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毀了兩岸關係!臺灣無法加入RCEP的嚴重後果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臺當局破壞兩岸關係,使臺灣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必然影響臺灣經濟發展。資料圖片來源於大公網

  「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及東協10國早前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逐漸消除關稅壁壘,但臺灣卻無法加入,日後臺灣的機械廠商、工具機、汽配零組件廠商,就完全沒有優勢與日、韓競爭,東南亞市場也玩完,搞不好就剩下一堆破銅爛鐵了。」在臺中經營汽車配件的臺商阿茂憂心忡忡地表示,臺灣未來經濟前景堪憂,將導致更多企業出走。兩岸學者指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以致臺灣不能加入RCEP,無法融入區域經濟。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15個成員國經濟規模高達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三成,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對臺灣而言,RCEP經濟體是重要的經貿夥伴。臺灣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撰文指出,2000年RCEP經濟體佔臺灣外貿出口31%,2010年提升到55%,去年更增至58%。但臺灣不能加入RCEP,仍須交較高的關稅,增加生產成本,這對臺灣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島內產學界擔心面對日、韓廠商的競爭,臺灣產品將失去競爭優勢。

  臺出口將減少620億元

  國際智庫「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地區未加入RCEP,到2030年時臺灣地區的出口值將減少80億美元(約620億港元)。其中,石化業、紡織業上遊原料、工具機、鋼鐵等產業因關稅劣勢將首當其衝受到衝擊。

  「從地圖上看,RCEP就是『環臺』經濟自由貿易圈,臺灣現在是一個孤島,我們是孤島上的孤兒。」臺商阿茂表示,臺灣的產業結構和日本、韓國比較像,這次RCEP的籤署,不僅中日首次建立直接的自貿區關係,也讓中日韓自貿區成型。

  阿茂說,臺灣有實力的傳統產業陸續已轉移到大陸、東南亞等地辦廠,而研發基地及一些中小企業則留在島內。雖然傳統產業附加值不高,但能解決就業問題。臺灣無緣RCEP,傳統產業競爭力將下降,必導致更多廠商離開臺灣,沒法走的只能關廠倒閉。「中南部將留下一堆失業的製造業人口,形成臺灣的鐵鏽地帶。」

  石化紡織競爭力下降

  RCEP對臺紡織業的衝擊也不容小覷。臺灣區織襪工業同業工會理事長、琨蒂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平儀表示,「目前臺灣大大小小70000多紡織企業中,最多只有兩成左右廠商有提高附加值和尋找新客戶的能力,其他廠商的資金和技術都不行,將可能倒閉。」

  魏平儀分析,臺灣紡織業最強的是面料、布料,以前臺灣的布料和面料出口到大陸,在大陸做成成衣再出口其他國家和地區。大陸的生產成本提高後,臺商把廠家遷移到越南,越南目前是臺灣最大的海外成衣生產基地。現在大陸與越南都在RCEP內,關稅降低,最終會降低八、九成,而臺灣不在RCEP內,無法享受關稅優惠,所以今後臺灣出口到越南的面料、布料將比大陸的貴了六成。越南的商家當然選擇從大陸進口面料布料了。「根據估算,越南客戶從大陸進貨與臺灣進貨相比差價會在至少三成左右,所以對臺灣影響很大。」

  魏平儀說,臺灣的紡織業最大的依賴是大陸市場和越南市場。即便是已經遷移到越南辦廠的臺商受到的影響也是一樣的。「臺商設在東南亞各國的紡織廠,是產業鏈的末端公司,做成衣部分,布料和面料都是從臺灣進口。在RCEP上路後,同樣面料,從大陸進口比臺灣進口便宜很多,當然選擇從大陸進口,所以臺灣最強的面料布料就失去競爭力,這是很嚴重的打擊。」

  除了紡織業,臺灣石化業界也頗為憂慮。在高雄一家石化公司任高級主管的羅鼎俊向大公報記者表示,RCEP籤署,中日韓間關稅下降,這對主要銷往大陸的臺灣石化業影響最大。

  羅鼎俊說,東協是臺灣石化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當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等RCEP成員享有關稅優惠、免關稅時,對臺灣石化業衝擊很大。「臺灣紡織、鋼鐵這些產品主要市場在歐美,但石化業主要是東南亞市場,所以影響更大。」

  福建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蘇美祥表示,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不僅破壞兩岸關係,還「倚美抗中」,提出「平衡且多元」的對外經貿策略,企圖與大陸經濟「脫鉤」,根本是違背經濟規律的政治操作。臺灣對RCEP成員體的出口額佔其總出口的比重約70%,由此,臺灣未來出口與經濟預期陷入悲觀在所難免。

