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介紹24節氣?什麼是清明節?古代有什麼詩歌傳頌呢?

2020-12-22 小學教育總結

#清明詩詞#

適逢清明節,筆者記憶中每年的清明都是細雨綿綿,應和了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在這樣一個節氣,如何向小朋友介紹清明節呢?清明節又有什麼詩歌故事呢?

1.先從24節氣開始說吧: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老祖先生活的智慧。在古代農耕社會時,農民伯伯根據節氣的變換,知曉四季變換、溫度的變化、以及農事的時間哦。

背下二十四節氣順口溜,記住24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和地球公轉的關係 當地球在公轉路線上不同位置時,會形成與太陽不同的夾角。地球一年繞太陽轉360度,分為二十四份,所以每15度就是一個節氣,每個節氣約15天,各有不同的氣候特點。

2.清明節氣的特點

清明從4月4日至4月6日,萬物生長時,清潔而明淨,所以稱為「清明」。清明一到,春光和煦,春雨飛灑,正是耕種的好時節,所以有農諺「清明前後,種點瓜豆」的說法。這時,正好是早稻、玉米、高粱、黃豆的播種期。

3.清明節氣的習俗

清明緊隨著「寒食」,由於日子接近,清明祭祖踏青、寒食禁火掃墓,漸漸合二為一。掃墓踏青、祭祖是清明節的主要習俗。

4.清明節的詩歌

下面為小朋友介紹幾首清明時節的詩歌,家長們可以讀給小朋友聽,讓小朋友們對祖先保留著一份敬畏之心:

01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詢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

02 襄陽寒食寄宇文籍唐·竇鞏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

譯文:水面上薄煙散去,遠遠望見岸邊許多戶人家,在這美麗的春天,卻沒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獨自縱馬遊覽,馬蹄踏著路上的泥裡有一半裹著花瓣。

