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大朗水生態建設項目復工,項目建設者曾參建過港珠澳大橋

2020-12-13 大洋網

三月的嶺南,大地迎來陽光明媚,柳綠花紅,生機盎然的春天。位於廣東東莞大朗鎮的中交四航局東莞水生態建設項目五期工程第五標段總承包項目部正有序統籌施工生產,積極推進工程的順利竣工。

「從2月13日復工復產開始,目前復工人員已有319人,復工率100%。但是,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未解除,防疫思想不能鬆懈,力爭把防控細化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落,力爭確保施工生產有序推進,為工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該項目總承包部黨支部書記謝廣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東莞水生態建設項目五期工程第五標段由中交四航局牽頭以EPC模式承建。在大嶺山、大朗、寮步、橫瀝、東坑五個鎮397平方公裡範圍內,建設長達391.989公裡截汙次支管網,高峰期1500多人散布在24個片區、104個施工點。負責該項目的建設者是參建過港珠澳大橋等世紀工程的大國工匠,他們去年僅10個月就完成產值20.1億,而今年將積極克服疫情帶來不利影響的同時,全面完成施工。

春節疫情期間,該項目黨支部副書記鄭思揚組織留守項目人員,堅持每天對5000平方米的辦公生活營區進行復工前消毒工作。節後復工,項目部也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對各類場所進行消毒工作,嚴控人員出入管理,對所有返工人員進行了復工防疫及安全教育,提高全員防控意識,做到了防疫與施工生產兩不誤,並確保了施工生產各項目標的實現。

央企服務東莞 開啟治水篇章

改革開放40多年間,東莞成為國際「製造業之都」,在創造巨大經濟奇蹟的同時,卻留下了生態環境的歷史欠帳。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偉大徵程中,央企中國交建起著表率作用。2019年2月,參建過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工程的中交四航局服務東莞水生態建設,在東莞近400平方公裡範圍內,建設391.989公裡截汙次支管網。

項目總共605條施工路由,包含在五個鎮共8個批次的單項工程內,每個批次又分為7-8個階段提前介入並報備資料。每個階段從上報到批覆一般耗時2-3周。項目部前期協調牽涉面廣、任務重,時間又緊,剛開始的一個月,謝廣生幾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與市、鎮20多個相關部門和單位協調,排除影響開工的各種障礙,為後續工作創造有利條件。謝廣生開玩笑說自己在外「熟門熟路」了,卻在自己的宿舍吃了閉門羹。原來長時間在外奔波,房東都不知道謝廣生是租客,有天晚上硬是要他重新辦理登記才能進去。

大篇布局 小網格逐個擊破

翻開工程圖,1:500比例下的施工地圖鋪滿了小桌子,地圖上滿布著縱橫交錯的施工管線,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網一樣,要實現如此複雜又廣大面積的施工區域管理,依靠的是項目部80名職工組成的精幹管理團隊。

為解決這個點多面廣的施工難題,中交四航局二公司副總經理兼項目總顧問梁狄,還未進場時就提出了網格化管理模式:將整個施工範圍分鎮街實施,結合每個鎮街的考核要求及實際需求,劃分為24個片區網格,每個網格均配備管理人員,負責本網格施工的全面管理。

「崗位有分工,現場不分工」,網格管理員包括不同專業部門人員,每位管理員都要對各自網格內的工程安全、進度、技術、質量等全方位負責,現場只要有施工,就有網格管理員監管,做到項目管理全覆蓋。在項目總承包部的統籌下,各分部相互支援,相互協同,取長補短,及時解決暴露的問題。在施工全面鋪展的情況下,各個分部因地制宜,既有足夠的自主管理的權利,又能全面推進項目整體建設,真正做到「多點開花,統籌並進」。

提前謀劃多方協作為項目加速

東莞水生態項目施工環境複雜,地上障礙物多,地下管線情況複雜,個別施工點還在村民的園地裡,制約著施工的推進。

「地下的管線複雜,加上現有管線的圖紙標識不清,一不小心就挖斷其他管線,有時候大半夜的都得趕緊召集人員去現場處理。」總承包項目部副經理蔡史標說道,「項目幾百條施工路由,總是遇上這樣的情況,時間上真耗不起啊!」

在項目部與管線單位多次協商後,雙方達成一致,在開始新路由施工前各管線單位進行現場交底。項目部實行路由開工令制度,開工前對路由上管線探查,白天現場採集數據,晚上整理後分批次提交給設計院;遇到高壓及燃氣等管線,須通知高壓及燃氣等公司現場交底,施工時需現場旁站。

此外,項目總承包部對現有施工圖紙進行一次全面修編工作,大家每天晚上都要加班至深夜,外賣小哥每次過來都忍不住開玩笑道:「下班比我們還晚啊!」

 劃重點 安全管理出效果

項目施工區域內各鎮經濟發達,地上車水馬龍,施工點且位於城市道路兩側,靠近各類建築物。汙水管線施工會佔用部分市政道路,一不留神就會造成交通擁堵。

根據市政項目的工序特點,項目部實行風險分級動態管控,嚴格落實夜間安全巡視檢查制度,隨時掌控現場,對施工難度大、地質差、環境複雜的路由重點盯防,「從進駐至年底,項目團隊成員沒有一個能回得了家。因為安全管控基本靠人海戰術,每天都要24小時輪流值班,才能保證安全。」總承包項目部常務副經理兼總工程師張偉說道。

