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臺灣菜,已經不需要打飛的,在香港就能吃到:滷肉飯、牛肉麵、鹽酥雞、珍珠奶茶,不論地道主食還是夜巿小吃,味道濃鬱、唇齒留香,正合香港人口味。臺灣菜在香港,小店、連鎖店、過江龍,可惜不同的餐廳質素差參不齊,有些早已失去原有的臺味。為避免食客們走彎路,小編在此特別為大家推薦最近新開的幾家臺灣食店,皆賣傳統、地道之味,部分店鋪更專誠前往臺灣學藝,力求做出最正宗的老臺味。店名叫作「小時光」, 是希望帶食客回到小時候,故找來愛好收集舊物的臺灣朋友,在當地的學校、二手店,四處搜羅原已被棄置的舊物,翻新後再帶來香港,拼砌出整間餐廳的布置:用國小學生的書桌來做餐桌、用教室的擴音器來做書架、五十年代的家庭皮椅代替店內的梳化、又用老房子的舊門窗砌成屏風作裝飾, 一書、一椅、一桌都能觸摸得到,尤如一個小型博物館。坐在其中,品著黑糖奶茶,吃著滷肉飯,有一剎那,竟以為自己置身在臺南的老房子之中!
屏風用拾回來的舊門窗砌成, 上面的裂痕更添歲月味道。
地道調味料 烹製臺南味
環境充滿臺味,食物返璞歸真,以臺灣飯面為主,選擇不多,包括滷肉飯、牛肉麵、香酥雞扒和炸排骨。做法、調味極富臺南風,偏甜,主要藉助臺灣醬油膏、壺底油、油蔥酥、麻油和滷水包等調味料做到傳神,用料講究,米酒用臺灣公賣局唯一認可的紅標米酒, 味道特別香醇;豬油自家鮮炸,帶誘人的甘香。其中滷肉便當印象最深刻,滷水拼盤包括金錢牛展,滷了兩天,筋肉分明,入口帶嚼勁;豆腐和蘿蔔滷得入味,另配滷肉飯,以五花肉手切成粒,肉腍膏爽, 灑上一點豬油,吃起來就是地道的臺灣味。
金錢牛展肉腍筋爽、豬面肉爽脆,雞蛋、豆腐和蘿蔔,全部都入味,配上甘香的滷肉飯,滿足飽肚!
臺式紅燒牛肉麵 $45
臺灣的滷水包將牛肉和牛坑腩醃過夜,肉腍夠入味,湯底用牛腩熬上足足24小時,味道濃鬱,伴粗面好掛湯。
桂圓枸杞紅棗茶 $40
看得出足料,味道很柔和,配天然甜桂圓肉、小紅莓和米通,喝下暖身。
自助形式 在店內尋寶
現時供應的食物是以定食方式供應,除主菜外, 還有面或飯、前菜及飲品,價錢平均$50/份,定價比較划算,而且份量超大,如大大香酥雞扒,和著名連鎖店「豪大大」一樣,用的巴西雞扒,直徑長17cm,肉質極厚,加上臺灣湯粗面,一個女生絕不可能KO,三個女生來兩份定食就剛好!另一特別之處是像快餐店般,客人需自行到櫃檯買票、取餐,背後原因不是老闆捨不得僱傭人手,而是希望大家可以藉機會在店內自由走動,欣賞每一角落的舊物。聽老闆說, 日後餐廳更會計劃舉辦讀書會等活動,為店內增加多一點書卷味,到時來用餐就更有意義了!
大塊去骨巴西雞髀,反覆醃完再炸,令皮肉不易散,而且外層的地瓜炸粉夠鬆脆,裡面厚肉多汁,麵條也爽滑。
地址: 觀塘興業街16-18號美興工業大廈A及B座1樓C1室
營業時間: 星期一12nn-6pm,星期二至日12nn-9:30pm
剛在上水開業的元祖級擔仔麵「洪祖師」,就是打正旗號賣正宗擔仔麵的店子,在臺灣已有多年歷史,分店亦遍及臺灣、內地,香港店。湯底亦跟足本店,「坊間很多人用排骨湯,不過傳統擔仔麵該用鮮蝦湯底才對!」臺灣顧問Nick說。擔仔麵通通即叫即做,大火一滾,面熟、撈起,放入碗中,舀上蝦湯底,再加蒜泥、黑醋來提鮮,最後加上肉燥,是臺南面檔的傳統做法!湯底喝得出無味精,帶淡淡蝦鮮,味濃卻天然。肉燥也做得出色,用紅蔥頭爆香,再以陳年的壺底油煮成,入口甘香。麵條偏幼較滑,天天香港鮮制,入口有淡淡麵粉香。
重點肉燥甘口濃味,襯上帶蝦膏香的清湯,配搭剛好,正宗吃法是半湯半面,故湯的份量較平時湯麵少,肉燥緊黏在幼滑面上, 還有蒜泥、黑醋、胡椒提味,很有老臺灣風味。
臺南鮮蝦卷 $53
外皮酷似腐皮,其實是豬網油,薄而香脆,卷著蝦、花枝膠和魚膠,入口彈牙,超好吃!