  臺經濟邊緣化 整體薪資下降

臺灣無法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產品競爭力下降。資料圖片來源於大公網

  在RCEP經濟體中,中國大陸佔據要位,經濟發展將更受益,而缺席的臺灣將面臨在亞太地區邊緣化的風險及更多競爭的考驗。臺「行政院」前政務委員朱雲鵬及「國發會」前主委林祖嘉預測,RCEP籤署後,臺灣將長期被拒於各項區域整合之外。兩人都認為,RCEP生效後臺灣將出現兩種效應,一是失業率升高,二是平均薪資停滯或下降。

  針對臺當局相關部門鼓勵傳統產業提高附加值和競爭力來應對RCEP衝擊的建議,高雄一家石化公司任高級主管的羅鼎俊認為蔡當局說得容易,相應的投入工作沒有十年八年是沒有成效的。

  此外,臺當局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聲稱CPTPP有三分二國家跟RCEP國家重疊,且中國大陸沒加入CPTPP,期望以此紓緩RCEP帶來的衝擊。羅鼎俊認為這是「臺當局一廂情願,畫餅而已。」

  羅鼎俊表示,大多數島內傳統產業經營業者都認為,臺當局破壞兩岸關係,進入目前由日本主導的CPTPP的可能性不高。「換句話說,CPTPP不是臺灣的出路,臺灣的出路還是要改善兩岸關係,才有發展空間。」

  與大陸「脫鉤」 臺自損競爭力

  臺灣經濟的出路在於改善兩岸關係,從而融入區域經濟。資料圖片來源於大公網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勇表示,由於臺灣地區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在沒有中國大陸默許的情形下,無法與RCEP這些亞太經濟體(除新加坡外)籤署類似的自貿協定,這將減弱臺灣地區產品在這些國家市場的出口競爭力,將對臺灣地區本土企業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

  王勇表示,兩岸籤署ECFA(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今年已滿十年,但目前大陸尚未做出終止該協議的決定,因而,臺灣地區相較於大陸競爭力較弱的農產品、傳統製造業產品在出口至大陸時,仍可以繼續享受到大陸的單方面零關稅讓利,由此,臺當局試圖推動與大陸經濟脫鉤,轉而試圖與美國、日本建立新產業供應鏈的圖謀是不現實的。

  王勇認為,臺灣地區應改善兩岸關係,在ECFA良好運作的基礎上繼續加深與大陸的雙邊互惠經貿自由化合作,由此,在中國大陸的默許下,臺灣才有可能逐步推進與亞太主要經濟體籤訂類似RCEP的自貿協定,從而提升臺灣地區產品和產業的競爭力,加深臺灣地區與亞太地區經濟聯繫和優勢互補,以國際外力助推臺灣地區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轉型及可持續發展。

  相關連結

    RCEP全球最大自貿區

  起源

  東協2011年在緬甸內比都舉行第18次經濟部長會議,討論關於「如何與其經濟夥伴國共同達成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議」議題,產生組建RCEP的草案。東協在同年11月正式通過RCEP,並於2012年8月成功「組群」。東協10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和紐西蘭共16國經濟部長同意共同組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過程

  16個成員國由2013年5月起展開多次談判,但一直都未有最終定案。直至2020年11月4日,東協第35屆峰會在泰國曼谷舉行期間,東協發表聲明宣布,除印度外,15個RCEP參與國完成談判

  籤署

  RCEP於2020年11月15日正式籤署

  成員

  中國、韓國、日本、紐西蘭、澳洲和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10國。東協成員國分別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緬甸、菲律賓和越南

  人口

  自貿區橫跨15個國家21億人口

  規模

  經濟規模超過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約30%,貿易額也佔全球約28%

  內容

  RCEP涵蓋議題包括貨品交易、服務、投資、經濟與技術合作、智慧財產權、競爭與爭端解決等。其目的是降低關稅,成員國間相互開放市場,用促進投資的方式來幫助新興經濟體趕上全球其他地區

  RCEP衝擊臺灣產業一覽

  塑化產業

  身兼臺塑總裁與工業總會理事長的王文淵曾指出,臺灣尚未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RCEP則完成籤署,將不利臺灣產業競爭,塑化產業持續面臨嚴峻挑戰。

  鋼鐵產業

  島內中鋼主管認為,中鋼現在每年銷往中國大陸約70萬噸鋼品,因兩岸間有ECFA,商品享有關稅優惠,但當RCEP生效後,恐將影響中鋼競爭優勢。臺灣出口至RCEP成員國產品以碳鋼熱冷軋、不鏽鋼、鍍面鋼卷等產品為主。

  紡織產業

  臺灣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指出,RCEP完成籤署對臺灣紡織業競爭壓力一定會增加。在後疫情時代,紡織廠大者恆大趨勢更加明顯,小廠要持續生存,必須精進研發能力,才能在市場突圍。

