳。不論站立、跳躍、跑步,雙腳都是最先承受體重與路面衝擊的部位;身為跑者,你的雙腳比不跑步的人做了更多的功,你或多或少都有足部不適或傷痛的經驗,水泡、黑指甲、足底筋膜炎,這些症狀起初好像都不會怎樣,但嚴重起來可是會讓你舉步維艱!

今天給大家分享常見的十大足部症狀與處理方法,讓你跑得更舒適,更健康。

水泡:雙腳最痛的紀念品

水泡是許多跑者常遇到的問題,因為足部的高溫、潮溼、摩擦、與壓力所造成,我們常稱它為「熱焦點(hot spot)」,因為一旦水泡上腳,馬上就可以感覺到水泡附近區域的不適或疼痛。

怎麼辦?

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水泡產生。首先最好穿著功能襪(而且跑前一定要先測試,因為每位跑者對於舒適度的感覺都會有所差異),穿上前建議先潤滑雙腳,如塗抹凡士林,特別是自己容易起水泡的部位。其他的預防小技巧例如:穿兩雙薄襪子、穿加厚緩衝特定部位的功能襪、在易起水泡部位貼透氣膠布,如果是跑超級馬拉松,也可以多帶雙襪子,當足部出汗過多或是弄溼雙腳時可更換。

若已經起了水泡,如果水泡很小、沒有明顯疼痛,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別管它,讓組織自行吸收水泡中液體。不過,如果起水泡的範圍較大,以至於無法正常行走或跑步,就需要一些速效的方法來排除水泡內積水。

將水泡區域與一根針進行消毒後,沿著水泡邊緣刺破一個洞,慢慢將水泡內液體擠出,並清潔此部位,最後塗上消炎抗菌軟膏,再貼上創可貼或是繃帶,新皮膚會長在舊皮膚下,而上層的舊皮就會隨之變硬脫落,特別注意對刺針與刺穿的部位做完全地清潔與消毒。

黑趾甲:長跑者的榮譽徽章

每次馬拉松比完,總會看到不少跑者獲得完賽「勳章」,跑者的腳趾如果因為特殊腳趾甲形狀、跑鞋過小、或是參與主要為下坡的賽事,都會使趾床比較容易瘀傷。比賽中其實都不太會注意到趾床衝擊(除非足部特別敏感),但賽後腳趾頭就會變得異常敏感。腳趾甲下的壓力會變得很大(因為積水),即便是穿上鞋襪都還是會不斷感受到疼痛。

怎麼辦?

如果發生這樣的狀況,就必須排出腳指甲底下的積水。可以將一根針殺菌並加熱,然後將針尖由上方刺穿腳趾甲,把腳趾甲燒出一個洞,會幫助排出積水。請確認一定要在結束後對刺穿的部位做完全地清潔與消毒,並輕薄地包紮,將此部分覆蓋,保持傷處的清潔。

對於正常的腳趾瘀傷而言,其實並不需要做這些事。受到衝擊的腳趾甲首先會呈現輕微泛紅,然後會轉為青色,之後顏色就會越來越深(所以才叫做黑趾甲嘛!)最後,受傷的腳趾甲就會慢慢被新長出的腳趾甲推出來,繼而被取代掉。

香港腳:不只有香港人才會得

香港腳就是足癬,可以通過穿功能襪、跑步後清潔並保持雙足乾燥來預防,且絕對不要穿沒全乾的襪子。

怎麼辦?

如果你發現足部持續發癢或表皮褶皺,最好能使用抗黴藥膏,或者用白米醋與水以1:10的濃度混合,每天浸泡雙足五分鐘,至少一周,最後務必使雙足保持乾燥。若以上方法皆無效,務必讓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治療。

足蹠疣:不想看見的一隻眼

足蹠疣就是俗稱的雞眼,是由於皮膚局部長期受到擠壓、摩擦,使得表皮增厚而形成的厚繭,日久之後表皮增生、集中厚角化成為一個核心,並被多層皮膚組織圍繞,圍繞的組織又因持續摩擦而增厚、往內推擠,導致核心根部深嵌入肉裡、頂部產生硬點,進而在走路或跑步時擠壓皮下組織而疼痛。

怎麼辦?