手工貢丸湯 $22
貢丸大如高爾夫球,Q彈多汁,蒜泥惹味,湯底清淡又有胡椒輕輕提味。
豬腳三重奏 $98
左邊是無骨豬手,皮多爽口;中間是髀位,多肉腍滑;右邊是帶骨豬手,連骨肉最嫩。
裝修都照臺灣,以木做主調,有種懷舊味道, 位處上水,氣氛沒有市區的逼狹和怱忙感。
洪祖師擔仔麵
營業時間: 星期二至五 12nn-3pm、6pm-1am,星期六及日12nn-1am(星期一休息)
臺灣素食,一向有其吸引人之處, 變化多樣,簡樸的、精緻的、手工的,「臺灣人做素,不怕繁複,也重手工。」如手做蒟蒻,就夠花工夫,將蒟蒻粉混入鹼粉,人手不停攪拌、揉搓十分鐘,放上八小時至凝固,再拉出不同形狀,現時店內的素牛筋、素魷魚,就是手造的蒟蒻拉成,質感較現成貨爽滑、煙韌。其中素牛筋與鳳梨同煮,加茄汁、醋和紅青椒等,味道似咕嚕肉,酸甜可口。
全店100款食物裡有四成是素版臺菜,包括鹽酥雞和滷肉飯等,亦有「禪與食」的名菜,例如呂秀蓮的至愛「藍帶豬扒」, 以素火腿、牛肉、雞扒粉、冬菇粒等混成面醬,中間夾入芝士,用冷油炸,功夫多,香脆有層次,食落竟跟真豬扒有幾分相似。
用蒟蒻粉拉成牛筋形的素食,入口彈牙,參考咕嚕肉的煮法加茄汁和醋去煮,酸甜下飯。
藍帶豬扒 $148
「禪與食」名菜,呂秀蓮一試便愛上,用火腿漿、牛肉漿、雞扒粉、素雞、素火腿粒等八種材料,加入芝士,沾上麵包糠以溫油炸,口感香脆有層次。
滷肉飯 $48
滷肉以幹冬菇、素肉鬆等做成,冬菇味突出,不太像真正的滷肉飯,不過味道依然濃鬱,美味!
鹽酥雞 $88
炸香用大豆蛋白做的素雞和九層塔,灑上胡椒鹽調味,香口惹味。
環境清簡,在這裡食素心裡份外平和暢快。
常樂素食
地址: 銅鑼灣駱克道459-461號L.Square 7樓
提起老牌扒房金鳳,不少人都吃過, 但又有幾個人知道, 原來太子女Mary的媽媽是臺灣人,更是個做菜能手!數年前,Mary的媽媽撒手人寰,為了懷念媽媽,於是在金鳳旁開店賣臺灣菜,重建那份家傳味。在這裡,可以吃到蚵仔煎、古早焢肉等地道小吃,又有蔭鳳梨苦瓜雞湯和菜脯蛋這類臺灣家常菜。由於九成調味料都是從臺灣運來,菜式味道傳神, 要試的非筒仔米糕莫屬,外面少見,是傳統街頭小吃,米糕用珍珠糯米做,用雞湯煮,蓋面的肉燥鹹香帶蒜味;至於蔭鳳梨苦瓜雞湯亦不得不試,所謂蔭鳳梨,是用黃豆和甘草醃的菠蘿,用來燉湯清甜鹹香,臺灣人愛加入苦瓜來煲湯,鹹香、甘甜並重,在夏天喝最消暑。
臺灣的珍珠糯米連同細蝦米和幹蔥炒香,加入老雞豬骨湯蒸四十五分鐘,每粒圓碌碌的米香味十足,用甜麵醬和醬油膏煮過的肉燥放面,入口軟糯、粒粒分明,味道濃鬱甘口。
蛋、生菜絲和蠔仔,份量比例剛好,比較溼口,醬汁充滿甜麵醬及醬油香。
蠔仔新鮮、大腸爽口,湯底用日本木魚花熬成,味道有層次,面呈糊狀但不爛,功夫到家。
用紫米釀成的紅糟加蔥、蒜、姜燜五花腩,放過夜令皮彈肉腍,豬肉極香滑,味濃而不膩。
