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難,別把自己逼的太緊。
不知不覺,半生已過。
漸漸地,不再那麼多愁善感,不再沉陷朝夕得失,面對生活,多了一分來自歲月的順從和敬意。
莊子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人到中年,才知道,後半生最舒服的活法就是:順其自然。
近幾年,病態「養生熱」大肆其道。
一邊,忍不住熬著最貴最深的夜,拒絕不了各類垃圾外賣,間斷性暴飲暴食,持續性自虐;
一邊,不離手的枸杞保溫瓶和醫學養生書,停不了的保健品和養生儀器,處處小心翼翼。
放縱慾望時沒有節制;過度保護又沒有原則。
《莊子·養生道》裡說:「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意思是,人們必須順應自然,合理處理人與外物的關係,不要拼命追求外物,就可以保護生命,保全天性,可以養護精神,可以盡享天年。
不勉強,順其自然,有節有度,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王陽明說:「隨遇而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結出果實,不是每一條河都能奔流到海。
不是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能事事順心、時時如意,也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美滿。
人活一世,難免會遇到大起大落。
學會順其自然,才能做到安而不亂,寧靜自在。
人生艱辛曲折必然。
順其自然,活在當下,便能在失意時多一分坦然,遇事時多一分泰然。
凡事看淡看開,順其自然,不苦苦糾纏,心就安了。
楊絳說:「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跌倒,不用傾軋排擠,可以抱起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人生猶如爬山,你一直抬頭仰望著山頂,反而走不好腳下的路。
心無雜念,順其自然,才能踏踏實實著眼於當下。
老子曾說:「夫唯不爭,故無尤。」
然而,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爭,爭功名,爭財富,爭面子……
事實上,你越是爭,你越在意,失去了一顆赤子之心,做事不純粹了,反而更容易失敗。
順其自然,倒成了最高明的謀事之道。
放下無用之爭,對身外之物多一些順意,對自己的內心多一些敬意,對應做之事多一些專注,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
凡事別想太多,順其自然,清風自來。
慧律禪師曾說:「興之所至,心之所安,盡其在我,順其自然。」
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追隨本心,不刻意強求,才是最精妙的為人處世之法。
生活實難,千萬別把自己逼的太緊。
得與失,悲與痛,與其掙扎難過,不如學會一笑而過。
幹不完的工作,放一放;接不完的應酬,緩一緩;
還不完的人情,停一停;生不完的悶氣,歇一歇。
正如赫爾曼·黑塞所說:「一切順其自然,別問能收穫什麼。」
願你後半生,時時有一顆閒心,看庭前花開花落;有一份逸趣,望天上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