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上海率先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你是什麼垃圾」就成了老百姓熱議的話題。今年,我國又一城市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似乎堅定了生態環境建設的腳步。5月1日開始,北京市將正式實施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這意味著北京生活垃圾分類將正式納入法治框架。
據了解,各個城市因為地域、生活習慣等各方面的原因,垃圾分類的標準和名稱並不完全一致。
例如上海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幹垃圾,北京則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這意味著,以後扔垃圾也要按照不同城市分門別類,在上海養成的習慣,在北京就不見得適用了。
比如一杯奶茶,按照北京標準,奶茶裡的珍珠是廚餘垃圾,奶茶杯是其他垃圾,奶茶蓋是可回收垃圾,它們需要分別投放在三種垃圾箱裡;而在上海,奶茶裡的珍珠是幹垃圾,奶茶杯和奶茶蓋則屬於有害垃圾。
許多人也被垃圾分類搞得頗為抓狂,各大城市正逐步開始實行垃圾分類規範,垃圾分類有什麼好處呢?
節約資源、減少佔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
減少環境汙染
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的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
變廢為寶
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廢塑料佔生活垃圾的4-7%。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
傳統的生活垃圾已經在國家相關規範下得到了一個良好的分類開端,但是還有一種潛藏在我們身邊的,平時注意不到的一種垃圾,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電子垃圾。
以手機為例,手機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隨著5G時代的到來,相信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選擇換新手機,那麼更換下來的廢舊手機我們應該怎麼樣處理?日本在這一方面的經驗,給我們提供了發展方向。
500萬部手機鑄就了東京奧運會獎牌
雖然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因為疫情影響,推遲到2021年,但是獎牌早已經做好。
2017年4月,東京奧組委面向民眾回收28種電子產品,用以提煉鑄造奧運獎牌的材料。
至2019年3月,東京奧組委回收到近8萬噸電子垃圾,其中包含500萬部舊手機。而日本人最終從這8萬噸電子垃圾中,提煉出了32公斤黃金、3.5噸白銀和2.2噸黃銅,用來打造5000枚奧運會和帕運會獎牌綽綽有餘。
發展符合我國國情的回收方式
東京奧組委的創意得以實現,一方面歸功於日本完善細緻的垃圾分類系統,另一方面也因為這是一次展現環保理念的活動,無需將經濟和效率放在首位考慮。但是,在我國,情況還是不大一樣。
根據北京的垃圾分類標準我們可以發現,手機作為電子產品其實是混合垃圾,如果將一部淘汰的廢舊手機拆開來看,手機中的主板、晶片、攝像頭、屏幕等都有著很大的可回收利用價值,但是手機中的電池部分中可能含有汞、鎘等對人體有害危險物質,隨意丟棄還會汙染水源和土地資源。
按照拆卸方法扔廢舊手機將會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由於手機結構複雜,零件小而多,沒有專業的技術設備,個人私自拆解手機或許存在潛在的危害;當然,也有另一種更妥當的方法,就是可直接把舊手機整體當作可回收電子產品來處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隨意處理的話,會有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會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獲取舊手機中的個人信息,所以在處理舊手機的時候一定要走正規的渠道。
換換回收,我國專業二手手機環保回收平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鑑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先進回收經驗,換換回收在國內也建立了完善的二手電子產品環保回收體系,回收國內包括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數碼產品等在內的400多個品牌的二手電子產品。
我國的環保回收產業發展起步相較於發達國家,已經屬於「晚出發」,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換換回收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發展,換換回收已經建立了千萬級淨化檢測線40餘條,累計回收處理二手手機高達4500萬臺。
電子產品環保回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減輕我國實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壓力,複雜的、難以處理的電子廢棄物由專業的平臺和企業進行回收,人民群眾參與垃圾分類更加容易,其積極性會進一步提高,環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