以黃豆醃的鳳梨清甜鹹香,亦中和了苦瓜的甘苦,放雞和蜆同燉,湯頭清甜,味道有層次。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 11:30am-4pm、5:30pm-10pm,星期六及日11:30am-10pm
這裡說的不是開機車的客人,而是超挑剔的食客!大埔一帶一向是小店重鎮,街坊食慣平、靚好東西,有一張超刁的嘴,最近發現一間主打臺灣面的小店,在眾多老字號、街坊麵店都站得住腳,大受街坊捧場。原因不外乎肯用貴价貨,又不偷工減料,例如招牌的紅燒牛肉麵,用成本較高的美國牛,三條厚切的牛肉毫不吝嗇放在面上,入口充滿醬油香,肉香軟腍、筋位有咬口,湯底用牛骨、牛腩熬十小時,明顯有八角和甘草等藥材味。一問之下原來廚師承哥曾到臺灣學藝, 更把當地的調味料運回來, 確保做得地道。店子每日7am 開門,賣肉燥湯米、吐司等,又有珍珠奶茶,街坊以後又多了個早餐選擇!
厚切牛展充滿醬油、辣豆瓣醬和蠔油味,湯底帶牛骨及藥材味,麵條有彈性。
三成五花腩溝七成脢肉,滷汁入味,加了臺灣魚鬆增加口感!
滑豆腐外脆內軟,醬汁有齊甜、 酸、苦、辣、甘五味。
環境光猛清簡,感覺乾淨。
臺灣人賣臺灣小吃,味道肯定正宗。來自臺灣的Formosa老闆Eileen,憑六歲開始入廚的煮食經驗,大膽在荃灣開外賣店,鹽酥雞、滷肉飯、大腸包小腸、炸雞扒和筒仔米糕等十多種她從小吃到大的小食都有。由入貨到調味,Eileen都親力親為, 製作也講究,例如招牌金不換鹽酥雞,堅持在試過九層塔、羅勒等香氣類似的香草後,最終以新鮮金不換代替,不經油炸吃起來更香更鮮美。 炸油用義大利橄欖油,三天換一次,保持效果金黃,相對健康。也依足臺灣人口味,雞肉酥而不脆,內裡有肉汁。想要脆口,就吃炸雞扒吧!炸粉爽脆夠香口,雞髀肉更嫩滑多汁。
臺灣大部分店都加炸過的金不換,Eileen用新鮮的香草更清新, 炸香的雞胸只酥不脆,有陣陣蒜香,灑上椒鹽,惹味無比!
大腸包小腸 $32
黑橋牌糯米腸包豬肉腸,加上臺灣鹹菜、蘿 卜幹、甜辣醬,軟糯得來彈牙,味道豐富。
炸雞排飯 $35
雞件炸五分鐘, 灑上黑白胡椒及茴香粉,配上小魚乾,散發豆豉鹹香!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1pm-11:30pm(星期一休息)
港漂圈小編豆豆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美食+數字」,閱讀更多精彩~
【美食01】【香港十大】明星開的餐館
【美食02】在香港哪裡吃「炸雞和啤酒」?
【美食03】【香港十大】high tea好去處
【美食04】【香港十大】香港十大必買零食推介,好吃到停不了口
【美食05】香港超全家鄉菜館大匯總!看完都感動哭了
【美食06】香港十大| 好吃到飛起的漢堡
【美食07】香港小資派 | 香港15家精美絕倫的甜品下午茶
【美食08】蘭桂坊夜蒲全攻略,今夜無人入睡!
歡迎加圈圈私人微信哦~~
微信號:(gpq12345)
然後你就可以愉快地對(tiao)話(xi)圈君和超帥啦~