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的歷史上有很多出名的女王,比如伊莉莎白一世,維多利亞。安妮女王跟她們相比,好像知名度差了很多。安妮更是因身材肥胖被人詬病,因閨蜜的抨擊成了同性戀,因痛風成了輪椅女王(貶義詞的意味較重)。
很多人並不知道,就是她在位的12年,為英國日後成為「日不落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安妮女王的這12年,英國能不能成為超級大國,還真的是未知數。
今天來講講她的故事。
01
安妮女王生於1665年,是家裡的第四個出生的孩子,父親是後來的詹姆斯二世,母親安妮·海德在她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她父母一共生了8個孩子,最後只有她和姐姐瑪麗活了下來。
因為她父親的哥哥查理二世一直沒孩子,所以她和姐姐都頗受家族的重視和寵愛。母親去世兩年後,她父親續弦。因為不是嫡長女,加上父親又娶了老婆,所以沒有人想到她會繼承王位。
1683年,18歲的安妮嫁給了丹麥王子喬治。兩人婚後的感情很好,安妮很快就懷孕了,不幸的是這個嬰兒是個死胎,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安妮不停的懷孕,但是孩子要麼夭折要麼流產。
02站在閨蜜一邊,跟家人斷絕關係
她父親在1685年成為國王,詹姆斯二世。詹姆斯二世是個天主教信徒,而安妮和姐姐瑪麗都是新教徒,所以當詹姆斯二世專權,要恢復天主教的時候,他們父女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很複雜,進而變得疏遠了。
很快,1688年的光榮革命,詹姆斯二世被剝奪王位,姐姐瑪麗和姐夫威廉成了共治國王,史稱瑪麗二世、威廉三世。
威廉和瑪麗上臺後對王位的繼承做了規定,簡單說就是,如果他們沒有孩子,安妮和她的孩子享有優先繼承權。
薩拉
要說的是,安妮跟姐姐的關係一度惡化,安妮更是搬離了王宮。
起因是,安妮的閨蜜薩拉·詹寧斯,薩拉比安妮大5歲,安妮的成長過程,家裡一直動蕩不安,導致她的性格比較內斂、柔弱、缺乏自信。而薩拉是一個很有主意,很自信,活潑開朗的人,這樣的人出現在她身邊,給了她不少安慰和勇氣。所以安妮從小就把她當做最好的朋友。
薩拉比安妮結婚早5年,兩人在婚後也保持著親密的關係,薩拉還在她婚後擔任侍女官。薩拉的丈夫是約翰·邱吉爾,這個人在光榮革命中功勞不小,加上戰功卓越,被封為了馬爾博羅伯爵。但是,約翰·邱吉爾不滿國王給的待遇,參與了詹姆士二世的復闢。
所以,威廉三世就把馬爾博羅撤職並囚禁在倫敦塔,瑪麗女王則讓安妮辭退薩拉。但是,安妮拒絕辭退了姐姐的要求,為此搬出王宮,跟姐姐斷絕了關係。
03成為女王
1694年底,姐姐瑪麗去世。由於姐姐沒有孩子,按照王位繼承法的規定,安妮成了王位繼承人。1702年姐夫威廉三世去世,安妮便繼承王位,成了安妮女王。這一年,她37歲。
安妮一共在位12年,在位時間雖不算長,但是在此期間英國取得的成就卻不容小覷。
首先,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安妮重用具有卓越軍事、外交才能的約翰邱吉爾,成為了戰勝國,獲得了直布羅陀海峽,控制了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貿易,為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1707年合併了英格蘭和蘇格蘭,大不列顛王國由此誕生,為日後的大英帝國奠定了基礎。
然後,放權內閣。此後的政治鬥爭從國會和王室變成了國會和權臣。
最後,英國的科學、文學和藝術得到了繁榮發展,牛頓、笛福、艾迪生等大家產生在這一時期。另外,1710年頒布的《安妮法令》,是世界上第一部智慧財產權法。
總之,英國由此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04
安妮後來被人說是同性戀。這一說法,最早是出自她的閨蜜薩拉之口。
安妮成為女王后,薩拉當上了她的後宮總管。安妮因為性格原因,在閨蜜這裡曾獲得支持和安慰,但是薩拉明顯是越界太多。
比如,當初英國在王位繼承戰中佔優勢,邱吉爾並不想結束戰爭,他通過妻子薩拉遊說女王。再者,安妮是託利黨,而薩拉卻是輝格黨。
薩拉恃寵而驕,對安妮女王的言行很不尊重。最後因為對女王大吼大叫,被女王辭退。
只是令安妮沒想到的是,薩拉對外說了她很多壞話,比如說她是個同性戀,還對她的性格和身材大加抨擊。
而安妮的身體之所以變成臃腫的模樣,薩拉是再清楚不過了。
安妮自從繼承王位,因為壓力太大開始暴飲暴食,加上頻繁的生育,導致她原來姣好的容貌和身材走了樣。又因為安妮患有嚴重的痛風病,導致安妮需要坐輪椅或拖車才能出行。
即便如此,安妮也沒怎麼著薩拉。可能薩拉已經忘了,當初是誰為了她跟家人決裂的,她的家人又是如何因為女王的愛屋及烏,成了當時的權貴。
05
安妮的一生在個人生活上算是很不幸的,一是因為她一路走來,親人、最愛的人都死在了她前面。二是因為她跟丈夫結婚25年,懷孕至少十七次,但是孩子要麼流產要麼早夭,最長的一個也只活到11歲,最後是一個都沒有活下來。
所以,安妮女王49歲去世的時候,她所代表的斯圖亞特王朝也就結束了。
回顧安妮的一生,在對英國的貢獻上,她毋庸置疑是閃光的。但是,從個人角度看她的一生,其實是悲劇的。一生中不停的送別親人,心中的痛想必是無以言表的。這也是她暴飲暴食、過分倚重閨蜜的原因。但不管怎麼說,這位女王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值得人點讚的。
圖片來源:網絡、電影《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