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語:
在一個脫口秀-----金星秀中,金星的一句「小丫頭片子還有兩幅面孔」在網絡上瞬間大火,能火的原因無非就是戳中了我們的內心,其實在我們的生活裡每個人都存在著兩幅或者多副面孔。
著名心理學家如鮑邁斯特在《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裡寫道:「對於人而言,人自己才是最有價值的話題。而且在大多情況下,如何審視自己才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是社會互動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最重要觀點就是「鏡中我」,意思就是以他人為鏡子來審視自己的形象。所以這種「鏡中」效應是怎樣的呢?
鏡中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之間的差異
大多數人生活在美顏的世界裡,認為自己無比的漂亮,無比的美麗,在美顏的世界裡找到了大部分生活中沒有的自信,但是一旦離開美顏便是無法直視原相機中的自己。
由於美顏的過度支撐下,大部分普通人是無法接受在原相機下連毛孔都暴露得很清晰的事實,一旦關閉美顏會感覺自己極其醜陋,但照鏡子時看到的樣子卻會比原相機裡要好看一些,這到底什麼原因呢?
據心理學一家研究表明,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至少比鏡子中醜30%,這是為何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顏相機和p圖軟體,即使你皮膚不好滿臉是痘,即使你眼睛特小沒有神情,在ps的幫助下也會使鏡頭下的自己變得更的美豔動人。
每個人對待任何事物都是以主觀意識為主的,因此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待上會產生雙重的看法,導致對待自己做出的事情,和他人做出同樣的行為的判斷標準不一樣。
人人都會有自戀傾向,都會有自己覺得自己很漂亮的時候。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都覺得自己是做獨一無二的那個,發現自己跟別人的區別。
正如胡特所言:「自戀是人類的一般本質,每個人本質上都是自戀的。」
而自戀最初源於,因為自己能勝任一件事情而實現的自我價值感,是一種認為自己值得珍惜和保護的真實感覺。
一般來說自戀是一種病態,但是適當的自戀是可以增加人的自信的,所以說社會是允許適當的自戀存在的。
正如在許多商場和影院中,存在一些大鏡子,這是一種凸面鏡,類似於哈哈鏡的效果,是商家希望讓顧客自己看上去更加的好看,從而有一個好心情,來幫助自己達到一個商業的價值的方式。
而我們在家中往往會準備一面平面鏡,用來梳洗打扮。由於洗手間大多有明亮瓷磚,加上照鏡子時的燈光效果,也會使我們看上去更好看。
而這種你自認為的好看其中便會摻雜自戀的成分,會讓你刻板的認為自己長的比別人好看,自己素顏的狀態也很好看,這種想法會在照鏡子下賦予我們強烈的心理暗示,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天然的美女
這樣的想法會使自己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一種主角效應,認為自己是人群中最美麗的一個,認為自己的朋友和親近的人都要比別人好看,就像所有的家長都會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最好、最優秀,總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而忽略了孩子的缺點是一樣的道理。
這種過度自戀的行為會導致自己養成一些特不好的習慣,會引來旁人的討厭目光。
外在的修飾
俗話說的好說:「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對於那些外在條件不是很優秀的人來說,化妝成了他們展示美的方式。所以外在的包裝對於一個人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比如一些明星會請一些專業的人士來對自己進行一系列包裝,從而來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
但有些人並不一定擁有很優秀的外在條件,但如果其擁有良好的姿態與氣質,也會被認定為好看。
女孩子對美的追求是具有無限可能的,願意通過整容來修飾自己的面容,同意通過減肥來保持自己的身材。
但是相機是具有擴大作用的,很多明星在鏡頭裡身材苗條,現實生活中卻過度的瘦弱。而美顏也具有美化作用的,會自動的抹掉你臉上的缺點,讓你自己覺得自己很完美。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鏡頭下看到的自己並不是真正的自己,在不同的環境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孔。
結束語:
在當今社會狀態下,一定要保持適度的自信,看清楚自己的本質,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義,才會朝著好的方向不斷地前進。享受鏡子中的自己吧!至少比別人眼中的自己美30%以上!
作者|姜庸子編輯|姜庸子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