如果雞眼已經產生,可以用熱水浸泡患處,削去硬皮後使用含水楊酸的膏藥或貼布外貼,換藥時削去已浸白軟化的部分,直到雞眼脫落;若症狀嚴重,可以請專業醫生用雷射燒灼、液態氮冷凍治療、或手術切除。

平時則要注意不要穿過緊或過松的鞋子,若鞋子尺寸適當,則可能是跑步姿勢的問題,導致足底某個部位特別容易摩擦推擠,也可以多準備1-2雙不同品牌與功能的跑鞋交替穿著,平均足底壓力。

病毒疣:可怕夢魘般的馬賽克

病毒疣是一種皮膚表層受到病毒感染而造成皮膚增生的情況,會人與人間互相傳染。有些僅會造成不適,有些會讓人感到疼痛,取決於病毒疣的位置與大小。單一的疣常會感染周圍皮膚,進而擴大感染範圍、群聚而生,像馬賽克圖樣般地分布,仔細去看會發現疣裡面有小黑點,大部分人會以為那是「籽」,其實是長在疣裡面的血管。

怎麼辦?

市面上有很多治療疣的敷料或藥膏,有些人在塗藥後會貼上透氣膠布,讓增生組織軟化,再使用銼刀或磨砂石磨去,反覆處理,直到突起的疣完全消去為止。亦可請醫師用液態氮、雷射、手術或強化免疫系統的用藥來使疣剝落。

足底筋膜炎:如站針氈的殺手

筋膜是人體上一個堅韌的纖維性結締組織,遍布全身。足底筋膜位於足底,連接跟骨與趾骨。若足底的組織發炎、受刺激、或腫脹,通常會在清晨時最為敏感,疼痛位置通常在足跟前,按壓腳跟時,疼痛感會特別明顯,常導致走路蹣跚踉蹌。足底筋膜炎易發於足傷病史患者、穿足弓支撐不良鞋子、懷孕女性、高足弓者、硬化性扁平足、長短腳者、或訓練量突然大幅增加的跑者。這種症狀會反覆發生,痊癒的過程會很緩慢,甚至引發足部其他部位的傷痛。

怎麼辦?

足底筋膜炎和小腿是否過度緊繃有很大的關聯,早晨下床前,務必先伸展小腿肌肉(只要輕向上弓起趾頭),用抬高趾頭來強化小腿,切勿跑上坡或做速度訓練,並穿著足弓支撐較好的鞋子或矯正鞋;每天都用高爾夫球、網球或冰的玻璃瓶放在腳底滾動,作為按摩。此外,減少跑步量,讓足底休息,並在跑步後冰敷和伸展,也有助於預防與恢復。

若以上方法皆無法得到改善,就趕緊去看足部專科醫生吧!

足弓疼痛:脛後肌暗中搗亂

不明原因的足弓疼痛可能和與足弓相連的脛後肌腱有關。肌腱受傷或發炎可能導致足弓塌陷,進而引起不適感。抑或者,舟狀骨(navicular,足弓的主要骨頭之一)壓力性骨折(或稱疲勞性骨折)亦是導致疼痛的原因之一。務必讓運動醫學專家或足部專科醫生進行評估。

拇指外翻:腳掌界的鐘樓怪人

拇指外翻是後天的腳拇指骨頭隆起腫脹的現象。在跑步或走路時腳掌與拇指連接處會彎曲,此時全身的重量會落在此處,拇指外翻者會因組織和神經的壓迫,造成每個步伐都疼痛不已。穿著過於壓迫或者鞋跟過高的跑鞋,都可能導致這個部位長繭,使問題加劇。有些人比較容易拇指外翻,常常是因為足部結構較弱、關節炎、穿高跟鞋或長短腳。

怎麼辦?

