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一年,美發現華為5G遙遙領先,無奈只能允許企業與華為接軌

2021-01-08 反做空研究小組

來源|反做空研究中心、北京隱形冠軍研究所綜合自第一財經網、環球網、金十數據有關文章

時值美國將華為等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近一年,美國方面動作頻頻,在企業層面,微軟、谷歌、思科等31家科技和電信企業5日宣布成立「開放無線接入網政策聯盟」;而在政府層面,美國政府正在重新審視這一舉措給美國企業帶來的影響。

據法新社6日報導,全球網際網路巨頭微軟、谷歌、臉書、IBM、思科、AT&T、威瑞森、高通、英特爾、三星、沃達豐、樂天等31家科技和電信企業5日宣布成立「開放無線接入網政策聯盟」,呼籲美國政府提供資金,幫助建立開放且互通的5G網絡系統,擺脫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該聯盟強調不具針對性,但香港《南華早報》6日分析認為,該聯盟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中國在5G基礎設施領域的主導地位。

該聯盟5日的聲明稱,聯盟成立不是為了應對任何特定公司所帶來的憂慮,而是在討論建立起穩健供應鏈並防止任一公司主導市場的必要性。當前的疫情大流行說明,從安全和性能角度來看,下一代通信網絡建設追求供應商多樣化和彈性是有必要的。

而在政府層面,路透社5月6日稱,美國商務部可能接近達成一項新的規則,允許美國公司與華為重啟談判,在共同制定下一代通信技術5G標準方面進行合作。華為美國首席安全官安迪·珀迪(Andy Purdy)向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回應稱:「這項規則的修改並不涉及誰能夠向華為買賣產品的問題。(It is unrelated to questions about who Huawei can sell to or buy from。)」珀迪表示:「這(允許華為參與標準制定)對於所有通信技術的參與者而言都是有好處的。(should benefit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these technologies)」

華為的參與很有必要

去年美國商務部公布了一份針對中國企業的「實體清單」,限制了美國企業向華為買賣產品。美國企業還被要求停止與清單上的中國公司的合作交流,這也極大地限制了美國參與到行業標準制定的組織中。但這一規定顯然不利於全球5G等下一代技術的發展,同時也降低了美國在5G標準談判方面的參與度。

在美國限制其企業與華為等「實體清單」上的企業實施交易後,2019年6月6日,我國工信部門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4家運營商發放5G牌照,正式拉開了我國發展商用5G的帷幕。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已建成5G基站達19.8萬個。截止到4月22日,已有96款5G手機終端獲得了入網許可。按照我國三大運營商此前的計劃,要在2020年底前建成55萬個5G基站。

對比之下,在全球實現了5G商用的34個國家和地區中,作為首個商用5G的國家,韓國計劃在其85個城市建設23萬個5G基站;第二個商用5G的美國則將建設60萬個5G基站。去年底美媒還爆出,美國5G發展面臨著高達10萬名5G技術人才缺口。因此,不難看出,無論是5G商用的速度以及規模,都是中國遙遙領先。

更為致命的是,美國的法令只限制了華為等中國公司5G技術在美國的發展,在中美之外的世界其他地方,我國企業還在不斷擴大5G優勢。以華為為例,目前在華為獲得的91份5G商用合同中,超過50%來自歐洲市場。而華為眼下已經成為多國發展5G不可或缺的合作對象。當地時間5月2日,德國最大電信運營商德國電信公司表示,該公司在擴建5G的過程中需要華為,希望加強同華為的合作關係。

5G網絡被視為是支持未來通信基礎設施的關鍵技術。據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預測,到2025年中國將以4.6億個5G連接數,超過北美和歐洲的總和,成為全球5G的領軍者。

然而,在我國5G發展勢如破竹之際,也在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最大的挑戰來源於標準的制定,在國際標準制定會議上,框架和技術細節需要通過生產不同功能設備的廠商共同探討才能制定出來。Gartner分析師劉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標準的制定要通過交流和討論達成共識,如果企業無法發表意見,無法論證和辯論,又如何能夠達成共識?」

