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購買了個電腦機箱,發現這個機箱的前置USB3.0接口竟然是假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披著USB3.0外衣的USB2.0接口,因為它只有4根線,妥妥的2.0接口。
首先聯繫了廠家客服,廠家客服卻完全迴避這麼明顯的問題,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意思,而一口咬定這個線就是「正常」的,是「可以正常支持3.0設備的」的。廠家用這種假的USB3.0接口線欺騙消費者就已經很惡劣了,被發現揭穿後還依然理直氣壯,讓人是可忍熟不可忍。
再通過網絡搜索,查詢到該品牌很多機箱都存在相同或類似問題的案例,加上此件事廠家客服的服務態度,綜合分析判斷確定此廠家明顯是故意虛假描述宣傳以欺騙消費者。
為了讓廣大壇友不再上當,也順便見識下這黑科技—— 只有4根線的「USB3.0」接口線,特意把這所謂的USB3.0線剖開,並和正真USB3.0接口線進行對比測試,看看這玩意是如何坑人的。
就是這個機箱
機箱外觀
剖開
細節特寫,雖然包了兩層皮,但妥妥的只有4根線。
如上圖所示,插頭相連的4根線顏色以及定義
與主板前置USB3.0插口標準定義相對照,發現只有USB2.0的4根線,而缺少USB3.0所特有且必需的5根線。
如上圖所示,插座相連的4根線顏色以及定義。
與TYPE-A USB3.0插座標準定義相對照,也缺少USB3.0所特有且必需的5根線。
根據以上解剖和實際測量,完全證實這條所謂的3.0接口線的接口和插頭只有4根線相通,也就是只有4根線:VBUS 電源(紅色線) 、D- 數據-(白色線)、D+ 數據+(綠色線)、GND地線(黑色線),這4根線只能組成USB2.0接口,而缺少USB3.0協議必須的另外5根(SSRX-、SSRX+、SSTX-、SSTX+、GND_DRAIN)數據線。
而按照USB3.0接口標準,USB3.0傳輸模式必須要9根線(VBUS 、D- 、D+ 、GND和SSRX-、SSRX+、SSTX-、SSTX+、GND_DRAIN)才可以,而這條所謂3.0接口線僅僅只有4根線(VBUS 、D- 、D+ 、GND),根本不能運行在USB3.0模式下,只能工作在兼容的USB2.0模式下。即便插頭和接口做得再像USB3.0的,它依然只是一條披著USB3.0外衣的普通USB2.0數據線。
為了更好的說明問題,特意找了一個支持前置USB3.0接口的主板和一塊USB3.0接口的移動硬碟以及一條普通的真USB3.0接口數據線組成測試平臺,用以測試這條所謂「USB3.0"線是否可以工作在USB3.0模式下,還有它的實際傳輸速度到底如何以及與真實USB3.0數據線的測試速度的對比。
測試平臺:
主板:梅捷 A75
CPU:AMD A4-3300
內存: DDR3 4G*2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 X64
USB3.0設備:JMF578 USB3.0 硬碟盒+120G 固態硬碟
先來看這條這條所謂"USB3.0"接口線:
接到主板前置USB3.0插座上
接上移動硬碟
測試結果見上圖
通過業界標準的AIDA64和chipgenius兩個檢測軟體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移動硬碟通過這條所謂"USB3.0"接口線連接主板USB3.0接口後只能工作在USB2.0模式下,與把一個USB3.0設備連接到USB2.0接口上的顯示完全相同;
通過hdtune Pro硬碟速度檢測軟體可以檢測到本身速度250MB/s左右的移動硬碟連接到這個所謂"USB3.0"接口線後傳輸速度都僅僅不到40MB/s(USB2.0接口的極限最大速度就是40MB/s)。
由此可以證實這條所謂USB3.0接口線,從傳輸模式和速度來看可以說它就是一條USB2.0的接口線。
然後,在其他都不變的情況下,看下用普通的真USB3.0線正常的工作模式和傳輸速度到底如何,做一個對比參照。
插上真USB3.0線到主板上
插上移動硬碟
測試結果截圖,通過業界標準的AIDA64和chipgenius兩個檢測軟體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移動硬碟通過普通的真USB3.0接口線連接主板USB3.0接口後就正常工作在USB3.0模式下;通過hdtune Pro硬碟速度檢測軟體可以檢測到本身速度250MB/s左右的移動硬碟連接到普通的真USB3.0接口線後傳輸速度完全可以達到正常的250MB/s 水平(比使用這條所謂「USB3.0」接口線要快好幾倍!)。
由此可以證實普通的真USB3.0接口線,完全可以正常實現USB3.0的傳輸模式和傳輸速度,也從一個側面證明這條所謂「USB3.0」接口線是一條如真包換的假USB3.0接口線。
通過上面的實物照片和真機(對比)測試,都可以證明這所謂的黑科技——只有4根線的「USB3.0」接口線根本就是一條假的USB3.0接口線(或者說就是一條USB2.0接口線),完全無法正常支持USB3.0設備運行在USB3.0模式下。
廠家完全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故意虛假宣傳以欺詐消費者。希望廣大壇友以後購買機箱時務必多問多比下,不要被無良廠商的這種「黑科技」矇騙了。
謝謝觀看!
關注數碼之家網瀏覽更多精彩資訊、拆機圖文DIY
技術交流請聯繫原作者
作者:aping365
本文來源:數碼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