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裝幀形制演變:捲軸裝、包背裝有啥特點?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8月19日電(記者 上官雲)18日,「邃雅講堂」的第一季第一期在北京琉璃廠中國書店開講。此次活動,主辦方中國書店邀請到了版本目錄學、古典文獻學專家李致忠擔任首講嘉賓,主講《中國書籍的起源及裝幀形制的演變》。

本次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講座開始,李致忠先生從「中國書籍的起源」講起,把中國典籍產生的時代鎖定在距今2500至4000年前這段時期,認為中國在此時陸續產生了正規的典籍。

那麼春秋末期以前所出現的那些書,是書寫在什麼載體上的呢?李致忠先生引用了戰國初期墨翟的言論對此作出回答:「書之竹帛,琢之盤盂,鏤之金石。」

李致忠還談到「中國古籍裝幀形制的演變」,講述了竹書的簡策裝以及帛書卷子裝,但是這兩種形式「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直到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為「紙書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完美解決了簡冊和帛書的局限,從此古籍文化的發展開啟了新紀元。

在這一部分中,李致忠為讀者逐一講解了捲軸裝、經折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及線裝等7種古籍裝幀形式的風格和特點。

主辦方供圖

在講座過後的交流提問環節,讀者圍繞「古籍裝幀形制的演變」展開提問,李致忠則結合傳世文獻及出土文物的相關照片,一一進行答疑。「邃雅講堂·中國書籍的起源及裝幀形制的演變」在讀者的掌聲中落幕。

據活動主辦方表示,如何讓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如何讓閱讀融入市民的文化生活等,是中國書店積極思考並長久努力的課題。

據悉,中國書店將陸續邀請一些知名專家學者前來「邃雅講堂」,分享古典文獻、中國古代文學、歷史文獻、歷史地理、方志學、中國古代史學、中國哲學以及古籍輯佚編纂、整理出版等學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完)