「政策可能限制了企業間的交流,也影響了一些標準的制定,美國的企業和運營商可能有反映。」劉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些美國企業員工對於哪些信息和技術能夠分享表示困惑,他們只能選擇不說話,這令美國企業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

原本華為是5G網絡設備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也是5G技術規範標準化組織3GPP的重要成員。據智慧財產權分析公司IPlytics的數據顯示,華為在全球擁有最多的5G相關專利,領先於歐洲競爭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由於美國保持沉默,也給了華為在國際上更強的話語權。「華為的參與對於通信行業是有必要的。」劉軼表示。

代表亞馬遜、英特爾、高通等70多家高科技和通信公司的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ITI)亞洲政策高級總監威爾遜(Naomi Wilso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已將近一年,美國有必要把問題指出來並澄清一些事情。」

威爾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國政府希望企業能夠保持競爭力,但是他們的行為讓美國企業失去了話語權,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美國6名議員在寫給美國商務部部長的一封信中也表示,他們擔心美國會由於國際參與度的降低而失去5G的全球主導地位,議員們敦促商務部儘快出臺新的規則。

諮詢機構Horizon Advisory聯合創始人埃米莉·德拉布魯耶(Emily de La Bruyere)分析稱:「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由新技術系統、網絡和技術定義的時代,中國企業獲得了一個來定義的機會。」

根據今年3月,中國發布的一份「2020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的文件,強調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5G和人工智慧(AI)等領域制定標準。這些領域都被認為是未來的關鍵技術,能夠支撐世界上關鍵的基礎設施。該文件還概述了「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必要性,以及中國應該為國際標準提出更多的建議。

研究諮詢公司Trivium中國合伙人安德魯波爾克(Andrew Polk)表示:「標準的制定需要持續的長期努力、關注和投資,中國能夠持之以恆。」但他認為,中國還需要提高那些為全球標準做出貢獻的企業的質量。「中國需要發展像華為這樣的公司,但要在不同的技術領域。」波爾克說道。

目前,美國和歐洲的跨國公司仍然被認為是傳統ICT相關標準機構中最具影響力的參與者,但華為等中國公司有望在新一代技術的專利和技術標準的制定方面發揮優勢。「歐美公司的優勢是基於他們的技術領導力和專業知識,對標準流程和規則的深刻理解和貢獻的質量,以及長期的持續參與。」波爾克表示,「最高的標準和最好的技術通常會勝出。」

