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建設者憶艱苦歷程 勉勵技能大賽選手培養工匠精神

2020-12-14 大眾網

  

  【解說】12月12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如火如荼進行,來自各行各業的2500多名選手現場通過精湛的技能競技,展現了中國技能人才特有的「工匠精神」。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經理部副總工程師陳偉彬,作為港珠澳大橋建設團隊高技能人才隊伍中的一份子,他一直關注著大賽選手們的一舉一動,回憶起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的艱苦歲月,感嘆國家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同期】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經理部副總工程師 陳偉彬

  港珠澳大橋建設一開始我們就面臨著很大的難題,比方說港珠澳大橋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滿足120年的使用壽命,這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耐久性實驗室有幾十年的技術研究、積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了兩年多,一千多組的試配,還有一年多的實戰演練。

  【解說】陳偉彬告訴記者,為了讓試驗結果更加貼近實際,他和建設團隊鏖戰「孤島」, 潛心試驗攻堅克難。

  【同期】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經理部副總工程師 陳偉彬

  這個孤島沒有水,沒有電, 也沒有網絡 ,沒有正常生活設施,也是我們進去以後,一邊建設一邊改善,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這些研究人員,試驗人員沒有別的娛樂時間,也有別的地方去 ,就是潛心地進行研究,就是認真加堅持, 認真到什麼程度,就是我們所有的試驗工具器具到了,我們運輸混凝土的攪拌車,都要洗得乾乾淨淨,我們叫一塵不染,就是拿我們的衣服去擦 ,都是乾淨的,要達到這樣一種程度,然後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還需要根據材料,購買材料的波動,不斷來調整我們配方的工作,更好地實現(混凝土的配合比)我們要求的120年的使用壽命。

  【解說】從孤島作業,適應全新的施工生產模式,到肩負起沉管預製、舾裝、管內施工等一系列技術工作,港珠澳大橋建設團隊體現了高技能人才的責任與擔當。而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作為中國技能人才展現技藝的重要平臺,陳偉彬對選手們寄予很高的厚望。

  【同期】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經理部副總工程師 陳偉彬

  祝願選手們賽出風格賽出精神,鍛鍊和培養工匠精神,事在心上 ,心在事上,凡事找方法 ,從不找藉口,你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韋傑夫 莊豐豪 陳偉鑫 廣東報導 