與看得到的危險相比,總承包項目部安全總監聶四生更擔心看不到的危險。項目埋放截汙管的溝槽平均3-4米深,有些地方土質多變,溝槽支護搭建不到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我們也反覆強調,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千萬不能因為這個工藝簡單,就掉以輕心。即使是相同的施工人員,每次施工我都必須講一遍。」聶四生堅信,只要他多強調一遍安全,危險就少一分。

錦上添花 環保工程惠民生

東莞水生態建設項目是環保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梁狄表示:「東莞治汙管網工程在五期工程引入央企來參與建設,就是要通過央企的嚴格管理,確保治汙這項民生工程的質量,造福廣大東莞市民,這也是中交人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迎賓路——東莞市區進入東坑鎮的必經通道,也是東坑鎮的「門面」路,為確保去年國慶前完成,項目部日夜搶抓施工,卻在最後路面修復時突逢暴雨,剛鋪好還沒壓實的瀝青路面質量稍受影響。項目副經理胡文劍主動提出將瀝青全部剷除重新鋪設,用了3天時間,高質量將迎賓路如期交工。

日前,東莞水生態項目累計完成截汙管網鋪埋383.24公裡,完成比例達98.29%。項目進入尾聲,剩下30名管理人員帶著數百名技術工人,負責13個施工點的施工。為了抓好施工和防疫的兩手工作,項目部把管理人員組織起來,建立3個巡查小組,定點與流動相結合,加強現場施工管控。

不久的將來,一幅幅水清草綠,魚遊鳥翔、碧水繞城的宜人圖畫將展現在東莞市民眼前。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李妍 通訊員 童慧慧、謝廣生、鄭思揚、黃翀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妍 通訊員 童慧慧、謝廣生、鄭思揚、黃翀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 