透過X光診斷是否有拇指處翻的情形,舒緩方法不乏急性期冰敷、慢性期熱敷、消炎藥、矯正鞋、訂製鞋,甚至是手術處理。

神經瘤:敵暗我明的痛楚

莫頓氏神經瘤是一種前足部的腫脹與日漸增厚的神經發炎症狀,會有腫脹、灼熱與劇烈疼痛的感覺,易發於前足部的第三至四趾之間,走路和跑步都會造成疼痛。

怎麼辦?

可以從選擇穿著舒適寬鬆的鞋子開始改善(避免過緊、尖頭、高跟的鞋子),急性期可以冰敷(每次10至15分鐘)、服用消炎藥並適當休息。按摩神經周圍的地方可使疼痛得到舒緩。上述的方法對少數的個案中是無效的,可以請醫生注射類固醇以減緩腫脹與疼痛。

痛風:痛起來要人命

腳指或踝關節疼痛的另一個因素是痛風。痛風是一種會造成僵硬、腫脹、發紅和疼痛的關節炎。當血液中的尿酸值過高時,尿酸會在關節處形成結晶,症狀便是從之而來。痛風較易發於過胖、特定疾患、嗜酒、或吃高嘌呤食物的族群。

怎麼辦?

吃消炎藥(非阿斯匹林)、多喝水、少攝取高嘌呤食物並接受醫生的治療都能有效緩解症狀。當痛風發作、痛得要命時,務必多休息並冰敷以減緩腫脹。關節注射腎上腺皮質固醇(又稱「類固醇」)能迅速減緩症狀且預防額外的傷害,但務必請專業醫生進行評估。