  工具機產業

  臺灣工具機大廠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說,臺灣並非RCEP籤約成員之一,沒有享有關稅減免優惠。若RCEP籤署後韓國享有3%到5%降低關稅幅度,臺廠還可以因應;但若降低幅度達10%,對臺灣工具機業者的衝擊就較大。

  來源:大公報 作者:何德花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沒進RCEP,臺灣將面臨的嚴重後果
    編輯:拾遺根據相關報導顯示,臺灣地區執政黨對於兩岸關係的破壞,讓臺灣地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無法融入,以至於其沒有加入RCEP,這必然會讓臺灣地區後續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臺灣未加入RCEP後果嚴重根據大公報報導,中國(大陸)與日本、韓國、澳洲等共15個國家和地區籤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個協定的籤署讓各個合約者之間的關稅壁壘逐漸消除,這有利於促進區域性經濟貿易合作,甚至還會帶動全球經濟的發展。但是,臺灣地區卻沒有成功加入到這個協定中,這勢必會讓臺灣因此而承受巨大的損失。
  • 臺灣學者向蔡英文喊話:用「文化一中」拉回兩岸關係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兩岸關係持續惡化,臺南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馮國豪24日接受訪問時表示,520就職典禮蔡英文談話將是重要關鍵,希望蔡能從文化一中能拉回兩岸關係。蔡英文有實力,也有能力修正兩岸關係,520若重提「九二事實」,走向文化的一中、情感上的一中,會讓兩岸關係有很大的改善。
  • 蔡英文自稱「臺灣總統」?外交部早已挑明嚴重後果
    臺灣地區與大陸血脈相連,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實。民進黨當局為了實現自己口中的「臺獨」,試圖想要聯合外部勢力。殊不知,兩岸關係血濃於水,不是幾個政客隨便就能抹殺的。更可笑的是蔡英文竟然稱自己為「臺灣總統」。這無疑是對大陸的蔑視。
  • 美國持續鼓譟臺灣加入WHO,學者預計兩岸關係將「探底」
    而臺灣當局的對外政策過於偏頗,將在中美角力下首當其衝,預期兩岸關係持續探底,不容樂觀。對於兩岸關係未來趨勢,蔡東傑表示,兩岸關係的演變可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蔡英文第二任期的「執政」態度。二是中美角力升溫,美國介入的外力影響。
  • 蔡英文想修復兩岸關係嗎?幾個觀察指標說明了一切
    蔡英文即將在5月20日開始第二個任期,臺灣時事評論員陳淞山日前受訪問時認為,蔡英文第二任面臨的第一大問題是經濟,第二大問題是兩岸關係。經濟上,現在新冠疫情肆虐,就算等疫情過後,今年經濟要反彈恐怕很難,加上今年ECFA到期後可能終止,臺灣經濟雪上加霜的情況下明年都難看好。
  • 蔡英文就職演講,或緩和兩岸關係?臺灣專家:不會有任何改變
    作者:曉濤在過去兩岸關係還比較緩和,「九二共識」的達成甚至讓兩岸民眾覺得臺灣和平歸來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但是近些年以來兩岸關係越來越尖銳。特別是民進黨上臺以來,就往「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還在國際中公然說出「臺灣獨立」的言論,如今蔡英文就職演講,或緩和兩岸關係?臺灣專家:不會有任何改變不得不說,如今臺灣已經完全被「臺獨「分子所裹挾,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不得不屈服於」臺獨「分子的淫威之下。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的連任成功,更是標誌著臺灣地區反對」臺獨「的理智民眾已經難以形成戰鬥力。
  • 【臺灣地區為何無法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2020-11-18 08:24:24來源:FX168 【臺灣地區為何無法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1月15日完成籤署,東協十國加中日韓、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組成了約佔全球1/3經濟體量的大型自貿區。
  • 想讓臺灣加入美國「前站查驗」?蔡英文「獻媚」的太過頭!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近期,臺灣地區想要參與「前站查驗」的計劃再次浮出水面。事實上,民進黨當局已經多次宣稱將會加入此計劃,只是結果都沒有成功。如果臺灣地區加入此計劃,在臺灣的美國執法人員不僅擁有配槍權限,還可以盤問和拘留旅客,這會嚴重侵犯旅客的個人隱私和人身安全。為何要加入美國「前站查驗」?民進黨當局甘心擔任美國的「馬前卒」,種種作為都要配合美國,甚至在某些事情上還要主動積極地向美國「獻媚」。這次參與「前站查驗」的提議,被不少島內民眾指責是「賣臺」行為。
  • 臺灣地區政黨體制與兩岸關係的內在聯繫
    這一類的事件反映出的是臺灣地區「藍綠兩黨制」的不成熟,過分強調了選票以及執政地位,以及對實現自身政黨理念的偏執,而人民只是成為政黨政治的選票工具,人民的真正需求被執政黨的意志代替,由此也帶來對於兩岸關係的不利後果二、臺灣地區「藍綠兩黨制」弊病的成因臺灣地區「藍綠兩黨制」的弊病集中體現在對立性上。