相關焦點

  • 圖書館舉辦「中國書史系列講座」第2講「中國古籍的起源與裝幀形制...
    」第2講,邀請知名古籍研究專家、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致忠主講「中國古籍的起源與裝幀形制演變」。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為紙書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從此古籍文化的發展開啟了新紀元。在講到古籍的裝幀形制時,李致忠指出,歷史上某種裝幀形制的出現與形成,皆由書籍的製作材料、製作方法、便於披閱、有利保護等因素所決定。他逐一講解了竹木簡冊、帛書卷子、捲軸裝、梵夾裝、旋風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毛裝等十種裝幀形制的出現、形成及嬗變進程。
  • 捲軸裝、經折裝、線裝……古代書籍的裝幀方式這麼有意思
    原來古代書籍的裝幀方式這麼有意思! 中國古代書籍的裝幀形式有很多種大家常見的捲軸裝、線裝、經折裝不用多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你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形式比如旋風裝、梵夾裝、金鑲玉……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些特別的圖書裝幀形式。
  • 除了線裝書,古籍還有很多裝幀形式
    線裝的形式在明嘉靖以後成為書籍的主要裝訂形式,今天我們所見的大部分明清古籍都是這個樣式,但古籍的裝幀形式可沒那麼簡單哦,歷史上還是豐富多彩的。裝幀時將每頁書在版心處對摺,有文字的一面向裡,再將若干折好的書頁對齊,粘貼成冊。採用這種裝訂形式,外表與現在的平裝書相似,展開閱讀時,書頁猶如蝴蝶兩翼飛舞,故稱為蝴蝶裝。現代書籍裝幀也有採用蝴蝶裝的形式包背裝包背裝是蝴蝶裝的改進版。
  • 原來古代書籍的裝幀方式這麼有意思!
    中國古代書籍的裝幀形式有很多種 大家常見的捲軸裝、線裝、經折裝不用多說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 你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形式 比如旋風裝、梵夾裝、金鑲玉…… 今天嶽麓君就帶大家一起了解 這些特別的圖書裝幀形式 一捲軸裝
  • 「古典文獻學」學啥?翩翩蝴蝶本 葉葉旋風裝…
    後來我了解到,所謂蝴蝶本,指的是古籍的一種裝幀形式,專業術語是「蝴蝶裝」。  說起古籍,相信大家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大多是有著深藍色封面的線裝書。  其實,線裝是中國古代諸多書籍裝幀形式中很晚才出現的一種,其盛行要在明代中葉以後。在宋元時期盛行的裝幀,則是蝴蝶裝。
  • 快來看,帶著千年墨香的古籍珍品了解一下?
    那麼,帶著千年墨香的古籍珍品,要不要來了解一下?請跟隨國家圖書館專家的指引,開啟一趟古籍探寶之旅吧。《古迂陳氏家藏夢溪筆談》現存最早的《夢溪筆談》刻本說到北宋時期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大家想必不會陌生。在中國科技史上有著重要價值的這部書有著多個版本。
  • 關於書籍裝幀的起源的兩種說法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文字經歷了金文、石鼓文發展,後來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逐步發展,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文字體的演變,書籍裝幀的材質和形式也逐漸完善。紙的出現,確定了書籍的材質,隋唐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又將這一材質特點發揮到了最佳水平,使「書籍」這個名詞以更為規範的形式呈現。印刷術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寫方式,縮短了書籍的成書周期,大大提高了書籍的品質和數量,從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書籍在這種趨於成熟的情況下,其裝幀形態也經歷了多種演變形式。
  • 蝴蝶裝、旋風裝、捲軸裝……古書裝幀原來這麼百變!
    經折裝是中國古代佛教信眾借鑑印度傳統裝幀方式梵夾裝的優點,而對中國傳統裝幀形式捲軸裝的一種改進,大約出現在唐中葉以後。傅鹹(239-294年)的《紙賦》曾說捲軸裝書籍的特點是「攬之則舒,舍之則卷」,於佛教信徒誦經不便。
  • 裝幀演變史知多少?省圖書籍裝幀藝術展顏高「乾貨」多
    川觀新聞記者  邊鈺捲軸裝、經折裝、蝴蝶裝、線裝……天天看書的你,是否分得清中國書籍裝幀各種形式?這些不同形式的書籍裝幀背後,又有哪些門道?9月29日,「芸香紀——中國歷代優秀圖書裝幀藝術作品巡展」活動在四川省圖書館展出。此次展覽以時間為界,向讀者展示三個歷史階段的書籍裝幀形式,即殷商到兩漢的原始裝幀藝術時期,三國至清末的古代裝幀時期和19世紀以來現代裝幀藝術時期。值得一提的是,在展示實物書籍裝幀形態的同時,還加入了介紹書籍裝幀材質及中國傳統書籍獨特的裝幀工藝技法,讓讀者在展覽中,能近距離感受傳統書籍的獨特裝幀藝術魅力。
  • 淺談書籍裝幀在書籍中的應用
    從書籍形態、開本的選擇,到紙張材料、裝飾材料的改進與多樣性,中國的書籍設計有了很大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慢慢有了自己民族的風格,設計中更加注重書思想性和文化內涵,書籍人文氣息。 2.書籍裝幀的設計形態。中國古代書籍經歷了很多演變,但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都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而出現。書籍裝幀最原始的形態是對竹簡的串聯,將竹簡穿孔一片一片串聯在一起,開始於周代[2]。
  • 浙大版本學課程要求學生動手裝幀古書:考驗手工還充滿穿越感
    2015年起,馮國棟教授開始給學生上這門課,除了需要考究一本書的源流、閱讀版本學相關書目圖書並寫讀書報告,還要動手裝幀古書。「每門課程都由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理念構成,也就是『學』、『術』與『道』。基本知識比如版本、載體、古書裝幀形式等;基本技能則包括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學到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觀念。
  • 線裝書的前世今生:古書裝幀"顏值"有多高?
    該書融合了「經折裝」和「龍鱗裝」兩種中國傳統書籍裝幀形式,後者始於唐代,是裝幀最為複雜的一種。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古代書籍都是線裝書的樣子,其實中國古代書籍的裝幀樣式豐富多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中國古人的匠心智慧。那麼,古代書籍究竟長什麼樣?「顏值」究竟有多高?都是怎麼做出來的呢?書籍裝幀始於竹木簡冊連編諸簡乃成「冊」?
  • 一本古籍傳千秋,小小紙捻力無窮
    線裝書是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形態的一種形式,它克服了包背裝書的缺點,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 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古籍被發現、修復、整理
    反映彝族倫理規範的彝文古籍《勸善經》,記載傣族史詩的貝葉經《粘響》,藏文、滿文、西夏文的《大藏經》……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古籍是中華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國不同民族的燦爛文化,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這幾年來,我國古籍工作不斷加強,許多過去蒙塵的少數民族古籍逐漸清晰。
  • 雜·趣丨旋風裝、蝴蝶裝,原來古書裝幀這麼酷
    事實上,古代的書並不都是線裝的,紙質書的裝幀主要分為旋風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和線裝等多種形式。  最初出現的裝幀方式是旋風裝,就是用一張比書頁稍寬的長條厚紙作底,再把寫好書頁的第一頁全幅粘裱在卷端外,其餘所有的書頁均要將右端無字窄空白處,鱗次相錯地粘裱在首頁末尾的空白卷底上,打開翻閱時,可以逐頁翻檢;不用時,又可以從頭到尾捲起。
  • 典冊流芳——漢文佛經裝幀形式的演化
    為說明其演變過程,本文以不同歷史時期的《妙法蓮華經》為例,兼顧其他常見的漢文佛經形式進行說明。《妙法蓮華經》簡稱為《法華經》,該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在目前所見諸譯本中以姚秦時鳩摩羅什的譯本通行最廣、影響最大;此譯本的內容共 7 卷 28品,總計約 7.65 萬字。早期漢文佛經多為捲軸裝的形式(又稱手卷、卷子)。可以據卷首是否有「說法圖」分為兩種。
  • 書籍裝幀的技術,一步一步的優化
    捲軸在唐朝末期,出現了一種新的裝幀方式,也就是同樣為中國傳統書冊裝幀方式之一,經折裝。但是蝴蝶裝的缺點就在於閱讀時,翻閱一面會遇到兩面的空白,也正是因為如此,到最後蝴蝶裝被「包背裝」所取代。穿孔裝訂包背裝又被稱為裹背裝,是在蝴蝶裝的基礎上改進發展而成的新型裝訂方式,起源於南宋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