相關焦點

  • 當美國打壓華為5G時,外媒卻發現,我國這項技術也在迅速崛起
    進入2020年,美國再度加大了對華為5G的打壓力度,從晶片出手,欲置華為於死地,進而徹底遏制我國網絡科技的發展。而進入7月,英國突然「反水」,也加入了美國陣營,宣布全面禁止國內所有企業與華為的合作,不再允許華為參加其國內5G網絡的建設。面對國際兩大市場的丟失,華為也確實迎來了自己生死存亡的一年,積極儲備晶片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快研發進度,爭取早日突破壁壘。
  • 華為5G獨攬全球32.8%市場,位列第一,美國的打壓失效了
    圖為華為5G由於華為近年來異軍突起,這也令西方大為緊張,川普為了打壓華為更是不擇手段,但令川普沒有想到的是,在美國的層層封鎖之下,華為依然是全球5G最大的供應商,獨攬全球32.8%的市場,在歐洲佔比也是第一,這說明美國的打壓已經徹底失效了,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華為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對此川普也只能無奈選擇接受。
  • 美國企業退出,日本企業補上缺口,給華為供應5G零部件
    因為美國對於華為的各種不利措施,幾乎斷送了華為和美國企業的合作。華為這些年來越做越大,向國外訂購的訂單量也越來越多,對於很多的外國企業來說,華為這樣的大客戶非常的難得,但是由於川普的發言,現在就算一些美國企業想和華為合作,條件也不允許了。
  • 美國為何允許企業與華為合作5G?假姿態還是真妥協?
    美國為何允許企業與華為在5G方面進行合作?假姿態還是真正的妥協?焦點! ! !1.美國商務部開放了國內企業與華為在5G領域的合作,這是由美國牽頭的3GPP標準組織發起的。3.華為在3GPP中扮演重要角色,擁有大量5G專利。美國有關5G的標準和專利不能繞過華為。幾天前,包括路透社在內的幾家海外媒體報導說,美國商務部正在起草新法規,允許美國公司和華為在5G標準化組織中共同制定新的通信標準。美國為什麼會「妥協」?
  • 美國打壓5G之際,巴西表明態度,印度也傳好消息,華為出現轉機
    圖為華為5G 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國打壓華為5G之際,巴西和印度卻均沒有明確下禁令放棄引進華為技術,巴西甚至表明態度不會停止和華為的合作,印度也傳出了好消息,對此有網友評論
  • 受打壓的不止華為,按下一個,竄上來一個,我國優秀企業層出不窮
    近年來美國政府惡意針對,打壓我國企業發展海外事業的新聞頻頻爆出。中興,華為的名字也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的頭版頭條之上。而美國為什麼偏偏和中國企業過不去呢?頻繁的惡意針對,無端的打壓,美國如此行事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
  • 華為5G成最後贏家!諾基亞輸了,愛立信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2018年華為的5g技術就已經誕生,經過兩年時間的發展,華為目前已經是全球5G技術最為領先的企業。華為5G受阻礙但也正是因為這樣,華為5G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壓,為了能夠打壓華為的5G,美國方面可真是費盡心思,川普成天閒的沒事兒到處瞎逛,見人就說華為5G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導致華為5G在歐洲市場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 美日韓已損失12340億!美國終於「改口」:允許8家企業向華為供貨
    而在華收入已經成為各國晶片企業成長的重要貢獻力量,隨著美國的「鬆口」,全球晶片企業也迎來了一片豔陽天。美日韓損失12340億!美國允許8家企業恢復對華晶片供應據《聯合早報》12月4日報導,日本存儲晶片製造商鎧俠(Kioxia)已經獲得美國當局許可,可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出口部分產品。報導指出,該許可證主要適用於數據中心伺服器等的商用晶片,不包括智慧型手機的快閃記憶體晶片。
  • 中興事件「告誡」了華為,華為事件「告誡」了誰?
    而中興事件也給華為一個預警,一個告誡:核心的科技只能自己得到,才有生存的機會。主要是華為掌握了5G專利,這引來了美國的注意,5G帶給華為以及整個中國的價值,美國是清楚的知道。也就是這個原因讓美國開始針對華為不遺餘力的打壓。
  • 德國新法規意味著什麼:是在阻止華為在德擴展5G?還是有條件對華為...
    《華爾街日報》17日評論稱,德國政府「朝著允許在5G行動網路中使用華為的技術又邁進了一步,讓這家中國公司在歐洲大陸取得了一場小小的勝利」。報導稱,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許多德國公司最大的市場。徹底禁止華為在德國可能面臨法律障礙,同時也威脅到德國在中國的可觀經濟利益。鑑於德國業界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柏林方面一直不願意完全與華盛頓站在一邊。
