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長疙瘩、身上長疙瘩,這些都很常見。
但也有比較特殊的疙瘩,既不長在臉上,也不長在身上,而是偏偏長在頭皮上。很多時候,這種長在頭皮上的「痘痘」,只要輕輕一碰就會非常痛。
由於頭皮上疙瘩沒有長在臉上明顯,隨意扣一扣、抓一抓好像也沒什麼大礙,有時候甚至還覺得從頭上摳出點小顆粒還蠻有成就感……這些「痘痘」由於被頭髮遮擋住,摸得著看不見,也不知道它到底長啥樣,很多人會對它不管不顧。
頭上的這些「痘痘」叫毛囊炎,毛囊炎雖然小,但是要注意治療,否則毛囊炎惡化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頭疼的事。
毛囊炎有多種類型,頭皮毛囊炎主要是因為被細菌、真菌、病毒或蠕形蟎感染,導致化膿有白頭,有點像痤瘡發炎的樣子。
大部分是因為頭部多汗、抓撓、頭皮衛生不佳,或全身健康狀態不佳等情況,誘發的細菌感染。
早期一般表現為紅色小丘疹,數日後丘疹中央出現黃色小膿皰,周圍一圈頭皮發紅,膿皰乾癟或破潰後會形成黃色的痂皮;痂皮脫落,顯得頭屑也增多,紅腫消退,一般不遺留疤痕。
當有急性炎症時,會有疼痛或刺激感,大多是由細菌感染的,這種感染病程比較緩慢,時好時壞,容易復發。
因細菌感染引起的頭皮毛囊炎,治療頭的關鍵在於殺菌抑菌、消退炎症。治療頭皮毛囊炎通常使用黃連膏或其他類似功效的藥膏外敷頭皮,必要時建議就醫。
春天潮溼易出汗、夏季氣溫高多汗,這兩個季節是毛囊炎高發季,因為致病細菌和真菌多偏存在於溫暖溼熱的環境中。而一些年輕人代謝快或運動量大、愛出汗,又喜歡高能量的飲食,導致皮膚油膩,如果不及時清潔,就容易患毛囊炎。
經常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免疫製劑,或本身有免疫缺陷的人(HIV病人)、某些貧血患者等。
同樣是因為代謝旺盛、出汗多所致。
高血糖患者的皮膚容易給細菌和真菌提供營養。
2、頭皮、頭髮避免過多出汗,保持乾爽透氣,避免頻繁的用力撓抓頭皮。3、避免長時間使用激素類藥膏(如氟輕鬆軟膏、莫米鬆軟膏等)。5、戒除菸酒,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積極的情緒狀態等。對於預防毛囊炎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頭皮清潔衛生,清除頭皮過多的油脂,這樣可以避免頭皮因油膩藏汙納垢,滋生細菌。但也要注意,不宜過於頻繁地洗頭,不要使用鹼性過強的清潔產品,且儘量使用溫水洗頭,否則容易破壞頭皮水油平衡。
在頭皮乾爽時可以適當進行頭皮按摩,可以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增強頭皮新陳代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