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詩詞#
適逢清明節,筆者記憶中每年的清明都是細雨綿綿,應和了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在這樣一個節氣,如何向小朋友介紹清明節呢?清明節又有什麼詩歌故事呢?
1.先從24節氣開始說吧: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老祖先生活的智慧。在古代農耕社會時,農民伯伯根據節氣的變換,知曉四季變換、溫度的變化、以及農事的時間哦。
背下二十四節氣順口溜,記住24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和地球公轉的關係 當地球在公轉路線上不同位置時,會形成與太陽不同的夾角。地球一年繞太陽轉360度,分為二十四份,所以每15度就是一個節氣,每個節氣約15天,各有不同的氣候特點。
2.清明節氣的特點
清明從4月4日至4月6日,萬物生長時,清潔而明淨,所以稱為「清明」。清明一到,春光和煦,春雨飛灑,正是耕種的好時節,所以有農諺「清明前後,種點瓜豆」的說法。這時,正好是早稻、玉米、高粱、黃豆的播種期。
3.清明節氣的習俗
清明緊隨著「寒食」,由於日子接近,清明祭祖踏青、寒食禁火掃墓,漸漸合二為一。掃墓踏青、祭祖是清明節的主要習俗。
4.清明節的詩歌
下面為小朋友介紹幾首清明時節的詩歌,家長們可以讀給小朋友聽,讓小朋友們對祖先保留著一份敬畏之心:
01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詢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
02 襄陽寒食寄宇文籍唐·竇鞏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
譯文:水面上薄煙散去,遠遠望見岸邊許多戶人家,在這美麗的春天,卻沒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獨自縱馬遊覽,馬蹄踏著路上的泥裡有一半裹著花瓣。
03 採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宋·歐陽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賞析:這首詞是寫清明時節西湖遊春的熱鬧繁華景象,從側面來寫西湖之美,著意描繪遊春的歡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