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名字裡有普通兩字,「普通」是因為它們很常見,在我國也是各地溼地的常客。但它們的模樣卻一點兒也不「普通」,一身閃著金屬光澤的翠藍羽毛格外奪目,這身靚裝華麗的色彩,能夠大量散射藍色光,使其呈現出閃亮的翠藍色。這就是本期科普的主角--普通翠鳥
普通翠鳥(學名:Alcedo atthis)
•俗稱翠鳥、魚狗、打魚郎、釣魚郎、刁魚郎等。
•特徵:身長16~17釐米,翼展24~26釐米,體重40~45克,壽命15年。上體金屬淺藍綠色,體羽豔麗而具光輝,頭頂布滿暗藍綠色和豔翠藍色細斑。眼下和耳後頸側白色,體背灰翠藍色,肩和翅暗綠藍色,翅上雜有翠藍色斑。喉部白色,胸部以下呈鮮明的慄棕色。頸側具白色點斑;下體橙棕色,頦白。橘黃色條帶橫貫眼部及耳羽為該種區別於藍耳翠鳥及斑頭大翠鳥的識別特徵。雄鳥上嘴黑色,下嘴紅色。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鳥),下顎橘黃色(雌鳥);腳-紅色
嘴粗直,長而堅,嘴脊圓形;鼻溝不著;翼尖長,第一片初級飛羽稍短,第三、四片最長;尾短圓;頭大頸短,翼短圓,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長大而尖,嘴峰圓鈍,腳甚短,趾細弱,第四趾與第三趾大部分並連,與第二趾僅基部並連。尾脂腺被(冉羽)。兩側存在烏喙骨,胸骨後緣有4個缺刻,胸骨柄單純為外棘所成。
•習性:普通翠鳥為常見留鳥。單獨或成對活動。棲息於有灌叢或疏林、水清澈而緩流的小河、溪澗、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獨,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巖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小魚為主,亦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一見水中魚蝦,立即以極為迅速而兇猛的姿勢扎入水中用嘴捕獵。扎入水中後,它們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其眼睛在進入水中後,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所以捕魚本領很強。
•繁殖方式:這種小鳥喜歡在河邊生活,而且一年四季基本上有食物就在一個地方生存,沒有食物才南下,每年4月份公鳥開始在河邊沙土崖壁挖洞準備築巢,築巢後來吸引母鳥,也有先吸引到母鳥它們一起挖鳥巢現象,然後開始它們的愛情生活,一年可以產卵2到3次,每窩2到6隻,孵卵20天左右,它們一起餵養小鳥,需要18天小鳥長大,小鳥長大後自己可以捕捉小魚,能自己生存後就離開父母自己生活,也有小鳥幫助大鳥一起餵養下一窩小鳥現象,大鳥的愛情生活,一年後就結束第二年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很少第二年能再在一起築巢現象
•分布範圍:
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汶萊達魯薩蘭國、保加利亞、柬埔寨、中國、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香港、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的、立陶宛、盧森堡、澳門、馬其頓、馬來西亞、馬爾他、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地區、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索羅門群島、西班牙、斯裡蘭卡、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泰國、東帝汶、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