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仲
公元前680年,「扯虎皮做大旗」的齊桓公姜小白拉著周天子的代表單伯,召集衛、鄭、宋三國國君在鄄地會盟 。天下列國看到周天子支持齊國,諸侯國君遂共推齊桓公為盟主,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開始確立 。齊桓公在名相管仲的輔佐下,打著「尊王攘夷」的大旗,充當「世界警察」到處救火,四處聯盟。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與各諸侯國在葵丘(今河南蘭考)會盟時,周襄王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這也說明周襄王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齊桓公在大會上「代周天子號令諸侯」,他的霸業達致巔峰,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但是齊桓公姜小白晚年「親小人,遠賢臣」,齊國盛極而衰。而且鼎鼎大名的齊桓公好心收留並重用陳完(後改姓為「田」,乃田姓始祖),為姜氏齊國埋下禍根。
齊桓公姜小白,是婦孺皆知的春秋霸主,但是在戰國時期,也有一位齊桓公,史稱「田齊桓公」。公元前374年,田午發動宮廷政變,殺死兄長田剡及其子田喜,自立為「齊桓公」(可稱為二世),成為「田齊」第三位君主(公元前391年,陳完的八世孫——齊相田和不滿足於「挾齊君以令諸大夫」自立為君,放逐齊康公。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齊的合法性,將其列入「列侯」,史稱「田氏代齊」,也是「竊國者侯」的由來)。
齊桓公二世田午宮變成功繼位,國內還有一些忠於先齊君的臣子起兵復仇沒有平定,又迎來燕、魏、魯、衛、趙五國伐掠齊地的局面。面對「內憂外患」,田午並未屈服,積極採取措施外抗強敵內鎮叛軍。
歷經五年的努力,田午終於渡過此次危機,齊國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齊桓公二世田午在位十八年,為天下留下一所舉世聞名的「大學」,留下兩個千古流傳的成語和三位「鼎鼎有名」的齊王。
一所大學:稷下學宮
為了網羅各國賢才而用之、匯集天下智者而治國強兵,齊桓公田午在齊都臨淄的稷門建立了「稷下學宮」(是我國歷史上和世界歷史上第一所政府創辦的大學)。稷下學宮一直伴隨著田氏齊國政權而存在,在其鼎盛時期容納了「諸子百家」中的所有學派,匯集天下賢者高達千人,而孟子、慎子、田駢、鄒衍、淳于髡、申不害、魯仲連、荀子等流傳千古的宗師級人物都曾在此講學授徒,一時蔚為天下盛事。
特別是先秦最後一位大師荀子三次擔任稷下學宮「祭酒」(即校長)期間,鼓勵各家各派暢所欲言,使得稷下成為當時的文化聖地(這也是李斯前往稷下「舌戰群儒」,推廣秦篆的原因)。稷下學宮為「百家爭鳴」的盛況創造了良好環境,極大促進了先秦文化的繁榮,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百世流芳的輝煌一筆。
兩個成語:「諱疾忌醫」和「病入膏肓」
這兩個成語來自《扁鵲見蔡桓公》一文(歷史上只有蔡桓侯,是春秋中期的君主,比名醫扁鵲足足早生了三百年),在扁鵲生活的戰國中期,有幸成為他的病人,並且被稱為桓公的只有齊桓公二世(「齊」的繁體字「齊」和「蔡」字頗為相像)。第一次,神醫扁鵲為田午看病,多次勸諫田午治療,但是田午認為自己沒病。等到他感覺到身體不適時,已經病入膏肓藥石無醫。
三位「鼎鼎有名」的齊王: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
善於納諫用賢,勵志圖強名著史冊的齊威王田因齊是他的兒子。《鄒忌諷齊王納諫》、田忌賽馬、圍魏救趙、「一鳴驚人」等故事中的齊王,都是齊威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齊威王田因齊成為「齊國第一王」。齊威王任用田忌、孫臏為將,在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而雄霸於諸侯。
喜歡聽合奏,讓南郭先生可以「濫竽充數」的齊宣王田闢疆是他的孫子。公元前312年,齊宣王殺死王后,後娶鍾離春為後(相傳鍾離春是一位樣貌奇醜的才女)。齊宣王遇到大事不知所措時,就去找王后鍾離春「取經」,沒事的時候就在美人夏迎春那裡「樂不思蜀」,「有事鍾離春,無事夏迎春」也成了流傳千古的典故。而齊宣王錯誤的「外交政策」(反對合縱攻秦和齊燕矛盾),使得秦國逐漸做大。
喜歡聽獨奏,讓南郭先生不能「濫竽充數」的齊閔王田地是他的重孫。公元前288年,齊閔王田地希望在威、宣兩代的赫赫霸業的基礎上再創佳績,與秦昭襄王嬴稷兩人相約共同稱帝(齊王稱東帝,秦王稱西帝)。公元前284年,燕國名將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齊,一路攻城掠地勢不可擋,剛愎自用的齊閔王田地出逃至莒(今山東莒縣),被楚國將領淖齒所殺,齊國差點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