03 採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宋·歐陽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賞析:這首詞是寫清明時節西湖遊春的熱鬧繁華景象,從側面來寫西湖之美,著意描繪遊春的歡樂氣氛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鬼節之一的清明節,是24節氣裡唯一個成為節日的節氣
    清明節是上墳掃墓的節日,清明也是24節氣裡的一個節氣,是由唐玄宗正式頒發詔書定為節日的。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 清明時節 在古代從春秋晉文公起到唐朝民間都要過寒食節(為了紀念介子推),而寒食節在24節氣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節家家戶戶不生火做飯,只吃蒸煮、烘烤或者油炸的食物,因為不是用火來加熱食物
  • 清明節快到了,我想起了余光中老師的那首詩歌《鄉愁》
    清明節作為我國古老的一個傳統節日,不僅僅紅樓夢中涉及到,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相關的記載,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是個節氣,中國節氣的劃分是按照農時來的,在是仲春與暮春之交,冬至後的108天,春分後的15天,是中國傳統的24節氣之一,到了清明這個階段,氣溫升高,春耕就開始了。
  •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時間:2020-04-04 18: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
  •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4-03 06: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 小暑節氣特點介紹要注意什麼 小暑時節養生的關鍵有哪些
    小暑在二十四節氣中是屬於夏天的節氣,但很多人對於小暑這個節氣並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那麼小暑節氣特點介紹是什麼呢?小暑節氣的特徵是什麼呢?  小暑節氣的特點介紹  從每年公曆的7月7日或8日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從字義上來講,「暑」即「熱」,說明小暑時氣候炎熱。
  • 2020清明節來歷20字30字50字 關於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圖片
    那麼清明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0清明節來歷20字30字50字,清明節手抄報     原標題:2020清明節來歷20字30字50字 關於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圖片      清明節又稱冥節、踏青節。在中國歲時節令體系中它有著獨特的地位,至今為止仍是中華民族的重大紀念日。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亞歲是什麼節氣 螞蟻莊園亞歲是什麼意思
    螞蟻莊園亞歲在古代的時候是指什麼?亞歲其實就是一個節氣,但是在古時和現在是不一樣的,現在很多人並不了解亞歲代表的節氣,所以螞蟻莊園今天才會有這樣一個問題,那麼沃遊網小編這就來給大家介紹亞歲所代表的節氣,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清明節」用英語怎麼翻譯+批註解釋
    「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五個節氣,也是諸多節氣中唯一一個與傳統節日「清明節」(Tomb Sweeping Day)重合的節氣。因「清」「明」二字皆為描述天氣的詞語,所以「清明」的英語表達為Clear and Bright。
  • 清明節 記得跟烏龜學呼吸!
    清明節如何養生?清明節養生注意什麼?
  • 迎風傳頌|樂音聖言——信心的眼光
    親愛的朋友你好,我是駱雲秀,很高興和你共度「迎風傳頌」節目的時間,在「樂音聖言」環節裡,和你一起享受詩歌的美好,領受從神而來的話語
  • 亞歲是什麼節氣 螞蟻莊園亞歲是什麼意思[多圖]
    螞蟻莊園亞歲在古代的時候是指什麼?亞歲其實就是一個節氣,但是在古時和現在是不一樣的,現在很多人並不了解亞歲代表的節氣,所以螞蟻莊園今天才會有這樣一個問題,那麼遊戲鳥小編這就來給大家介紹亞歲所代表的節氣,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農曆中的清明節,為啥子每年不是在陽曆的4月4日就是5日呢?
    那為何在兩種曆法中出現日期固定情況相反的這種現象呢?刺楸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惑。一、陰曆不等於農曆,陽曆不等於西曆在不少人的認知中,農曆就等同於陰曆、陽曆就等同於公曆(西曆)。其實不然,這是一種誤解。太陽為陽,月亮為陰。
  • 老話說,清明節上墳要「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今天是寒食節,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節日,屬於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當然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新加坡等等,不過它依然屬於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明節既有祭祖掃墓時緬懷先人的悲酸,也有踏青、拔河、蕩鞦韆、鬥雞等等民俗活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 2021年清明節和復活節是同一天 兩者有什麼不同節日由來介紹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清明節最新資訊 > 正文 2021年清明節和復活節是同一天 兩者有什麼不同節日由來介紹
  •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20字50字簡短介紹 10個清明祭掃風俗習慣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你們家鄉關於清明節上墳有什麼習俗嗎?一般上午還是下午上墳?
    後天就是清明節,清明節上墳祭祖是一直以來的傳統習俗,每年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們到烈士陵園去掃墓。清明節上墳應該是上午還是下午,還是全天都可以上,這都是有講究的。在農村上墳還有另外一個習俗,就是基本上男子是在清明節的當天上午去上墳,而出嫁了的女兒們就不能在清明節那天去上墳了。只能是挑清明節前的日子去,要是農曆的單數日子不能是雙數,女子去給先人們上墳,一般都是下午,而不是上午。這個就是當地的習俗,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說法,一直以來都是男子清明節上午上墳,閨女們清明節之前下午上墳。
  • 中國古代,芍藥的花語是什麼?芍藥花在中國文化中的寓意有什麼
    芍藥花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被提及,由於其在盛開時體態輕柔嬌妍,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喜愛,又由於其具有嫣然動人之資,更是常出現與畫家的畫作之中。可見,芍藥在中國古代作為一種「意象」的符號,在創作者的筆下,被賦予不同的文化意蘊。
  • 清明節是每年幾月幾日農曆 踏青節的習俗由來一文知盡清明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是每年幾月幾日農曆 踏青節的習俗由來一文知盡清明事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有何特殊性的存在?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節氣歌很多人都背過,但仔細看二十四節氣時會發現有一個節氣極其特殊,它就是清明節氣,因為這一自然節氣被賦予了太多的文化含義。「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現在就通過歷史的角度看看一個簡單的氣候節點何以變成了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哀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