相關焦點

  • 自製2000多個零部件 四川高校學子純手工打造港珠澳大橋模型
    四川高校學子純手工打造港珠澳大橋模型。 鍾欣 攝中新網成都12月20日電 (記者 何浠)為了慶祝澳門回歸19周年,四川西南航空專修學院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3名同學20日在校園裡展示了他們手工打造的港珠澳大橋模型。四川高校學子純手工打造港珠澳大橋模型。
  • 港珠澳大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教授張清華(左)、卜一之(右) 每經記者 黃名揚 攝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媒體稱,這打破了國內大橋的「百年慣例」。而實現這一突破,卜一之、張清華團隊完成的一項抗疲勞關鍵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範例,《港珠澳大橋》走進北京語言大學
    4月1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海廣播電視臺、珠海文廣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舉辦了主創交流活動,總製片人、總導演閆東,執行總導演李凱等主創亮相活動現場,與北京語言大學師生一同觀看了影片,並就中國紀錄片如何走向國際、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和交流。
  • 港珠澳大橋:海天之間託起人類奇蹟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走在珠海的香爐灣,站在香港的赤鱲角,登上澳門的制高點,都能看到這樣一座橋,它如一縷綢帶,將茫茫大海劃成兩半,而後蜿蜒伸向遠方,成就建築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奇蹟,它就是港珠澳大橋。
  • 「積木」搭成的港珠澳大橋:工程技術領跑世界
    今年9月,超強颱風「山竹」以最高時速240公裡襲港,盧偉國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坦言,當時透過新聞密切關注港珠澳大橋狀況,不過絲毫不擔憂大橋會受損,「大橋可承受時速432公裡的風力,遠遠超過目前香港曾經歷過的所有颱風。」事實證明,盧偉國信心背後的確有如他所說「精細的大橋抗風設計」。9月18日,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過後,港珠澳大橋安然無恙。
  • 「建築界」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進行時,看看獎牌背後的意義
    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設立金銀銅牌和優勝獎,整個獎牌設計風格簡約,將中國古代和現代建築融為一體,表達了對技能健兒們弘揚工匠精神、展現精湛技藝、實現自我價值的美好祝願。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將於12月10日舉行開幕式,本屆大賽設立金銀銅牌和優勝獎,對各項目獲得前3名的選手相應頒發金牌、銀牌和銅牌,對前3名以外但排名在參賽人數1/2以上的選手頒發優勝獎。同時,為了鼓勵各地參賽特別是支持西部地區參賽,設置了參賽隊最佳獎和西部技能之星獎。
  •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獎牌亮相 中國傳統文化、新科技等元素互融互合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組委會委員兼秘書長、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陳奕威 中國網 楊佳中國網直播12月9日訊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賽前新聞發布會今日上午在廣州舉行,人社部、廣州市政府等領導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從谷歌衛星地圖看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譽為現今「七大奇蹟」之一。 ▲英國衛報評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分別由三座通航橋、一條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島及連接橋隧、非通航孔連續梁式橋和港珠澳三地陸路聯絡線組成。
  • 廣東律師40年 | 十幾年如一日為「港珠澳大橋項目」提供法律服務
    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設立常駐辦公機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下稱「前期辦」),全面啟動港珠澳大橋項目建設的各項前期工作。與別的大型基礎建設工程項目不同的是,前期辦成立之初就意識到港珠澳大橋項目法律環境的特殊性,決定聘請廣東君信律師事務所(下稱「君信所」)擔任法律顧問,參與到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前期策劃工作中。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據新華社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10日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大賽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賽選手和廣大技能人才致以誠摯的問候。
  • 上遊影像·攝影家王荃荃 | 跨越伶仃洋 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橋
    9月27日,珠海市香爐灣,遠眺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橋,壯美如畫。大橋籠罩在金色晨光中。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大橋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映襯下,蜿蜒雄偉。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 東莞大朗水生態建設項目復工,項目建設者曾參建過港珠澳大橋
    負責該項目的建設者是參建過港珠澳大橋等世紀工程的大國工匠,他們去年僅10個月就完成產值20.1億,而今年將積極克服疫情帶來不利影響的同時,全面完成施工。 春節疫情期間,該項目黨支部副書記鄭思揚組織留守項目人員,堅持每天對5000平方米的辦公生活營區進行復工前消毒工作。
  •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新華社廣州12月10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10日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大賽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賽選手和廣大技能人才致以誠摯的問候。
  • 智能LED燈助港珠澳大橋實現五彩繽紛的變色效果
    早在2017年12月20日左右,港珠澳大橋已進行了試亮燈——海上彩練,港珠澳大橋試燈驚豔四方,而此次的主體工程全線亮燈,讓我們在跨年之際,看到了整座港珠澳大橋亮燈之後波瀾壯闊的大國超級工程氣派!複雜的造型決定了照明形式的豐富性。港珠澳大橋全線夜景照明分為功能性照明和裝飾性照明兩部分。
  • 海上看珠海|近觀「港珠澳大橋」和遠瞰澳門風光的大好機會來了!
    自港珠澳大橋開通後 觀光的旅客絡繹不絕 為了讓旅客有更好的體驗 我們對產品進行了全新升級
  • 躲在港珠澳大橋橋墩裡釣魚,11人被「挖出來」處理了
    港珠澳大橋水域是海事部門重點監管區。據報導,日前,港珠澳大橋海事局執法人員在巡航中發現,位於青州航道的54號橋墩處有異樣,該橋墩防撞鋼箱內竟然有多根魚竿伸出,而且箱內有人。執法人員隨即對周邊橋墩展開巡查,在另外兩個橋墩處也發現了類似情況。海事與公安部門聯合執法,將非法垂釣人員全部抓獲,還收繳了26根魚竿和5箱漁獲。
  • 港珠澳大橋「失聯」港男竟是逃匿7年通緝犯
    據多家港媒報導,香港一名53歲的男子上周五(13日)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時,在東人工島安全檢查站「失聯」。 一時間疑雲重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更是利用此事大肆炒作。今天下午,廣東省公安廳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真相終於大白:原來,該男子是一名通緝犯,已潛逃7年之久。廣東省公安廳官方微博截圖。
  • 一日內,三名澳門司機因這件事在港珠澳大橋被查
    粵澳兩地恢復正常通關後 有不法人士 攜帶違規物品過關 拱北海關港珠澳大橋海關一日內 查獲三名澳門司機涉嫌走私 1
  • 港珠澳大橋沒有加油站,汽車沒油了咋辦?看中國設計師的厲害!
    相信,港珠澳大橋無人不知,畢竟這座橋位於中國境內,而且連接了澳門,廣州珠海和香港。雖然這座橋只有短短的55公裡,但是它的建造周期長,建造難度大,耗時好幾年,從最早期的計劃提出,建設地點選擇,到建造提案通過和最後的施工,是從09年到19年,這大概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可是,這座橋上是沒有建加油站的,汽車沒油了咋辦?看中國設計師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