  • 臺媒悲觀預測:蔡英文把臺灣的兩岸籌碼玩完了!
    &nbsp&nbsp&nbsp&nbsp「困」和「亂」兩個字,分別是2019年兩岸關係和臺灣島內評選出的關鍵字,可見兩岸關係去年一年的緊張,那麼,新年伊始,兩岸關係會不會有什麼轉機呢?對此,臺媒「中時電子報」作出了分析,結果並不樂觀。
  • 臺媒:蔡英文的講話無助化解兩岸僵局
    臺灣大華網絡報昨日(10月14日)發表評論說,蔡英文的雙十講話表達了她有信心帶領臺灣安然度過,但這篇5千多字的文稿平淡無奇、激不起一點漣漪,連眾所矚目的兩岸問題都輕描淡寫帶過,甚至還呼應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說法,不僅引起大陸強烈反擊,連臺灣民眾都不買單。
  • 堡獅龍等知名品牌出走,兩岸關係惡化,臺灣的苦難才剛開始
    對此,臺灣「公務人員協會」榮譽理事長李來希表示,兩岸關係緊張,已讓旅遊、航空、陸上運輸業者生意門可羅雀,又加上疫情持續擴散,整體經濟活動雪上加霜,他說疫情本是天災,但兩岸關係惡化卻是人禍,他批蔡英文當局小鼻子小眼睛,示警「臺灣人的苦難恐怕才要開始」。李來希在臉書指出,該倒的店倒了,不該倒的也倒了,兩岸關係緊張,陸客不來,商機沒了!
  • 劉和平:臺灣要想加入RCEP,只能循香港模式
    撰文丨小王 老杜 據相關報導,15個國家正式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而素來與RCEP這些成員國來往密切的臺灣地區卻不在其中,因此隨著越來越多輿論出現,有臺媒認為RCEP成功籤署導致臺灣經濟的「焦慮症」又來了,也使得民進黨當局的「新南向政策
  • 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我的結論是,希望民進黨當局回歸到『九二共識』,以便臺灣有機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
  • 蔡英文「元旦講話」反映對兩岸關係認識不清
    在「元旦談話」中,蔡英文認為兩岸關係已是「全球焦點」,並希望與北京「進行有意義的對話」。這個談話反映出蔡英文對世界局勢的不了解,對兩岸關係的認識不清。  如果將美陸臺看做一個穩定的「三角關係」,那麼維繫穩定的三條線分別是美中關係的「三個公報」,「美臺關係」的「臺灣關係法」,兩岸關係的「九二共識」。在實際運作上,「美臺關係」從屬於美中關係,只是個依變項。  美中之間的「三個公報」,華府稱之為「一中政策」,對北京而言是「一中原則」,但不論表述方式為何,「反對臺獨」及「不支持臺獨」是彼此間的共識。
  • 臺灣地區被排除在了RCEP之外,對臺灣經濟產生影響
    然而,臺灣地區卻被排除在了RCEP之外,這或將會對臺灣地區的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民進黨當局應處理好兩岸關係‍ 蔡英文在2016年成功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之時,就承諾要讓臺灣地區加入RCEP。
  • 蔡英文親手毀了兩岸關係,臺灣出口減少620億元,臺整體薪資下降
    而臺灣地區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直接導致臺灣無法加入該協定。根據國際智庫「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地區無法參與RCEP將使臺灣經濟遭受重創。研究表明,到2030年臺灣地區的出口額將減少約620億港元。眾多臺灣行業將會受到嚴重衝擊。
  • 蔡英文或成兩岸關係的「關鍵」
    疫情影響了世界,加速世界產業經濟的變化,也改變了海峽兩岸的關係。西方國家「甩鍋」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年初爆發,中國大陸快速組織封鎖了武漢等區域,安排了全國優質醫療團隊支援湖北,有效抑制了疫情的擴散。而美國政府因不重視疫情防控,超190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33萬多人死亡,並以極高的速度繼續擴散。美國政府不抓緊疫情防控,還把責任甩給中國大陸。
  • 蔡英文拋兩岸關係「三新」主張 偏偏不提「一中」
    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在520就職周年前夕,接受臺媒專訪時再度談及兩岸議題,並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蔡英文表示,在這種變動中的情勢,「臺灣與中國大陸要共同來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是雙方需要努力的,而且需要有一些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 洪秀柱怒斥蔡英文:臺灣不能當「刺蝟」
    因為蔡英文的「臺獨」政策,使得兩岸關係急劇惡化,同時美國也非常清楚兩岸關係對於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他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小動作。美國多次臺灣進行「社交」美國是一個以利益為先的國家,有任何能夠打擊中國的事情,他們都會毫不留餘地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