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至少比鏡子中醜30%,這是為何?

2020-12-14 心理蘇庸子

首卷語:

在一個脫口秀-----金星秀中,金星的一句「小丫頭片子還有兩幅面孔」在網絡上瞬間大火,能火的原因無非就是戳中了我們的內心,其實在我們的生活裡每個人都存在著兩幅或者多副面孔。

著名心理學家如鮑邁斯特在《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裡寫道:「對於人而言,人自己才是最有價值的話題。而且在大多情況下,如何審視自己才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是社會互動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最重要觀點就是「鏡中我」,意思就是以他人為鏡子來審視自己的形象。所以這種「鏡中」效應是怎樣的呢?

鏡中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之間的差異

大多數人生活在美顏的世界裡,認為自己無比的漂亮,無比的美麗,在美顏的世界裡找到了大部分生活中沒有的自信,但是一旦離開美顏便是無法直視原相機中的自己。

由於美顏的過度支撐下,大部分普通人是無法接受在原相機下連毛孔都暴露得很清晰的事實,一旦關閉美顏會感覺自己極其醜陋,但照鏡子時看到的樣子卻會比原相機裡要好看一些,這到底什麼原因呢?

據心理學一家研究表明,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至少比鏡子中醜30%,這是為何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顏相機和p圖軟體,即使你皮膚不好滿臉是痘,即使你眼睛特小沒有神情,在ps的幫助下也會使鏡頭下的自己變得更的美豔動人。

每個人對待任何事物都是以主觀意識為主的,因此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待上會產生雙重的看法,導致對待自己做出的事情,和他人做出同樣的行為的判斷標準不一樣。

人人都會有自戀傾向,都會有自己覺得自己很漂亮的時候。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都覺得自己是做獨一無二的那個,發現自己跟別人的區別。

正如胡特所言:「自戀是人類的一般本質,每個人本質上都是自戀的。」

而自戀最初源於,因為自己能勝任一件事情而實現的自我價值感,是一種認為自己值得珍惜和保護的真實感覺。

般來說自戀是一種病態,但是適當的自戀是可以增加人的自信的,所以說社會是允許適當的自戀存在的。

正如在許多商場和影院中,存在一些大鏡子,這是一種凸面鏡,類似於哈哈鏡的效果,是商家希望讓顧客自己看上去更加的好看,從而有一個好心情,來幫助自己達到一個商業的價值的方式。

而我們在家中往往會準備一面平面鏡,用來梳洗打扮。由於洗手間大多有明亮瓷磚,加上照鏡子時的燈光效果,也會使我們看上去更好看。

而這種你自認為的好看其中便會摻雜自戀的成分,會讓你刻板的認為自己長的比別人好看,自己素顏的狀態也很好看,這種想法會在照鏡子下賦予我們強烈的心理暗示,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天然的美女

這樣的想法會使自己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一種主角效應,認為自己是人群中最美麗的一個,認為自己的朋友和親近的人都要比別人好看,就像所有的家長都會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最好、最優秀,總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而忽略了孩子的缺點是一樣的道理。

這種過度自戀的行為會導致自己養成一些特不好的習慣,會引來旁人的討厭目光。

外在的修飾

俗話說的好說:「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對於那些外在條件不是很優秀的人來說,化妝成了他們展示美的方式。所以外在的包裝對於一個人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比如一些明星會請一些專業的人士來對自己進行一系列包裝,從而來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

但有些人並不一定擁有很優秀的外在條件,但如果其擁有良好的姿態與氣質,也會被認定為好看。

女孩子對美的追求是具有無限可能的,願意通過整容來修飾自己的面容,同意通過減肥來保持自己的身材。

但是相機是具有擴大作用的,很多明星在鏡頭裡身材苗條,現實生活中卻過度的瘦弱。而美顏也具有美化作用的,會自動的抹掉你臉上的缺點,讓你自己覺得自己很完美。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鏡頭下看到的自己並不是真正的自己,在不同的環境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孔。

結束語:

在當今社會狀態下,一定要保持適度的自信,看清楚自己的本質,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義,才會朝著好的方向不斷地前進。享受鏡子中的自己吧!至少比別人眼中的自己美30%以上!

