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月8日訊 「人工麝香研製及其產業化」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參與此項目研究的就有山東宏濟堂製藥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科研人員經過數十年研製,終於生產出人工麝香的主要成分——麝香酮,解決了麝香原料短缺的危機,完全替代了藥用天然麝香。
麝香是生活於中國西南、西北部高原和北印度,尼泊爾,西伯利亞寒冷地帶的雄麝鹿的生殖腺分泌物,是我國的珍貴中藥材,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的功效。藥典收載的國寶級中成藥如安宮牛黃丸、局方至寶散、紫雪等均含麝香,麝香配伍的中成藥處方佔《全國中成藥處方集》11%以上。一邊是無可替代的藥效,一邊是瀕臨滅絕受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麝鹿。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矛盾,國內醫學科研人員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天然麝香的替代品——人工麝香。宏濟堂製藥自1975年起開始研製人工麝香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麝香酮。
1975年5月,在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協助下,山東宏濟堂製藥集團(時為濟南人民製藥廠)成立了「合成麝香課題小組」。一位曾參與該項目的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時回憶說,實驗中的原料許多都是易燃易爆的,所以實驗室裡不敢安裝取暖或製冷設備,實驗人員身邊時刻要備著滅火器,「當時條件特別艱苦,幾個人擠在小實驗室裡,但大家熱情很高,夏天實在熱得受不了了,就出來透透氣再回去繼續工作。」經過反覆試驗,於1978年成功合成了麝香酮。
當時,北京、上海、濟南等多地都在從事人工麝香的研發,但合成路徑各不相同。1979年7月,國家衛生部在濟南召開的全國合成麝香酮座談會,肯定了濟南人民製藥廠合成路線的麝香酮純度最高、工藝路線最安全有效。1985年12月,國家衛生部擬定了「人工麝香」組方,指定山東中藥廠(1980年濟南人民製藥廠更名為山東中藥廠)提供麝香酮以及供臨床試驗的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西黃丸、七釐散等四種藥品。1989年國家認可了含「人工麝香」製劑與含「天然麝香」製劑藥效「完全相同」,並於次年被認定為國家一類新藥。1992年,麝香酮在宏濟堂製藥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