  • 為什麼美國不惜動用國家力量打擊華為?華為能否挺過這個冬天
    華為是的,在中國有許多國營企業的規模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但是筆者認為,中國目前只有一家偉大的企業,那就是華為。因為大部分國營企業是靠行政扶持和政策壟斷成就自己的功績,這些企業如溫室裡的花朵只能在國內壯大,而無法走出國門。
  • 一天之內華為收到2個好消息!美專家提醒美國:搞垮華為沒有用
    這對華為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據《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德國政府出臺該法案,是在有條件的放行華為。報導認為,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德國公司最大的市場。徹底禁止華為,可能威脅到德國的利益,鑑於此,德國可能會在有足夠監控的前提下,允許華為在德國開展業務。對此,報導表示華為在歐洲取得了一場小小的勝利。
  • 執意打壓!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駁回華為請求,認定其對美國家安全...
    【環球網快訊】據路透社報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當地時間10日表示,已駁回中國華為公司提出的重新考慮「將該公司列為美國通信網絡國家安全威脅企業」決定的請求。FCC此前曾表示,已正式將中國的華為和中興通訊列入所謂「威脅名單」。路透社稱,此舉意味著美方禁止美企通過一項83億美元的政府資金從這些中國公司購買設備。
  • 美國對華為打出終極制裁,2020年將成華為最關鍵的一年
    最後一次美國制裁華為的時候是只要含有美國技術25%,就不允許相關配件賣給華為。所以大家對美國的猜測是,美國最有可能的制裁是將標準從25%提高到10%。只要含有美國技術10%,就不能出口給華為。就把一大批的配件公司給阻擋了。由於任正非的深謀遠慮,很早華為就開始有備胎計劃。
  • 華為被打壓,抵制員購買蘋果手機!請支持國產,買華為獎勵1000元
    用手機本來就是自己的自由,華為也好蘋果也罷都只是個人喜好,所以用它來作為衡量獎金的標準,有點過頭了。這份獎賞是對工作表現的一種獎賞,而不是對個人愛好的一種衡量,至少這種行為沒有什麼對錯。由於美國對華為的極端打壓,導致人們紛紛呼籲購買華為產品,同時也有許多公司為了鼓勵員工購買華為產品並實施獎勵。
  • 孫正義拋棄華為5G,斷供晶片,又套現阿里1.2萬億,馬雲終究出手
    眾所周知,當今科技行業有很多值得關注的事情,其中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和制裁」在整個科技行業掀起了波瀾。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華為近年來一直在默默為自己的發展而奮鬥,希望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取得突破和成功。然而,華為沒有料到會突然因為某種原因而被美國「壓制」。
  • 限制華為後四面楚歌,如今表示自己後悔了,任正非會不會選擇原諒
    正所謂,福禍相依,美國對華為的打壓,讓我國科技企業有了新的改變,各大企業開始研究設計屬於自己的planB,為自己留條後路。那是什麼原因讓美國如此忌憚一個中國企業?川普有這麼一段講話:「5G網絡將與21世紀的美國的繁榮和安全緊密相聯。
  • 無愧華為最強代言人!這國稱美打壓之後才知道中國技術已超越美國
    從去年開始,美國就不遺餘力的打壓華為,川普頻頻將華為掛在嘴邊,稱華為的設備存在安全隱患,要求美國不能使用,並一直在向其他各國施壓,要求他們也不要使用華為的設備,直到近期,又對華為下達了封鎖禁令,不讓美國企業向華為供貨。
  • 華為在求生,蘋果卻火爆不夠賣?任正非:冷靜,該洗冷水澡了
    原題:網評譁然:華為在打壓下求生,蘋果卻火爆不夠賣?回想起華為和國內其他高科技企業被美國打壓的時候,網上一片義正言辭的聲討美帝打壓,更有無數「堅決不用蘋果」、「坐等華為手機歸來」、「三年不換機,等華為」等支持國貨聲音,甚至趙立堅也曾記者會上表示「國人也有很多表示可以不用蘋果」這樣的非官方聲音,好不熱鬧。
  • 美國想建設5G?華為:不好意思,先交錢!川普無可奈何
    前幾天剛好國內工信部發放5G商用牌照一周年,而四大運營商獲得商用牌照差不多都一年的時間,而手機5G套餐在上一年的11月1日就可以開通了。而今是5G「文體兩開花」的時候,負責建基站的中國鐵塔率先發力。世界上最先開始5G商用的是韓國,但是韓國的用戶數量至今都沒有破千萬,而國內單單是中國移動一家用戶就破了千萬,就問你服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