作者|姜庸子編輯|姜庸子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至少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是社會互動論的代表人物,他的重要觀點便是「鏡中我」,顧名思義,便是以他人為鏡子,來審視自己的形象。所以這種「鏡中」效應是怎樣的呢?鏡中你與鏡頭下的你在智慧型手機普遍的今天,很多人都愛上自拍。那麼鏡頭中的你和「鏡中」的你,哪個更接近真實呢?
  • 你比鏡子中的自己至少醜30%,那鏡子裡的人是誰
    筆者-小文 無論你是不是愛美人士,都一定會有照鏡子的習慣,鏡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儀容,以一副更好的姿態去面對外界。
  • 「你至少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專家為何這麼說?
    「鏡面效應」你真的了解嗎?專家:你至少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萬物皆有兩面性,任何事物都不可從單一面來決定,需要多方面考慮加以評判,所得出的結論才是最真實有效的。這種效應主要是研究動態臉部呈現的信息和靜態臉部呈現的數據相對比,大腦再進行捕捉不同畫面所產生的數據分析,簡單來說就是鏡子中的你和現實中的你是有很大差別的。人站在鏡子面前,通過光線的反射作用,身體不停轉動,臉部肌肉也在不停改變,時而抿嘴時而微笑,鏡子中自己也會跟隨做出相對應的動作。
  • 別人眼中的我、鏡子中的我、相機中的我,哪個最接近真相?
    野馬哥對哲學感興趣,就從哲學方面和攝影方面來解釋一下,這幾個「我」的區別吧。一、所謂印象,並不是客觀事實別人眼中的「我」,是以別人的角度在觀察,其眼中的「我」,一定是加入了別人的情感因素的。而這些情感因素因人而異,喜歡你的人,會把正面因素加入進去;討厭你的人,會把負面的因素加進去。所以,在他們的眼裡,你可能比正常帥一些,也可能比正常醜一些。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這個意思!
  • 你至少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心理學解析:你不上鏡的真正原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生活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我們照鏡子的時候,經常覺得自己還不錯,雖然不是每個角度都完美,但一照相就會發現鏡頭裡的我們比鏡子裡遜色不少。甚至有的心理學家提出:真實的我們至少比鏡子裡醜30%,這種現象是怎麼形成的呢?
  • 科學家表示,現實中的你比鏡子中更醜,這是真的嗎?
    科學家表示,現實中的你比鏡子中更醜,這是真的嗎?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有這樣一種感覺?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樣子看起來似乎是360度無死角的,然而當我們在用手機自拍時卻發現,自己的顏值真的是有點感人,似乎看起來比鏡子中的要醜得多。以至於有人猜測我們是不是被鏡子欺騙了,真實的我們其實更醜?一些心理學家對這種現象作出解釋,他們認為這很有可能與我們人的自我認知逃脫不了干係。我們之所以看到鏡子中自己的顏值有所提高,很有可能是受到自我暗示的影響。
  • 你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你
    人們都是看不到自己的,只能看到別人。因為有了鏡子的產生,才能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外貌。臉上的痘痘,斑痕,印記,痦痣都一清二楚。五官不均衡,身材的走樣都能清晰明了。在塗脂抹粉之後,在著衣服飾之後,你又能看到一個偽裝下的美好的自己。
  • 鏡子裡好看,照片卻難看。我們的顏值在別人眼中究竟是怎樣的?
    不知道你會不會和我一樣,不喜歡拍照,尤其是別人給我拍照。總是感覺自己在照片裡比平時要難看了很多。 為什麼照片中的自己和我們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相差甚遠呢?我們在別人眼中到底是什麼樣子?更接近鏡子中的自己還是照片中的自己呢?全文約2000字,有興趣的可以用三分鐘時間仔細閱讀。
  • 你比鏡子中的你醜30%,鏡子中的人到底是誰?
    筆者:三體-小遙每當拿起鏡子,我們總能從中感覺到一種陌生感,尤其是長時間對鏡子裡的事物進行觀察後,人們甚至還會懷疑自身所處世界的真實性。此外,在對比鏡子中的自己與日常自拍時,我們還會發現,鏡子中的自己仿佛更好看。甚至有說法認為,鏡子中的自己還會比真實的自己狀態更勝一籌,最少比真實的自己美30%。這樣一來,我們的大腦仿佛在觀察鏡子中的自己時,就對其增加了高強度的美化。
  • 鏡子中的你和照片中的你,哪個更接近別人眼中真實的自己?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鏡子裡的你和照片中的你到底哪一個更接近於別人眼中最真實的你呢?當我們早上醒來,洗漱完之後都會對著鏡子讚美一下自己的驚世顏值,每天都會被鏡子前的自己帥到。但是回過頭來一看,別人給自己拍的那麼多張照片,沒有幾張好看的,又像是瞬間被拉回了現實一樣。很多人都好奇,到底是鏡子中的自己更真實,還是照片中的自己更真實。
