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嶺南,大地迎來陽光明媚,柳綠花紅,生機盎然的春天。位於廣東東莞大朗鎮的中交四航局東莞水生態建設項目五期工程第五標段總承包項目部正有序統籌施工生產,積極推進工程的順利竣工。
「從2月13日復工復產開始,目前復工人員已有319人,復工率100%。但是,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未解除,防疫思想不能鬆懈,力爭把防控細化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落,力爭確保施工生產有序推進,為工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該項目總承包部黨支部書記謝廣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東莞水生態建設項目五期工程第五標段由中交四航局牽頭以EPC模式承建。在大嶺山、大朗、寮步、橫瀝、東坑五個鎮397平方公裡範圍內,建設長達391.989公裡截汙次支管網,高峰期1500多人散布在24個片區、104個施工點。負責該項目的建設者是參建過港珠澳大橋等世紀工程的大國工匠,他們去年僅10個月就完成產值20.1億,而今年將積極克服疫情帶來不利影響的同時,全面完成施工。
春節疫情期間,該項目黨支部副書記鄭思揚組織留守項目人員,堅持每天對5000平方米的辦公生活營區進行復工前消毒工作。節後復工,項目部也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對各類場所進行消毒工作,嚴控人員出入管理,對所有返工人員進行了復工防疫及安全教育,提高全員防控意識,做到了防疫與施工生產兩不誤,並確保了施工生產各項目標的實現。
央企服務東莞 開啟治水篇章
改革開放40多年間,東莞成為國際「製造業之都」,在創造巨大經濟奇蹟的同時,卻留下了生態環境的歷史欠帳。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偉大徵程中,央企中國交建起著表率作用。2019年2月,參建過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工程的中交四航局服務東莞水生態建設,在東莞近400平方公裡範圍內,建設391.989公裡截汙次支管網。
項目總共605條施工路由,包含在五個鎮共8個批次的單項工程內,每個批次又分為7-8個階段提前介入並報備資料。每個階段從上報到批覆一般耗時2-3周。項目部前期協調牽涉面廣、任務重,時間又緊,剛開始的一個月,謝廣生幾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與市、鎮20多個相關部門和單位協調,排除影響開工的各種障礙,為後續工作創造有利條件。謝廣生開玩笑說自己在外「熟門熟路」了,卻在自己的宿舍吃了閉門羹。原來長時間在外奔波,房東都不知道謝廣生是租客,有天晚上硬是要他重新辦理登記才能進去。
大篇布局 小網格逐個擊破
翻開工程圖,1:500比例下的施工地圖鋪滿了小桌子,地圖上滿布著縱橫交錯的施工管線,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網一樣,要實現如此複雜又廣大面積的施工區域管理,依靠的是項目部80名職工組成的精幹管理團隊。
為解決這個點多面廣的施工難題,中交四航局二公司副總經理兼項目總顧問梁狄,還未進場時就提出了網格化管理模式:將整個施工範圍分鎮街實施,結合每個鎮街的考核要求及實際需求,劃分為24個片區網格,每個網格均配備管理人員,負責本網格施工的全面管理。
「崗位有分工,現場不分工」,網格管理員包括不同專業部門人員,每位管理員都要對各自網格內的工程安全、進度、技術、質量等全方位負責,現場只要有施工,就有網格管理員監管,做到項目管理全覆蓋。在項目總承包部的統籌下,各分部相互支援,相互協同,取長補短,及時解決暴露的問題。在施工全面鋪展的情況下,各個分部因地制宜,既有足夠的自主管理的權利,又能全面推進項目整體建設,真正做到「多點開花,統籌並進」。
提前謀劃多方協作為項目加速
東莞水生態項目施工環境複雜,地上障礙物多,地下管線情況複雜,個別施工點還在村民的園地裡,制約著施工的推進。
「地下的管線複雜,加上現有管線的圖紙標識不清,一不小心就挖斷其他管線,有時候大半夜的都得趕緊召集人員去現場處理。」總承包項目部副經理蔡史標說道,「項目幾百條施工路由,總是遇上這樣的情況,時間上真耗不起啊!」
在項目部與管線單位多次協商後,雙方達成一致,在開始新路由施工前各管線單位進行現場交底。項目部實行路由開工令制度,開工前對路由上管線探查,白天現場採集數據,晚上整理後分批次提交給設計院;遇到高壓及燃氣等管線,須通知高壓及燃氣等公司現場交底,施工時需現場旁站。
此外,項目總承包部對現有施工圖紙進行一次全面修編工作,大家每天晚上都要加班至深夜,外賣小哥每次過來都忍不住開玩笑道:「下班比我們還晚啊!」
劃重點 安全管理出效果
項目施工區域內各鎮經濟發達,地上車水馬龍,施工點且位於城市道路兩側,靠近各類建築物。汙水管線施工會佔用部分市政道路,一不留神就會造成交通擁堵。
根據市政項目的工序特點,項目部實行風險分級動態管控,嚴格落實夜間安全巡視檢查制度,隨時掌控現場,對施工難度大、地質差、環境複雜的路由重點盯防,「從進駐至年底,項目團隊成員沒有一個能回得了家。因為安全管控基本靠人海戰術,每天都要24小時輪流值班,才能保證安全。」總承包項目部常務副經理兼總工程師張偉說道。
與看得到的危險相比,總承包項目部安全總監聶四生更擔心看不到的危險。項目埋放截汙管的溝槽平均3-4米深,有些地方土質多變,溝槽支護搭建不到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我們也反覆強調,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千萬不能因為這個工藝簡單,就掉以輕心。即使是相同的施工人員,每次施工我都必須講一遍。」聶四生堅信,只要他多強調一遍安全,危險就少一分。
錦上添花 環保工程惠民生
東莞水生態建設項目是環保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梁狄表示:「東莞治汙管網工程在五期工程引入央企來參與建設,就是要通過央企的嚴格管理,確保治汙這項民生工程的質量,造福廣大東莞市民,這也是中交人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迎賓路——東莞市區進入東坑鎮的必經通道,也是東坑鎮的「門面」路,為確保去年國慶前完成,項目部日夜搶抓施工,卻在最後路面修復時突逢暴雨,剛鋪好還沒壓實的瀝青路面質量稍受影響。項目副經理胡文劍主動提出將瀝青全部剷除重新鋪設,用了3天時間,高質量將迎賓路如期交工。
日前,東莞水生態項目累計完成截汙管網鋪埋383.24公裡,完成比例達98.29%。項目進入尾聲,剩下30名管理人員帶著數百名技術工人,負責13個施工點的施工。為了抓好施工和防疫的兩手工作,項目部把管理人員組織起來,建立3個巡查小組,定點與流動相結合,加強現場施工管控。
不久的將來,一幅幅水清草綠,魚遊鳥翔、碧水繞城的宜人圖畫將展現在東莞市民眼前。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李妍 通訊員 童慧慧、謝廣生、鄭思揚、黃翀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妍 通訊員 童慧慧、謝廣生、鄭思揚、黃翀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