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女人面臨安妮女王十分之一的逆境,也許早就已經崩潰:她懷孕了17次卻沒有一個孩子活到成年。但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卻頑強而清醒地度過了歷次劫難,在一個男性統治的社會中展現了自己作為女王的價值,將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成一個國家。

安妮女王是英國鮮為人知的君主之一。許多影視作品中的安妮女王脾氣暴躁,充滿控制欲,同時飽受痛風的折磨,但是真正的安妮女王肥胖、虛弱,並且持續地生活在悲傷中。
1683年,安妮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婚後夫妻恩愛,感情和睦,但她的生育之路卻遍布荊棘。她的一生中經歷了17次懷孕、8次流產和5次胎死腹中,甚至有一次胎兒在她腹中死去一個多月後才被娩出。在她的17次懷孕中,懷過兩次雙胞胎,但最終只有5個孩子生下來是活的。

悲劇從未遠離安妮女王。
她的兩個孩子出生幾個小時之內就死去,一個孩子活到了受洗但很快死去,兩個女兒瑪麗和安妮·索菲婭在嬰兒期相繼死去,死亡時間相隔不到幾天。她唯一活過嬰兒期的孩子,也是當時的繼承人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在11歲時死於急性細菌性咽炎,但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這個男孩患有天花。
人們普遍認為,安妮女王流產和死胎的背後原因是因為她患有抗磷脂綜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這是一種使身體逆轉自我的免疫性疾病。再加上安妮女王還患有痛風、血卟啉症,以及過量飲酒,導致了她年幼的孩子過早死亡。

流產和嬰兒死亡在斯圖亞特時代的皇室成員中很常見。
安妮的伯父查爾斯二世的妻子凱薩琳王后至少流產了三次,沒有生下王位繼承人,所以王位才由安妮的父親詹姆斯二世繼承。安妮和她的姐姐瑪麗女王是詹姆斯二世第一次婚姻四個孩子中倖存的兩個,而在她父親的第二次婚姻中,繼母至少流產了十次才生下一個兒子。
安妮女王的姐姐瑪麗女王和荷蘭執政者威廉婚後至少流產了三次,也沒有生過孩子。因此,在安妮女王時代,英國的王位繼承幾乎是動蕩不安的,因為這四段婚姻經歷了無數的懷孕和流產所致。

安妮女王的同齡人並沒有因為她的不幸經歷而變得善良。
很多人都對她的身體發表了惡意的評論,甚至包括她的所謂「朋友」。在一次鬧翻後,安妮女王的紅顏知己馬爾伯勒公爵夫人莎拉對他們的友誼發表了刻薄的評論,將安妮女王描述為悲慘、沉悶、幼稚,並且「極其粗暴和肥胖」。

一位勳爵抱怨說他「很抱歉看到她越來越胖」。斯圖亞特王朝當時的作家羅傑·科克將她形容為「異乎尋常的」胖子,臉龐「紅潤而臃腫」,將安妮的體重歸咎於暴飲暴食和對熱巧克力的沉迷。
輝格黨政客約翰·克萊克兩次見過在痛風的急性發作中的女王后,懷著恐懼的心寫道,安妮女王有著「紅色和斑點遍布」的臉,穿著「疏忽的衣服」,纏滿「討厭的繃帶」和「骯髒的破布」,是他見過的「最卑鄙的凡人」。
後世的學者和傳記作家延續了當時的憎惡,維多利亞時代的學者將女王描述為「醜陋、肥胖、骯髒、呆滯」。
實際上,摒除了那些惡意的、誇張的描述,安妮女王確實身體超重。
當她出席加冕典禮時,甚至無法獨自走過那條只有120米的傳統遊行路線,只能坐在一把特製的轎椅上運過去。1714年,當49歲的安妮女王去世時,她被放在一個寬闊的棺材裡,這個棺材「幾乎是方形的」。它被一輛帶有特別「大而結實的輪子」的戰車帶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由八匹駿馬拉著,至少14個人抬著。因為棺材太大,甚至無法放進家族墓室中,不得不移動其他皇家棺材來為它騰出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