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牛叫做比利時藍牛,全身都是肌肉塊。比利時藍牛又稱比利時魔鬼筋肉牛,號稱世界上最強壯的牛,是一種醜陋但美味的牛。它們和一般牛不太一樣,主要表現在極端生長的肌肉。它們的腰部,臀部,肩部,背部的肌肉都比一般牛發達得多。
比利時藍牛原產地在比利時,該牛適應性強,其特點是早熟、溫馴,肌肉發達且呈重褶,肉嫩、脂肪含量少。原本伺養有產奶和產肉兩個目地。直到19世紀從英國引進了短角牛進行雜交,以提高其作為肉牛的能力,於是這種"怪"牛就出現了。
這種現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後經科學研究分析,自然界動物體內含有肌肉生長抑制素。肌肉生長抑制素是種蛋製品,功能是抑制肌肉的生長。而從比利時藍牛身上可以看出肌肉生長抑制素失去作用。比利時藍牛因為帶有天然的基因突變,產生的肌肉生長抑制素是截短的而沒有效用,導致肌肉生長不受限制。缺乏肌肉生長抑制素也會干擾脂肪的堆積,造成這種牛格外精壯結實。肌肉"瘋狂"生長。
比利時藍牛一直受到網民關注,憂慮科學家暗地裡培育轉基因牛肉。
該牛因自然基因變異而天生有非常健碩的肌肉。人類看中它肌肉夠多,明知其畸形且抵抗力,仍刻意培育,惹來道德爭議。
考古學家推斷,人類早於200萬年前已懂屠宰動物作糧食、1萬年前開始牧養動物,如牛、羊、豬及鵝等,其中羊是最早期家畜,約於公元前7,000年已被飼養。為確保肉食供應,馴化圈養看似在所難免,但動物被不斷育肥卻令人反思。英國《每日郵報》指,1930年時,火雞平均重13.2磅,如今已增至29.8磅,不少巨火雞因身軀太重導致腿部彎曲;而由野豬馴化而成的亞種——即我們日常食用的家豬,平均重300至700磅,最巨型的竟逾1,300磅。
牛的命運一樣,最極端例子正是比利時藍牛,善待動物組織(PETA)指出,這種巨牛所吃的食物都會轉化成肌肉而非脂肪,因而異常壯碩。據稱,比利時藍牛體內負責產生肌抑素(Myostatin)的基因GDF-8有變異,因該物質可抑制肌肉生長,少了它,牛便會有非常多的肌肉。
這種基因變異源於十九世紀,原產於比利時的牛隻,與從英國引進的短角牛雜交後,便發生不屬人為的基因變異。問題在於,比利時藍牛不但易有呼吸系統及骨骼關節疾病,本身繁殖困難,除非剖腹分娩,否則極容易流產,小牛出生後亦會有諸多先天缺陷,如舌頭過大,導致吃不到母乳。 PETA批評,明知比利時藍牛活著如受罪,卻仍有牧場貪其肉多脂肪少而故意繁殖,該組織坦言不少牛場也有虐牛問題,如以藥物催谷生長、生病時只狂餵抗生素等。
所幸該牛種價格高昂,加上有道德爭議,歐洲人不太熱衷食用。
(圖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