  • 鏡子裡完美的自己,被照片醜哭了。心理學告訴你為何顏值忽高忽低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十分討厭拍照,尤其是別人給自己拍照。為什麼照片中的自己和我們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相差甚遠呢?我們在別人眼中到底是什麼樣子?更接近鏡子中的自己還是照片中的自己呢?全文約2000字,有興趣的可以用三分鐘時間仔細閱讀。
  • 鏡子裡的人真的是你嗎?心理學表明:你比鏡中的自己至少醜30%
    筆者-小文鏡子是我們整理儀容的一個好幫手,自古代起,人們就有用鏡子的習慣,只不過由於古代鏡子的材質不同,古代人用的都是銅鏡為主,因此鏡子裡的自己看起來會比較模糊。而在現代生活中,人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見鏡子,照鏡子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但每當我們照鏡子時,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麼鏡中的自己好像比現實要好看呢?這難道是錯覺嗎?首先,鏡子的構造會影響人們對自己的評價,比如說當我們照哈哈鏡時,會覺得鏡子中的自己非常扭曲,而橫向的鏡面會讓一個人看起來比較胖。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那麼好看,拍照卻那麼醜?
    聚餐、團建……一群人拍合照,拍完之後,我們滿心期待地放大照片,卻驚慌失措地發現——怎麼自己又被拍得這麼醜!但這時,別人總是會說道——這就是你平常的樣子啊。可是,我們平時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明明比這照片要好看一萬倍。這究竟是為什麼?我們的真實顏值又到底是怎樣?別急,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 鏡子裡的我好看,還是照片裡的我好看? 別人看
    無論哪一種,實則就一個情況,照片中的、鏡子裡的、別人眼中的你都有出入,甚至出入還比較大。於是,網上鋪天蓋地便有了以下這樣的問題:鏡子裡和照片裡的,哪個才是真實的我?鏡子裡的我好看,還是照片裡的我好看?別人看到的我,是鏡子裡的我還是照片裡的我?
  • 別人眼中的你是真的你嗎?測測你的鏡像人格
    激動的樣子,就像從來沒被喜歡過一樣。此時,對方也就成為我們自我心理的鏡子。我眼中的自己,和對方眼中的自己,合起來才是完整的你,心理學上稱為「鏡像人格」。但是,我們常常因為看不到完整的自我,對自己產生歪曲的認知。就像姜美萊,大學以前,她因為長得醜,被同學厭惡、孤立。
  • 膚色不均,讓你比鏡中的自己丑30%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往往別人說你膚色顯暗黃的時候,你自己照鏡子會覺得根本沒有別人說的那麼嚴重。
  • 你真的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嗎?
    現實中的你,其實存在著這4種樣子!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你的樣子?哥哥經過多方查詢+深刻反思+親自實驗,終於得出了一個最為準確的結論!所以要想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裡好看,還是自己在鏡子裡看比較好看,只需自個兒站在鏡子前,讓朋友站在中間,朋友看鏡子裡的你,就是你自己看鏡子裡的自己的感覺,朋友轉過頭來看現實中的你,則就是平常別人眼中的你,然後讓朋友對比這前後看去的差距,是差不多,還是有明顯差距,
  • 心理學角度分析,照鏡子時,其實本人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
    心理學角度分析,照鏡子時,其實本人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自己在照鏡子的時候,總是感覺自己五官長相非常好,各個角度都非常完美,但等到照完相之後,就發現其實自己長得非常「醜」,感覺自己的五官全是缺陷,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 手機和鏡子中的自己,為啥差別那麼大,哪個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估計不少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早上起來的時候,照一下鏡子,感覺自己美美噠或者是帥氣十足。但是中午打開手機的自拍相機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好醜,當然了開了美顏瘦臉的排除,就用蘋果的原生相機自拍。那麼到底哪個是真實的自己,在別人眼中的自己又是哪個。
  • 科學研究表明:鏡子和照片裡的你,其實都不是真正的你
    有些人長得美,仿佛做任何事都如有神助,而有些人長得醜,即便內在優秀,卻很少有人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為此,人人都希望自己長得更美一點,於是化妝、美顏相機、P圖都成為了人們熱衷的改變相貌的方式。時間長了,多數人都忘記自己究竟長什麼模樣了。到底是妝容後的自己是真實的長相,還有美顏相機中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