數據來源: Marathon RunningAcademy、Wikipedia、Runner's World

資料來源:運動筆記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健康運動資訊

相關焦點

  • 足部症狀與預防--看磨損曉健康
    最後,受傷的腳趾甲就會慢慢被新長出的腳趾甲推出來,繼而被取代掉。 香港腳:不只有香港人才會得足底筋膜炎和小腿是否過度緊繃有很大的關聯,早晨下床前,務必先伸展小腿肌肉(只要輕向上弓起趾頭),用抬高趾頭來強化小腿,切勿跑上坡或做速度訓練,並穿著足弓支撐較好的鞋子或矯正鞋;每天都用高爾夫球、網球或冰的玻璃瓶放在腳底滾動,作為按摩。此外,減少跑步量,讓足底休息,並在跑步後確實冰敷和伸展,也有助於預防與恢復。若以上方法皆無法得到改善,就趕緊去看足部專科醫師吧!
  • 六大常見跑步損傷,成因及處理預防方法
    跑步損傷已經成為屢見不鮮且相當棘手的問題。 作為一個對自己負責的跑者,熟識幾種常見的傷病症狀和處置方法已成為成熟跑者的必備技能。 今天這篇文章就有必要為大家歸納和分享六大最常見的跑步損傷,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處理預防的注意事項。
  • 11個小動作,完美預防跑步膝蓋傷病!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兩種最常見的跑步傷病,以及一些簡單實用的預防小妙招。 雖然有研究表明,擁有規律慢跑習慣的人群比一般人群更不容易在膝蓋上出毛病,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跑者被困在了膝蓋的問題上,也就是傳說中的「跑步膝」。它到底是什麼東西?該怎麼預防? 髕股關節症候群——這個聽起來不明覺厲的名詞,其實就是「跑步膝」的學名,屬於過度使用症候群。拋開複雜的學術解釋,我們不妨直接來了解一下它的典型症狀都有哪些。
  • 鐵三運動員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方法
    用冰敷和按摩來減輕發炎症狀,緩解疼痛。在訓練之前進行伸展和鍛鍊肌肉也是好方法。可能的話最好是在較柔軟的地面進行訓練。訓練前的被動和主動熱身也可以幫助緩解此症狀。調整體能訓練內容。每周的訓練量不要增加得太多太快。保持下肢強度和調整訓練內容,這其中包括柔軟度。嘗試不同的訓練,可以在草地上或跑步機上跑步, 而定向越野也是不錯的訓練方式。
  • 【Garmin愛運動】如何預防跑步可能造成的運動傷害—膝蓋篇
    在跑步的過程中,疼痛通常發生膝蓋承受碰到地面衝擊和身體重量加重在膝蓋時。(註:以姿勢跑法而言,疼痛可能發生於前腳掌著地和上拉的姿勢)或稱為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TBFS),跟騎乘自行車一樣,疼痛發生於膝蓋外側(註:人體大腿外側有一條強健的肌腱,稱作髂脛束(Iliotibial band),從臀部連接到膝蓋外側)。在跑步的過程中,疼痛通常發生在將腳拉起和腳掌著地承受衝擊力的階段。
  • 跑步受傷很常見!5種跑步運動傷害及預防
    腳踝扭傷發生在跑步的情況,經常是因為腳的落地方式錯誤,或是因腳步沒踩穩,而使腳踝落地時彎曲幅度過大。(推薦閱讀:踝關節扭傷後怎麼處理?到底是熱敷好?跑步愛好者的損傷榜排名前兩位的是:膝蓋前側痛(髂脛束綜合症)和膝蓋外側痛(髕骨疼痛綜合症)因為損傷都在膝關節,又是跑者最常見的問題,所以這兩種病症又俗稱為「跑者膝」。
  • Garmin愛運動—你的微信版Garmin Connect!
    編者小記新年新動向,除了在CES發布令所有粉絲尖叫的五大新品,Garmin中國隆重推出微信版garmin
  • 夏季你的腳愛出汗嗎?是否也會有腳氣、腳癢、長水泡、香港腳
    腳愛出汗我想沒有誰會喜歡,長此下去也會出現腳氣,汗水把鞋襪浸溼也不舒服,而且冬天腳也特愛凍傷,下面我就和大家講講汗腳的成因與預防和治療方法。
  • 如何預防和處理常見的跑步損傷?9種損傷處理方法,建議收藏!
    而許多跑者經常會因跑步而發生肌肉痛、韌帶拉傷和膝蓋傷痛等傷病,不僅消耗了跑者對跑步的積極性,如果不引起重視還會因一時不查而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傷。因此,每一個正在跑步或準備參與跑步運動的跑者都需要對如何預防和處理常見的跑步損傷有所了解,可以在跑步時有效預防受傷,並能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及時進行處理。
