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的口號響徹全球,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母乳餵養有助於嬰兒更為健康的成長,增強免疫力,減少兒童各類疾病的發生。媽媽們都想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可是這也讓很多寶媽們面臨一個相當頭疼的問題「乳頭皸裂」。
很多母乳媽媽的乳頭被寶寶嘬破了皮,出泡,像掉了一小塊肉一樣,每當孩子吸吮時產生銳痛。嚴重者可見流血、流水、流膿、結黃痂,日久不愈可形成潰瘍,乳頭周圍常發生糜爛。那經歷簡直撕心裂肺,讓人抓狂。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誘發媽媽們的乳頭皸裂呢?
追根溯源小編分析了以下三種原因:
原因一:奶水不足,寶寶吸力過猛
有的寶媽初為人母,一開會奶水並不豐盛,寶寶們吸奶時用力很大,很多時候幹吸,本來產婦身體比較嬌弱,皮膚也很敏感,可是餵了下奶,寶媽們只能強忍住疼痛,讓寶寶可勁地吸。但就種情況,只要後期奶水旺盛症狀就會緩解或者痊癒。
原因二:皮膚敏感,護理不當
產後初期,產婦因為激素水平的斷崖式下跌,抵抗力下降,導致身體各個機能受到影響,很多寶媽皮膚變得敏感,同樣的吸力,對她們的皮膚可能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傷,寶媽們本來因為照顧孩子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再加上身體的疼痛,可能會出現不良情緒。待寶寶長牙期,牙齦痒痒,更把奶頭當作「磨牙棒」,媽媽們更是叫苦連天。
原因三:餵奶姿勢不規範
當然新手媽媽們因為缺乏經驗,很多時候餵奶姿勢不規範,寶寶們只要住小部分乳頭和乳暈,脫離奶頭時,不注意,生硬地從寶寶口中拔出,導致乳頭「受傷」。
年輕的媽媽們一方面要承受產後的虛弱和刀口的疼痛,另一方面因為對孩子的愛,寧可自己受苦,也要給孩子餵母乳,心疼媽媽們的同時,難道就沒有解決的方法嗎?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三種解決策略。
1、對於奶水不好的媽媽,可以請有經驗的月嫂進行推拿,並搭配合理地餐食,有助於新人媽媽們更快的下奶,既可以滿足寶寶,也可以讓媽媽少遭罪。
小編善意提醒,老輩人認為多喝豬蹄湯、葷腥類的奶水更有營養,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寶媽們正處在身體虛弱期,過多的油脂類不僅是得虛脫的產婦無法消化,更容易「堵奶」,導致奶水不順暢,反而是蔬菜類的湯食,更容易讓產婦消化,下奶更順暢,與此同時輔助吃一些肉類,營養均衡,既照顧到了寶媽,又不用擔心新生兒營養不良。
2、對於敏感性皮膚的寶媽,預防為主,治癒為輔,每次餵完奶之後,要用棉柔巾蘸溫水輕輕擦拭乾淨、擦乾。
勤換哺乳內衣,避免細菌滋生,保持乾燥整潔的環境,這時候寶爸們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多關心寶媽,成為照顧新生兒的主力軍,很多寶媽奶水充盈,用吸奶器吸出多餘的奶水存到冰箱裡冷凍,寶爸們可以用奶瓶餵奶,這樣既可以讓寶寶們吃到母乳,又可以讓寶媽們多休息,少遭罪。
3、新手媽媽餵奶時,首先要讓孩子含住大部分乳暈,其次,退奶時不要生拉硬拽,要用手指輕壓寶寶的下巴或手指從嘴角伸進口腔,讓空氣進去解除口腔內負壓。
特別提示:
很多媽媽已經出現了「乳頭皸裂」,可以用溫水清潔乳頭、乳暈,然後用棉籤沾碘伏消毒液輕輕塗抹裂口。然後用紅黴素軟膏,或者醫生開的處方藥膏塗抹患處。
如果乳頭皸裂嚴重,應該暫停給寶寶哺乳,及時就醫,可以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來之後再給寶寶喂,這不僅關乎你的健康,更是孩子的生命源泉,用藥要慎重。
結語:
乳頭皸裂是折磨媽媽們的一大難題,以上提到的預防措施,大家可以學習借鑑,當然有問題應該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希望所有的媽媽們都能有健康的身體和預約的心情,這樣更有助於我們寶寶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