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裝長這樣👇
是常見的紙盒包裝,圖案比較簡約,看起來中規中矩但是不會感覺low,是比較常見的商場巧克力包裝。
紙盒打開後沒有收納設計,無法摺疊密封。
紙盒裡面是一層錫箔紙(標配),很容易被撕破,基本不可能在不破壞的情況下打開。 👇
一個排塊是100g,分為10小塊,是2x5的經典設計,每一塊上面有lindt logo和非常簡單的紋路設計,整體比較簡潔。
現在要特別提一下,我跟老王分別在兩個地方各吃了自己的一板,我這板呢,從上海帶到北方暖氣房(25度+)裡儲存了一周,老王那個呢,就一直在上海室內(可以穿羽絨服的溫度)放著,這直接導致了我們的巧克力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質感。
我的處於一種非常優秀的狀態。如果要掰成小塊吃的話,非常好掰,但是又完全沒有融化,是比較脆的。截面如圖👇,比較均勻,表面反霜(bloom)不是很嚴重。
老王的那塊就厲害了,據說堅如磐石,掰起來非常困難非常費手,還會產生大量碎屑,整體非常硬。截面可以看出來非常不均勻👇,有大量小顆粒,表面反霜非常嚴重。
對於味道我們兩個的感覺還是比較一致。
首先聞起來會有一點甜甜的味道,然後就是可可的味道。吃起來最先是明顯的甜味,之後漸漸出現明顯的苦味,最後會嘗到一些酸味,但無論是甜、苦、還是酸,都是非常均衡的味道,不會太過突然、太過極端、或者讓人無法接受。
口感方面又因為儲存溫度不同,我倆感受完全不一樣。
我喜歡嚼著吃,這塊嚼起來剛剛好,不會費牙,也不粘牙,嚼了之後非常好融化,口感很棒。老王那邊就有點慘,試想你去咬一塊石頭...反正一般門牙是不夠的,都得靠後面的牙,還會被崩到,嚼了之後非常難融化,「像吃了一口沙子」。
在寫這篇測評的時候,我發現Lindt官網對於每款巧克力都有官方的評價,於是就把這一款的給大家扒下來看看👇
官方很明顯比咱們有文化的多。根據官方描述「這款巧克力聞起來是咖啡香氣點綴有些許煙燻的味道。入口在順滑均衡的口感上,帶來淳樸的泥土芬芳和一點點的柑橘味道。而融化時又伴有咖啡,香草和若隱若現的甘草香味在舌尖綻放。」 (這段是老王寫的)
說說營養成分表👇
一般85%的黑巧克力的蛋白質含量在 8~9g,脂肪含量在50g上下,碳水化合物20g左右。
根據中文營養成分表,lindt 85% 蛋白質和脂肪指標雖然和常見同比例黑巧的參數有所出入,但還是基本吻合的。(但是碳水化合物每百克只有19g著實有些離譜,畢竟糖就至少有12~3g了)
那麼每天能吃多少呢!每一百克的熱量是566大卡(2368kJ),按照它 2*5的排塊設計,每小塊大約是56.6大卡,4.6克脂肪,1.3g蛋白質。對於希望控制飲食的朋友,如果能控制自己一天掰一到兩片的話還是不會產生太大負擔的。
有趣的是,根據沒被標籤遮擋的日語營養成分表,消失的碳水化合物回來了。👇
動用我的十級日語,碳水化合物為每百克27.3克,比中文標籤數據多了8.3克。非常令人困惑,反正我們現在是還沒整明白。
Lindt 85%的非專業測評大概就是這樣了。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小夥伴們品嘗後把評價後臺回復給我們,相信你們一定比我文筆好!
有了這款作為參考標準和原點之後,我們的巧克力評測之旅就正式開!始!了!讓我們一塊接一塊吃光老王的儲藏櫃!(如果我們吃得能比他買的速度快。。。)
期待下期預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