  • 從頭到腳9個小症狀暗示你的健康問題
    從頭到腳出現的小症狀可能暗示你的健康問題,不可忽視。英國《每日郵報》根據倫敦全科醫師皇家學院的研究總結九種症狀可對照自查。  腰圍變大。  腳癢。經常遊泳或跑步易導致足底潮溼,引起真菌感染而腳癢。可使用抗真菌藥膏,注意保持足部乾爽。  嘴角破裂。可能缺乏B族維生素和鐵,提醒要多吃綠葉蔬菜、瘦肉、雞蛋等來補充營養。  皮疹。
  • 跑步新手最常見的3種傷病 該怎麼預防?
    網易體育8月3日報導:不可否認的是,受傷是跑步的一部分。對於跑步新手來說,更是要提前做好應對傷病的心理準備。據統計,有三種傷病最容易侵襲初跑者,需要引起警惕。
  • 你的腳真的適合跑步嗎?——跑者必知的足弓一二事
    如果看到足部內側有比較明顯的凹陷,那這是正常的足弓,反之是扁平足,如果足部內側沒有凹陷並且外側也消失,就是高足弓也稱為弓形足。但是無論是否是扁平足跑者都應該訓練足弓來增強足部肌肉。正確的足弓訓練可以強化足部肌肉,增強足部彈性,提升足弓功能,以達到減少運動損傷的目的。
  • 腳氣的症狀與預防
    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於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  腳氣的4大症狀  1、真菌型腳氣的症狀  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
  • 中國十大酷刑!!!
    8、刖刑,又稱剕刑,中國古代一種酷刑,指砍去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刖刑在夏朝稱臏,周朝稱刖,秦朝稱斬趾。亦有指刖刑是削去膝蓋骨(臏骨)使犯人不能站立的說法。刖刑乃隋朝以前的五刑之一,屬肉刑;亦有指它是滿清十大酷刑之一。相傳為和氏璧發現者之卞和就曾受兩次刖刑,雙腳皆被砍去。
  • 腳癢怎麼辦特別是在晚上 腳癢這樣預防好
    很多人是因為自己穿的鞋子的材質才導致自己的腳癢的,但是有一些人是因為自己有腳部疾病引起的,那麼請問在晚上腳癢怎麼辦呢?腳癢如何預防呢?腳癢與腳氣腳臭的區別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腳癢怎麼辦特別是在晚上花椒鹽水泡腳方法1、準備花椒、鹽、水、盆,大火將水燒開。2、放入花椒和鹽,煮沸兩分鐘。
  • 八字腳走路難看?有足部問題?應及時穿著矯正鞋進行幹預
    看過一部電影,裡面的男主角走路跑步時,外八字腳非常明顯,讓看電影的觀眾非常出戲。有些小女生覺得漫畫中的內八字腳走路非常好看,專門走成內八字腳,但長大了就非常後悔,影響走路姿勢和身體整體姿態的美觀。且長期走路八字腳,會連累膝蓋、髖部、脊柱的肌肉和韌帶受損,最終影響骨骼的健康,引起腰痛、脊柱側彎等。
  • 春夏季節這7類鞋子最傷腳,莫讓腳被迫上「酷刑」
    由於松糕鞋的鞋底太厚,容易使人行走時身體前傾而失去重心,扭傷腳部關節、足部骨骼或韌帶。日本女生是全世界最愛穿松糕鞋的女性了,但是日本一家學院近期的研究發現,有23%的女士因穿松糕鞋在街上行走時身體失衡,跌倒在地,造成損傷。6、洞洞鞋——穿出腳氣。
  • 一項關於跑步的研究:穿跑鞋的可能還不如光腳的
    最近發表在《BMJ Open Sports & Exercise Medicine》上一項研究表明,穿鞋會改變我們跑步的方式,還會削弱腳的力量,從而導致許多常見的運動損傷。這篇綜述綜合了來自進化生物學、解剖學、生理學和生物力學領域的信息,以闡明我們天生就具有的適應能力。
  • 【Garmin愛跑步】膝蓋受傷怎麼辦?
    導讀:在過去,跑步這回事總是讓人退避三舍,原因不外乎是擔心膝蓋受傷,不過在運動普及,尤其是路跑、馬拉松讓許多人為之瘋狂的現在,大家對「跑步傷膝蓋」的迷思已經免疫;但是跑步不傷膝蓋,不代表沒有運動傷害!沒想到,在路跑當天,雖然是參加9公裡的短距離路跑,但跑了近一個小時就覺得膝蓋疼痛,後來不但跑不動,連走完9公裡都有困難,一瘸一拐被人攙扶離開會場。路跑是這兩年最流行的運動,但事前準備不足,貿然參加路跑,很可能像傑凱一樣膝蓋受傷。
  • 膽小者勿入,滿清十大酷刑之腰斬
    膽小者勿入,滿清十大酷刑之腰斬 滿清十大酷刑之腰斬腰斬是一種酷刑,起碼從秦時就開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