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種食物,愛上一座城。有一種美食,它們不受節令更迭的影響,隨著四季周而復始地循環;它們隱藏在街頭巷尾,在城市新老交替的時光裡屹立不倒。
雪花冷飲,施甸最有年代感的平價冷飲店。小時候每逢街天,就盼望著到木橋頭買一個五角錢的冰淇淋。老闆娘一手拿著蛋筒,一手壓著手柄,乳白色的冰淇淋輕輕扭動著落入了蛋筒,很快就堆起了一座帶著螺旋紋路的雪山。拿著冰淇淋,心裡美滋滋的。
後來雪花冷飲有了真正的門店——示範小學門口。老闆娘在冰淇淋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招牌飲品——冰奶凍。冰淇淋浮在奶液上,仿佛大海裡的一塊浮冰,帶著我們一路漂移。飄著、飄著,一顆顆Q彈的珍珠、一粒粒精緻的西米、一縷縷鮮嫩的椰絲、一點點香酥的花生米……都是漂浮路上不期而遇的美味。大橋頭的商鋪拆除後,雪花冷飲搬到了示範小學對面。老闆娘依舊,而兩元一個的冰淇淋似乎已經有十年未漲價了。
說起糕點,現在流行的蛋撻、吐司、提拉米蘇……這些西式新品種都不是老輩人的口味。要不,你可以立刻去問問祖輩們,他們最想吃的糕點是什麼?
草鞋餅是老輩人最鍾意的小食。餅形似草鞋,以小麥粉、白糖、豬油、雞蛋、麥芽糖、蜂蜜、豆沙為原料,純手工製作。而在施甸,哪家的草鞋餅口味最地道,要數百年老店「義美餅莊」。
施甸小食代似乎都繞不過大橋頭。「義美餅莊」的發源地也一樣,只不過那個時候,它還只是一家家庭作坊。幹的活計叫「打餅子」,每一道工序都經手指揉捻完成,烤餅子用的是明火。臨河的小木樓裡,餅香四溢,撩動著過往的行人和鄰居家的一群饞貓孩子。
兒時,低矮的瓦房裡,我依偎在公公奶奶的身旁,奶奶忙著打「裱布」,公公抽著旱菸。聽到小販叫賣甜白酒的吆喝聲,我拔腿就跑,奶奶蹣跚地追在後邊。這該是每一個80後都有過的經歷,足可見甜白酒在施甸小食代的江湖地位。
現在的叫賣聲都變成了擴音器,一種調子循環播放,沒有了情緒的變化,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而那一聲聲「甜-白-酒」,帶著濃濃的施甸仁和調調的叫賣聲,倒像是一支悠遠清脆的笛音,永遠地刻在了童年的時光裡。
甜白酒煮雞蛋,甜白酒湯圓都是每一個施甸人司空見慣的小食,施甸醃辣菜裡也有甜白酒的功勞。或許有施甸人的那天,就有甜白酒了吧!
孫老師泡菜是施甸人自己命的名。一中的退休老師,推著小推車在學校門口賣起了泡菜,人們順口稱作「孫老師泡菜」。誰曾料想這樣的順口,一叫就叫了數十年。推車變成了小攤,小攤變成了鋪子。孫老師泡菜陪伴著一代又一代學生們的成長,成了施甸小食代的裡的青春符號。
晚上,施甸最受歡迎的小食便是阿虎小肉串了。小肉串是施甸小食代的後起之秀,一年多的時間裡,便迅速俘獲施甸吃貨的味蕾。
阿虎小肉串的老闆剛剛三十出頭,人如其名有著一股子虎勁兒。自從他的肉串進軍施甸夜市以來,虎虎生威的勢頭,可謂「無食能及」。小肉串選用新鮮胸膘肉,厚薄均勻,肥瘦得宜,醃製後的肉串在炭火裡翻烤,撒入調味料,滋味醇香。一元一串的阿虎肉串,物美價廉,成了夜市裡夜貓子們休閒聚會的新寵兒。
七點以後,不去城南農貿市場燒烤城擼上幾十串阿虎小肉串,怎能安然入夢?
施甸小食代榜單裡,不能少了七0七油炸湯圓。油炸湯圓開創了施甸湯圓從水煮到油炸的新吃法。施甸人能吃下多少油炸湯圓,到七0七看看便知曉了。四五個湯圓師傅圍成一圈,人人都是身懷絕技的雜耍藝人,花樣式地包著豆沙湯圓,他們是風一樣的女子。包好的湯圓裹滿芝麻後入油鍋,出鍋時金黃飽滿,真想嘗一個!
無論你走得有多遠,關於施甸小食的味道總是浮於心頭,留於齒間。「施甸小食代」,小食雖小,味道卻好!
實習編輯:韓承男
編 輯:李藍兒
責任編輯:楊佳輝
該文由保山市旅發委官方微信帳號發送,請關注保山旅遊微信帳號。歡迎朋友們廣泛轉發或分享,如其他新媒體平臺或網站需要轉載,請於本平臺發出48小時後註明出處轉載。
如何聯繫我們?
網站:http://www.ynbaoshan.travel
電話:0875-2161691
投稿郵箱:396283285@qq.com
微信公眾號:baoshan_travel
管理員微信號:lxh521yy
關於投稿獎勵?
1、要求投稿信息和圖片都為原創首發(轉帖或者抄襲不予獎勵),內容涉及的一切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概與保山市旅發委無關;
2 、稿件一經採用,每篇稿費100元,請投稿者務必留下聯繫方式;
3、保山市旅發委具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