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每當拿起鏡子,我們總能從中感覺到一種陌生感,尤其是長時間對鏡子裡的事物進行觀察後,人們甚至還會懷疑自身所處世界的真實性。
此外,在對比鏡子中的自己與日常自拍時,我們還會發現,鏡子中的自己仿佛更好看。甚至有說法認為,鏡子中的自己還會比真實的自己狀態更勝一籌,最少比真實的自己美30%。
這樣一來,我們的大腦仿佛在觀察鏡子中的自己時,就對其增加了高強度的美化。雖然照鏡子的頻率也與自戀程度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科學家們認為,鏡子與自拍一樣,都在「欺騙」我們。
同樣作為一種視覺效果,其實鏡子與自拍都受到了心理作用的影響,我們往往在照鏡子時會自動忽略自己的一些缺點。如果習慣這種狀態,突然將鏡像轉化為正常的方向,人們還會出現很多的不適應。
根據相關研究,人們往往對陌生人保持著一種客觀的印象,甚至有些人明明相貌平平,在不斷接觸後,人們會開始改變之前的印象,漸漸覺得他們也有十分耐看的地方。
這種情況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在學術界這被稱為「曝光效應」,人們都會更加喜歡自己熟悉的事物,並且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其進行美化,我們看鏡子中的自己更加好看,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與此同時,人們還發現自拍有時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這與視頻時截圖的原理一樣,被科學家們稱為「凍臉效應」。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大腦更擅長處理動態的影像,並且會隨之不斷活躍起來,進行深度的處理。而靜態的事物,包括照片,並不太容易刺激到大腦,它們留下的印象也遠遠不如動態影像那麼深刻。
綜上所述,在熟悉的人眼中,我們與自己在鏡子中的樣貌更加接近,但是對陌生人來說,短暫的認識我們與見到一張照片只能留下模糊的印象,這種情況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所體現。總之,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大腦如何運作和處理信息,同樣是科學家們長久以來探索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