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鬼節之一的清明節,是24節氣裡唯一個成為節日的節氣

2020-12-18 騰訊網

清明節是上墳掃墓的節日,清明也是24節氣裡的一個節氣,是由唐玄宗正式頒發詔書定為節日的。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

清明時節

在古代從春秋晉文公起到唐朝民間都要過寒食節(為了紀念介子推),而寒食節在24節氣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節家家戶戶不生火做飯,只吃蒸煮、烘烤或者油炸的食物,因為不是用火來加熱食物,所以稱為寒食。

到唐玄宗時就頒下詔書:寒食節和清明合二為一,定名「清明節」,仍然延續寒食的習俗,清明節家家戶戶要給祖先掃墓上墳,行祭祀禮。清明節各家之間一般是不送禮物的。只送一些不用加熱的「冷食」,北方是用麵粉做的點心小吃,著名的有「寒食十三絕」分別是:薑汁排叉、硬面餑餑、炸膠圈、炸卷果、豌豆黃、艾窩窩、馬蹄燒餅、螺絲轉兒、驢打滾、蜜麻花、炸饊子、糖火燒、芝麻醬燒餅。

北方傳統的寒食十三絕

在南方就是用稻米磨成米粉之後,再加入從野外採摘來的各種新鮮野菜製作出來的各類寒食,比如:江南和嶺南的青團、米糕、千層糕、糯米餈、香麻棗,以及西南的糖麻圓、清明粑、玫瑰糖等。

江南的青團

除了寒食以外清明節還要外出到野外去踏青,感受春天的氣息。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鬼節是哪三大,都有哪些寓意?
    中國三大鬼節是哪三大,都有哪些寓意?在中國有許多的節日,這些從古代就流傳下來的節日有很多的寓意,比如說三大鬼節。我們通常知道的鬼節是清明節,其實還有其它兩個鬼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以及寒衣節。而要說到這個三個鬼節,其實作用都是為了祭祀祖先靈魂的,但是為什麼中國會有三個鬼節呢?
  • 怎麼介紹24節氣?什麼是清明節?古代有什麼詩歌傳頌呢?
    在這樣一個節氣,如何向小朋友介紹清明節呢?清明節又有什麼詩歌故事呢?1.先從24節氣開始說吧: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老祖先生活的智慧。在古代農耕社會時,農民伯伯根據節氣的變換,知曉四季變換、溫度的變化、以及農事的時間哦。
  • 清明節為何要在門上插柳條?看看專家的3種說法
    文/瀟湘客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又是一年清明節,清明節過後,大地回春,天氣逐漸變暖,人們在這一天或掃墓祭祖,或郊遊踏青,共同迎接春天的到來。古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而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清明的確是多雨的時節,這其中的緣故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因為清明不但是一個節日,更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期古人依據地球在黃道的位置變化而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哪一天氣候溼潤,哪一天雨水較多,通過二十四節氣都能較為客觀地反映出來,因此清明多雨也就不足為奇了。
  •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的「鬼節」。所謂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亡靈)的節日。全世界很多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鬼節。在中國,一年中的鬼節不止一個,今天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要是清明節和中元節(俗稱「七月半」)。
  •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有何特殊性的存在?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節氣歌很多人都背過,但仔細看二十四節氣時會發現有一個節氣極其特殊,它就是清明節氣,因為這一自然節氣被賦予了太多的文化含義。「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現在就通過歷史的角度看看一個簡單的氣候節點何以變成了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哀悼日。
  • 24節氣的英語翻譯
    4節氣,直到現在, 仍然主導了很多華人社會的節日和慶祝活動。現在就讓我們認識24節氣的英文是如何表達,好讓你於一些特別的節氣活動時, 向外藉友人介紹一下。其實,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反影了從地球觀測太陽一年在恆星間或黃道的運動,於西方屬於天文學範疇,故此二十四節氣的英文是 "Solar Terms",而二十四節氣依照先後次序的排列,則如下:Solar Terms
  • 節日節氣中英文對照 從1月到3月都在這裡了
    小寒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對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來說,小寒是一年中最冷日子的開始。   大寒   Major Cold is the last solar term in winter and also the last solar term in the annual lunar calendar.
  • 清明,是怎麼純粹由一個節氣變成祭拜先人節日的?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因"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所以叫作清明。清明,一般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4日—6日間的一天。現在一提起清明,就意為祭祖,掃墓,上墳,清明成了祭奠先人的節日,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但清明本來只是個節氣,與古代的農業生產活動密切相關。
  • 24節氣故事-霜降
    我是蒲公英媽媽,「霜降見霜,穀米滿倉」,不知不覺中,我們一同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時間一般是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草木開始枯黃凋落,不耐寒的農作物會停止生長,等待收穫。這段時間,氣溫繼續下降,霜,就要降下來了。 霜會降在哪呢?小麥苗們可以出門去仔細觀察一下。
  • 傳統文化的三大神節三大人節三大鬼節是啥
    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很多,有一些節日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一些傳統的中國節日卻很少有人過了,小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傳統的節日,傳統文化中的三大神節、三大人節、三大鬼節都是什麼呢?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福州同樣認為,「從科學層面引領示範,是保護二十四節氣的首要工作」。氣象科學蓬勃發展,現代農業方興未艾,在急速奔湧的新時代,我們與二十四節氣似乎已經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脫鉤」。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二十四節氣
    而麵條,也是夏至後被推薦的美食之一。在中國北方流行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尤其是涼麵,既能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小暑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 萬聖節真如中國「鬼節」嗎?其中道道,十人中九不懂,你知道嗎
    萬聖節,每年11月1日,乃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萬聖節最早可溯的起源是凱爾特人的新年,薩姆汗節。
  • 中國二十四節氣,可看一整年(含資源)
    白居易有一首詩叫做《負冬日》,詩裡講他在冬日靜坐曬太陽,曬得靈魂出竅,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你能想像你能在院子裡這樣曬太陽嗎?
  • 清明節快到了,我想起了余光中老師的那首詩歌《鄉愁》
    夜讀紅樓夢,看到大觀園中的小戲子藕官,在臨近清明節的時候,在大觀園給死去的好友菂官燒紙表達自己哀思,驀地想起,快要到清明節了。清明節作為我國古老的一個傳統節日,不僅僅紅樓夢中涉及到,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相關的記載,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是個節氣,中國節氣的劃分是按照農時來的,在是仲春與暮春之交,冬至後的108天,春分後的15天,是中國傳統的24節氣之一,到了清明這個階段,氣溫升高,春耕就開始了。
  • 祭祀:中國節氣文化的核心(上)
    對中國人來說,節氣中的祭祀,蘊含著對生命的寄託,蘊含著對美好未來的期盼。祭祀是節氣系統中的核心意象。伏惟大地知四時,敬畏歷史向未來。在漫長的時間流中,中國先人確定了四季,確定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節氣。「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在中國古代,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因之祭祀可分為三個類型:民家、地方以及國家層面。
  • 國內外主要節日中英文匯總
    高考微信   中國主要節日    春節(農曆一月一日)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 -the Lantern Festival  植樹節(3月12日)--- Arbor Day  清明節(4月5日) ---- Ching Ming Festival; Tomb-sweeping Festival  中國青年節(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