相關焦點

  • 廣東律師40年 | 十幾年如一日為「港珠澳大橋項目」提供法律服務
    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設立常駐辦公機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下稱「前期辦」),全面啟動港珠澳大橋項目建設的各項前期工作。與別的大型基礎建設工程項目不同的是,前期辦成立之初就意識到港珠澳大橋項目法律環境的特殊性,決定聘請廣東君信律師事務所(下稱「君信所」)擔任法律顧問,參與到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前期策劃工作中。
  • 「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範例,《港珠澳大橋》走進北京語言大學
    這已經是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校園點映和交流活動的第三站,此前影片先後走進中國傳媒大學和同濟大學,引發師生熱議。第三站選擇北京語言大學,閆東笑言「用心良苦」。北京語言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全世界18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都在這裡學習過。「我了解過,建校以來,有近20萬留學生從這裡走出來。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8000名工人全面復工
    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後,中國基建趁熱打鐵,又開啟了一項跨海超級工程的建設,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目標的實現,我國在中山市與深圳市之間開建了一項包含「島、隧、橋、地下互通」建設的跨海工程,名為深中通道。
  • 港珠澳大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教授張清華(左)、卜一之(右) 每經記者 黃名揚 攝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媒體稱,這打破了國內大橋的「百年慣例」。而實現這一突破,卜一之、張清華團隊完成的一項抗疲勞關鍵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
  • 港珠澳大橋:海天之間託起人類奇蹟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走在珠海的香爐灣,站在香港的赤鱲角,登上澳門的制高點,都能看到這樣一座橋,它如一縷綢帶,將茫茫大海劃成兩半,而後蜿蜒伸向遠方,成就建築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奇蹟,它就是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建設者憶艱苦歷程 勉勵技能大賽選手培養工匠精神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經理部副總工程師陳偉彬,作為港珠澳大橋建設團隊高技能人才隊伍中的一份子,他一直關注著大賽選手們的一舉一動,回憶起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的艱苦歲月,感嘆國家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同期】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經理部副總工程師 陳偉彬  港珠澳大橋建設一開始我們就面臨著很大的難題,比方說港珠澳大橋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滿足120年的使用壽命,這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耐久性實驗室有幾十年的技術研究、積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了兩年多,一千多組的試配,還有一年多的實戰演練。
  • 廣州地鐵18號線或接港珠澳大橋口岸,一線連通穗港澳!
    18號線正研究接入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 其中,廣州地鐵18號線南延段目前正研究接入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實現一線連通穗港澳。 按招標文件透露的走向,18號線南延段將分成主線和支線,主線去珠海,支線進中山,若18號線南延線真能實現與港珠澳大橋連接,意味著這條交通路線未來將可連通廣州、珠海、中山、香港以及澳門五大城市,灣區1小時生活圈將更便捷。
  • 「積木」搭成的港珠澳大橋:工程技術領跑世界
    今年9月,超強颱風「山竹」以最高時速240公裡襲港,盧偉國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坦言,當時透過新聞密切關注港珠澳大橋狀況,不過絲毫不擔憂大橋會受損,「大橋可承受時速432公裡的風力,遠遠超過目前香港曾經歷過的所有颱風。」事實證明,盧偉國信心背後的確有如他所說「精細的大橋抗風設計」。9月18日,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過後,港珠澳大橋安然無恙。
  • 18號線擬延伸至港珠澳大橋口岸,一線連通穗港澳
    18號線南延段將分成主線和支線,主線去珠海,支線進中山,目前正研究接入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實現一線連通穗港澳。廣州地鐵正就大灣區城際廣州都市圈線路(廣州段)場站綜合體前期研究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招標文件透露了18、22號線延長線以及28號線最新的走向和站點規劃。
  • 從谷歌衛星地圖看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
    ▲英國衛報評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分別由三座通航橋、一條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島及連接橋隧、非通航孔連續梁式橋和港珠澳三地陸路聯絡線組成。
  • 智能LED燈助港珠澳大橋實現五彩繽紛的變色效果
    早在2017年12月20日左右,港珠澳大橋已進行了試亮燈——海上彩練,港珠澳大橋試燈驚豔四方,而此次的主體工程全線亮燈,讓我們在跨年之際,看到了整座港珠澳大橋亮燈之後波瀾壯闊的大國超級工程氣派!複雜的造型決定了照明形式的豐富性。港珠澳大橋全線夜景照明分為功能性照明和裝飾性照明兩部分。
  • 建築周報:綠地控股廣西建工;港珠澳大橋獲超級工程大獎
    所謂「墊資施工承包」,是指建設方(地方政府)不用預付和按工程進度給付施工承包商工程款,而是作為施工承包商的建築企業預先墊付工程款,建設完成後再進行償付。9月1日起,新開工的政府工程必須使用承插盤扣式鋼管支架7月14日,蘇州市住建局發布《關於加強建築施工現場模板支架和腳手架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
  • 全國多個高鐵項目全面復工!看看經過你家鄉嗎?
    長三角鐵路有序推進  新線建設復工復產  連日來,長三角鐵路各參建單位制定專項方案,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復工評估和人員培訓,全力推進鐵路建設。  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長三角鐵路各參建單位目前有超過4萬人進場參與鐵路建設復工復產。
  • 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厲害了我的國
    眾所周知,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的奇蹟,剛開始施工的時候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青睞,但最後還是交出了讓所有人滿意的答卷,這其實是我國投資基礎設施的決心和心血,最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今天我要說的是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厲害了我的國。
  • 海上看珠海|近觀「港珠澳大橋」和遠瞰澳門風光的大好機會來了!
    自港珠澳大橋開通後 觀光的旅客絡繹不絕 為了讓旅客有更好的體驗 我們對產品進行了全新升級
  • 珠江兩岸風雲簡史:港珠澳大橋背後的地方政府博弈
    各大港口都在爭奪國際航運中心寶座,幾個機場輪流爭搶貨運客流,廣深港在資本市場上爭奪金融中心地位……  過去四十年的歷史進程裡,珠江兩岸風起雲湧,各城市相互間的利益博弈就一直沒有停息過。最為典型的,莫過於幾座跨海大橋。
  • 港珠澳大橋沒有加油站,汽車沒油了咋辦?看中國設計師的厲害!
    相信,港珠澳大橋無人不知,畢竟這座橋位於中國境內,而且連接了澳門,廣州珠海和香港。雖然這座橋只有短短的55公裡,但是它的建造周期長,建造難度大,耗時好幾年,從最早期的計劃提出,建設地點選擇,到建造提案通過和最後的施工,是從09年到19年,這大概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可是,這座橋上是沒有建加油站的,汽車沒油了咋辦?看中國設計師的厲害!
  • 廣州地鐵18號線正研究延至港珠澳大橋口岸
    18號線南延段將分成主線和支線,主線去珠海,支線進中山,目前正研究接入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實現一線連通穗港澳。廣州地鐵正就大灣區城際廣州都市圈線路(廣州段)場站綜合體前期研究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招標文件透露了18、22號線延長線以及28號線最新的走向和站點規劃。
  • 逆市增資近5億元,東莞大朗又一擴產項目開工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企業與企業家,東莞大朗又一企業增資擴產!東莞金運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金運)電器及智能裝備增資擴產項目奠基儀式,昨(15)日在大朗鎮石廈村舉行,該項目佔地62.8畝、 總建築面積9.4萬平方米,計劃投資4.6億元,主營電氣及智能裝備的研發製造。大朗鎮委副書記、鎮長方德佳和副鎮長林源泉等參加了奠基儀式。
  • 港珠澳大橋「失聯」港男竟是逃匿7年通緝犯
    據多家港媒報導,香港一名53歲的男子上周五(13日)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時,在東人工島安全檢查站「失聯」。 一時間疑雲重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更是利用此事大肆炒作。今天下午,廣東省公安廳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真相終於大白:原來,該男子是一名通緝犯,已潛逃7年之久。廣東省公安廳官方微博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