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戶外,購買裝備,常常難倒一批人。要說戶外,最重要的裝備,大家往往會忽視一個東西,就是防潮睡墊。
「天氣不冷,帶了厚睡袋,不用睡墊可以嗎?」
剛玩戶外沒有露營的人常常會這樣提問,殊不知睡墊的重要性。
人體熱量散失有四個途徑:蒸發、對流、傳導、輻射。其中傳導和對流散熱最多,而睡覺時因為躺著,來自傳導的熱量散失便佔了大頭。
在戶外如果你直接睡地上,結果就是,無論裹了多厚的睡袋,都會感到冷,因為地面在源源不斷地吸走你的熱量。熱量大流失,輕則第二日行動無力,重則夜晚直接失溫。
睡墊(即防潮墊),比起家裡的床,它們重量輕、易打包,是為戶外人的床。它有兩個功能,一個是隔絕我們與地面的熱傳遞,無論是熱量還是冷氣,也就是防潮隔熱,第二個呢,它可以起到緩衝的效果。
睡墊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市面上的睡墊五花八門,我們該如何從優選擇呢?
睡墊的種類
泡沫型:最常見的品種,採用高壓聚乙材料,經過發泡成型後,再按不同的規格切割成一定厚度的片狀。通過緊密的閉孔型泡沫材料內部無數小氣囊實現保暖。
充氣型:人工構建空氣囊,充入空氣,實現保暖。一些型號會在氣囊中填入其它隔熱材料,進一步提升保暖性能。
自充氣型:泡沫墊與充氣墊的組合,自動充氣的原理,是將開放氣室封閉於一個防水的尼龍外殼內,使用時會自動膨脹。
如何選擇?
選擇合適的露營防潮墊要把握四條原則: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因價而宜。
1、因人而宜應該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人的要求標準是不一樣的。
2、因地而宜,不同的地區對防潮墊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3、因時而宜是一個季節的概念,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需求。
4、因價而宜就是說看你準備花多少錢去解決這個問題。當然要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防潮墊,我們還需要了解防潮墊的各種技術指標和特性。
認識防潮墊
泡沫防潮墊
在極限攀登的環境下,泡沫墊是主流,你可以看到所有攀登者的背包照片後幾乎都捆了一個黃色蛋槽或者銀色大卷,無需擔心漏氣,無需吹氣,扔地上就用的泡沫墊與這些極限環境最為匹配。
(圖為李宗利攀登貢嘎雪山)
它在戶外圈使用頻率比較高。泡沫防潮墊的材料有發泡防潮墊,EVA,XPE。較常推薦的是XPE的防潮墊。因為它質量比較輕,而且彈性比較好,環保無毒,保溫效果也比較好。
當然了,除了材料分類外,還有根據它的形狀,比如普通的防潮墊,還有六邊形的防潮墊,以及銀搓板防潮墊,還有那種蛋槽式的防潮墊。
普通防潮墊,他做工簡單,然後表面比較平整,透氣性也比較差。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六邊形,還有銀搓板以及蛋槽形的防潮墊,涉及到防潮和保溫的原理。
充氣防潮墊
不充氣時,收納體積較小,但是體重並不輕。
這種被稱做氣床的防潮墊,在國內最早是被用作水上漂浮墊使用的,後來被一些人用作露營的防潮墊。
需要用嘴吹氣或者充氣工具,充氣足夠的話睡起來比較舒服,但充氣不夠沉重處容易凹陷下去,這種用棉布刮膠面料製作的氣床,防潮性能是不錯的,但由於體積較大、質量較重,並且充氣、排氣比較麻煩,因而在戶外防潮墊家族中是一個不常用的品種。
自充氣墊
泡沫墊與充氣墊的組合,他打開後會自動的膨脹,但收納起來比較費力,而且價格比較高。
相對於充氣墊,不慎被扎破後依然有不錯的保暖性能。由於在充氣墊結構中加入大量開孔泡沫,能夠有效保暖,舒適度極佳。
但是同樣的重量情況下,保暖性能比泡沫墊和純充氣墊都低,所謂「暖重比」低。此點將自充氣墊的其它優點都很大程度抵消了。
在充分了解了這三種睡墊後,以後購買使用起來也就有數了。
總結
我們在露營的時候,我的睡袋如果躺在普通防潮墊下面,整個睡袋就完全壓扁了,裡面的空氣就少了,它的保溫效果自然小了。
但是對於六邊形,銀搓、蛋槽防潮墊,躺下之後呢,睡袋會充斥在他的凹槽裡面,也就保證了睡袋的蓬鬆度,達到了保暖的效果,以及提高了它的透氣性。
很多人說,蛋槽防潮墊的他到凹槽裡面容易積水,這是因為我們的熱氣排出之後,凝結在凹槽裡面,不然會被睡袋吸收,降低保暖性。
對於充氣睡墊,不是休閒遊等,一般不建議攜帶,主要原因在於自重較重,萬一漏氣,直接睡地上容易著涼,不過還是要具體考慮個人的主要用途。
戶外環境錯綜複雜,個人需攜帶裝備已經很多了,所以許多人都不願再攜帶體積較大的防潮墊,這時候跟著戶外俱樂部就可以輕鬆解決你的這些問題,讓旅程更加安全有保障,並且可輕裝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